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管理

搜索文档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和再通胀的可能性
虎嗅· 2025-08-17 14:49
2025年8月15日,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的全国二手房成交数据: 如上图所示,北京环比下跌1.1%,上海环比下跌0.9%,深圳环比下跌0.9%。 不少投资者认为,股票市场会因为这份数据调整;结果万得全A大涨1.44%,完成反包。 这说明,在微观个体中流行的逻辑其实是错的,物价萎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房价回落,而是,曾经的房地产行业实在是太好了,挤占了其他行业的利润, 形成了债务性通缩(ps:迈克尔-赫德森对债务通缩有很深入的研究)。 也就是说,根本矛盾并不在需求侧,而在于供给侧,一线城市的房租相对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要让中国再通胀,必须把租房的供给曲线恢复弹性,把房租降低下来,整个国家的物价水平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因此,对于8月15日的市场反馈,正确的解读是:资本市场看到了中国再通胀的希望。 这篇文章,我们将用官方的理论范式来回答中国的再通胀问题: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财政支 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 和 ...
时报论坛 | 从短期刺激向中长期结构性改革迈进
搜狐财经· 2025-08-12 11:36
宏观经济指标 - 7月CPI同比持平 环比上涨0.4% 核心CPI同比上涨0.8%创2024年3月以来新高 [1] - PPI同比下降3.6% 环比下降0.2% 连续收缩且处于近两年最低水平 [1] - 6月工业增长6.8% 但工业就业吸纳能力弱于服务业 [2] 消费市场 - 服务消费(教育/健康)相对旺盛 但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 降幅较6月扩大1.3个百分点 [1] - 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获政策支持 包括以旧换新和政府补贴 [3] - 全球金饰需求同比下降 但消费额因高金价上涨 [12] 房地产与投资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2% 房地产长期下滑冲击投资韧性 [2] - 地方政府需减少土地财政依赖 中央将引导资源向可持续经济结构转型 [3] 工业与供应链 - PPI持续下降压缩企业盈利空间 政府部门正打击恶性价格战改善市场环境 [2] - 7月极端天气影响生产物流 叠加中美贸易谈判未果 出口不确定性增强 [2] 政策动向 - 需求侧管理重点支持养老/托育/数字服务等服务业 供给侧改革聚焦高科技/新能源/新基建 [3] - 英国央行年内第五次降息25基点至4% 预计通胀9月达4%峰值 [13] - 美联储连续第五次维持利率4.25%-4.50%区间 称政策仍具约束性 [14] 全球央行动态 - 全球央行购金节奏放缓 但在地缘政治不稳定背景下仍具战略配置价值 [12][13] - 中国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实现2000亿元净回笼 [13]
赵刚在调研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时强调科学精准调度 做足应急准备 全力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陕西日报· 2025-08-01 08:57
电力保供工作调研 - 省长赵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工作的重要论述,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1] - 近期陕西省多地出现连续高温天气,用电需求持续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 [2] 电网运行与管理 - 要加强电网运行监测和数据分析,加密供需形势研判,持续挖掘电源侧供电潜力 [2] - 要严控非计划停运以及出力受阻等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各项应对措施,全力实现稳发满发、应供尽供 [2] - 要强化设备机组运维管理,全面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备足应急抢修装备和队伍 [2] 需求侧管理 - 要精细化开展需求侧管理,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 [2] - 注重用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用户错峰、避峰用电,积极倡导节约用电 [2] 长远规划与发展 - 要结合"十五五"规划做好能源电力领域重点项目谋划建设 [2] - 积极推动风光新能源并网消纳,加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2] - 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电力资源时空配置,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和电力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 [2]
专家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民营经济相关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出口贸易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民营经济促进法》亮点** - 立法进度快,2024 年被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并已正式实施,而国家发展规划法尚未完成,体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3] - 条款修改关注市场问题,如第 24 条限制金融机构单方面增加贷款条件,第 52 条合并检查减少乱罚款,第 53 条建立投诉举报机制约束政府部门[1][3] - **舆论关注点** - 法律优先级和重要性曾受质疑,但实际已迅速推进并实施[4] - 具体条款修改影响受关注,反映对市场问题的回应和对政府监管的重视[4] - **蕴含机会和方向** - 提供稳定有保障的发展环境,体现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5] - 修订条款解决金融、执法、监管等问题,优化市场秩序,提高企业经营效率[5] - 鼓励创新创业,为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支持,激发市场活力[5] - **二审重要修改** - 明确禁止无法律依据的乱罚款、乱摊派[1][6] - 强调追诉期限规定,避免无追溯期限问题[7] - 禁止滥用职权异地执法,加强对异地执法行为的约束[7] - 增加追责条款,严惩违法违纪行为[7] - **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相比的优势** - 在权益保障和细节明确度上更优,对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规定更具体[1][8] - **名称选择原因**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定位既能体现发展推动作用,又能避免不同层级法律重复规定问题[9] - **章程设计切合实际需求** - 针对大型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问题详细规定,保护弱势群体,促进公平竞争[1][10] - 对政府或国有企业拖欠民企账款问题做出治理措施,确保市场交易环境公正透明[10] - **实施效果** - 长期增进对民营经济地位的认同,奠定发展信心,但需逐步累积互信[17] - 短期清理市场准入壁垒,扩大民企参与领域,整治法治乱象,推动政策扶持和改革[17] - **政策争辩表现** - 政策制定和实施中,部分政策倾向国企,需开放更多领域给民企并明确回报和退出机制[18] - 市场准入、拖欠账款治理等方面存在隐性壁垒,需法律强化刚性约束清理[18] - **供给需求角度分析** - 投资下滑,2020 - 2024 年民营经济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从 54% - 56%降至约 50%,房地产是主因,放开准入领域有助于稳住或提升投资[1][19] - 出口好于预期,民企表现突出,未来中美关系影响出口方向,可绕道第三国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和出口[2][19][21] - 消费扩消费涉及中长期问题,民企目前能做有限[19][21] - 供给侧改革影响内需、外贸转内销及走出去,引导民企进入相关领域需差别化方式[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官方未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条例,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壁垒,加强政策配套和完善向民营经济扩大开放[12] - 从去年开始规范社区执法问题,纳入企业权益保障,扩大民企参与铁路、核电等领域[14] -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删除、放宽、修订多项限制,全空间无人体系等领域将放宽准入,基因和细胞治疗制造环节放开[15] - 支持民营经济需结合经贸斗争等形势,中概股问题若风险加大,对头部集中企业的支持会纳入考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