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养老
搜索文档
破解“银发”需求难题 “赛博养老”时代到来?
中国经营报· 2025-10-30 03:28
当曾经的"60后"陆续步入退休生活,银发经济的消费图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基础生活 需求,而是追求品质、体验与情感联结,推动消费市场从产品设计到渠道布局全面革新。 打造养老幸福圈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 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 22.8%。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 "老年人面临的困难很具体:打车、做饭、忘关燃气,甚至突如其来的孤独感。"北京夫优华智能科技有 限公司的李广海表示,该公司正在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陪伴服务产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这背后,智慧养老产业正迎来高速发展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 显示,2024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约6.80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7.2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2.34%。 政府部门也在为服务老年人发力,据悉,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打造了"三级三边"养老服务体系。此外, 在2025年朝阳区"敬老月"主题活动中,北京市首个"老龄友好智慧体验中心"正式启动并投入使用。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
3亿人的养老焦虑有救了?
虎嗅APP· 2025-10-25 21:16
行业市场概况 - 养老机器人行业快速崛起,机器人等硬件设备融入养老的趋势已不可逆转[3] - 2023年中国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66亿元,相比2020年的38亿元增长了近一倍,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3亿元[3]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有116亿元以上资金涌入智慧养老相关领域,机器人等硬件设备是主要投资标的[3] - 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2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6%;中国截至2024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有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11] - 未来5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增长到5亿人以上,占总人口的38%,这将加剧护理人员短缺,实际护工缺口可达千万人以上[11] 主要参与者与产品类型 - 互联网大厂、具身智能、家用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龙头企业都在孵化各类养老机器人产品[4] - 养老机器人赛道主要包括三类产品: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其中康复机器人是目前最成熟的赛道[9] - 埃斯顿的失能老人移位机器人已获得FDA医疗认证;科大讯飞的陪伴机器人进驻了多个养老院;腾讯的机器人"小五"可取快递、推轮椅及危险报警[4] - 傅利叶开发了30多款机器人产品,覆盖全身及康复全周期,其GR-3配备了全感交互系统,可实现多模态感知[4][9] - 陪伴机器人在养老机器人市场占比约为6%,随着AI大模型发展,该类产品市场正以强劲势头增长[21] 技术发展与挑战 - 养老机器人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机器人设计上对老年人需求的挖掘还远远不够[16][17] - 部分产品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如外骨骼设备性价比不如传统辅具,动物形态机器人可能吓到认知症老人,自动处理排泄物设备有侧漏风险[18] - 技术准确性有待提高,如毫米波雷达系统存在误报和漏报摔倒的情况;部分机器人因体积过大无法在紧凑环境中灵活操作[19][20] - 陪伴机器人面临交互挑战,因老人口音、口齿不清等原因难以实现顺畅交流,对于认知症老人来说机器人可能显得"可怕"[21] - 具身智能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核心待解决问题包括认知理解、运动控制、数据来源等;养老机器人可能是整个产业中最后才能落地的场景[22] 产品功能与市场定位 - 护理机器人可帮助护理人员减少30%左右的体力劳动,帮助老人减轻焦虑;日本的PARO机器人能让难过的老人平静下来[10] - 智能设备如可监测老人生命体征、辅助翻身的智能床垫已在养老院落地使用;夜间巡视机器人可弥补人力不足[9] - 傅利叶的上肢康复产品ArmMotus EMU加入力反馈技术,可实时感应使用者状态并修正运动轨迹,未来可用于养老场景[9] - 未来5到10年左右,完全自动化的养老机器人有望进入家庭,辅助完成家务和照顾工作,成为一种赛博"保姆"[3] - 短期内真正能帮助照护者的产品更可能赢得市场;除了功能,让老人重拾尊严和希望也是产品力的重要部分[24][28] 行业发展生态 - 傅利叶面向开发者和研究者开源人形机器人的硬件架构、数据集和工具链,以推动产业发展迭代[22][23] - 养老机器人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实现量产至少需要5亿元资金支持;行业良性循环需要强有力的购买力支持[30] - 老年人群体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较低,导致很多养老机器人商业化较差;找到医保、商业保险等支付方对行业发展潜力至关重要[31] - 需要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家庭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增强网络部署,以充分释放护理机器人的潜力[24] - AI和机器人只是养老的前端,配套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医疗服务体系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可能是未来竞争的决赛战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