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ligent Driving

搜索文档
7月新车回顾 多款热门车型上市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8-01 16:25
2025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可以说是热闹非凡,多个重量级的新车均在本月上市,车市预计又将迎来一波热潮。 小鹏G7 上市时间:7月3日 售价:20.78万元—23.78万元 小鹏G7是小鹏汽车2025年推出的首款全新车型,采用第⼆代家族式前脸X FACE,封闭式格栅搭配贯穿日行灯,导流带与 远近光灯组融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车尾采用梯形贯穿式尾灯,有着不错的视觉层次感。此外还配备隐藏式门把手 和全新样式轮毂。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92x1925x1655mm,轴距为2890mm,提供星昼灰、新月银、星云白、暗夜黑、云贝 米和星际绿共6种选择。 小鹏G7内饰采用环抱式设计,采用大量软性材质包裹并加以实木和丝光金属材质进行装饰,并提供秘境蓝、暖阳橙、气宇 灰和深空灰共4种配色可选。配置提供15.6寸屏幕、前排双50W风冷无线充、20扬声器音响、流媒体内后视镜、后排8英寸 娱乐屏、256色氛围灯以及全景天幕。 辅助驾驶方面,新车搭载3颗图灵AI芯片,将配备11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动力方面,新车将 会采用单电机后驱系统,电机最大功率218kW,最高车速202km/h,配备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方面 ...
记者试乘Robotaxi,原来未来出行是这种感觉
36氪· 2025-07-30 11:09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智能驾驶成为关注重点,相关展位更是人潮汹涌。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WAIC现场,多家Robotaxi试乘活动点燃大众热情,预约名额场场爆满。上汽智己、小马 智行、奇瑞汽车、百度智行等企业还在展馆周边及浦东核心区域提供多层级智慧出行服务。公众可通过WAIC 2025官 网或企业自有预约界面下单,体验短途接驳服务。 在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于7月28日正式发放,小马易行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赛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成为首批获准企业。其中, 小马智行将联合上海锦江集团旗下锦江出租,以浦东金桥和花木核心区域为起点,逐步向公众开放辅助驾驶出行服 务。随着浦东新区第三批自动驾驶测试道路的开放,上海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突破2700公里,范围覆盖包括部 分内环范围的中心城区。 同天(7月28日),上海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汽车产业处处长韩大东在接受智通财经采访时透露,上海将有序扩大辅 助驾驶的开放区域,争取在今年年内实现浦东新区辅助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同步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开放。 Ro ...
大摩闭门会:中国调研后对反内卷的理解,7月底会议前瞻及推广稳定币几分力度-纪要
2025-07-29 10:1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科技产业、金融行业、跨境电商行业、加密货币行业 公司:Tether、Circle、Coinbas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经济 - **政策主线与经济走势**: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以结构调整和渐进托底为主线,经济活动或前高后低,增量政策为被动型,需数据回落才可能出台[1][4] - **中美关系影响**:中美谈判可能延长90天,短期内贸易关系难显著改善,动态加压局面持续,中国出口企业需增强供应链弹性应对外需碎片化[1][8][11] - **科技产业升级**:中国在科技产业升级方面积累深厚,打破通缩循环政策初见成效,推动市场情绪回暖[1][6] - **反内卷政策**: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涉及恶性价格竞争、企业利润下行等问题,深层原因包括地方扭曲激励机制和需求不足,托底性收储政策落地概率较低[1][12] -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方向明确,节奏渐进,一系列政策逐步出台,使经济朝消费和民生平衡发展[13] 