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ntibody-Drug Conjugate
icon
搜索文档
MacroGenics (MGNX)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08 13:49
业绩总结 - 截至2025年3月31日,MacroGenics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可交易证券余额为1.541亿美元[9] - 2023年总收入为5900万美元,主要来自合作协议[72] - 2023年研发费用为1.67亿美元,运营总费用为2.27亿美元[72] - 2024年预计总收入为1.5亿美元[72] - 预计2025年将获得7000万美元的前期付款[70] - 2023年现金及投资总额为2.3亿美元[72] 用户数据 - Lorigerlimab在mCRPC患者中的确认客观反应率为25.7%[23] - Lorigerlimab在mCRPC患者中的PSA50反应率为28.6%(12/42)[31] - 在127名接受Lorigerlimab治疗的患者中,98.4%报告了任何不良事件,62.2%报告了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26] - 参与研究的患者中,治疗相关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4%(N=127)[31] 未来展望 - 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提供Lorigerlimab的临床更新[17] - 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将对TZIELD的监管决策进行披露[14] - Lorigerlimab与Docetaxel的联合研究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临床更新[32] - MGC026的临床开发预计在2025年启动[35] - MGC030计划于2026年提交IND申请,针对多种实体瘤的未公开抗原[5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ZYNYZ(retifanlimab-dlwr)已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Merkel细胞癌和肛门癌[10] - MGC026的DAR约为4,正在进行1期剂量递增研究[43] - MGC028在多种肿瘤模型中显示出强效的抗肿瘤活性[50] - MGD024在ASH 2021会议上展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耐受性[62] - MGD024与标准治疗药物的联合使用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6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MacroGenics已收到3.65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其中包括2025年6月收到的7000万美元的预付款[12] - 公司预计未来可获得高达2.1亿美元的潜在监管里程碑和高达3.3亿美元的潜在商业里程碑[12] - 公司在多个高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开展研究,展示了其在抗体开发方面的独特能力[6] 负面信息 - 参与MGC028研究的肿瘤中,ADAM9的表达水平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52]
Day One Biopharmaceuticals (DAWN)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04 17:40
业绩总结 - OJEMDA自上市以来的净产品收入达到8770万美元[43] - 2025年第一季度的净产品收入为3050万美元,环比增长11%[47] - OJEMDA的商业表现持续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3050万美元的净产品收入,较2024年第四季度增长300万美元[47] - OJEMDA净收入为3050万美元,许可证收入为30万美元,总收入为3080万美元[82] - 净亏损为3600万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6240万美元有所改善[82] 用户数据 - OJEMDA的整体反应率为51%,在76名可评估患者中[29] - 75%的pLGG患者存在BRAF突变,其中约80%为BRAF融合,20%为BRAF V600突变[22] - OJEMDA在美国的可寻址市场机会估计为2,000-3,000名患者[38] - 美国25岁以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新发患者约为5,500名,其中低级别胶质瘤的发生率为63%[39] - 预计每年约有1,100名BRAF突变的pLGG患者符合系统治疗的条件[39]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OJEMDA的FDA加速批准预计将在2024年4月完成[18] - DAY301的首个剂量队列已获批准,预计在2025年1月进入注册阶段[18] - OJEMDA的临床试验中,51%的儿童肿瘤缩小至少25%[41] - OJEMDA适用于6个月及以上的复发或难治性pLGG患者,且需携带BRAF融合、重排或BRAF V600突变[41] 市场扩张 - OJEMDA在全球范围内的指示扩展正在进行中,特别是在前线pLGG的FIREFLY-2试验中[17] - 优先中心的pLGG患者管理估计为优先1中心约4,000名,优先2中心约5,000名,优先3中心约4,000名[52] 负面信息 - OJEMDA的安全性数据显示,100%的患者经历了至少一种不良事件[35] - 