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及电子设备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中国跃升为哥伦比亚最大进口来源国
商务部网站· 2025-08-20 23:37
进口总额增长 - 2025年1至6月进口额316.5亿美元 同比增长9.2% [1] - 2025年6月进口额同比增长14.5% 主要受制造业增长及自中国进口需求增加推动 [1] 进口来源国结构 - 中国以26.2%占比位居进口来源国首位 美国以22.6%居次 [1] - 第二至第五进口来源国依次为美国 墨西哥 巴西和德国 [1] 中国进口商品表现 - 自中国进口同比增长25.4% 占进口总额26.2% [1] - 客运车辆进口增长135.1%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进口增长155.8% [1] - 主要进口商品包括摩托车与自行车 家电配件 笔记本电脑及树脂 [1]
上半年一级市场募投指标“回暖”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53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新募基金数量和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分别上升12 1%和21 9% 但退出案例数量同比下降43 3% [1] - 外币基金募资持续下滑 上半年仅14只外币基金完成118 37亿元人民币募资 同比分别下滑30 0%和67 5% [1] 募资动态 - 上半年新募集基金2172只 规模达7283 30亿元 同比增幅均为12% 险资 AIC和国资成为大额基金主要发起方 [1] 投资热点 - 硬科技领域占据主导 科技企业获投占比近半数 IT行业以1199起案例居首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以1021亿元投资金额领先 [2] - 区域投资活跃度排名:上海 深圳 北京 苏州 杭州 其中杭州案例数增速达41 6% [2] 退出渠道变化 - 被投企业IPO案例583笔同比上升38 2% 其中A股市场291笔(+44 1%) 境外市场292笔(+32 7%) [2] - 非IPO退出渠道分化 股转和回购交易量下降81 5% 并购交易量上升17 5% [2] - 未盈利硬科技企业通过上市公司并购成为新兴退出路径 典型案例为苏州铠欣半导体被珂玛科技收购 [4] 行业投资风向 - 投资焦点转向AI+应用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 AI基础设施及行业落地应用(如AI+医药 AI+材料)受重点关注 [6] - 交通物流行业因估值合理(PE约10倍) 内生增长稳定 成为部分基金的配置选择 [6] 机构策略调整 - 国资创投成为市场回暖主要驱动力 民营创投仍处调整期 [3] - 投资机构退出策略多元化 从单一A股IPO转向北交所 港股 并购等多渠道并重 [4]
PE/VC频频现身并购市场 并购退出交易活跃度持续上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2:56
并购市场活跃度提升 - 创投机构参与并购的积极性明显提升,4月PE/VC机构支持并购案例17笔,涉及金额91.59亿元 [2] - 被并购方集中于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涉及金额18.23亿元,地域分布覆盖广东、湖北等11个地区 [2] - 一季度并购类交易退出数量同比上升7.8%,4月并购退出事件34笔,涉及金额12.09亿元 [2][5] 创投机构参与并购的模式 - 创投机构以买方或卖方角色参与并购,例如上海医药联合金浦健服收购上海和黄药业60%股权 [3] - 上市公司联合投资机构设立并购基金完成收购,后续通过定向增发或换股实现完全收购 [3] - 控股型收购案例增加,如大钲资本收购儒拉玛特、康桥资本收购卫材中国业务 [4] 政策与市场环境驱动 - 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引入分期支付机制和简易审核程序,提升并购积极性 [2] - "并购六条"政策优化及一级市场估值下降,推动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需求增长 [4] - 新规提出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缩短锁定期,缓解股权投资基金退出压力 [6] 并购退出案例与回报 - 华海清科收购芯嵛半导体6.67%股权,中小海望基金退出回报4.08倍,IRR达100.16% [5] - 一季度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案例500笔,其中并购退出60笔 [5] - 慈星股份拟收购沈阳顺义,标的股东包括中兵顺景、嘉瑞融金等多家创投机构 [6] 行业整合趋势 - 产业进入整合阶段,创投机构在并购中发挥资金与智囊团作用 [4] -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 [2] - IPO退出与并购退出呈现"此消彼长"关系,机构更主动寻求并购等替代退出方式 [5]
2024,诞生195个IPO
投资界· 2025-01-06 14:58
整体回顾 - 2024年中企IPO市场总体呈现阶段性收缩态势,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为近10年新低,195家中企境内外上市,同比下降51.1%,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1442.66亿元,同比下降63.6% [6] - 下半年IPO活跃度环比回升,113家中企IPO,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973.53亿元,环比分别上升37.8%、107.5% [6] - A股共有100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68.1%,境外市场共95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10.5%,港股收获全市场首发融资额前三大中企IPO [6] 市场分布 - A股IPO总量同比收缩近七成,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相对较多,38家企业上市,同比下降超六成,首发融资额合计225.81亿元,同比下降81.5% [10] - 境外IPO于下半年现回暖迹象,港股62家中企上市,同比微降6.1%,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698.62亿元,同比上升80.2%,美的集团、顺丰控股和地平线机器人贡献主要融资额 [12] - 美股33家中企上市,同比上升65.0%,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80.50亿元,同比上升108.1%,极氪为纽交所唯一中企IPO,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31.32亿元 [12] 地域分布 - 广东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规模均居首位,41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572.40亿元,同比下降5.2% [17][18] - 江浙与京沪表现相对良好,江苏、浙江、北京分别有29家、26家、24家中企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484.22亿元 [17][18] - 内蒙古为唯一融资额同比增长地区,首发融资额6.48亿元,同比上升148.0% [18] 行业分布 - 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IT和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五大行业占比超六成IPO中企,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超七成 [21] - 物流行业受大额融资案例带动,顺丰控股和国货航推动其位列全年融资规模行业第五位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