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

搜索文档
纳斯达克拟推上市新规!影响有多大?
证券时报· 2025-09-27 11:46
文章核心观点 - 纳斯达克交易所拟提高企业上市标准 新规显著提升了IPO的公开流通股规模和最低募集资金门槛 并收紧了不符合持续上市标准企业的退市程序 [1][3] - 新规对中国企业额外提高了标准 要求通过包销方式向公众募集最少2500万美元 这将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产生较大影响 [1][3] - 今年年初至今共有59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 平均募集资金1730万美元 仅3家企业募集资金超过2500万美元 新规落地将显著提高小型IPO的准入门槛 [4] 上市门槛提升 - 拟议新规要求IPO具有最低无限制公众持股市值 纳斯达克全球市场至少800万美元 资本市场至少500万美元 [3] - 根据净利润标准上市的企业 IPO时无限制公众持股市值统一提高到1500万美元 [3] - 对中国公司额外要求在首次公开发行中通过包销方式向公众募集最少2500万美元 对SPAC、直接上市等公司采用类似要求 [3] - 新规出台将显著提高小型IPO的准入门槛 此类发行严重消耗纳斯达克的合规资源且难以产生足够收益以弥补成本 [3][4] 中国企业受影响情况 - 中国企业是纳斯达克上市最主要来源国家 近两年赴美上市热情持续高涨并集中在中小企业 [4] - 今年年初至今59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共募集资金10.2亿美元 平均募集资金1730万美元 仅3家企业募集资金超过2500万美元 [4] - 有企业创始人表示若新规落地可能推迟上市时间或考虑转向香港上市 因公司主要客户在欧美且未来业务将扩展至东南亚和中东 [8] 持续上市与退市程序收紧 - 新规增加导致立即退市和暂停交易的新情况 若上市证券市值连续10个交易日未能维持在至少500万美元水平将面临退市 [6] - 新规通过后即使公司申请听证也无法阻止暂停交易 退市几乎没有缓冲期 改变了原有给予自动合规期或提交合规计划的安排 [6] - 建议已上市中概股定期自查是否符合持续上市条件 若市值接近500万美元可引入机构投资者、回购股份等方式提升市值 [9] 替代方案与建议 - 企业可迅速推进已开始的上市进程或转向纽约证券交易所 该所仅要求公开流通股价值300万美元且税前收入至少75万美元 [8] - 香港交易所修改上市规则后 赴港上市也成为企业的选择 香港依然是具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 [8][9] - 建议企业提前准备融资方案 积极对接基石投资人以应对2500万美元最低募资额要求 并聚焦主营业务优化资产结构 [9]
纳斯达克拟修改规则!事关中国企业赴美上市
新华财经· 2025-09-04 13:34
纳斯达克上市规则修订核心内容 - 选择净利润上市标准的新股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要求为1500万美元 [2] - 对上市证券市值低于500万美元且存在上市缺陷的公司加快停牌和退市程序 [2] - 主要在中国运营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最低要求为2500万美元 [2] 规则修订具体实施细节 - 所有赴美上市企业必须满足更严格的非限制性流通股市值硬性标准 [5] - 已注册转售的存量股份不再纳入非限制性流通股市值计算范围 [5] - 企业需重新评估募资规模以确保发行新股量满足最低标准 [5] 规则修订背景及影响 - 纳斯达克相对纽交所财务要求更低且上市周期短 [5] - 纳斯达克科技股定位对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等赛道企业给予更高估值 [5] - 新规直接淘汰依赖账面估值的投机型公司 [7] - OTC转板公司发行门槛提高需确保自由流通股具备实质市场价值 [7]
美国交易所运营商MIAX母公司迈阿密国际控股(MIAX.US)登陆美股市场 开盘股价涨超38%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00:24
IPO基本情况 - 迈阿密国际控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开盘股价上涨38%至32.67美元[1] - 公司以每股23美元价格发行1500万股 募集资金3.45亿美元 发行价高于原定19-21美元区间[1] - 此次IPO成为美国交易所运营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上市之一[1] 行业背景 - 自2000年代以来赴美上市的交易所运营商屈指可数 芝商所集团2002年上市 Cboe Global Markets 2010年挂牌[1] - 2022年公司已秘密递交IPO申请 上市筹备已久[1] - 受益于市场波动性上升 美国多家交易所交易量创纪录 盈利能力提升 行业景气度高企[1] 公司业务 - MIAX成立于2007年 运营覆盖股票、期货等多资产类别的9家交易所[1] - 大部分收入来自期权交易 2012年推出首个期权交易所[1] - 2025年上半年在美国期权市场份额达16% 仅次于NYSE、纳斯达克和Cboe[1] - 去年推出第四家美国股票期权交易所[1] 发展战略 - 公司领导层不担心市场分散化 强调技术、基础设施和市场关系的重要性[1] - 虽未涉足加密货币期货产品 但表示欢迎加密领域合作伙伴洽谈合资产品机会[2] 股东结构 - 股东阵容包括收购公司Warburg Pincus以及知名交易公司Susquehanna和Wolverine[2]
揭秘赴美上市常见几大误解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46
赴美上市常见误解 - 美股对中概股存在估值折价现象 受地缘政治和监管不确定性影响 部分行业折价幅度达20%-40% 估值核心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和行业前景而非上市地点 [2] - IPO融资额由市场供需决定 中概股融资规模差异巨大 2023年多数中概股IPO融资额不足1亿美元 美股优势在于后续再融资更灵活 [3] - 美股IPO盈利要求较宽松但信息披露要求严苛 SEC对财务真实性和风险披露要求极高 合规成本远超预期 易引发集体诉讼或监管处罚 [4] 美股市场流动性特征 - 美股市场分化严重 明星中概股交易活跃但大量中小型中概股面临流动性困境 日均交易量低迷且买卖价差大 [5] - 缺乏流动性的"僵尸股"现象常见 会严重制约股东退出和公司后续资本运作 [5] 上市沟通与监管要求 - 英语能力是生存基础 法定披露文件如招股书和年报20-F必须使用英文 路演和投资者关系需高管流利使用英语 [6] - 上市后需长期应对SEC严格审查 做空机构狙击风险以及复杂的集体诉讼环境 中美跨境监管协作如PCAOB审计检查持续加码 [7] 赴美上市核心价值 - 对接国际资本吸引全球长线资金 优化股东结构并提升品牌公信力 严格监管背书增强国际信誉 [9] - 促进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建立国际化的合规体系 美股灵活的股权激励对人才更具吸引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