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钍基熔盐堆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唯一突破!甘肃民勤钍基堆实现钍铀转换,能源革命有了新玩法
搜狐财经· 2025-11-14 18:53
技术突破与项目概况 - 中科院于11月1日宣布,位于甘肃民勤沙漠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1] - 该实验堆是全球唯一正在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1] - 项目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负责设计和运营,于2023年10月11日启动运行,经过两年测试和数据收集后公布成果[6] 资源禀赋与战略意义 - 中国铀资源紧缺,80%以上依赖进口,而钍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超过14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近四分之三[5][9] - 钍资源多与稀土伴生,可在开采稀土时顺带回收[9] - 该技术突破被视为中国在第四代核能领域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3]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钍基熔盐堆使用高温熔融氟化盐作为冷却剂,无需水资源即可运行,使得内陆地区建设安全高效核电站成为可能[15][17] - 近十几年中国核电成本下降一半,而美国核电成本自1960年代后持续上涨,低成本电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19][20] - 该技术对高耗电行业如AI至关重要,例如GPT-3训练一次耗电1287兆瓦时,微软已购买核电站未来20年电能供数据中心使用[22] 发展规划与产业路径 - 第一步(2025年前):建成2兆瓦实验堆并实现钍铀转换和稳定运行,已圆满完成[11] - 第二步(至2029年):建设10兆瓦小型模块化示范堆,验证商业化可行性并打造核心设备产业链[13] - 第三步(至2035年):推进百兆瓦级电站在甘肃、新疆等钍矿丰富地区规模化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3] 对全球能源格局的潜在影响 - 历史表明全球霸权更迭与能源革命息息相关,如英国依靠煤炭、美国依靠石油[24][26] - 钍基熔盐堆技术成熟可能降低石油重要性,并对石油-美元体系构成冲击[28][30] - 中国正通过该技术竞赛,争取在未来能源格局中的更多话语权[30]
上海建工:参与建设了钍基熔盐仿真堆、实验堆及配套工程项目
格隆汇· 2025-11-11 15:45
公司合作与技术参与 - 公司与中科院上海应物所于2015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推进TMSR技术发展[1] - 合作范围围绕TMSR发展和产业链布局,涵盖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1] - 公司参与建设了钍基熔盐仿真堆、实验堆及配套工程项目[1] 项目进展与成果 - 公司已完成钍基熔盐实验堆(2MW)系统建设、安装合同任务并移交[1] - 该项目已实现堆内钍-铀转化,相关进展可参阅中国新闻网2025年11月1日报道[1] - 报道称该项目为国际首次、目前唯一,中国建成钍基熔盐实验堆引领世界[1] 技术发展路径 - 合作旨在共同推进TMSR技术从仿真堆、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到商业化推广的全链条发展[1]
上海建工(600170.SH):参与建设了钍基熔盐仿真堆、实验堆及配套工程项目
格隆汇· 2025-11-11 15:44
格隆汇11月11日丨上海建工(600170.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参与建设了钍基熔盐仿真堆、实验堆及 配套工程项目,并与中科院上海应物所于2015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围 绕TMSR的发展和产业链布局,开展TMSR建筑与安装工程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 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TMSR技术从仿真堆、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到商业化推广。 前期,公司已完成钍基熔盐实验堆(2MW)系统建设、安装合同任务,并移交。该项目已实现堆内钍- 铀转化,其他进展可参阅中国新闻网2025年11月1日报道《国际首次、目前唯一 中国建成钍基熔盐实验 堆引领世界》。 ...
