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搜索文档
院外购买创新药也能走商保 多险企推外购药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8:21
医保支付改革与商业健康险发展 - 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速落地叠加药品集采常态化导致公立医院原研药供给趋紧患者院外用药需求激增[1] - 基本医保定位"保基本"商业健康险对减轻医保基金压力支持创新药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创新药支付巨大市场在于商业健康险[1] - DRG/DIP改革通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病种分值付费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给医院带来控费压力改变患者用药渠道和费用承担模式[2] 外购药责任成为产品升级焦点 - 外购药责任指被保险人因医院缺药需院外购药时保险公司按合同报销该费用的保障责任近期众安太平洋新华等险企密集推出相关创新产品[2] - 太平洋健康险指出当前健康保障三大矛盾:老龄化商保需求增长自费医疗负担重带病人群产品供给不足[2] - DRG/DIP模式下医院更关注治疗效率和成本控制对高值原研药使用趋谨慎部分高价药难以进入医院采购范围导致患者转向院外购药[3] 险企产品创新动态 - 众安尊享e生2025版实现外购药械全场景覆盖不限疾病类型药品清单和就诊场景太平洋蓝医保新华医药无忧等产品均将外购药纳入责任范围[4] - 太平洋健康险多款产品涵盖上百种肿瘤创新药和3种CAR-T药品新华保险外购药械不限清单并纳入海南粤港澳等地临床急需进口药[5][6] - 外购药责任普遍设置"三要素"限制:与住院相关需正规处方药品使用必须合理明确免除实验性药品等责任[6] 创新药支付生态构建 - 国家政策明确到2030年建成基本医保为主体商业健康险等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医保局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方案探索创新药商保准入机制[7] - "三除外"政策使创新药不计入医院自费比例指标不纳入集采替代监测不影响DRG/DIP结算机制为商保承担高值药支出提供制度通道[8] - 保险公司构建支付生态需数据精算资源整合客户服务能力新华保险提出通过"大数法则"聚焦高值创新药械构建"药企-支付-患者"闭环[9] 行业转型趋势 - 保险公司从单纯赔付者向整合者转型太平洋健康险强调整合医疗医药资源形成闭环管理众安保险提出从财务工具进化为连接各方的生态枢纽[9] - DRG/DIP改革催生院外用药刚性需求险企产品创新反映行业从单一赔付向多层次保障生态转型商业健康险将在多元化健康需求中扮演关键角色[10]
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商业医疗险如何突破“低频低黏性”瓶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46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商业健康险发展 - 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导致公立医院体系内原研药供给逐步缩减,患者"就医自主权"与"院外用药保障"需求激增 [1] - 惠民保等普惠医疗保险带动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扩大,但行业面临"低频低黏性"挑战 [1] - 医保改革推动中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增长,消费者为创新药械、品质原研药、高端医疗服务付费意愿提升 [2] 商业健康险创新方向 - 商业健康险需解决保障全面、服务升级和创新普惠三大核心任务,提升创新药械可及性与可支付性 [2] - 行业痛点包括跨部门政策协同不足、产品改进空间大、数据未打通导致精算困难 [2] - 商业健康险与医疗医药产业融合深度不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畅影响资金支付效率 [2] 数据互联互通进展 - 上海医保局已面向商业保险开放部分脱敏医保数据,支持8款商业健康险产品完成大数据测算,为全国首创 [2] - 数据互联互通探索广度不断扩大,但整体仍面临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的瓶颈 [2] 产品开发与人才需求 - 保险公司产品开发需要多学科人才支持,包括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背景的专业人士 [3] - 医药险融合发展要求产品开发团队具备更复合的知识结构 [3] 科技赋能健康险发展 - 生成式AI在医疗保险领域潜在市场份额年复合增长率达85%,应用前景广阔 [3] - 东吴人寿通过AI本地化部署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3] - 一码直付平台借助AI升级推出智能对话框xiaofu,提供药品查询、保险条款解读等智能化服务 [4] 支付方式创新 - "一站式结算"可解决传统"事后报销"模式垫资压力大、理赔繁琐问题,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4] - 镁信健康推出组合支付功能,实现跨支付方案同步结算理赔,保障药械可及性 [5] - 商保与医保融合需推进"一站式结算",提升支付时效和服务体验 [5] 市场发展趋势 - DRG背景下医疗特需成为工薪阶层刚需,覆盖国疗特需的中端医疗险需求增长 [4] - 商业医疗险发展步入深水区,围绕"用户需求定义权"的变革正在发生 [5]
DRG改革铺开,“十年顶流”百万医疗险如何再进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6:41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百万医疗险的影响 - 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导致医疗费用整体下降 百万医疗险的"补偿性"功能相对减弱 [2] - 医院控费压力增大 住院成本下降使百万医疗险免赔额限制更难突破 对医保目录外药品的覆盖不足 [3] - 改革后仍有部分自费医疗需求 百万医疗险在重大疾病治疗等场景仍具价值 [4] 百万医疗险市场现状与产品升级 - 百万医疗险自2016年兴起 凭借百元级保费撬动100万至600万元保额 覆盖高额医疗支出 [4] - 产品升级聚焦两个方向:扩展院外药保障(如进口药 特效药)和延展医疗服务场景(纳入私立医院) [7] - 腾讯微保升级"微医保"系列 首创同处方通用名院外药报销 覆盖超100家私立医院 [8] 中高端医疗险与百万医疗险的差异化定位 - 中高端医疗险聚焦高品质医疗资源(特需部 国际部 私立医院)与全面服务覆盖 [4] - 百万医疗险以高杠杆风险转移功能服务大众用户基础需求 [4] - 部分中高端医疗场景(如公立医院国际部)仍受控费规则影响 [6] 商业医疗险市场发展前景 - 2024年健康险保费突破9700亿 商业医疗险增速超10% 规模有望首超重疾险 [11] - 招商证券测算2025-2027年医疗险保费规模将达5512亿 6614亿 7937亿 累计增量超3000亿 [12] - 医保商保数据共享和商保药品目录建设将助推市场发展 [11] 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案例 - 微医保·百万医疗险覆盖120种高发疾病 纳入CAR-T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 [9][10] - 微医保系列新增护工费赔付责任 日赔偿限额200元 不限天数 [12] - "微信快赔"服务覆盖1 2万家公立医院 门诊1日赔达成率99% 住院2日赔达成率9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