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icon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清除畸形竞争下的行业毒瘤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24 09:20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零公里二手车"指刚完成注册登记便以二手身份流入市场的车辆,在懂车帝、瓜子二手车等平台涉及商家达三四千家 [1] - 该现象是车企、经销商与二手车商形成的利益链条,车企为达成销量目标向经销商压库,经销商为获取返利将滞销车辆提前上牌后通过二手车商低价抛售 [1] - 操作使得车企财务账面实现销售增长,但车辆实际未进入终端消费环节 [1] 补贴政策漏洞与套利行为 -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漏洞被利用,部分企业通过"先上牌后转卖"套取补贴,低价新能源车型成为重灾区 [2] - 套利手段包括"背户"购买、公户批量注册等,车辆以二手名义再次流入市场形成规模化套利 [2] - 二手车平台上此类车辆里程普遍较低,部分不足百公里 [2] 对新车市场的影响 - 零公里二手车价格优势显著,如2025款智界S7准新车价比新车低4万元,2024款沃尔沃S90行驶100公里后价格暴跌16万元 [2] - 导致消费者对新车价值产生认知偏差,极大削弱汽车品牌溢价能力 [2] 对二手车市场的影响 - 扰乱传统二手车基于年限、里程的定价逻辑,使体系失去参照基准 [3] - 不法商家篡改里程表、隐瞒车况,将长里程车辆伪装成零公里二手车,加剧市场信任危机 [3] 消费者面临的风险 - 因已完成注册过户,消费者无法享受原厂终身质保、免费保养等服务权益 [3] - 二次转售价值大幅缩水,残值普遍比同配置新车低20%以上 [3] - 车辆长期停放易出现电瓶亏电、轮胎老化等机械损耗,部分商家刻意隐瞒瑕疵 [4] - 部分车辆可能存在债务抵押、历史事故等潜在法律纠纷风险 [4] 监管与行业应对措施 - 商务部5月召开专题座谈会,要求打击虚假销售、套取补贴行为,强化车辆登记溯源管理 [4] - 未来可能从立法界定零公里二手车、建立全国库存预警机制、调整收入确认标准三方面系统施策 [4] - 部分车企调整考核机制,以终端真实交付量替代压库式销量目标,某合资品牌4S店将库存周转周期从90天压缩至45天 [5] - 头部二手车平台强化质检标准,要求公示首次上牌时间、完整保养记录等信息 [5] 行业深层问题与发展建议 - 现象根源是汽车行业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需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5] - 车企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产品创新提升竞争力而非数据造假 [5][6] - 需监管部门、车企、经销商、消费者多方协同构建良性生态,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6][7]
多方“各取所需”,“零公里二手车”不再是“隐秘的角落”
36氪· 2025-06-05 20:40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 所谓"零公里二手车"是指完成上牌登记但未实际交付用户的车辆,通过车企、经销商、二手车商流通进入市场 [1] - 二手车平台上有3000至4000家卖家在销售这类"准新车",涵盖从五菱到奥迪等几乎所有品牌 [1][2] - 这些车辆名义上是二手车但实际行驶里程不足100公里,以低价进入市场 [2] 产业链运作模式 - 车企通过批售指标向经销商转嫁库存压力,部分4S店月销能力仅数十辆却被迫采购150辆车 [4] - 超额库存车通过关联租赁公司上牌后7天内转入二手车市场 [4] - 经销商通过低价甩卖回笼资金,同时完成车企任务量获取返点 [4] - 二手车商批量采购后加价数千元转售,单车利润可达5000元,远高于传统二手车3%-5%的毛利率 [4] - 部分车商将车辆包装成"海外版"以新车名义销往俄罗斯、中东等地套取关税差 [4][5] 行业影响 - 某新能源车型原价16万元,零公里二手车售价仅8.58万元,比4S店报价低40% [6] - 导致燃油车终端折扣普遍达30%,但消费者可能丧失首任车主权益如关键部件终身质保 [6] - 部分车商利用国家和地方置换补贴政策套取补贴后低价转售 [7] - 行业数据失真导致车企依据虚高销量规划产能,加剧结构性过剩风险 [7] - 2025年一季度北汽蓝谷、长安汽车等车企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值 [6] 未来监管方向 - 政策层面将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严控"新车身份锁定期" [8] - 车企需摒弃"以价换量"思维,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重塑竞争力 [8] - 行业将推动二手车流通立法,明确调表车、套补车的法律责任 [8]
头版头条:假销量真套补?0公里二手车乱象揭秘
