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
搜索文档
全球汽车行业大裁员,高额补偿却成了焦点
吴晓波频道· 2025-10-26 08:21
全球汽车行业裁员概况 - 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大规模裁员,奥迪计划在2029年底前裁员7500人,沃尔沃裁员约3000人,日产计划到2027财年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福特德国科隆工厂2026年初裁员1000人并在欧洲总计裁员4000人 [2] - 汽车产业链企业同步裁员,采埃孚裁员7600人,博世计划到2030年底削减约1.3万个岗位 [4] - 主要汽车公司累计裁员人数达133,100人,其中奔驰裁员30,000人,大众裁员35,000人,日产裁员20,000人 [3] 知名企业裁员补偿方案 - 奔驰推出自愿离职方案,最高补偿可达400多万元人民币,例如55岁工龄30年月薪9000欧元的团队负责人可获得50万欧元(约413万人民币)补偿 [4] - 沃尔沃为裁员计划准备15亿瑞典克朗(约11.34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位被裁员工获得约38万元人民币补偿 [5] - 花旗在中国提供"N+6"补偿方案,其中N对应的工龄和月工资不设上限 [24] 各国裁员补偿制度对比 - 韩国规定工作满一年员工有权获得遣散费,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平均工资,需提前30天通知否则支付代通知金 [8] - 法国要求工作满8个月才能获得遣散费,工作不足10年者每年获1/4月薪,超过10年部分每年获1/3月薪 [8] - 英国规定工作满2年可获得补偿,计算公式为周工资×工龄×年龄系数,最高补偿2.157万英镑(约21万人民币) [9] - 澳大利亚雇员少于15人的小型企业可免于支付遣散费 [10] - 美国实行自由雇佣原则,不强制支付补偿金,但通过失业税机制约束企业,失业金一般为原工资30%-50% [12][14][15] 日本特殊就业保障体系 - 日本法律未强制要求支付裁员补偿金,但保留非必要不裁员的文化传统 [19] - 失业保险制度注重再就业支持,提供搬迁费、交通费、职业培训等服务,提前找到工作可获再就业津贴 [19] 中国裁员补偿政策 - 中国实行"N+1"补偿制度,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未提前通知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 [21] - 补偿金设置双重上限:月薪不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工龄计算不超过12年 [21] -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2N赔偿,外企在华裁员需结清劳动纠纷才能汇出利润 [22][24] 企业裁员战略与管理实践 - 字节跳动为被动离职员工提供最长6个月、每月最高1.2万元的过渡性补贴,总补贴最高7.2万元,离职未满6个月员工可追溯申请 [27] - Manus公司迁往新加坡时对80名被裁员工提供"N+3"或"2N"补偿方案 [28] - 专家建议裁员应避免"一刀切",采用"斜刀切"方式优先保留基层执行力量,注重人才画像评估 [32][38] 企业裁员合规操作要点 - 裁员需充分举证生产经营困难证据,提前30天向工会说明情况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案 [40] - 特殊群体包括孕期女职工、医疗期员工等受法律保护,需履行优先留用义务 [40] - 经济补偿金基数应包含奖金、津贴等全部货币收入,不能仅按基本工资计算 [40]
信息对不上?监管要跟上(执纪者说)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04
文章核心观点 - 失业保险金等社会救助补贴因部门间信息阻隔形成数据孤岛 存在被违规冒领的风险[1] - 深化多部门协作 通过数据共享与交叉比对建立联合核查机制是封堵漏洞的关键[1] - 部分基层干部纪律意识淡薄 需加强教育以确保政策落实[1] 失业保险监管漏洞 - 部分地区村(社区)干部任职未签订劳动合同 从业信息未纳入人社部门就业登记系统[1] - 失业保险金发放端与基层任职信息端之间形成数据孤岛 难以实时核验申领人实际就业状态[1] - 为违规领取失业保险金提供了操作空间 此类问题绝非个例[1] 多部门协同解决方案 - 深化与人社 组织 司法 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核查机制[1] - 通过数据共享与交叉比对实现动态预警 从源头上封堵漏洞[1] - 各类社会救助 补贴发放领域均可应用此机制以防范风险[1] 基层管理与教育 - 案件反映出部分基层干部纪律意识淡薄 自我要求松弛[1] - 需加强基层干部党性党纪和廉洁履职教育 提高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1] - 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守护好群众的救助金和暖心款[1]
江苏推稳就业“组合拳” 前8月城镇新增就业94.1万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9:37
就业总体形势 - 2025年1月至8月江苏省城镇新增就业94.