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市场

搜索文档
2025年A股IPO市场5月报:询价募资率抬升,华电新能源注册生效-2025060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3 21:20
发行融资 - 25年5月A股发行新股8只,合计募资98亿元,环比提升51.3%[4][10] - 7只新股询价发行,3只超募,平均募资率118%,环比提升32pct[4][15] 询价定价 - 5月新股首发PE平均19倍,环比提升26%,相对可比公司PE平均折价41%,折扣幅度环比收窄1.3pct[4] - 新股平均入围率90%,环比下降5.5pct,A/B类配售对象获配比例差距缩小[4][32] 涨幅收益 - 5月沪深新股首日收盘平均上涨128%,环比下降88pct,年内“零破发”[4][43] - 2亿优配对象双边收益率1.08%,深市打新更具性价比[4][52] 审核注册 - 5月4个IPO项目上会通过,6个项目注册生效,华电新能源拟募资180亿元[4][64] - 截至5月底,A股正常待审待发标的202个,拟募资2206亿元,沪深存量101个,拟募资1841亿元[4][67] 风险提示 - 需警惕新股发行审核节奏、制度、投资者参与度、申报项目质量/数量、产业结构导向及系统性风险[4][69]
2025年A股IPO市场4月报:首发估值创新低,询价热度年内新高-20250506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6 21:11
发行融资 - 25年4月A股发行新股7只,环比减半,募资65亿元,环比降18.4%,沪深创业板、主板各发3只,北交所发1只[3][10] - 5只询价新股平均募资率86%,环比升1pct,2只超募,24H2以来募资率整体上行[14] 询价定价 - 4月新股首发PE平均15倍,创24年以来新低,相对可比公司PE折价42%,折扣收窄4.2pct,发行价相对四孰低值下调3.2%,收窄1.5pct[22] - 网下询价热度达年内新高,创业板282家机构、6662户配售对象参与,环比升2%,主板沪市7811户参与,环比增4%,科创板无询价[28] - 4月新股平均入围率96%,创业板升至98%,A/B类配售比例降至0.024%/0.023%,主板沪市降至92%,A/B类升至0.0133%/0.0122%,24Q4以来A/B类获配比例差距缩小[30] - 4月北证网上有效申购户数近43万户,环比减5%,认购倍数2417倍,中签率0.04%,升1pct,中一签需99万元[35] 涨幅收益 - 4月沪深新股首日平均涨216%,环比降11pct,保持“零破发”,90%新股首日达前5交易日最高价[41] - 4月6只新股网下限售半年解禁平均涨269%,3只首发战配解禁平均涨104%,环比升10pct,中瑞股份破发跌13%[47] - 截至4月底,沪深2亿网下产品优配对象绝对收益196.1万元、收益率0.98%,非优配对象172.5万元、收益率0.86%,深市打新性价比高[50] - 北交所4月无新股上市,1 - 4月顶格申购收益12.88万元,500/750/1000万资金规模收益率0.33%/0.31%/0.30%[54] 审核注册 - 4月9个IPO项目上会通过,6家注册生效,沪深“受理 - 发行”周期平均816天,环比缩8%[61][63] - 4月北交所新受理3个项目,A股5个项目终止,截至4月底,A股待审待发202个,拟募资2223亿元,沪深107个,拟募资1887亿元[66] 风险提示 - 需警惕新股发行审核节奏、制度调整、投资者参与度波动、申报项目质量/数量、产业结构导向及系统性风险[3]
IPO市场现暖意:发审节奏加快 消费类企业受宠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4:33
文章核心观点 当前A股新股发审节奏明显提速,传递出市场逐渐回暖迹象,但谈“全面回暖”为时尚早,2025年A股IPO市场有望小幅增长,常态化、可预期的IPO节奏对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有积极意义 [2] 发审节奏明显加快 - 今年以来拟IPO企业上会节奏提速,年内A股17家企业首发上会且过会率100%,过半企业集中在4月上会,1 - 4月上会企业数量分别为1、3、4、9家 [2][3] - 注册批文发放周期缩短,部分企业从提交注册到生效不到十天,如同宇新材、海阳科技 [3] - 年内上会企业多在行业发挥引领作用,如汉桑科技、山大电力 [3] - 近期上会企业多与国家重点支持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契合度高,技术与潜力兼具,此类企业预计将在IPO市场继续占据重要地位 [4] - 具备显著技术先进性的科技企业迎来A股IPO申报政策窗口期 [4] 消费类企业更新IPO“进度条” - 多家消费类企业上市进程迎来实质性进展,4月18日技源集团获注册申请,年内6家消费类企业取得过会、注册生效、正式上市等进展 [5] - 随着政策调整完善,资本市场对消费行业支持力度加大,港股市场也对消费类企业给予积极认可 [5] - 消费类企业需上市融资加速产品研发、渠道扩张与品牌全球化,新兴消费品牌可通过上市扩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 [6] IPO后市如何 - 2024年以来新股发行体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特点,维持常态化发行节奏 [7] - 汤哲辉预计2025年A股IPO数量较2024年稳中有升,一季度27家企业IPO募资163亿元,二季度预计保持该势头 [7] - 投行人士认为IPO市场有回暖迹象但距全面回暖较远,预计2025年IPO数量小幅增长步入“新常态” [7] - 中信证券预期2025年A股市场IPO数量可能提升至150家左右 [7] - 审核节奏加快但监管对申报企业质量要求未放松,“强监管”是主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