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空间艺术季 畅想未来城市
解放日报· 2025-10-09 09:45
国庆长假,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复兴岛船台公园人头攒动,出于对"量子城市"的好奇,人们走进复兴云 厅参与各种"量子游戏",畅想心中的未来城市。船台公园里,猫咪操控大吊车,为观众打开想象的空间。 记者 蒋迪雯 摄 ...
工业基因景观与科创策源共生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启幕 复兴岛规划蓝图浮出水面
解放日报· 2025-10-01 09:57
复兴岛规划定位 - 明确“数字智能岛、设计艺术岛、人民城市岛”三大功能定位 [4] - 紧扣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与黄浦江两岸整体开发战略 [4] - 构建未来城市实验区与创新创业集聚区 [4] 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 - 岛上约3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将改造为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 [4] - 打造飞鸟洲、星空台、复兴堂、创业坊、复兴时刻十二驿站等功能节点 [4] - 复兴堂保留三栋大型厂房形制,提供高端会议服务,形成新旧交融特色 [5] - 复兴时刻十二驿站结合环岛公共空间设置12处服务驿站,间隔约500米 [6] 产业与人才吸引策略 - 以艺术为触媒吸引年轻人才集聚 [4] - 招募国际顶尖产业孵化主体进场运营,植入多元复合功能 [4] - 引入大型公共文化、演艺、体育等活动功能 [4] - 星空台引入音乐节、体育赛事、艺术市集等年轻人群喜闻乐见活动 [6] - 创业坊水上集市云集美食节、花卉节、咖啡节等时尚主题活动 [6] 智慧城市与技术创新 - 复兴岛作为全域试点区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赋能城市运行 [3] - 已部署500个智能感知终端、空间计算机及边缘智算设备 [3] - 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车间改造为复兴云厅,展现量子城市未来图景 [3] - 应用数字模型、智能感知、智慧治理等方式实现实时感知与高效协同 [3] 公共空间与文化艺术 - 船台公园正式开放,保留巨型塔吊、造船船台和高桩码头等工业遗存 [2] - 艺术家作品《猫的叠加态》高约10米,结合动态光影技术进行展示 [2] - 工业装置借助灯光变为大型公共艺术装置 [2] - 飞鸟洲依托滨水空间打造环岛生态活力,岛北建设生态“鸟岛” [5]
探访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屿:量子城市基地有机更新、转型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22:04
复兴岛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复兴岛作为黄浦江上唯一的内陆岛屿,正以有机更新为路径谋划转型发展,自2024年12月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实验基地开启后,该岛从“战略留白”状态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1] - 该岛及周边地区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培育科技智能、引领设计艺术、打造滨水生态空间,旨在彰显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3] - 在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统筹下,以复兴岛为核心的黄浦江滨江中北段规划研究正在加速推进,已有20多家世界顶级设计团队参与设计联创,涵盖十余类专项,并形成了规划草案目前正在公示[3] 量子城市基地与低空经济 - 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实验基地(量子城市基地)是复兴岛转型的核心项目,致力于探索岛屿空间“快创新、低成本、开放式、多元化和超活力、自生长”的导向特点[4] - 复兴岛已正式开通与苏州昆山、嵊泗的低空航线,正在成为长三角低空经济网络的重要节点[1] - 根据2025年7月印发的实施方案,明确在2026-2027年开展复兴岛时空智能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未来城市实验区、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区、时空智能创新先行区[4] 基础设施与空间营造 - 规划打造7公里环岛活力水岸和岛北大型草坪音乐会,构建艺术水岸湿地空间,并布局12处复兴驿站[3] - 计划将复兴岛运河航道功能转为休闲河道和水上活动游乐区,依托滨水空间和慢行网络布局多元文体和商业功能[3] - 通过低成本盘活利用存量工业厂房,旨在集聚创新创业群落功能和生态,营造青年创业人群喜闻乐见的开放岛屿氛围[3] 重大活动与全球影响力 - 为提升创新凝聚力和全球影响力,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2025复兴岛全球设计大赛,口号为“有界的复兴岛、无界的未来岛”,吸引全球1000多支团队报名,最终收到600余份提案,49支团队进入复赛[4] - 即将开幕的第六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复兴岛为主展区,主题为“量子城市复兴未来”(科技、艺术、空间),旨在通过科技与艺术双向赋能展示量子城市基地建设成果[4][6] - 主展区复兴岛船台公园片区将通过空间营造、艺术植入、科技展示与展演活动演绎“量子城市”,在保留工业赛博风的基础上打造复兴广场、复兴轴线、水岸集市等特色场景,并运用灯光、数字、AI等技术增强超现实感和赛博朋克风[6]
多项成果发布,2025上海无线电管理宣传月启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20:18