南方都市报· 2025-06-03 08:37
商务部调查"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 商务部针对"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启动调查并约谈部分车企、行业协会及二手车平台 [1] - 会议主题是要求打击虚假销售、套取补贴等行为,强调规范市场秩序 [1] - 闭门会议主要是听取企业汇报各自的情况,参会车企为主动报名 [1][3] "零公里二手车"的定义与现象 - "零公里二手车"指新车上完牌照就算注册,表面上卖出实际成为二手车 [3]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该现象破坏市场规则 [3] - 汽车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处理起来较难,因部分属于正常操作 [3] "零公里二手车"的成因 - 数据造假造成热销假象:车企与经销商通过"自注册"虚增销量数据 [5] - 套取置换补贴:二手车商低价收购后通过报废旧车置换获取国家补贴(燃油车1.5万元、新能源车2万元) [5] - 出口回流冲击:部分出口车辆因海外市场饱和通过平行进口渠道低价回流国内 [5] 行业影响与内幕 - 导致传统二手车商利润下滑,形成行业过度内卷与畸形竞争 [5] - 车企产能利用率不足、经销商库存压力高企,迫使"虚假销售"成为回笼资金手段 [5] - 主机厂大客户部门有足够权限及利润空间提供给非经销商体系销售渠道 [7][8] - 部分租赁公司因无法结清尾款,将定制新车以低于成本价转手处理 [8] 市场现状与规范 - 部分二手车行开始"试水"全新车业务,但多数未上牌不属于"零公里二手车" [10] - 国家对"零公里二手车"的具体定义、规范细节尚未正式公布 [10] - 二手车商展厅偶尔出现零公里二手车,主要从相关品牌经销商渠道进货 [10] 行业数据与占比 - 传统燃油车的"零公里二手车"占整个传统燃油二手车市场的1%至3% [12] - 新能源的"零公里二手车"占整个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的3%至5% [12] - 少数新能源车型的占比可能达到5%至8% [12] 消费者权益问题 - 购买"零公里二手车"可能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等核心服务 [14] - 车辆已完成首次过户,再次转售时残值率将显著低于常规二手车 [14] - 实际用车成本可能不降反升 [14]
各大品牌都有!“零公里二手车”从哪里来,卖向何处,影响有多大?
新浪财经· 2025-05-31 07:35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概述 - 零公里二手车实质是披着"准新车"外衣的渠道库存转移,根源是车企对销量的过度追求 [1] - 这类车辆虽已完成上牌登记却几乎未投入使用,物理状态与新车无异 [2] -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规模庞大的专业零公里二手车商,数量远超三四千家 [8] 产生原因 - 车企通过销售返利、金融贴息等激进商务政策迫使经销商超额采购车辆 [2] - 经销商为冲业绩在季末、年末及新老车型换代时大量处理库存 [2] - 库存车阻碍现金流且增加停车、人工、折旧等成本,每天可达数百元 [3] - 新车合格证有效期1-2年,过期需补办增加额外成本 [3] 流通渠道 - 主要流向个人车主、租车行车队和二手车出口三个方向 [4] - 个人车主通过二手车网站和车行购买 [5] - 租车行主要用于网约车业务,采取出租或以租代售模式 [5] - 出口业务利润更高,部分车辆以新车名义在海外销售 [5] 市场规模 - 某平台里程100公里以下车辆达上万辆,覆盖多个品牌 [7] - 价格比新车便宜约1万元(原价20余万元) [7] - 另一平台零公里二手车主要价位集中在10万元以下 [7] - 自主品牌零公里二手车最多,因竞争激烈且换代快 [7] 行业影响 - 扰乱车企和整个汽车行业的正确产能规划 [10] - 造成消费端认知混淆,污染车企产销体系 [9] - 扭曲国家补贴政策,存在套用1.5万至2万元补贴的风险 [9] - 导致终端价格战加剧,影响行业利润和服务质量 [10] 解决方案 - 鼓励零公里二手车出口可释放国内库存压力 [6] - 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产汽车国际影响力 [6] - 能稳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避免持续内卷 [6]
切断“零公里二手车”灰色利益链 多维度维护好市场秩序
证券日报· 2025-05-30 00:09
