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

搜索文档
一线调研 | 稳就业,他们一直在行动
央视网· 2025-09-14 16:52
央视网消息:眼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已走出校门,各地的人社部门持续展开服务攻坚行动,帮助毕业生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那些尚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哪些困惑?下面跟随总台记者前往重庆市巴南区,和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去了解。 记者来到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见到了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湛宣姣。她先给记者看了一份教育部门转过来的名单, 上面是截至7月底还没有就业的1294名学生。 湛宣姣和同事们有的联系就业见习基地,有的找企业摸排岗位需求,有的组织专场招聘会,并且对招聘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求职动向, 对感到迷茫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人才中心主任 朱清宇:点对点对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行分析,会根据个人特色帮助毕业生 推荐适合的岗位,如果他们在技能上有什么欠缺,我们还有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的技能。 就业服务下沉社区 帮助毕业生积极就业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 湛宣姣:拿到名单之后第一时间就是马上给镇街,基本上从基层社区到街道,还有就业服务 外包公司,还有区级部门,基本全部都在紧密配合过程中。 | | | | 【一】【下】【用】【、】 ...
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一张帮扶名单说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4 12:17
眼下,2025届的高校毕业生已经走出校门,各地人社部门纷纷开展服务攻坚行动,帮助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尽快找 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记者前往重庆市巴南区了解相关情况。 在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湛宣姣介绍了一份教育部门转过来的名单, 上面是截至7月底还没有就业的1294名学生。 湛宣姣介绍,从基层社区到街道、就业服务外包公司、区级部门,都在紧密配合。 当地人社部门还把就业服务下沉到街道社区,一起帮助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转变观念,积极就业。 重庆市巴南区莲花街道的"莲心服务站"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院坝会,参加的有心理辅导老师、职业规划师、已经就 业的毕业生,还有社区里20多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他们的家长。 应届高校毕业生 陈诚:我读的专业是信息管理,自己掌握的能力没有专门学计算机打代码的厉害,自己的能力与 别人比也弱一点。 湛宣姣介绍,他们会将毕业生意愿进行归类,再把相应岗位定期推送给他们,建群工作与信息摸排工作是同步开 展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摸排发现,1294名学生中,有589人陆续找到了工作,对于剩下的705人,湛宣姣和同事们做了细 致的梳理,其中60%~70%有求职意愿,10%在见 ...
一线调研丨如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一张帮扶名单说起
央视新闻· 2025-09-14 11:45
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措施 - 重庆市巴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截至7月底未就业的1294名高校毕业生开展服务攻坚行动 通过基层社区 街道 就业服务外包公司及区级部门紧密配合进行摸排[1][2] - 经过一个多月摸排 589人已就业 剩余705人中60%~70%有求职意愿 10%处于见习期 人社部门通过归类毕业生意愿并定期推送岗位 同步开展建群工作与信息摸排[4][5] - 当地建立153家见习基地作为职场过渡平台 提供每月1300元见习补贴(最长一年) 企业留用毕业生后可申请社保补贴 一年减少人力成本200多万元[20][23][25] 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 部分毕业生因专业技能不匹配(如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编码能力弱于计算机专业)或缺乏对口工作经历导致求职受阻[11][13] - 家长倾向子女选择稳定工作(如考编 机关单位或央国企) 部分毕业生因考公考编执念出现"缓就业"现象[13][15][16] 就业支持服务实施 - 人社部门提供"1131"帮扶机制:建立实名帮扶台账 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 1次职业指导 3次岗位推介 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20] - 开展下沉社区服务(如莲花街道"莲心服务站"院坝会) 组织心理辅导老师 职业规划师及已就业毕业生分享经验 提供简历制作与岗位适配指导[8][9][17] - 通过协调企业面试机会 鼓励参加见习积累经验(如综合管理员岗位) 半个月内帮助705名未就业学生中130余人实现就业[21][23][25]
北京开展2025全国高校毕业生暑期招聘会
央视网· 2025-08-21 03:31
就业市场活动 - 全国多地展开暑期招聘会以针对毕业生离校、返乡和未就业情况进行精准帮扶 [1] - 招聘会现场进行企业直聘活动 来自不同高校的毕业生与企业招聘负责人现场互动和面试 [1] - 北京昌平招聘会有近百家企业参与 提供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 [1] 就业服务机制 - 活动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 [1] - 通过精准匹配企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 [1] - 完成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的双向奔赴对接 [1]
拓岗位、优服务、强指导,系列增量举措相继推出——助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
人民日报· 2025-08-13 08:17
