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
icon
搜索文档
国信金工2025年夏季量化沙龙(深圳站)|邀请函
量化藏经阁· 2025-07-29 01:09
由于提供的文档内容仅包含"关注国信金工团队"这一句话,没有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信息,因此无法提取关键要点或进行详细总结。建议提供更完整的文章内容以便进行分析。
AI芯片的黄金时代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5 09:44
硬件技术进步与指数级增长 - 20世纪50至80年代的计算硬件进步呈现惊人发展轨迹,遵循摩尔定律的指数级增长规律 [3] - 通过国际象棋发明者"一粒米翻倍64次"的典故,形象展示指数增长初期平缓、后期爆发式突破的特性 [4] - 棋盘米粒翻倍最终达到18千万亿级别数量,形成对指数增长原理的概念性阐释 [5] 人工智能芯片性能突破 - Cerebras WSE-2芯片实现7.5 petaFLOPS算力,WSE-3版本性能跃升至125 petaFLOPS [6] - 华为Cloudmatrix虽未披露具体参数,但其硬件能力已被行业直觉认可为突破性水平 [7] - 芯片核心数量从单核、双核演进至当前Cerebras芯片的9万核规模,体现并行处理革命 [6] 硬件架构创新方向 - 量化技术成为关键突破点,4位乘法器效率较32位实现数量级提升 [14] - 减少数据传输轨迹可提升AI效率,小参数设计能缓解内存与网络互连瓶颈 [15] - xAI的Colossus项目提出百万GPU集群路线图,类比F1赛道设计理念优化硬件架构 [16]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特征 - 芯片生产涉及跨三大洲的稀土、化学品和制造环节,形成高度复杂的全球供应链 [16] - 单个芯片可能经历数十国跨境流转,台湾半导体占据全球制造主导地位 [16] - 行业当前处于硬件加速的"曲棍球棒曲线"爆发阶段,创新呈现非线性特征 [17]
和两位同业大佬聊了聊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7-16 21:32
市场观察 - 美股和中债过去属于高夏普比率资产,A股夏普比率较低但近期已转变为高夏普资产,小微盘股向上30%机会、向下15%回撤,性价比显著提升 [2] - 股市定位转变为"让股市产生财富效应",决策层将此作为最优解,传统"A股低夏普"和"融资市"信条可能失效 [3] - 量化仍是资管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之一,组建有研究框架的量化团队成为机构当务之急 [6] 银行业 - 银行自营面临低利率、低波动债市环境,部分机构探索美元债摊余成本法专户或可转债摊余成本法投资 [3] - 银行一线业务受存款利率下行和产品净值化加速冲击,销售能力与客户认知存在结构性矛盾 [10] 券商行业 - 券商自营投资同比增速良好,经纪业务交易量翻倍但小券商被挤出,20位左右券商弹性最强 [4] - 投行业务两极分化,大券商因高成本团队尾大不掉较难,小券商留存团队效率更高 [5] - 资管业务今年表现不佳,固收专户超额收益下降,过去两年募集长线资金的机构相对较好 [6] 资管与代销 - 代销机构分三类:纯销售渠道、跟踪型专业渠道、要求全透明的资产配置能力型渠道 [8] - 三方机构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挤压银行代销业务,电商平台专户销售能力突出 [9] - 基金投顾和全资产品种投顾是未来方向,可解决销售端投顾能力不足问题 [11] 基础设施与工具 - 港交所商业模式优质,WH交易中心若上市将成重仓标的 [12] - 10只科创债ETF上市,总规模近300亿,跟踪三大指数需关注成分券收益率变化和与信用债ETF分流效应 [11][13][14] 资金动向 - 融资余额连续16日净流入显示散户高风险偏好,港股南下资金连续35日净买入 [20] - 宽基ETF持续净流出,4月14日以来累计超1000亿,与行业ETF流入形成背离 [20] 国际宏观 - 美国通胀预期升温,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 [8] - 中美稀土换芯片协议推进顺利,恒生科技指数情绪波动反映市场分歧 [15][16][17][18]
量化巨头突遭封杀
格隆汇APP· 2025-07-07 18:30
由于提供的文档内容非常有限,仅包含标题和简短描述,无法提取具体的核心观点或详细目录信息。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结构化整理: ETF行业动态 - 量化巨头突遭封杀事件引发行业关注 标题提及量化巨头遭遇封杀 可能对ETF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1] 行业影响 - 事件可能反映监管层对量化交易的收紧趋势 标题未明确说明但"封杀"一词暗示政策风险 [1] 注:由于原文内容不足 以上分析仅为基于标题的合理推测 如需更准确总结需提供完整文章内容
摩根大通改口看多美股!上调标普500年底目标至6000点,称美股仍有新高空间
华尔街见闻· 2025-06-07 01:20
摩根大通调高标普500指数目标位 - 摩根大通将标普500指数年底目标位从5200点上调至6000点,较周四收盘价涨幅不到1%但预期显著改善[1] - 首席策略师认为只要没有重大政策意外,股市将继续创新高[1] - 高盛、德银、巴克莱等机构近期也转向看多美股[1] 机构转向乐观的驱动因素 - AI热潮持续发酵成为美股上涨核心动力[2] - 量化基金和CTA基金因市场波动率下降和动量信号增强而持续买入[2] - 主动基金在市场回调时逢低吸纳带来资金流入[2] 市场情绪转变背景 - 4月初因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混乱导致策略师集体下调预期,为2020年以来最大规模下调潮[2] - 机构投资者4月恐慌抛售股票给企业和散户后现正追高回补,可能引发逼空式上涨[2] - 大型科技股尤其是"科技七巨头"和半导体等AI受益公司将领涨[2] 潜在市场动态 - 经济放缓可能促使美联储提前降息,市场或炒作小盘股和周期股的短期反弹[2] - 当前美股估值已处于高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