63%的患者经历了3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35] - 137名患者中,100%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其中63%为3级及以上[117] - 24%的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导致剂量减少,37%的患者导致剂量中断[118] - 7%的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导致治疗终止[118]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OJEMDA的推荐剂量为每周口服380 mg/m²,最高不超过600 mg[26] - 自上市以来累计处方量为2,571[43] - 2025年第一季度OJEMDA处方量增长16%,主要得益于新患者的启动和高比例的符合适应症患者持续治疗[49] - Tovorafenib治疗的中位反应时间为5.3个月,反应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3.8个月[109] - Tovorafenib的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39个月,BRAF融合患者为13.8个月,BRAF突变患者为NR(未报告)[116]
Immunome (IMNM)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04 16:59
研发进展 - Varegacestat是一种每日一次口服的γ-分泌酶抑制剂,针对肠道肿瘤的III期顶线数据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10] - IM-1021是一种ROR1抗体药物偶联物,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10] - IM-3050是一种FAP放射治疗,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I期临床试验[10] - Varegacestat在II期RINGSIDE试验中显示出64%的反应率,且安全性与GSI类别一致[33] - Varegacestat的II期RINGSIDE Part A数据表明,1.2mg每日一次的剂量显示出快速的肿瘤负担减少[34] - IM-1021在Jeko-1 MCL模型中显示出优于MK-2140的活性[46] - IM-1021在2.5 mg/kg剂量下在NSCLC PDX模型中实现8/8的完全缓解[58] - IM-1617在多种肿瘤模型中实现了单次临床相关剂量后的肿瘤回归[91] - IM-1340在胰腺、前列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模型中实现了1 mg/kg剂量后的肿瘤回归[99] - IM-3050的体内数据表明,单剂量具有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114] - IM-3050在U87MG模型中观察到肿瘤回归,且未观察到体重下降[115] 财务展望 - 预计现金流将延续至2027年[10] - Varegacestat的全球收入预计为3.56亿美元[26]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发布RINGSIDE III期的顶线数据[39] 市场策略 - 公司计划通过内部努力和战略交易继续扩展其产品管道[10] - ROR1靶向ADC由Merck以27.5亿美元收购,显示出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单药活性[45] - 预计2025/2026年将有六个额外的ADC正在进行领先优化[72] - Immunome已生成超过15个不同靶点的体内数据,目前有6个靶点正在进行领先优化[106] - 公司正在进行针对Varegacestat的完全入组3期试验[116] - 公司在临床和IND阶段的项目具有最佳或首创潜力,包括IM-1021(ROR1 ADC)和IM-3050(FAP RLT)[116] - 公司拥有大量新型、ADC优化的抗体,致力于(重新)发明ADC技术[116] 安全性与不良事件 - IM-1021在Waveline-006中观察到80%的3-4级不良事件[45] - IM-1021的DAR为8,显示出增强的治疗指数[50] - FAP在75%的实体肿瘤中表达过量,显示出其作为放射配体治疗(RLT)靶点的潜力[110] - FAP-Lu放射配体治疗能够将放射性177Lu直接输送到FAP表达细胞,具有旁观者效应[110]
Innovent Biologics Showcases "Dual Innovations" at Oncology R&D Day, Pioneering the Future of Cancer Treatment with Next-Generation IO and ADC Platforms
Prnewswire· 2025-06-30 12:04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进入全球创新新篇章,聚焦下一代免疫治疗(IO)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双重创新,目标是到2030年推进至少5个管线资产进入全球多区域III期临床试验[1][4][5] - 核心战略为利用癌症生物学深度见解和差异化技术平台,开发更广谱、更强效、更低毒性的疗法,解决耐药性、冷肿瘤等难题[2][3][14] - 公司愿景是成为全球顶级生物制药领导者,为全球患者提供创新、高质量且可及的癌症治疗方案[1][15] 研发管线与进展 - 肿瘤管线包含近10个下一代分子,正在美国、欧盟和亚洲开展多区域临床试验,研发基础设施包括上海和旧金山研发中心及超过14万升的抗体/ADC产能[4] - 关键候选药物包括: - IBI363(PD-1/IL-2α偏向融合蛋白):在ASCO 2025展示对难治性肿瘤的突破潜力,获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和FDA快速通道资格,正在开展头对头对比帕博利珠单抗的注册试验[5][7][12] - IBI343(CLDN18.2 