Workflow
资源自给率提升
icon
搜索文档
钨价翻倍,中钨高新高溢价落子谋行业话语权,资源自给率有望持续提升?
华夏时报· 2025-10-30 18:20
钨市场行情与价格表现 - 近期钨市场行情强劲,主要钨制品价格涨幅明显,黑钨精矿(≥65%)报价28.8万元/吨,较上个交易日每吨上涨3000元,APT报价42.5万元/吨,较上个交易日每吨上涨7000元 [5] - 相比年初,钨价已接近翻倍,黑钨精矿年初均价约为14.49万元/吨,涨幅约为98.76%,APT年初均价约为21.28万元/吨,涨幅约为99.62% [5] - 钨价上涨主要受钨精矿开采指标缩减、新能源、军工、半导体领域需求强劲、产品库存下降及供应端收缩等因素影响 [5] - 长期在资源紧张与需求扩张背景下,钨价仍将高位运行 [2][5] 中钨高新股价表现 - 钨价强势推动钨金属板块爆发,中钨高新股价自10月27日起出现明显涨幅,10月29日以涨停价24.76元报收,涨幅10.00%,总市值攀升至564.18亿元 [2] - 10月30日公司股价维持上扬,截至10时28分股价为25.46元,较昨日收盘价上涨0.70元,涨幅为2.91% [7] - A股小金属板块钨方向同步上涨,厦门钨业涨超5%,章源钨业、翔鹭钨业等跟风上涨 [7] 中钨高新收购远景钨业 - 公司拟以现金8.21亿元收购五矿钨业持有的远景钨业99.9733%股权,交易为关联交易,五矿钨业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29.53% [2][8] - 交易存在高溢价,远景钨业净资产账面价值约为3.04亿元,交易增值率为170.27%,其大皂工区采矿权账面价值2139.61万元,评估价值约3.5亿元,上涨约15.5倍 [3][8] - 交易核心考量包括兑现实控人中国五矿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以及通过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源掌控能力 [8][9] 收购对公司资源与盈利的影响 - 远景钨业保有钨金属量约15.45万吨,年产量2600吨,其注入或将使公司钨资源自给率提升约25% [11] - 国信证券测算显示,钨精矿价格每上涨1万元/吨,公司净利润将增加约0.8亿元,今年以来钨价翻倍上涨是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18.26%高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6] - 收购完成后,远景钨业的钨精矿产能将直接纳入公司整体生产计划,通过统一集采降低物流和采购成本,并借助公司技术优势提升开采效率 [12] 公司财务业绩与资源自给率现状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55亿元,同比增长13.39%,实现归母净利润8.46亿元,同比增长18.26%,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9.06亿元,同比增长34.98%,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增长36.53% [6] - 公司体系内仅柿竹园一家矿山时,钨精矿年产量约8000吨,公司年产硬质合金超1.4万吨,原材料需求折合钨精矿约4万吨,自给率约20% [11] - 加上管理口径的其余四家矿山,钨精矿年产量约2.6万到2.7万吨,自给率在70%以上 [11] 未来资源注入预期 - 除本次收购外,公司还有矿山注入预期,大股东中国五矿承诺自2024年12月柿竹园公司注入后五年内,解决对香炉山、新田岭、远景钨业和瑶岗仙四家矿山的同业竞争问题 [12] - 其余四家矿山或将在2029年12月前完成注入,管理层表示注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公司持续关注资源端和加工制造端的并购机会 [12]
研报掘金丨西部证券:首予铜陵有色“买入”评级,目标价6.14元
格隆汇APP· 2025-09-28 14:41
核心观点 - 市场认为公司是强β型标的 业绩和股价完全跟随铜价变动 但该行持不同观点 认为公司在资源端和加工端均具备成长性 [1] - 给予公司2026年15倍PE估值 对应目标价6.14元/股 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1] 资源端发展 - 公司铜资源自给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主要得益于米拉多二期投产达产 [1] 加工端布局 - 公司依托五大铜加工基地(铜冠铜箔、铜冠电工、金威铜业、铜冠黄铜、金新铜业)形成棒线缆板箔等配套加工能力 [1] - 产品结构迈向高端化发展 公司正瞄准高端市场 [1]
铜陵有色(000630):首次覆盖报告:老牌铜企焕新春:资源自给率跃升+冶炼深加工双引擎
西部证券· 2025-09-27 16:34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14元/股(基于2026年15倍PE)[1][4] 核心观点 - 公司从强β型标的转型为资源自给率提升与高端加工双轮驱动模式,成长性被市场低估[1][2] - 米拉多铜矿二期投产后铜资源自给率将从2024年8.8%跃升至2027年15.4%,显著增强盈利能力[2][10][13] - 加工业务瞄准高端市场,五大基地形成棒、线、缆、板、箔全配套能力,产品结构持续高端化[1][2][15]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5.27/54.35/57.32亿元,增速25.6%/54.1%/5.4%[3][13] - 同期EPS预计0.27/0.41/0.43元,对应PE 17.9/11.6/11.0倍(2025年9月27日股价)[3][13] - 营收预计1727.54/1792.86/1820.73亿元,增速18.7%/3.8%/1.6%[3][13] 资源端分析 - 2024年自产铜精矿含铜量15.52万吨,阴极铜产量176.80万吨[2] - 米拉多铜矿二期投产后年处理能力达4620万吨,满产年产铜量有望达26-27万吨[2][61] - 国内拥有6座主要矿山,合计铜储量约166万吨,产量保持稳定[49][50] 加工端布局 - 铜冠铜箔总产能8万吨/年(PCB铜箔3.5万吨+锂电池铜箔4.5万吨),为高性能电子铜箔领军企业[2][67] - 金威铜业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产品切入ABB、西门子等高端供应链[69] - 金新铜业50万吨高端铜杆线项目已于2025年3月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353亿元[73][74] 业务结构 - 2024年铜产品营收占比84.56%(1230.65亿元),毛利占比52.23%[35] - 黄金等副产品毛利占比35.87%(36.99亿元),化工产品毛利占比11.00%(11.35亿元)[35] - 2025H1因一次性所得税费用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3.94%至14.41亿元[33] 行业定位 - 国内阴极铜年产能超170万吨,产业链最完整的综合性铜业生产企业之一[26] - 可比公司紫金矿业/洛阳钼业/金诚信2025年平均PE为18倍,公司估值具备吸引力[17][82] - 自主研发的耐高温无氧铜带、HVLP系列铜箔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