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失业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五险一金”对普通人到底有什么用?一文说清楚
搜狐财经· 2025-08-17 22:51
五险一金概述 -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7] - 对于普通人来说,五险一金是基本生活保障和底气 [4] 养老保险 - 累计缴纳满15-20年且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 [3] - 养老金是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保障 [4] 医疗保险 - 购买后即可使用,不同城市规则不同,例如深圳需绑定社康或医院 [5] - 覆盖范围广,从小病到住院手术均可报销,显著降低医疗费用 [5] - 35岁后医疗需求增加,医保重要性凸显 [6] 失业保险 - 缴纳满1年且非本人意愿失业可申请失业保险金 [9] - 缴费1-4年每满1年领1个月,4年以上每满半年多领1个月,最多24个月 [10][11] - 深圳失业金每月2000多元,保障基本生活 [12] 工伤保险 - 工作期间或上下班途中意外受伤、患职业病可申请工伤补偿 [13] - 补偿包括医疗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最长24个月)、伤残补助金等 [17] 生育保险 - 怀孕期间医疗检查费用大部分可报销 [13] - 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基金支付 [14] - 部分地区提供男性带薪陪产假 [15] 住房公积金 - 可视为额外工资,个人和公司缴纳部分均可提取 [16] - 可用于支付购房首付,公积金贷款利率(如深圳2.6%)低于商业贷款(3.05%) [18]
热点思考 | 失业保险,如何更好保障失业群体?(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4 22:29
我国失业保障体系现状 - 失业保险基金发挥显著逆周期调节作用,2024年一季度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达22.4%,2023年当年结余由负转正至322亿元,2024年累计结余达3342亿元 [2][9] -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0%源自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的失业保险费,2018-2023年保险费收入占比89.5% [2][17] - 基金支出重点投向失业保险金(32%)和医疗保险费代缴(8%),2023年稳岗补贴及技能培训补贴占比提升至19% [2][24] - 失业保险缴纳遵循"共担共责"原则,全国统一1%费率上限,领取需满足缴费满1年、非自愿失业等条件,期限12-24个月 [3][31] 我国失业保障体系挑战 - 2023年失业保险覆盖率51.8%,但灵活就业者社保覆盖率仅19%,显著低于传统就业的55.4% [4][33] - 失业保险参保受益率不足5%,2023年失业群体受益比例仅14.7% [4][39] - 2019-2022年失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为负的地区数量峰值达30个,2023年仍有3个地区(重庆、天津、辽宁)为负 [5][48] 海外失业保障经验 - 德国双重保障体系覆盖超90%就业群体,失业金I支付原工资60%-67%,企业接收弱势群体可获最高6000欧元奖金 [58][59] - 日本财政25%支出投向社保,失业救济覆盖老年人等特殊群体,2024年失业应对支出占比超1% [65][66] - 美国实行联邦-州双层架构,经验税率使裁员多企业税率达0.1%-6.2%,平均给付标准为原工资34% [71][72] 政策优化方向 - 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覆盖,优化申领条件提升受益率 [75] - 参考"经验税率"赋予地方调节权限,构建"基本保险+失业救济"双重体系 [75] - 加大财政支持缓解基金收支压力,强化职业培训与就业促进 [75]
热点思考 | 失业保险,如何更好保障失业群体?(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04 22:28
我国失业保障体系现状 - 失业保险基金显著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2024年一季度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达22.4% [2][9] - 2023年失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由负转正至322亿元,2024年累计结余达3342亿元 [2][9] -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89.5%来自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2][17] - 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重点投向失业保险金(32%)和医疗保险费代缴(8%) [2][24] - 2020年起支出向预防失业领域倾斜,2023年稳岗补贴及技能培训补贴占比达19% [2][24] - 失业保险缴纳遵循"共担共责"原则,全国统一执行1%费率上限 [3][31] - 失业保险金领取需满足缴费满1年、非自愿失业等条件,期限为12-24个月 [3][31] 我国失业保障面临挑战 - 2023年失业保险覆盖率51.8%,但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覆盖率仍较低 [4][33] - 2023年一季度新型灵活就业职位社保覆盖率仅19%,远低于传统就业的55.4% [4][33] - 失业保险参保受益率不足5%,2023年失业群体受益比例仅14.7% [4][39] - 2019-2022年失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为负的地区数量最高达30个 [5][48] - 2023年仍有9个地区失业保险基金可持续时间低于24个月 [48] 海外失业保障政策经验 - 德国双重失业保障体系覆盖超90%就业群体,提供失业金I和失业金II [6][58] - 德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新入职者+"项目,每接收一位弱势群体可获最高6000欧元奖金 [58][59] - 日本2024年财政支出25%投向社保,失业应对类支出维持1%以上 [65][66] - 美国实行联邦-州双层架构,采用经验税率激励企业减少裁员 [71][72] - 美国加州企业失业保险税率范围为0.1%-6.2%,依历史裁员情况调整 [71] 完善我国失业保障的建议 -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尤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7][75] - 提升受益率,动态优化申领条件 [7][75] - 参考"经验税率"模式增强政策灵活性 [7][75] - 构建"基本保险+失业救济"双重体系 [7][75]
“反脆弱”系列专题之十一:失业保险,如何更好保障失业群体?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4 22:14
我国失业保障体系现状 - 失业保险基金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2024年底以来支出提速,一季度累计同比22.4%,2023年当年结余转正至322亿元,2024年累计结余达3342亿元[2][15] - 基金收入九成源自失业保险费,2018 - 2023年保险费收入占比89.5%;支出重点投向失业保障等领域,2018 - 2023年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费代缴支出占比分别为32%、8%,2023年稳岗补贴及技能培训补贴占比达19%[2][21][24] - 缴费遵循“共担共责”原则,全国统一执行1%费率上限;领取需满足缴费满1年等条件,期限为12 - 24个月[3][28] 我国失业保障面临挑战 - 2023年覆盖率超五成,但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保率低,一季度新型灵活就业者社保覆盖率仅19%,低于传统就业的55.4%[4][31] - 2019年以来参保受益率微幅上行但不足5%,2023年全年受益率3%,年末1.4%,失业群体受益比例14.7%[4][34] - 部分地区收支平衡压力凸显,2023年仍有9个地区基金可持续月数低于24个月[5][62] 海外失业保障政策经验 - 制度分强制性、非强制性、失业救济和双重失业保险四种类型,美、德、日分别为不同类型代表[6] - 德国双重保障体系覆盖超九成就业群体,联邦政府提供财政资助;日本财政支持力度大,2024年约25%财政支出投向社保,失业应对类支出比例维持1%以上;美国实行经验税率,历史裁员多的企业税率高[6][7][53] 我国失业保障制度完善建议 - 扩大覆盖面,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受益率,动态优化申领条件;参考“经验税率”模式,赋予地方调节权限;构建“基本保险 + 失业救济”双重体系,加大财政支持[7][63] 近期政策动态 - 总理出访东南亚,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加强与东盟、海合会合作[65] - 多部门发布多项政策,涉及企业制度、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就业公共服务、数智供应链发展等领域[68][72][75][79]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0.7亿人
快讯· 2025-05-03 18:43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 截至3月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1亿人 同比增加442万人 [1] 失业保险参保情况 - 截至3月末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44亿人 同比增加256万人 [1] 工伤保险参保情况 - 截至3月末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97亿人 同比增加271万人 [1] 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 - 试点地区新型工伤保险平稳实施 截至3月末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平台从业人员参保超过1104万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