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8.4% [1] -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 - 各级人社部门向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征集1万余家单位20万个优质岗位 [1] - 募集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12.8万个 [1] 职业技能培训 - 出台《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 [1] - 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六大领域和九类重点群体,开展15个专项培训行动 [1] - 全年计划开展政府补贴性培训不少于65万人 [1] 失业保险与保障 - 将失业保险金上限统一提高至不超过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2490元,惠及全省39个地区 [1] - 为距退休不足一年的大龄失业人员代缴养老保险 [1]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 全省将建设1000个以上“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2] - 打造“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品牌 [2] - 1月至8月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开展招聘活动9060场,发布岗位365.7万个 [2] 政策宣传与落实 - 9月份在全省统一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线下广泛发动+线上无感智办”方式推动政策精准直达 [2] - 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就业政策,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2]
人社部: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4:45
基本养老保险发展概况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较“十三五”期末增加7300多万人 [1]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1] - “十四五”期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 [1] 其他社会保险发展情况 -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2900多万人 [1] -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3400多万人 [1] - “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达69.27万亿元,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1] 社保基金投资运营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为2.6万亿元,较“十三五”期末翻一番 [2] -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较“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 [2] - “十四五”期间推动完善了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政策并健全投资监管体系 [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1:0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 [1] - 参保人数较"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 [1] - 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1] 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参保情况 -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2900多万人 [1] -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3400多万人 [1]
新华社快讯: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
新华社· 2025-09-26 10:3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超过7300万人 [1]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91%提升至95%以上 [1] 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参保情况 -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超过2900万人 [1] -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超过3400万人 [1]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
新华社· 2025-09-26 10:0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超过7300万人 [1]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从91%提升至95%以上 [1] 失业保险参保情况 - 全国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超过2900万人 [1] 工伤保险参保情况 - 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超过3400万人 [1]
“五险一金”对普通人到底有什么用?一文说清楚
搜狐财经· 2025-08-17 22:51