ADC):在胰腺癌二线治疗中展示12.1个月的中位生存期[13] - IBI3020(CEACAM5双载荷ADC):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双载荷ADC[6][13] - ADC平台采用专有载荷和连接子,具有低毒高效特性,可与IO药物协同覆盖更广适应症[8][13] 研发体系与创新机制 - Innovent Academy作为核心发现引擎,每年产出6-8个新分子,聚焦IO、ADC、T细胞衔接器和细胞因子领域,强化转化科学领导力[9] - 研发框架通过多样化抗肿瘤机制(如TME调节)和双靶向策略提升疗效并克服耐药性[14] 行业地位与全球影响 - 公司已治疗超300万癌症患者,推出16款上市产品,另有2个NDA在审、4个III期/pivotal试验资产及15个早期临床分子[16] - 行业专家认为中国生物医药进入"Deepseek"阶段,公司通过IBI363等全球首创设计项目推动中国从跟随者变为全球肿瘤治疗范式影响者[10][11] - 与30余家全球企业合作(如礼来、赛诺菲),加速创新国际化[16]
高盛:科伦博泰_2025 年中国医疗企业日 —— 关键要点
高盛· 2025-06-30 09: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科伦博泰给予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284.14港元,基于风险调整的贴现现金流(DCF)方法得出,假设贴现率为11%、终端增长率为3%,并根据不同阶段的行业平均成功率和现有临床数据进行调整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管理层强调sac - TMT研发重点从中国转向全球试验、早期管线稳步推进且放射性药物偶联物(RDC)有更多亮点、2025年下半年有更多获批和数据读出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sac - TMT研发重点从中国转向全球试验 - sac - TMT(TROP2 ADC)在中国研发进入成熟阶段,两个适应症获批、两个处于新药申请(NDA)阶段、五个一线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3期试验正在进行;全球有14项正在进行的全球3期试验,覆盖多种肿瘤类型 [5] - 从投资回报率角度,中国较小适应症不值得开展仅在中国的3期试验,将利用全球试验申请中国批准 [5] - 管理层认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双特异性抗体(BsAb)在前线肿瘤治疗中有潜在协同作用,代表了肿瘤杀伤和肿瘤免疫治疗两个主要领域最有前景的药物类别 [5] 早期管线稳步推进,RDC有更多亮点 - 除sac - TMT外,SKB315(CLDN18.2)正在探索作为早期胃癌联合疗法,SKB410(Nectin4,全球权利授权给默克)与Padcev相比有不同有效载荷设计,多项1期资产大多处于剂量递增阶段且2025年无数据分享计划 [5] - 管理层重申RDC作为非毒素ADC的高潜力,阐述其在强封装肿瘤中的机会、有效载荷释放更直接的特点,以及递送需更具靶向特异性,且RDC未使用单克隆抗体(mAb)作为递送载体 [6] 2025年下半年关键催化剂 - sac - TMT用于二线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预计2025年底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有数据读出(可能含总生存期(OS)数据) [6] - A166(HER2 ADC)预计在三线HER2阳性乳腺癌获NMPA批准 [6] - SKB315(CLDN18.2 ADC)有1期数据读出 [6] - sac - TMT销售有望按计划达到2025财年8 - 10亿元人民币的指引 [6] 财务数据 - 2024 - 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为19.33亿元、23.51亿元、36.528亿元、52.485亿元人民币;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分别为 - 2.262亿元、 - 1.53亿元、6.679亿元、17.688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EPS)分别为 - 1.20港元、 - 1.02港元、2.27港元、6.40港元 [7] - 截至2025年6月26日收盘价,市值为739亿港元/94亿美元,企业价值为729亿港元/93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为2.922亿港元/3740万美元 [7]
BeiGene (BGNE)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6-26 21:3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肿瘤学(Oncology) - **公司**:B1 Medicine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愿景与战略 - **核心观点**:B1 Medicines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公司,通过科学创新、研发业务流程创新,为癌症患者提供更经济、可及的药物,同时为投资者带来卓越回报 [5][6][18]。 - **论据** -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帮助170万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对抗癌症,体现了其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影响力 [15]。 - 公司拥有超过3700人的全球临床团队和超过1200人的发现团队,具备强大的研发和临床开发能力 [14][25]。 - 公司在过去18个月内将18种新分子实体推向市场,展示了其高效的研发能力 [176]。 研发模式优势 - **核心观点**:B1 Medicines独特的研发模式已证明能够在质量、速度和成本方面实现可持续优势,并为投资者带来卓越回报 [17][18]。 - **论据** - 公司在多种治疗方式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蛋白降解剂、双特异性和三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等,目前临床前项目和多样化治疗方式显著增加 [26]。 - 公司在2024年有10个新分子实体进入临床,证明了其发现团队的强大和高效 [27]。 - 公司通过严格的创新方法,在过去3.5年中终止了60个不符合标准的项目,确保只有最佳候选药物进入临床 [27]。 血液学领域 - **核心观点**:B1 Medicines在血液学领域建立了强大的产品线,拥有三种优秀药物,可组合为患者提供解决方案,有望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在其他血液学适应症中扩大影响力 [19]。 - **论据** - **Brukinsa**:作为最佳的BTK抑制剂,是CLL产品线的基石。在美国,Brukinsa在一线和复发/难治性CLL的新患者启动数量中领先,拥有最全面的标签,且在与ibrutinib的头对头试验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75个市场获批,全球治疗患者超过20万 [58][59]。 - **Sonorotoclax**:下一代BCL2抑制剂,具有更高的效力、更好的选择性、更短的半衰期和无药物积累等特点,有望克服venetoclax的局限性,成为最佳的固定疗程治疗方案。与zanubrutinib的组合在CL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 [72][88]。 - **BTK CDAC(BGB16673)**:潜在的首款BTK降解剂,通过独特的机制不仅阻断BTK,还完全去除它,具有更高的效力、克服现有突变和延迟新突变出现的能力。在全球1 - 2期研究中,在复发CLL、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和惰性淋巴瘤组织学类型中显示出有意义的疗效 [97][98][103]。 实体瘤领域 - **核心观点**:B1 Medicines在实体瘤领域有多个机会建立类似血液学领域的产品线,包括乳腺癌和妇科癌症、肺癌和胃肠道癌症等,且有望在大约一半的时间内实现 [20]。 - **论据** - **乳腺癌和妇科癌症**:公司的CDK4选择性抑制剂是乳腺癌产品线的基础分子,旨在解决现有CDK4/6抑制剂的血液学毒性和脱靶抑制问题。在临床前细胞试验中,显示出比批准的CDK4/6抑制剂更高的效力和选择性。在与fulvestrant的组合中,显示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安全性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 [122][124][137]。 - **肺癌**:公司的PRMT5抑制剂和MAT2A抑制剂具有协同作用,且均具有良好的脑渗透性。PRMT5抑制剂在早期临床数据中显示出强大的靶点抑制、良好的安全性和初步的疗效。EGFR CDAC和EGFR by MET trispecific antibody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临床前疗效,两者的组合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150][155][160]。 - **胃肠道癌症**:公司针对KRAS突变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非共价抑制剂、KRAS CDAC、RAS on抑制剂和G12D特异性RAS on抑制剂等。FGFR2b靶向ADC(BGC137)具有潜在的首款最佳治疗方式设计,在异种移植模型中显示出比bimarituzumab更强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164][165][168]。 未来展望 - **核心观点**:B1 Medicines在未来将继续推进研发,实现多个重要里程碑,有望成为肿瘤学领域的领导者 [177][178][179]。 - **论据**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提交BGB16673的加速批准申请,并启动与Pirtobrutinib的头对头研究 [110]。 - 公司预计在2026年启动多个3期研究,包括CDK4和B7 H4等项目 [171]。 - 公司在未来18个月内有20多个近期里程碑,包括Sorrento在MCL的全球申报和Mangrove研究的3期数据读出等 [179][26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在研发中的应用**:公司正在探索将AI应用于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认为临床开发是应用AI的巨大机会领域,公司内部的研发模式使其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05][216][217]。 - **患者招募策略**:公司的患者招募策略强调全球代表性,确保在不同地区广泛招募患者,增加新兴市场的代表性。例如,在2025年,中国的招募人数仅占全球总招募人数的四分之一 [45]。 - **研发效率**:公司在研发过程中注重效率,通过快速的概念验证努力和优化的流程,在剂量递增和试验启动方面节省了大量时间。例如,CDK4抑制剂项目在18个月内招募了300多名患者,并评估了22个剂量组 [46][47][48]。
ADC Therapeutics (ADCT)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6-13 06:02