无线电管理政策与战略 - 上海推动无线电技术与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深度融合以赋能产业创新 [3] - 上海持续加强电磁空间安全保障能力并筑牢高质量发展无线防线 [3] - 杨浦区积极探索频谱资源高效利用和无线电安全保障以支持构建开放协同安全有序的产业生态 [1] 应用场景与示范项目 - 复兴岛量子城市示范区专用频段试点应用国内唯一政务专网频段支撑城市感知数据回传和视频监控等通信需求 [3] - 无线电技术赋能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指挥调度和应急通信等政务类业务场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3] - 10个无线电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覆盖智慧城市和应急通信等六大场景展现赋能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 [4] 产业生态与创新活动 - 多家单位联合发起依法用频和共建清朗空域环境的无线电行业生态发展倡议书 [3] - 首届全球AI加无线电挑战赛决赛名单揭晓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与技术前瞻性的创新团队脱颖而出 [4] - 案例征集收到来自5G-A低空经济和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近百项申报体现广泛价值与应用潜力 [4] 宣传与教育活动 - 上海推出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科普普法活动推动无线电管理法规与科学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 [4] - 杨浦区举办无线电普法宣传社区行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普及基站辐射安全科学知识 [5] - 上海无线电科普教育基地服务站杨浦区正式揭牌成为连接科学与公众的重要桥梁 [3]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9月30日开幕 复兴岛船台公园即将开放
解放日报· 2025-08-29 09:38
活动开幕信息 -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将于9月30日开幕 展期持续至12月13日 [1][2] - 主展区复兴岛船台公园同步正式开放 市民可乘坐地铁12号线直达 [1][2] 展区规划与布局 - 艺术季采用"1+16"展区结构 包含1个主展区和16个分展区 [1] - 分展区覆盖徐汇滨江科创街区 浦东张江"集艺术空间" 金山漕泾镇数字游民村等多元区域 [1] 主展区核心亮点 - 展示"量子城市"智慧治理未来图景 融合灯光 数字 AI技术增强超现实感 [1][2] - 保留中华造船厂工业遗存 包括巨型塔吊群 两处超大尺寸造船船台 黄浦江高桩码头 [2] - 通过艺术设计赋能城市更新 打造复兴广场 复兴轴线 水岸集市等特色场景 [1] 活动内容与IP合作 - 引入潮流运动 音乐会 市集 艺术工作坊等多元活动 [2] - 联动上海旅游节 市民文化节 第二届国际光影节 哔哩哔哩等知名IP [1] - 国内外设计师艺术家进行在地创作 打造市民休闲新地标 [1]
上海“痛岛”下一步?将成探索未来城市生活试验田
第一财经· 2025-08-28 19:14
复兴岛发展规划 - 作为黄浦江唯一内陆岛 复兴岛从战略留白区转型为热门目的地 定位为量子城市实践区和未来生活试验田 [1][5] - 岛上约30万平方米存量工业厂房资源将提供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 满足科创中心建设需求 [6] - 规划建设数字岛 设计岛和人民岛三大目标 融合低空经济 无人驾驶 艺术设计和全龄共享滨水空间 [8]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 主展区位于复兴岛船台公园 主题为量子城市复兴未来 探索AI+空间治理新范式 [1][3] - 集中呈现四大亮点:量子城市演绎 特色空间营造 多元活动引入和创意成果积淀 [3] - 联动上海旅游节 市民文化节 国际光影节和哔哩哔哩等16个分展区 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 [3] 文化与体育活动布局 - 2025上海旅游节杨浦区活动 中欧文化嘉年华 AIGC创新设计大赛和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等大型活动落地复兴岛 [9] - 上海市体育局联合杨浦区政府举办乒乓球选拔赛 奥运冠军樊振东参与互动 [9] - 计划引入国际航联无人机竞速世界杯和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 开创科技体育新纪元 [10] 城市空间治理技术应用 - 自然资源部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整合多平台数据至统一地理底图 [11] - 全国近300个地级以上城市完成实景三维建模 实现城市治理从平面向立体动态演进 [11] - 通过数字化手段监测公共服务设施 量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等民生指标 [11] 工业遗产与空间更新 - 保留中华船厂巨型塔吊群 造船船台和高桩码头等工业遗存 打造赛博风艺术空间 [3][5] - 以文化事件为触媒探索文化赋能-空间激活-功能迭代的有机更新路径 [6] - 实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再到发展绣带的能级跃升 [8]
WAIC 2025丨从概念步入现实,上海以“量子城市”破题空间智能与城市治理
新华财经· 2025-07-29 13:35