投资机会 - **结构性投资机会**:AI、新能源、智能驾驶产业链以及稳定币等创新行为可能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5] - **稳定币投资机遇**:稳定币在中国通过香港沙盒试点先行先试,金融组与宏观组联合推出深度报告分析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潜在投资机遇[1][7] 市场预期 - **政治局会议增量政策**:政治局会议预计不会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地方债务置换、消费刺激工具等既定措施将继续执行,生育补贴等零星亮点值得关注,但规模有限[1][10] - **市场盈利增长预期**:市场对不同行业盈利增长预期汇总到指数层面,目前未显示出过高估值,今年民生中国指数盈利增长预期为6%,市场共识在5% - 6%之间[24] - **中国经济通缩压力**:2025 - 2026年预计持续通缩压力,2027年有更大概率走出通缩,未来12 - 18个月内有望逐步改善通缩压力[23] 稳定币相关 -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稳定币通过快速结算和清算时间,以及降低对手盘风险,刺激投资和交易行为,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散户提供更多国际资本市场直接投资渠道,扩大其全球投资领域[1][2][30] - **香港稳定币法案**:香港新法案旨在应对系统性风险,要求100%高流动性资产覆盖,并禁止算法稳定币,金管局对发行人要求高,侧重现实世界应用场景[2] - **受益机构**:稳定币的发展将使发行人、交易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受益,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和跨境电商短期内会受到一定边际影响,但总体影响较小[38] - **跨境电商看法**:跨境电商认可稳定币具有更低交易成本和更高结算效率,但市场接受度仍需时间,不同国家政策的不一致性增加了不确定性[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股表现**:美股近期表现强劲主要由于达尔美法案通过带来的资本开支扩张及税收利好,以及899法案未成为达尔美法案的一部分,缓解了外资撤出的担忧,短期有风险,但总体因素将继续支撑美股[27] - **中国股票资产配置**:预计8、9月份之后,中国股票资产配置将进一步提升,下半年降息预期增强,对美元走弱判断不变,支撑非美元资产[28] - **稳定币风险**:稳定币风险研究不足,存在立法到合规的不确定性,会放大市场波动性,与短期债券、国债相关联,挤兑行为会造成融资成本意外飙升[32] - **人民币稳定币发展**:人民币离岸存款规模小,高质量离岸人民币资产不足,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才可能看到人民币稳定币正式推出,初始发展速度将落后于港元和美元稳币[40] - **稳定币在加密货币交易中的作用**:稳定币是加密货币交易的媒介和计价单位,80%的加密货币交易以稳定币计价,95%以上的稳定币交易量围绕加密货币应用场景展开,在提供杠杆方面有独特优势[43] - **香港监管框架影响**:香港监管框架演变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加密货币交易框架,带动对稳定币需求,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香港,使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更加稳固[44] - **稳定币发行者盈利模式**:主要取决于规模和投资收益,未来规模将在盈利能力中占据更大比重[45] - **香港加密货币交易生态系统前景**:香港具备打造完善加密货币交易生态系统的优势,将自然衍生出较大的对稳定币需求[46]
XPeng or NIO: Which Chinese EV Stock Looks Stronger Now?
ZACKS· 2025-06-27 23:51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 主要驱动力包括强劲的消费者需求 快速的技术创新和持续的政府支持 [1] - 本土电动汽车公司NIO和XPeng正在激烈竞争市场份额 两家公司在战略和表现上存在差异 [1] 产品线及未来规划 - NIO目前产品线涵盖轿车 SUV和轿跑 包括ES6 EC6 ES7 ES8 EC7 ET5 ET5T ET7 ET9 EP9等车型 [2] - NIO正在通过两个子品牌扩大市场覆盖 ONVO是其主流大众市场品牌 已推出L60 并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L90 第四季度推出第三款车型 Firefly是其高端紧凑型电动车品牌 首款车型于2025年4月发布 [2] - XPeng产品线同样多样化 包括G9 P7i G6 P7+ MONA M03和X9等车型 本月推出的G7在46分钟内获得超过10,000份预订 