五险一金概述 -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7] - 对于普通人来说,五险一金是基本生活保障和底气 [4] 养老保险 - 累计缴纳满15-20年且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 [3] - 养老金是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保障 [4] 医疗保险 - 购买后即可使用,不同城市规则不同,例如深圳需绑定社康或医院 [5] - 覆盖范围广,从小病到住院手术均可报销,显著降低医疗费用 [5] - 35岁后医疗需求增加,医保重要性凸显 [6] 失业保险 - 缴纳满1年且非本人意愿失业可申请失业保险金 [9] - 缴费1-4年每满1年领1个月,4年以上每满半年多领1个月,最多24个月 [10][11] - 深圳失业金每月2000多元,保障基本生活 [12] 工伤保险 - 工作期间或上下班途中意外受伤、患职业病可申请工伤补偿 [13] - 补偿包括医疗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最长24个月)、伤残补助金等 [17] 生育保险 - 怀孕期间医疗检查费用大部分可报销 [13] - 产假期间工资由生育基金支付 [14] - 部分地区提供男性带薪陪产假 [15] 住房公积金 - 可视为额外工资,个人和公司缴纳部分均可提取 [16] - 可用于支付购房首付,公积金贷款利率(如深圳2.6%)低于商业贷款(3.05%) [18]
热点思考 | 失业保险,如何更好保障失业群体?(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04 22:29
我国失业保障体系现状 - 失业保险基金发挥显著逆周期调节作用,2024年一季度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达22.4%,2023年当年结余由负转正至322亿元,2024年累计结余达3342亿元 [2][9] -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0%源自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的失业保险费,2018-2023年保险费收入占比89.5% [2][17] - 基金支出重点投向失业保险金(32%)和医疗保险费代缴(8%),2023年稳岗补贴及技能培训补贴占比提升至19% [2][24] - 失业保险缴纳遵循"共担共责"原则,全国统一1%费率上限,领取需满足缴费满1年、非自愿失业等条件,期限12-24个月 [3][31] 我国失业保障体系挑战 - 2023年失业保险覆盖率51.8%,但灵活就业者社保覆盖率仅19%,显著低于传统就业的55.4% [4][33] - 失业保险参保受益率不足5%,2023年失业群体受益比例仅14.7% [4][39] - 2019-2022年失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为负的地区数量峰值达30个,2023年仍有3个地区(重庆、天津、辽宁)为负 [5][48] 海外失业保障经验 - 德国双重保障体系覆盖超90%就业群体,失业金I支付原工资60%-67%,企业接收弱势群体可获最高6000欧元奖金 [58][59] - 日本财政25%支出投向社保,失业救济覆盖老年人等特殊群体,2024年失业应对支出占比超1% [65][66] - 美国实行联邦-州双层架构,经验税率使裁员多企业税率达0.1%-6.2%,平均给付标准为原工资34% [71][72] 政策优化方向 - 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覆盖,优化申领条件提升受益率 [75] - 参考"经验税率"赋予地方调节权限,构建"基本保险+失业救济"双重体系 [75] - 加大财政支持缓解基金收支压力,强化职业培训与就业促进 [75]
热点思考 | 失业保险,如何更好保障失业群体?(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6-04 22:28
我国失业保障体系现状 - 失业保险基金显著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2024年一季度支出累计同比增速达22.4% [2][9] - 2023年失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由负转正至322亿元,2024年累计结余达3342亿元 [2][9] -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89.5%来自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2][17] - 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重点投向失业保险金(32%)和医疗保险费代缴(8%) [2][24] - 2020年起支出向预防失业领域倾斜,2023年稳岗补贴及技能培训补贴占比达19% [2][24] - 失业保险缴纳遵循"共担共责"原则,全国统一执行1%费率上限 [3][31] - 失业保险金领取需满足缴费满1年、非自愿失业等条件,期限为12-24个月 [3][31] 我国失业保障面临挑战 - 2023年失业保险覆盖率51.8%,但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覆盖率仍较低 [4][33] - 2023年一季度新型灵活就业职位社保覆盖率仅19%,远低于传统就业的55.4% [4][33] - 失业保险参保受益率不足5%,2023年失业群体受益比例仅14.7% [4][39] - 2019-2022年失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为负的地区数量最高达30个 [5][48] - 2023年仍有9个地区失业保险基金可持续时间低于24个月 [48] 海外失业保障政策经验 - 德国双重失业保障体系覆盖超90%就业群体,提供失业金I和失业金II [6][58] - 德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新入职者+"项目,每接收一位弱势群体可获最高6000欧元奖金 [58][59] - 日本2024年财政支出25%投向社保,失业应对类支出维持1%以上 [65][66] - 美国实行联邦-州双层架构,采用经验税率激励企业减少裁员 [71][72] - 美国加州企业失业保险税率范围为0.1%-6.2%,依历史裁员情况调整 [71] 完善我国失业保障的建议 -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尤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7][75] - 提升受益率,动态优化申领条件 [7][75] - 参考"经验税率"模式增强政策灵活性 [7][75] - 构建"基本保险+失业救济"双重体系 [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