政策举措 - 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出系列增量政策举措 围绕扩岗位 优服务 强指导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 - 教育部推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地方性增量政策或拓岗位落实举措 加大政策配置和资金投入 [7] - 教育部开展东中西部校企大对接活动 面向经济发达地区地级市和就业资源薄弱高校持续开展校企对接会 [8] 就业帮扶 - 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不断线线上双选会 面向社会需求相对不足专业毕业生推进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 [2] - 按在校生规模2‰比例开发管理助理 教学助理岗位 联合举办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暨直播带岗活动 [3] - 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完成培训2025届毕业生10万人 会同共青团中央组织团干部与困难家庭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7.1万人 [3] 岗位开发 - 吉林省通过"三管三促进"政策开发增量岗位12.1万个 [4][5] - 河南省将符合条件小微企业单户授信额度提高至5000万元 江苏省组织5万名毕业生就业见习并按留用率给予企业1000元/人奖励 [8] - 内蒙古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计划招募5000人 "三支一扶"招募规模扩大至3000人 "西部计划"新招募1000人以上 [10] 基层就业 - 教育部开展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推荐和获奖人物事迹宣传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9] - 教育部会同共青团中央稳步推进"西部计划"规模扩容 联合国务院国资委重点挖掘基层岗位3万余个 [9] - 甘肃省采取省级财政补贴方式支持1万名未就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按每人每月1500元标准给予3年生活补贴 [10] 校企对接 - 吉林省教育厅组织"百校对百县"线上招聘会 500余家企业提供岗位4000余个 [4] - 各地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门在毕业生常住地开展百城职达家门口系列招聘会 [8] - 教育部将在浙江宁波 广东佛山等地举办校企对接会 组织2025届未就业毕业生参加 [8]
靶向施策补短板 就业服务“不断线”
中国青年报· 2025-08-10 06:42
高校就业服务创新模式 - 玉溪师范学院在青花街构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聚合体,聚焦岗位对接、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服务,成为毕业生创业"根据地"并设立"职享咖啡角"交换就业信息 [1] - 该校利用"夜经济"特点设立夜间招聘专区,组织互动活动并提供政策咨询和职业规划指导,更高效服务毕业生就业 [1] - 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做到服务"不断线",包括政策落实、岗位资源开发、跟踪帮扶援助和就业数据审核四个方面 [2] 精准就业帮扶措施 - 江西科技学院对2025届困难毕业生实施精准画像和分类指导,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的就业帮扶台账 [3]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每个学生开展技能培训、职业测评和心理疏导,推荐至少3个适配岗位并建立岗位分享群 [3] - 浙江师范大学建立困难毕业生动态帮扶机制,实行"红""橙""黄"三级帮扶清单和帮扶情况周汇报制度 [3] 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 北京科技大学为每个学院配备专职就业工作老师,本科生从入校起配备导师,每名导师最多带3名新生以保证指导精细度 [4] - 黑龙江工商学院针对脱贫、残疾等困难群体实施"333"陪伴式服务模式,并自筹资金4.86万元为93名困难学子发放求职补贴 [4] - 贵州大学为未就业学生开办就业扶持班,针对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具体帮助和训练 [6] 职业技能提升方案 - 江西科技学院通过"校友圆桌派"收集学生诉求,每月开展AI应用、礼仪培训、面试技巧等主题讲座 [7] - 浙江师范大学"七彩人生职业发展工作室"建立7个平台,从普遍性问题到个体性问题提供全方位职业能力提升服务 [7] - 黑龙江工商学院为内向学生安排心理辅导课程,通过设计工作室实践和模拟面试训练提升就业能力 [8] 基层就业促进政策 - 甘肃省支持1万名未就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期限3年 [9] - 河南省招用5000名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服务期限2年 [9] - 内蒙古实施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招募5000人,扩大"三支一扶"招募规模至3000人,"西部计划"新招募1000人以上 [9]
@毕业生,这些就业帮扶计划助你更快找到心仪工作
央视新闻· 2025-07-25 19:47
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 - 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通过提前摸排企业需求并重点挖掘经济百强县县域内优质岗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 目前已成功推进宁波和昆山专场 安徽和福建等地将陆续举办[2][3] - 全国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平台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主办 聚焦高校毕业生需求 提供专业洞察和职业测评及职业探索与就业指导课等多元服务[4][5] - 宏志助航计划是教育部联合财政部设立的公益性就业能力培训项目 面向重点群体 通过全覆盖就业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服务破解求职信心不足等痛点[6][7] 教育部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 双千计划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人才急需领域 通过建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快速补齐技能短板并提高就业竞争力[9][10] - 毕业生可关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双千计划专题了解学习[10] 多部门联合就业帮扶政策 - 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由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动教育部和人社部实施 通过建立数据台账和更新脱贫家庭毕业生就业需求清单及政企协同对接岗位等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11][12] - 阳光就业行动由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联动开展 针对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 通过建立困难群体档案并提供岗位对接服务解决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的求职障碍[13][14] - 1131服务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导且教育部协同建立 通过登记台账为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青年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和1次职业指导及3次岗位推介和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