该车型搭载自研Turing AI芯片 计算能力是标准智能驾驶芯片的三倍 [3] - XPeng专注于智能驾驶和多样化车型 其G7的早期市场反响凸显了其技术驱动战略 [4] 交付表现 - XPeng在2024年交付190,068辆汽车 同比增长34.2% 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94,008辆 同比增长331% 4月和5月分别交付35,045辆和33,525辆 同比增长273%和230% 预计第二季度交付102,000-108,000辆 同比增长238%-257% [5] - NIO在2024年交付221,970辆汽车 高于XPeng 但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42,094辆 不到XPeng的一半 4月和5月分别交付23,900辆和23,231辆 同比增长53%和13.1% 预计第二季度交付72,000-75,000辆 同比增长25.5-30.7% [6] - XPeng在增长和交付量上明显领先 [7] 收入 利润率及财务状况 - XPeng最近一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41.5%至21.8亿美元 净亏损大幅收窄至9000万美元 车辆利润率从一年前的5.5%提升至10.5% [8] - NIO最近一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0.8%至16.6亿美元 净亏损9.3亿美元 同比增长30% 车辆利润率为10.2% 略低于XPeng 但高于去年同期的9.2% [10] - XPeng在收入增长和亏损收窄方面表现更佳 [9] 技术与创新 - NIO的突出创新是电池交换技术 已在全球部署超过3,400个换电站 同时推进智能驾驶技术 其NIO World Model (NWM)已应用于Banyan平台车辆 [11] - XPeng专注于全栈智能 其AI Hawkeye视觉解决方案和XOS 5.4操作系统展示了智能驾驶的集成方法 公司还在开发人形机器人 飞行汽车和自研AI芯片 [12] - XPeng在创新广度和雄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2] 股票表现与估值 - XPeng股票在2025年表现强劲 主要得益于投资者对其自动驾驶 机器人和AI进展的兴奋 [13] - XPeng的远期市销率为1.25 高于NIO的0.42 [15] - 市场更青睐XPeng的技术叙事和财务改善 而对NIO的持续亏损和利润率压力持谨慎态度 [17] 盈利预测 - XPeng的2025年盈利预测显示同比增长66.7% 2026年预测显示较2025年增长207% [18] - NIO的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分别显示同比增长31%和59% [19]
午后跳水,港股通汽车ETF(159323)跌幅拉大!聚焦头部车企智能化的领先优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0 13:43
市场表现 - A股和H股主流指数在6月10日午后集体跳水,恒生科技指数一度下跌超过1.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指数下挫,持仓股中金蝶国际、华虹、商汤、理想汽车、中芯国际等跌幅居前 [1]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午后一度下跌近1%,持仓股中理想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等均下跌 [1] 行业观点 - 智能化被视为汽车电动化的后半场,智能驾驶能力将成为车企未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1] - 智能驾驶有望从量变到质变,推动高阶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得益于具备智能能力汽车保有量提升带来的数据资源增长以及算力、大模型等AI技术的迭代升级 [1] - 头部企业已在训练数据、训练设施、智驾生态领域建立了领先优势 [1] 资金流向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近10日合计吸引资金4218万元,净流率高达27% [2] - 资金青睐港股汽车板块,因该板块包含较多在智驾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整车龙头和造车新势力 [2] 指数构成 - 港股通汽车ETF(159323)标的指数高度聚焦港股整车板块,乘用车含量在同类指数中领先,且包含相对A股稀缺的造车新势力 [2] - 指数前五大权重股为比亚迪股份、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合计权重近65% [2] - 指数覆盖汽车零部件板块和汽车智能化领域,有望深度受益于智能驾驶和机器人带来的双重科技浪潮 [2]
高盛:理想汽车-2025 年第一季度初步分析 - 按通用会计准则计算的净利润超出高盛 “可见阿尔法共识” 预期 21%;推荐买入