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分析 - 核心观点:零公里二手车是车企为冲刺销量数据、美化财务报表而制造的虚假交易,已形成涉及多环节的灰色产业链 [1] - 行业现状: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品牌均有参与零公里二手车交易,构成灰色产业链 [1] - 操作方式:车企将滞销新车注册为二手车,通过关联公司或经销商转售 [1] - 影响范围:导致资本市场对行业真实供需关系产生误判,制造虚假市场繁荣 [1] 消费者损害分析 - 权益损失:新车过户后首任车主专属权益(如终身质保)失效 [1] - 资产贬值:车辆残值按首次登记日期计算导致转售时大幅贬值 [1] - 质量问题:长期库存车辆会产生电池亏电、轮胎变形等问题 [1] - 补贴滥用:新能源车企通过关联租赁公司批量购车套取补贴后转卖为二手车 [1] - 套利行为:部分车商以"平行出口"名义将国内上牌新车销往海外利用关税差套利 [1] 监管建议 - 监管措施: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透明化 [2] - 制度建设:出台"新车身份锁定期"制度严控上牌即转售行为 [2] - 行业自律:头部企业应告别"数据崇拜"和唯销量论 [2] - 消费教育:推广"三查三看"法则(查铭牌、轮胎、玻璃生产日期) [2] - 法律完善: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二手车领域的适用性解释 [2] 行业发展方向 - 本质回归:行业需回归"车是用来开的"本质 [2] -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重建核心竞争力 [2] - 高质量发展:消除灰色空间推动中国汽车驶向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2]
假“热销” 套补贴?商务部开座谈会:研究“零公里二手车”
南方都市报· 2025-05-29 10:36
商务部调查"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 商务部针对"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启动调查并约谈车企、行业协会及平台 会议主题为打击虚假销售和套取补贴行为 强调规范市场秩序 [1] - 闭门会议实际以听取企业汇报为主 参会车企为主动报名 未透露具体政策动向 [1][3]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该现象破坏规则 指出零公里二手车实为上牌未行驶的新车 本质是行业乱象 [3] "零公里二手车"成因及影响 - **数据造假**:车企与经销商通过"自注册"将未售新车登记为已售 虚增销量数据迎合资本市场 部分经销商将库存车8折转卖二手车平台 [5] - **套取补贴**:车商低价收购零公里二手车后 利用报废旧车置换获取国家补贴(燃油车1 5万元 新能源车2万元) 让利消费者变相牟利 [5] - **出口回流**:部分出口车因海外市场饱和(如东南亚 俄罗斯)通过平行进口渠道低价回流 冲击国内价格体系 [5] - **行业冲击**:导致传统二手车商利润下滑 加剧产能利用率不足和经销商库存压力 迫使车企采用虚假销售回笼资金 [5] 行业操作内幕 - 主机厂大客户部门通过非经销商渠道销售 如租车公司批量采购定制车(缩减配置 降低质保)以完成季度任务 [7][8] - 部分采购方因贷款失败协商转卖定制新车 以低于成本价处理 对传统经销商形成价格冲击 [8] - 二手车商通过经销商渠道获取零公里二手车 展厅主要陈列问界 极氪等新势力品牌 [10] 市场现状与监管方向 - 部分二手车商开展未上牌的全新车业务 与零公里二手车存在本质差异 行业关注政策对包牌新车的界定 [10] - 零公里二手车反映价格战与资本压力下的行业畸形生态 监管强化释放规范信号 需完善政策与消费者保护机制 [10]
“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引关注 官方或将规范整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8 18:47
行业乱象 - 近期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曝光"零公里二手车"现象 指已完成车辆登记手续但实际行驶里程极低甚至为零的车辆 [1] - 该现象涉及三四千家二手车商在懂车帝、瓜子二手车、闲鱼等平台售卖 [1] - 乱象成因包括车企为完成销售业绩通过激励政策让经销商挤压库存 经销商为完成任务将库存新车注册为二手车 [1] 政策动向 -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近日召集车企和相关行业机构召开座谈会 拟规范整治"零公里二手车"乱象 [1] - 会议同时讨论引导二手车出口事宜 [1] 市场影响 - "零公里二手车"已进入出口市场 海外市场利润空间较大 可消化国内库存 [2] - 国内已有数百家获得资质的二手车出口企业 车源主要来自汽车经销商和新能源车企 [2] - 部分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已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出口车辆中包含"零公里二手车" [2] 潜在问题 - 补贴政策存在被变相套用风险 部分车商通过报废车置换方式获取1.5至2万元国家补贴 [2] - 消费者可能丧失首任车主专属权益 如终身质保等核心服务 [2] - 车辆已完成首次过户 再次转售时残值率将显著低于常规二手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