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搜索文档
北京石景山12条措施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7-24 11:48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措施 - 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包括为科研项目提供最高每年50万元、最长3年的研发资金支持 [1] - 对博士后出站人员或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首次创业给予最高2万元补贴,每带动1名就业再补贴2万元,累计不超过10万元 [1] - 为"北京·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及配套服务 [1]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 设立2亿元基金,采取分阶段投资策略:20%投向种子轮企业(单笔≤100万元,优秀项目≤200万元),40%投向天使轮企业(单笔≤500万元),40%投向A轮企业(单笔≤1000万元) [1] - 基金目标为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 [1]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 - 基地一期位于古城创业大厦,可容纳100个团队,集成12条支持措施 [2] - 提供办公空间、技术共享、安居保障等全方位支持,解决启动资金短缺、办公成本高、资源对接难等问题 [2] - 首批青年人才及团队已入驻,标志基地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1][2]
让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落实
苏州日报· 2025-07-14 08:11
项目驱动发展 - 苏州将项目视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三合一"大会、国际精英创业周等平台累计征集人才项目2385个,长三角国创中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项目近2000个,并设立100亿元重大产业发展基金聚焦"链主级"项目 [1] - 公司坚持项目导向的发展理念,从早期引进中科院纳米所等机构到每年新增科技项目1万个,并通过梯度培育企业使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 [1] 项目质量提升 - 人才项目中海外项目占比56.4%,博士学历持有人占比51.8%,"赢在苏州"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000多个报名项目且海外项目占比近50%,体现国际化与高端化趋势 [2] - 公司明确项目筛选标准,要求"顶天立地"的大项目、"铺天盖地"的好项目和"改天换地"的新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成果转化与人才引进 [2] 发展模式升级 - 从"招商引资"转向"招才引智",从"苏州制造"升级为"苏州智造",通过高质量项目作为"高能燃料"激发持久动能,支撑高质量发展 [2]
九届大赛锻造山东创新“黄金赛道”:从赛事到生态的跃迁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7-13 11:00
赛事成果与影响力 - 九年来"创客中国"山东赛区累计吸引7000余个创新项目参与,培育出500余家领军企业,带动产业变革 [4] - 赛事促成超过60亿元融资,验证其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山东展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名片 [4] - 山东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23家,数量全国第一 [5] 创新生态构建 - 产业链协同高地:打通"精准对接-孵化加速-产业落地"闭环,引入检验检测、法律等专业服务,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5] - 企业梯度培育高地:通过"资金赋能+专业服务+生态构建"体系,直通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加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5] - 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以"项目引才、赛事聚才、生态留才"为核心,提供投融资资源、示范基地入驻及政策扶持 [5] 战略定位与未来展望 - 赛事内涵从项目选拔升级为系统性创新生态构建,成为山东制造强省战略的源头活水 [5] - 大赛搭建的舞台助力创新创业者成为科技"攀登者"和产业"弄潮儿",在"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汇期发挥更大作用 [6] - 赛事九年蝶变映照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其延伸方向代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6]
助力企业“双向出海” 中韩创新创业生态研讨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8:13
中韩创新创业合作 -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强调深化与中国企业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交流合作,认为这是推动双方共赢的关键 [1] - 韩国天使投资协会表示TIPS计划已孵化超过3800家初创企业,每家企业可获得数十万美元初期研发资金,期待与中国在科创孵化领域深化合作 [1] - 中韩双方机构代表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建设中韩企业跨境加速通道和人才交流平台,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对接与共享 [2] 政策支持与税收优惠 - 北京市海淀区对技术转让所得实施税收优惠: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部分减半征收 [2] - 中关村综保区约九成空间用于实验研发设计,入区企业享受研发设备免税、研发料件保税等政策,平均可减免7%关税和13%增值税 [2] 国际科技合作与出海支持 - 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心解读支持创新主体高质量出海政策,重点介绍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技术成果首次海外应用等情形的政策支持 [1] - 研讨会由氪星创服主办,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心、海淀区商务局支持,旨在为中韩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中关村毕业季启动,系列“政策礼包”和“海淀校友卡”发布
新京报· 2025-06-25 06:44