高盛· 2025-05-31 00: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理想汽车的评级为买入 [8][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是中国领先的纯新能源汽车企业,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5%,2025年城市NOA性能有明显提升且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受益于智能驾驶趋势,支持销量增长和利润率提升,净现金状况良好,当前估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未来催化剂包括新车型发布、ADAS和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季度业绩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Q25业绩情况 - GAAP净利润分别超出GSe和Visible Alpha共识21%和33%,主要因车辆销量增加 [1] - 车辆销量较GSe增长5%,其中销量增长3%、平均售价增长2%;车辆毛利率为19.8%,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较GSe高0.8个百分点,因价格下降情况好于预期;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较GSe低9%,研发费用较GSe高11%,可能因新车型和人工智能技术投资增加 [2] 2Q25业绩指引 - 车辆销量为12.3 - 12.8万辆,中点较GSe和共识分别增长6%和下降3%;收入为325 - 338亿元,中点较GSe和共识分别增长1%和下降6% [3]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 - 1Q25末净现金为1020亿元,较4Q24和1Q24的1040亿元和900亿元有所减少;营运资金环比收紧但同比改善,应收账款天数环比和同比均稳定在0天,应付账款天数环比增加、同比下降,存货天数环比增加、同比下降;总债务与权益比率为12%,总负债与资产比率为55%,环比基本稳定 [4] 估值情况 - 12个月基于DCF的目标价为美国存托凭证31.7美元/港股124港元 [10] 其他信息 - 将于5月30日晚8点举办理想汽车管理层投资者电话会议,预计投资者关注市场竞争环境和公司定价策略、即将推出的新纯电动汽车车型、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计划 [3]
小鹏汽车-W(9868.HK):MONAM03MAX实现15万元内高阶辅助驾驶
格隆汇· 2025-05-30 09:49
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推出MONA M03 Max版本,在15万元级别实现高阶辅助驾驶,新版本上市1小时大定超1万台 [1][2] - 公司智能化优势赋能新车周期,预计2025/26/27年营业收入为909/1303/152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32/67亿元 [1] - MONA M03 Max版本是同档唯一搭载双Orin-X芯片的车型,算力高达508TOPS,支持城区智能辅助驾驶不限路线、里程 [2] 产品发布 - MONA M03新增Plus和Max版本,共4个配置:Plus版515/620km分别为11 98/12 98万元,Max版502/600km分别为12 98/13 98万元 [1] - Max版本在15万元级别落地智能辅助驾驶,支持"人机共驾",NGP不抢控制权,无感移交方向盘 [2] - MONA瞄准年轻群体,外观强调颜值,内饰强调舒适,包括主驾三气袋腰托(带腰部舒缓按摩)、电容方向盘(含加热功能) [1] 市场表现 - MONA M03 Max和Plus新版型上市1小时大定12566台,超过去年上市同期,其中Max版订单占比83% [2] - MONA M03是公司在10-15万元推出的首款车型,于24年8月底上市,25年3月底实现第10万台整车下线 [2]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6/27年营业收入为909/1303/152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32/67亿元 [1] - 给予公司2025年1 9倍PS,对应目标价98 58港元(按1港元=0 92人民币汇率换算) [1]
禾赛科技(A20721):2025年一季报点评:产品切换顺利上量,看好智驾与泛机器人双擎增长
