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常态化

搜索文档
IPO变革两周年:IPO结构性回暖 A股科技属性愈发显著
贝壳财经· 2025-08-27 16:25
IPO市场回暖表现 - 2025年截至8月27日66家企业成功IPO 首发募集总额达65268亿元 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3] - 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且未出现一例破发 [3] - 2025年上半年IPO数量和融资额实现双增长 工业、科技和新材料领域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总量86%和89% [6] 政策与监管变革 -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推动注册制从量到质的深层改革 [1][3] - 2024年推出并购重组六条 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资本运作路径 推动市场向动态平衡转型 [3] -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意见要求交易所坚守板块定位 严格执行审核标准 [7] - 科创板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重点支持卡脖子企业和新兴产业 [5] 市场结构变化 - 硬科技企业成为上市主力军 近两年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70% [2][6] - 申报企业因财务问题撤回材料比例下降 具备核心技术企业成为市场主流 [6] - IPO终止情况放缓 2025年撤回IPO企业数量81家 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77% [7] 未来发展趋势 - IPO市场将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航空航天等硬科技与先进制造领域 [6] - 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将获得更多上市机会 [6] - 监管审核重心侧重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创新成色和内在价值 [10] - 未来IPO将建立更稳定可预期的发行机制 伴随慢牛行情理性回升温和放量 [9][10]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 用长期主义 打造“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4-18 02:16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核心内涵 - 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本质是为科技产业服务的硬科技资本和创新资本 [1] - 耐心资本意味着长周期,大胆资本意味着愿意大投入并承担高风险,根本目的是追求高回报,这与硬科技的特点完美契合 [1]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来源与推动力 - 政府引导基金等国有资本已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重要的长钱提供者 [1] - 2024年,中国政府机构/政府出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合计对新募人民币基金的出资金额占比达到44.4% [1] - 2024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84.5% [1] - 国资LP的取向将直接影响GP的取向,有耐心的LP方有耐心的GP,有大胆的LP方有大胆的GP [2] - 对引导基金考核机制和出资机制进行松绑能更好地营造创新环境,包括提高失败容忍度、减轻短期考核压力、延长投资期限、提高出资比例等 [2] - 部分地区已出台条例,如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种子直投和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 [2] 退出机制的重要性与现状 - 创造强大财富效应和建立稳定退出预期的关键在于实现IPO常态化并构建完善退出机制 [2] - 退出渠道畅通是创新资本完成募投管退良好循环的基础,退出不确定性比退出难度更影响投资者信心 [2] - 2015至2024年,VC/PE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的总账面回报为53056亿元,对应的总投资额为13682亿元 [3] - 同期VC/PE总投资规模为136005亿元,粗略计算仅约10%的投资实现了IPO上市 [3] - 算上账面回报,通过IPO能收回39%的成本,但这仅是账面回报尚未通过减持落袋为安 [3] - 希望A股实行更包容的上市机制,并进一步完善并购、S基金、股权转让等多元化退出方式 [3] - 包容的上市制度必须辅以严格的退市制度 [3] 形成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生态系统 - 资本市场是形成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最终需根植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 [3] - 做多中国的本质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3] - 企业家在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保护企业家信心是推动发展的核心要义 [3] - 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来自对政策、法律、营商环境、产权及安全等方面的良好预期 [4] - 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源于法治社会和对民营经济坚定不移的支持 [4] - 实现股市长牛的关键因素是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核心密码是支持民营企业和培育保护企业家精神,底层逻辑是法治社会和市场决定论 [4]
证券|统筹市场投融资改革,逐步走向IPO新常态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3 08:24
政策端 - 2024年9月末以来资本市场明显回暖,多项流动性指标接近2015年牛市水平,为投融资改革创造契机 [2] - 证监会专题座谈会提出在投资活跃度提升后逐步实现IPO常态化,香港交易所IPO融资功能已率先修复 [2] 市场端 - A+H市场信息技术/医疗保健/通讯服务等新兴产业市值占比(16 0%/5 4%/4 9%)显著低于美股(25 7%/10 5%/8 4%),需通过IPO提升新兴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3] - A股IPO收紧周期持续18个月限制资本市场服务功能,2025年退市新规落地后将降低IPO常态化的流动性影响 [3] 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A股IPO数量提升至150家左右,按2024年平均单家融资6 8亿计算,总融资规模或达1020亿 [4] - 计算机、半导体、机械和化工行业仍为募资主力,可选消费、医疗保健等行业审核节奏可能边际放松 [4] 行业影响 - 2025年承销保荐费新规平滑投行现金流,预计行业承销保荐费用同比提升60亿(占2023年行业收入1 3%) [6] - 长期需探索国际业务和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多元化收入模式,弥补承销保荐费用增长不足 [6] 投资策略 - 头部机构应加速海外布局构建全球化业务能力,中型机构可转型专业化精品投行提升ROE弹性 [8] - 投行业务轻资产高ROE特性有望带动证券行业基本面修复与估值提升 [8]
2024,诞生195个IPO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整体回顾 - 2024年中企IPO市场总体呈现阶段性收缩态势,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为近10年新低,195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51.1%,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442.66亿元,同比下降63.6% [6] - 下半年IPO活跃度环比回升,11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973.53亿元,环比分别上升37.8%、107.5% [6] - A股共有100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68.1%,境外市场共95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10.5%,港股收获全市场首发融资额前三大中企IPO [6] 市场分布 - A股IPO总量同比收缩近七成,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38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超六成,首发融资额合计225.81亿元,同比下降81.5% [10] - 境外IPO于下半年现回暖迹象,港股62家中企上市,同比微降6.1%,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698.62亿元,同比上升80.2%,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和地平线机器人贡献主要融资额 [12] - 美股33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65.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80.50亿元,同比上升108.1%,极氪为纽交所唯一中企IPO,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31.32亿元 [12] 地域分布 - 广东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均居首位,41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572.40亿元,同比下降5.2% [17][18] - 江浙与京沪表现相对良好,江苏、浙江、北京分别有29家、26家、24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484.22亿元 [17][18] - 内蒙古为唯一融资额同比增长地区,首发融资额6.48亿元,同比上升148.0% [18] 行业分布 - 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IT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五大行业占比超六成IPO中企,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超七成 [21] - 物流行业受大额融资案例带动,顺丰控股和国货航推动其位列全年融资规模行业第五位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