业绩总结 - ZYNLONTA在LOTIS-5试验中的总体反应率为80%,完全反应率为50%[12] - LOTIS-7试验中,ZYNLONTA与glofitamab的组合显示出93%的总体反应率和87%的完全反应率[12] - 在高风险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FL)中,ZYNLONTA与rituximab的组合总体反应率为97%,完全反应率为77%[12] - 当前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市场中,ZYNLONTA的市场份额约为10%[15] - ZYNLONTA在美国的峰值收入潜力为6亿至10亿美元[64] - ZYNLONTA在2L+难治性淋巴瘤中的收入潜力为1亿至2亿美元[65] - ZYNLONTA与双特异性抗体LOTIS-7联合使用的收入潜力为5亿至8亿美元[65] - ZYNLONTA与利妥昔单抗联合使用的收入潜力为2亿至3亿美元[65] 用户数据 - LOTIS-7的完全反应率为87%,与CAR T细胞疗法的65%相当[19] - LOTIS-7临床试验中,ZYNLONTA与glofitamab的组合在2L+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显示出可管理的安全性,41名患者中无剂量限制毒性(DLT)[38] - 在30名有效性可评估患者中,整体反应率(ORR)为93.3%(28/30),完全反应率(CR)为86.7%(26/30)[38] - 41名患者中,发生3级或更高的不良事件(TEAE)的比例为56.1%,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占24.4%[40] - 150 µg/kg组的任何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发生率为23.8%,显著低于120 µg/kg组的55%[52] - 150 µg/kg组未观察到3级或更高的CRS事件,而120 µg/kg组有1例3级CRS事件[45] - 41名患者中,12名患者从稳定病(SD)或部分反应(PR)转变为完全反应(CR)[41] - 150 µg/kg组的药物暴露水平与客观反应的预测概率呈正相关[43] 未来展望 - LOTIS-7的组合疗法预计将使可治疗患者数量翻倍,达到2L阶段[19] - 预计到2025年底,达到预设的PFS(无进展生存期)事件数量[68]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向监管机构提交潜在的BLA(生物制剂许可申请)[6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ZYNLONTA的使用预计将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8] - 150 µg/kg剂量组的中位完全反应时间为42天,显著短于120 µg/kg组的80天[42] - 截至2025年4月14日,25名患者中的26名保持完全缓解状态[59] 负面信息 - 复杂疗法的患者管理和基础设施要求独特,广泛可及的疗法占75%[15]
BERNSTEIN:中国医药与生物科技-中国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 2025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第三部分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 - **公司**:再鼎医药(Zai Lab)、信达生物(Innovent)、恒瑞医药(Hengrui)、基石药业(Akeso)、百济神州(BeiGene)、石药集团(CSPC)、先声药业(Sino Biopharm)、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阿斯利康(AstraZeneca)、科伦博泰(Kelun Biotech)、三叶草生物(3S Bio)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表现 - **ZL - 1310(再鼎医药)**: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 - SCLC)2L +治疗中表现出色,剂量递增组ORR为68%(n = 28),2L患者中各剂量组ORR为67%(n = 33),1.6mg/kg组ORR为79%(n = 14),安全性良好,≥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为23%,有成为同类最佳(BIC)的潜力,但生存数据未成熟,且无进展生存期(mPFS)面临B7H3 ADCs竞争[1][8][9]。 - **IBI363(信达生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2L +治疗中,对PD - (L)1治疗失败的患者显示出高ORR和mPFS,鳞状患者疗效显著,确认ORR为37%,mPFS为9.3个月,是Dato - Dxd的两倍多,不仅在2L +市场有差异化优势,还有望扩展到1L治疗[2][10][11]。 - **SHR - 1826(恒瑞医药)**:进入NSCLC 2L +治疗,针对c - met改变且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确认ORR为29%,未确认ORR为40%,全球NSCLC中c - met改变患者占比10 - 60%,市场规模较大[2][10][11]。 市场格局 - **NSCLC(约300亿美元总可寻址市场,TAM)**:1L治疗中,PD - 1/VEGF双特异性疗法单药治疗效果最佳(基石药业和三叶草生物),科伦的TROP2 ADC与PD - 1联合治疗领先;2L +治疗中,IBI363对无基因改变患者尤其是鳞状患者(约占TAM的10%)表现最佳[4]。 - **乳腺癌(约350亿美元TAM)**:虽有许多新产品出现,但未观察到疗效优于全球领先产品如Enhertu的产品;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约占TAM的10%)细分市场,科伦和信达的TROP2 ADC显示出有前景的数据,领先于全球基准[4]。 