量子城市概念与架构 - 量子城市借鉴量子理论的"量子化"和"量子纠缠"概念,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复刻,实现互联感应和虚实相生,通过数字城市监测现实城市运行状况并反馈更新 [2] - 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主体架构聚焦超大城市空间特色,强化空间智能生成的专业属性、数据粘性和算力算法,以大模型系统应对城市治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 - 采用"135981"云宇星空体系总体架构和"0-10-0"全贯通创新路径,包括构建规划资源语料库、研发空间智能单元、建立三维网格体系与时空底板,打造城市空间治理大模型体系 [3] 五项核心成果 - 坤舆经略·语料库:全国首个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专项语料库,涵盖规划设计、测绘地理、自然资源三大领域,具有多模态、体量大、质量高、覆盖全的特点 [4] - 云宇星空·大模型:专注于规划和自然资源场景,能识别和理解卫星遥感影像、城市规划图等不同类型数据,具备长思维链能力,降低大模型幻觉 [6] - 星域太格·A空造:基于规划资源"一张图"构建的三维时空基准和城市空间数字基座,A星1.0已汇集八大类时空数据成果 [6] - 绿屋数建·智能体:基于AI工作流辅助生成三维空间智能单元,对空间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行治理和全息智能感知 [7] - 美好生活·掌中宝: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场景,构建面向社区居民、管理部门和社区规划师的双端服务平台 [7] AI赋能城市治理 - 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从空间挑战、认知、可信、生成、智慧等方面提升,以应对超大城市空间的复杂性 [8] - 工程智能通过多领域专业智能体的构建及高效协同,有助于破解复杂工程系统难题,实现全流程智慧化转型 [10] - AI可以赋能城市风貌塑造,基于大语言模型与深度学习算法研发垂类智能体,构建风貌认知—研判—管控—营建的智能闭环 [10]
上海发力“量子城市”,赋能治理升级
国际金融报· 2025-07-03 20:00
上海量子城市建设规划 - 上海市政府原则同意《上海城市空间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暨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建设实施方案(2026-2027年)》,重点推进城市空间治理智慧化,完善数据底座并强化语料资源和算力支撑 [1] - "量子城市"技术将赋能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和空间治理,通过建立健全治理原则、标准和规范引导多主体参与创新生态建设 [3] 量子城市技术应用场景 - 上海"量子城市"时空智能创新基地已启动,计划落地28个应用场景(首批6个),同步建设三维时空治理模型"云宇星空大模型" [4] - 云宇星空大模型可分析区域人口特性,优化商场布局等空间资源配置,解决传统规划中因线上消费增长导致的商场过剩问题 [4] - 首批先导应用场景"美好生活掌中宝"已上线,覆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完成344处社区设施时空信息挂载并接入动态数据(如长者食堂菜单) [4] 技术生态与实施路径 - 量子城市强调协同生态构建,依托大模型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算力与任务调度,降低成本并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灵活性 [5] - 体系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平台精准对应,每个线下服务点位设有云端数字化模块,支持实时数据交互与双向互动 [5] - 未来将全面推进"掌中宝"场景区级试点,提炼可复制的数字生活圈服务模式,开发多领域应用场景服务市民与政府治理需求 [6] 社区场景迭代计划 - "美好生活掌中宝"将持续升级,通过居民反馈强化"社区议事厅"功能,利用AI大模型优化数字社区地图(如升级"大平安地图"功能) [5] - 上海市明确将"掌中宝"应用开发作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核心任务,为街镇社区提供持续数字技术赋能 [5]
把城市治理的最小单元从“一栋楼”精确至“一间房” 徐汇在AI技术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探索中迈入量子城市的新阶段
解放日报· 2025-04-21 09:42
数字底座建设 - 徐汇区构建数字底座场景 借助上海市测绘院三维智眸和腾讯云数链三体智脑项目 实现AI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1] - 三维智眸项目建立徐汇全域实景三维模型 通过生成式AI实现建筑道路管网等要素动态更新 提供毫米级空间分析能力[2] - 三体智脑项目依托多模态AI中枢 构建包含数据智能体的协同治理体系 汇聚全区超12PB 19亿条数据形成全域数据湖[2][6] AI+城市治理场景 - 徐汇发布六大AI治理场景 覆盖数字底座 安全管理和产业服务三大领域 深度融合AI大模型 区块链和数字孪生技术[2] - 消安迅瞳项目集成辖区2.5万余个建筑数据 助力火警控制用时缩短近1分钟[2] - 电安哨卫建立全国首个区块链+AI充换电风险预判平台 政通智服以通义千问大模型为核心提供10轮以上深度政务服务[2] 数字孪生城市 - 徐汇构建全市首个区级数字孪生城市 实现全区60万个分层分户单元精细化映射 为每个实体对象赋予数字身份证[4] - 城市治理最小单元由一栋楼精确至一间房 实现人房业物事动态联动的治理中枢[4] - 数字孪生建设分三步推进 立起来建立动态拟真城市 装进去集成动态信息数据 用起来涵盖基层减负精准帮扶等实战场景[4] 量子城市发展 - 三体智脑通过133类感知设备构建实时感知体系 使用超330种AI算法 20种知识图谱 接入腾讯混元DeepSeek等大模型进行智能决策[6] - 徐汇2024年人工智能产值达885亿元 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区人工智能企业近千家 累计落地大模型企业368家 已备案大模型39个[6] - 区政府与10家企业签署战略协议 聚焦数字孪生区块链大模型等领域 预计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20亿元[7] 产业生态建设 - 徐汇发布五大赛道揭榜需求 包括AI+建筑安全监测 数字经济治理 社区安全治理 应急救援调度和交通治理[7] - 未来三年全区计划投入5亿元扶持资金 吸引全球顶尖团队共建AI治理开放生态[7] - 国家级战略平台包括上海创智学院 国家人工智能大基金 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均落地徐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