海淀区青年人才支持政策 - 海淀区启动"海淀聚力场·校友集结号"项目,联合12所高校推出"海淀校友卡",整合政策扶才、安居乐活、悦享商圈、专属AI等功能,为校友提供数字化生活与职业发展支持 [2] - 北京市教委发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从"赛""孵""投""转""融"5个方面推出15项举措,覆盖北京高校及外地高校北京生源的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学生 [2]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的保障体系 [2] 就业与实习支持 - 海淀区推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统筹300余家企业提供近8000个优质实习岗位,57家区属单位提供110个社会治理实习岗位 [3] - 打造"海职汇"就业服务体系,每年发布不少于8万个岗位,对招录青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并构建技能提升体系 [3] 创业与产业支持 - 提供10万平米免费产业空间、"卡脖子"项目资金、最高5000万元的科技人才贷及百亿成长基金 [3] - "海英计划"给予50万-100万元支持,"青创筑梦港"提供全方位服务,"算力普惠"一键触达 [3] 生活与住房保障 - 统筹近万套优惠房源,组织"毕业季租房服务进校园",提供便捷租房服务 [4] - 完善普惠托育体系、顶尖教育资源、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推出Hidea人才卡和潮流商圈优惠 [4] 展览与活动 - 举办"热AI聚场"人工智能创新作品展和"城市智造港"城市更新作品展,展示大学生创意和前沿技术 [4] - 中关村毕业季系列展览将在海淀商圈和科技园区巡展 [4]
临港发布方案全周期支持“创客” 未来三年预计提供不少于15万个岗位
解放日报· 2025-05-17 09:27
就业与人才集聚 - 未来三年临港预计提供不少于15万个就业岗位并集聚超5万名科创人才 [1] - 临港发布创客新政"十二条"在实习补贴、创业保障、租购房、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全周期支持 [1] - 实习大学生每月最高可获得5000元实习补贴创业团队可享受免租金办公场地和人才公寓创新创业人才购房补贴最高达500万元 [1] 科创空间建设 - 临港打造"创客之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功能强、成本低的科创空间 [1] - 首批在滴水湖AI创新港等产业园区准备10万平方米共50个可拎包入驻空间远期将扩至30万平方米 [1] - 配套提供1000套"临港青春驿站"和3000套人才公寓以优惠条件支持创新创业者 [1] 人才服务升级 - 临港菁才卡升级涵盖政务绿色通道、三甲医院医疗资源、国际教育资源和文旅休闲福利 [1] - 聚焦人才全周期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 [1] 资金支持与创新项目 - 临港将新设5亿元临港启航基金作为天使基金投向种子期和初创型企业 [2] - 每年投入2亿元左右用于"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和研发专项以专项补贴形式支持企业早期研发 [2] 重大活动与项目 - 2025临港科创大会启动"X·Time 2025国际创业大赛" [2] - 进行首批"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签约并揭牌"上海交通大学临港产业创新园区" [2]
打造共享空间 助推项目落地 探索德国柏林创新社区的孵化“密码”(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51
柏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 2024年柏林新成立498家初创企业 每10万居民创立13.2家 创业密度居德国首位 [1] - 柏林创新社区为德国最早标志性孵化基地 汇聚来自90多国4500多名会员和150家初创企业 截至2023年帮助募资56亿欧元 [3] - 社区采用"商业俱乐部"模式 每年举办400+场活动 包括路演培训和AI马拉松等 并提供免费德语课程 [4] 创新社区运营模式 - 改造废弃啤酒厂建成 入驻企业包括Mozilla和SoundCloud等 19%柏林创新企业在此聚集 [3] - 提供共享办公空间与定制会员套餐 解决初创企业早期办公需求 会员制筛选潜力项目 [4] - 建立5万+人国际智囊网络 实现跨地域行业的知识共享与协作 [6] 初创企业成长案例 - 会员企业Vyking专注时尚科技AR应用 月均使用量达1300万次 覆盖80+平台和2万+商品 [5] - 通过"双向赋能"模式促成初创企业与谷歌等行业巨头合作 涉及技术人才与生态整合 [7] 政府政策与行业数据 - 德国政府推出"未来基金"计划 2030年前为初创企业提供100亿欧元支持 [8] - 2024年德国初创企业获投70亿欧元 同比增长17% 专利申请量2.5万项居全球第二 [9]
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亦庄)发布暨国际人才社区一期启用活动举行
北京商报· 2025-04-30 08:47
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亦庄)发布 - 活动主题为"共聚亦城·逐梦未来",由经开区工委组织人事部主办,发布了示范区建设"十大行动"并向人才代表发放"安居大礼包" [1] - 国际人才社区一期已启用,标志着北京亦庄向全球青年才俊敞开怀抱 [1] 亦庄人才发展战略 - 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亦庄始终把人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坚持产业导向和政策先行 [3] - 凭借高精尖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齐备和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打造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首选之地 [3] - 国际人才社区一期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提供300余套高端专家公寓,已迎来首批青年人才入住 [3] - 二期项目计划年内交付近1000套青年公寓,打造"大公园里的小邻里"居住环境 [3] - 经开区将结合重点产业集聚区布局,精准供给优质房源,实现年轻新城与青年人才的"双向奔赴" [3] 人才发展现状与规划 - 北京市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发展,聚焦35岁及以下青年人才需求,确定亦庄为示范试点区域之一 [4] - 经开区人才总量达40万人,每年保持8%以上增长,45岁以下人才占比70%,人才贡献率达69.13% [4] - 形成了以百名顶尖人才、千名行业领军人才、万名青年科技人才为代表的高水平人才雁阵 [4] - 人均GDP和人均发明专利数量等关键指标领先全市平均水平 [4] - 发布"十大行动",构建覆盖"住房保障-职业发展-生活服务-创新支持"的全周期服务矩阵 [4] 未来发展愿景 - 亦庄将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更大力度吸引、成就和托举青年人才 [6] - 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和国际一流高端产业综合新城 [6] - 通过更开放的环境、更具竞争力的平台和更温暖的人才政策,激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