投资评级 - 维持对基石药业、翰森制药、信达生物和恒瑞医药的“跑赢大盘”评级,维持对百济神州、石药集团、先声药业和再鼎医药的“与大盘表现一致”评级[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数据来源和试验阶段**:所有三项更新均来自1期试验,且通常无对照组[3]。 - **详细产品数据**:文档中展示了多个公司不同产品在不同癌症类型和治疗阶段的详细数据,如ORR、mPFS、PFS HR、OS HR等,可用于全面评估产品竞争力[7]。 - **风险和估值信息**:研究报告涵盖多家公司,风险、估值方法、价格图表等相关信息可访问指定网址或联系合规总监获取[15][16][29]。 - **评级定义和分布**:介绍了Bernstein和Autonomous品牌的评级定义、基准和评级分布情况,以及投资银行服务相关数据[17][21][27]。 - **全球分发和合规信息**:说明了报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发主体、合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声明等内容[38][42][44]。
OBI Pharma Enters ADC Collaboration with TegMine Therapeutics utilizing GlycOBI® and TegMiner™ Enabling Technologies
Globenewswire· 2025-06-06 15:00
TAIPEI, Taiwan, June 06, 2025 (GLOBE NEWSWIRE) -- OBI Pharma, Inc. (OBI), a clinical-stage global oncology company specializ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cancer therapies such as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 (4174. TWO), and TegMine Therapeutics, Inc. (TegMine), a US Biopharma specialized in developing best-in-class antibodies targeting cancer glycans and glycoproteins, have entered into an ADC-related Master Services Agreement (MSA). Under the terms of the MSA, OBI grants TegMine rights to utilize OBI’ ...
Astellas Enters Exclusive License Agreement with Evopoint Biosciences for XNW27011, a Novel Clinical-stage Antibody-Drug Conjugate Targeting CLDN18.2
Prnewswire· 2025-05-30 08:15
核心观点 - Astellas Pharma与Evopoint Biosciences达成独家许可协议,Astellas获得XNW27011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1] - XNW27011是一种靶向CLDN18 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在1/2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对胃癌、胃食管癌和胰腺癌等实体瘤的单药疗效[1][2] - Evopoint将获得1 3亿美元首付款、7000万美元近期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13 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1][4] 交易细节 - 交易金额包括1 3亿美元首付款、7000万美元近期付款及高达13 4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1][4] - Evopoint有资格获得XNW27011净销售额的分成[1][4] - Astellas获得XNW27011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全球独家权益[1] 药物研发进展 - XNW27011目前在中国进行1/2期临床试验,针对表达CLDN18 2的实体瘤患者[2] - 该药物采用专有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和连接子技术,该技术已在其他获批的癌症疗法中显示出临床成功[2] - XNW27011有望解决当前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并扩大Astellas的肿瘤管线[3] 公司战略 - Astellas在开发靶向CLDN18 2的疗法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包括全球首个获批的CLDN18 2靶向疗法VYLOYTM[3] - XNW27011将增强Astellas在精准肿瘤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并补充其现有管线[5] - Evopoint利用其在靶向治疗、ADC和靶向蛋白降解(TPD)等领域的多样化发现平台,建立了专注于肿瘤学、传染病和代谢疾病的强大管线[7] 行业影响 - 该交易涉及一种新型ADC药物,显示出对难治性癌症如胃癌和胰腺癌的治疗潜力[5][6] - Astellas计划利用其在CLDN18 2靶向和胃肠道癌症方面的专业知识推进XNW27011的开发[5] - Evopoint认为Astellas在创新癌症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方面有良好记录,此次合作有助于为全球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