百利电气(600468.SH):产品目前无法应用于钍基熔盐堆技术
格隆汇· 2025-11-06 16:04
公司业务与产品定位 - 公司产品目前无法应用于钍基熔盐堆技术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及泵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立足电力装备中的高端产品与服务 [1] - 公司将紧抓能源结构优化、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发展契机 [1] - 公司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实施新能源产业布局 [1] - 公司将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公司发展赋能 [1]
百利电气:产品目前无法应用于钍基熔盐堆技术
格隆汇· 2025-11-06 16:03
公司业务与产品定位 - 公司产品目前无法应用于钍基熔盐堆技术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及泵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立足电力装备中的高端产品与服务 [1] - 公司将紧抓能源结构优化、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发展契机 [1] - 公司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实施新能源产业布局 [1] - 公司将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公司发展赋能 [1]
够中国用3万多年?我国攻克世界级难题,抢先美国建“无限能源”
搜狐财经· 2025-10-28 19:12
技术突破与能源效率 - 钍基熔盐堆采用在线循环技术,能将98%以上的钍燃料转化为电能,远高于传统核电铀燃料不足1%的发电效率[5] - 实验堆于去年10月成功实现钍铀循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7] - 1吨钍能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50万吨标准煤或200吨铀燃料,理论发电量达300亿度,实际发电量可达113亿度[7] 资源禀赋与战略意义 - 中国钍资源储量丰富,仅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就有140万吨钍[9] - 全用钍基堆发电,现有钍资源可供使用1600年;即使仅替代当前5%的核电,也足够使用3万年[10] - 该技术使中国摆脱对国际铀矿市场的依赖,掌握能源主动权,并推动《钍基熔盐堆安全标准》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21] 安全性能优势 - 钍基熔盐堆依靠物理定律实现被动安全,需外部中子源点火才能发电,断电或地震等情况下反应会立即停止[12] - 采用冷冻塞设计,温度超标时塞子自动熔化,含燃料的熔盐在30秒内流入地下密闭罐并凝固,从根本上杜绝堆芯熔毁风险[14] - 产生的核废料仅为传统铀堆的千分之一,毒性半衰期从几十万年缩短至几百年[16] 发展现状与全球地位 - 中国于2024年建成了世界独有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并实际运转,而美国仍处于小规模模拟实验阶段[21] - 从实验堆到大规模商用仍面临挑战,如堆内泵阀等核心部件寿命目前约为1.2万小时,距离商用要求的5万小时尚有差距[23] - 该技术被视为定义未来能源的新赛道,与中国当年发展5G的策略类似,旨在技术领先的同时制定行业规则[23][25]
比稀土牌还厉害?中国独霸74%份额,废料变身“能源金矿”
搜狐财经· 2025-10-07 15:05
中国稀土资源与出口管制 - 中国稀土资源储量约占全球38% [3] - 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对欧美产生影响 [1] - 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需依赖中国技术完成 [3] 中国稀土精炼技术优势 - 稀土精炼技术构成关键竞争优势 [3] - 其他国家开采的稀土资源需运至中国加工 [3] - 美国自建稀土供应链预计需三至五年时间 [3] 钍资源的战略地位与潜力 - 钍是稀土开采过程中的副产品 [5] - 中国钍资源份额占全球74% [6] - 一吨钍产生的电能相当于350万吨煤 [5] 中国钍资源储备与成本优势 - 内蒙古已知钍存量可供14亿中国人使用200多年 [8] - 全国钍储备总量预计可使用上千年 [8] - 钍资源获取成本低 因其为稀土提炼的副产品 [5] 中国钍技术应用与领先优势 - 中国在钍能应用领域领先世界至少10年 [8] - 钍基熔盐堆技术已应用于第三艘航母动力系统 [9] - 该技术具有高安全性 高效率 低维护成本等优势 [9] 钍能发电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内蒙古试点项目使当地电费从0.5元/度降至0.12元/度 [12] - 预计到2030年电费有望进一步降低至0.05元/度 [12] - 美国钍堆舰船研究仍处于构想阶段 而中国已实际应用 [12]
点亮人造太阳!中国解锁无限能源密码,一度电五分钱时代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02 10:45
钍基熔盐堆技术优势 - 能量密度极高 1克钍发电量可满足普通家庭数十年用电需求 1吨钍能量相当于350万吨煤或200吨铀[1] - 采用氟化盐溶解核燃料的液态循环设计 运行温度超过700℃ 发电效率达45% 显著高于传统核电站33%的效率水平[3] - 高温余热可同步电解水制氢 每小时产量达50立方米[3] - 常压运行安全性远超传统核电站 熔盐遇冷凝固可自动封堵放射性物质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测试显示堆芯熔毁概率为零[5] 经济性与资源禀赋 - 中国拥有全球60%钍矿资源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可实现稀土与钍协同开采 燃料成本近乎零[7] - 度电燃料成本仅0.003元 较煤电低99% 配合干法提纯技术使钍处理成本比铀降低70%[7] - 核废料放射性衰减周期仅300年 处理成本为铀堆的千分之一 且可提取铀-233实现燃料利用率达传统铀堆200倍[7] - 实验堆度电成本0.1元 规模化后预计降至0.05元 较西北风电便宜50%[7] 应用场景与战略意义 - 无需水冷特性适合内陆干旱地区部署 甘肃武威示范堆建于戈壁滩 可开发全国70%荒地资源[7] - 模块化设计可实现集装箱级小型化 适用于边防哨所 南海岛礁等偏远地区供电[7] - 常温常压安全性允许军事装备应用 已设计24万吨级核动力集装箱船 潜在用于核航母与核潜艇[7]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掌握液态燃料熔盐堆技术的国家 美国泰拉能源度电成本0.38元且技术落后15年[10] 技术发展历程 - 中科院2011年重启钍堆研发 攻克熔盐腐蚀难题 研制出耐受650℃高温的GH3535耐腐合金[10] - 2023年甘肃2兆瓦实验堆成功运行 2025年计划建设60兆瓦商用堆 2029年实现并网发电[10] - 2035年前规划建设5-10座钍基反应堆 有望大幅降低电力成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