东吴证券· 2025-05-29 21: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是智驾下沉与L4商用端渗透的拐点年,禾赛科技作为全球高性能激光雷达龙头有望充分受益,维持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0.3/0.7/1.2亿美元的预期,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81/37/22倍,维持“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收盘价20.82美元,一年最低/最高价为3.52/24.18美元,市净率4.58倍,流通市值210531万美元,总市值273009万美元 [6]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4.54美元,资产负债率26.60%,总股本13116万股,流通A股10114万股 [7] 2025年一季报情况 - 25Q1实现营收5.3亿元,同比+46.3%,环比-27.0%;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减亏83.6%,环比转亏;Non - GAAP净利润0.1亿元,同比扭亏,环比-95.0%;毛利率41.7%,同比+3.0pct,环比+2.7pct [8] 海内外合作与产品矩阵 - 25Q1 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同比+178.5%至14.6万台,与日本某全球前五Tier 1达成新合作项目,与欧洲、日本头部车企和Tier 1合作的3个验证开发项目落地,预计海外TAM可达300 - 600亿美元,对应单车激光雷达价值量500 - 1000美元;国内与奇瑞iCAR、长城欧拉等达成合作,理想MEGA及L系列将全系标配公司ATL激光雷达,ATX已获12家国内外主机厂定点,25Q1交付量近4万台;截至2025M5,已获23家OEM ADAS定点,涉及120款车型;发布AT1440、ETX、FTX等激光雷达及千厘眼解决方案,完善产品矩阵 [8] 泛机器人业务 - 25Q1泛机器人激光雷达出货量同比+649.1%至5.0万台;23年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5亿美元,北美渗透率不足5%,随国内厂商技术突破,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5Q1与追觅可庭科技签署协议,25Q2起12个月内将供应30万颗JT系列激光雷达;为多家Robotaxi厂商及非乘用场景供应激光雷达,有望受益于L4商用落地 [8] 全年业绩指引与产能规划 - 维持25年收入30 - 35亿元的指引,对应同比+44%至+69%;毛利率目标维持40%;GAAP净利润2.0 - 3.5亿元人民币;25年底产能目标仍为200万台/年,25年资本开支0.3 - 0.5亿美元;指引二季度出货量超30万台;2025M5签署租赁协议,海外产能预计26年底或27年初投运 [8] 盈利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美元)|265.01|288.96|474.27|643.77|847.83| |同比(%)|53.47|9.04|64.13|35.74|31.70| |归母净利润(百万美元)|(67.20)|(14.24)|33.91|73.86|121.53| |同比(%)|(55.61)|78.81|338.10|117.80|64.55| |EPS - 最新摊薄(美元/股)|(0.51)|(0.11)|0.26|0.56|0.93| | P/E(现价&最新摊薄)|(40.64)|(191.74)|80.53|36.97|22.47| [1] 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等内容,如2025E营业总收入47427万美元,净利润3391万美元,经营活动现金流6835万美元等 [9]
XPENG Redefines Mainstream EV Market with MONA M03 Max: World's Only AI-Powered Smart Driving at US$20,000
Globenewswire· 2025-05-28 22:50
文章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正式推出全电动掀背轿车MONA M03 Max,该车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舒适性等方面有显著升级,推动智能驾驶普及 [2][4] 车型成绩 - MONA M03自2024年8月首秀、9月交付,截至2025年5月交付量达12万台,是小鹏车型中生产速度最快的,也创下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新速度记录 [3] - MONA M03在中国售价2万美元/15万人民币区间,获2024年轩辕奖“年度车”奖项 [3] 智能驾驶能力 - MONA M03 Max以AI创新为驱动力,将行业领先智能驾驶能力带入主流市场,挑战A级车传统预期,开启高等级智能驾驶新时代 [4] - 搭载全自研AI图灵智能驾驶系统,无需额外付费或订阅即可实现高级AI辅助驾驶,将城市级ADAS带到2万美元/15万人民币价格点,是全球该价格区间唯一基于视觉的自研高级ADAS [6] - 由双NVIDIA Orin - X芯片组提供动力,具备508 TOPS计算能力,是同级别竞品四倍,支持实时处理和安全冗余 [7] - AI图灵智能驾驶系统集成感知、决策和控制,有27个高精度传感器和超高清环绕现实显示,能准确检测超50种道路元素 [8] - 实现无缝人机共驾,车辆和驾驶员直观共享控制权,转向输入时系统不脱离,具备领先智能停车功能,无路线或场景限制 [9] 智能座舱升级 - MONA M03 Max搭载升级的AI天机系统5.7.0,比2024年车型新增超300个功能 [10] - 由自研XGPT大语言模型赋能,语音交互更无缝,场景覆盖扩大30%,超90%车辆功能可语音控制,体验超20万人民币以上豪华车型 [10] - 版本5.7.0响应超快,语音指令平均延迟低至0.9秒,多数指令1秒内执行 [11] - 拥有同级最大15.6英寸中控屏,搭配7.1.4环绕声布局的18个扬声器,打造沉浸式“音乐座舱” [11] 高级配置升级 - 提供更个性化、舒适和实用驾驶体验,超越价格等级 [12] - 驾驶座椅有三区腰部支撑系统和按摩功能,升级按摩区域比标准腰部支撑大30% [13] - 侧后视镜升级为无框简约风格,集成加热、自动折叠、记忆和倒车倾斜功能,有辅助驾驶蓝色指示灯 [13] - Max版提供600公里和502公里续航选项,Plus版有620公里和515公里版本 [14] 公司概况 - 小鹏汽车2014年成立,是中国领先AI驱动出行公司,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智能电动汽车,目标成为全球AI出行领导者,推动智能电动汽车革命 [15] - 自主研发全栈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智能车载操作系统及核心车辆系统,总部位于广州,在北京、上海、硅谷和阿姆斯特丹设有办事处,主要在肇庆和广州生产智能电动汽车 [16] -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上市 [17]
Hesai Group Reports First Quarter 2025 Un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5-27 05:0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财务和运营表现强劲,净收入同比增长近50%,亏损大幅收窄,ADAS和机器人领域需求加速,有望保持增长势头并实现全年盈利目标 [3] 管理层评论 - 2024年公司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汽车激光雷达营收市场份额第一,2025年开局良好,将延续这一势头 [3] - 2025上海车展显示OEM全力投入智能驾驶,公司激光雷达的三个核心信念与之契合,ADAS激光雷达获新订单,国际上与日本顶级供应商达成新项目,还为机器人出租车行业提供支持,JT系列吸引机器人客户 [3] - 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和运营成果出色,净收入同比增长近50%,激光雷达发货量近20万单位,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净亏损同比收窄84%至1750万元人民币(240万美元),本季度非GAAP盈利超预期 [3] - 凭借坚实基础和ADAS、机器人领域加速的需求,公司有望保持增长势头,尽管关税环境多变,仍有望实现全年盈利目标 [3] 业务更新 全球业务 - 与总部位于日本的全球前五大一级供应商达成新开发项目,即概念验证(POC)计划,这是该供应商首次成为公司客户 [5] - 公司积极推动与欧洲和日本的四家顶级OEM和一级供应商的五个POC项目,其中三个在2025年第一季度成功完成 [5] 国内业务 - 公司在全球23家OEM的超120款车型上获得ADAS设计订单,包括奇瑞、长城汽车、极氪和吉利的新车型 [5] - 5月,理想汽车的整个L系列电动汽车将公司的ATL激光雷达作为标准配置集成 [5] 产品更新 - 公司宣布成功解决所有针对其的知识产权相关诉讼,重申对创新和研发的坚定承诺,这一结果确认了公司知识产权地位的稳固、法律策略的稳健以及基于创新的市场领导地位 [8] - 2023年4月,Ouster对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公司积极应对,今年3月仲裁庭裁决Ouster受先前和解协议约束,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最近无条件驳回了Ouster的诉讼 [9] 运营亮点 产品销售 - ATX激光雷达已获得12家OEM的设计订单,2025年第一季度量产加速,发货量接近4万台 [14] - 公司为百度阿波罗、滴滴、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等下一代机器人出租车车队提供主要激光雷达,支持部分合作伙伴海外扩张 [14] - 公司与中国一家领先的智能家居机器人公司扩大合作,未来12个月将提供30万台JT机器人激光雷达 [14] 新产品 - AT1440:全球通道数最多的汽车激光雷达,每秒可提供超3400万个点云,点云密度是主流汽车激光雷达的45倍以上 [14] - FTX:下一代固态激光雷达,用于盲点检测,视野为180°×140°,分辨率是前代FT120的两倍,窗口小40%,便于集成 [14] - ETX:专为L3设计,在10%反射率下探测范围达400米 [14] 新解决方案 - 推出适用于L2至L4自动驾驶系统的Infinity Eye激光雷达解决方案,有三种定制配置:适用于高级L4自动驾驶系统的Infinity Eye A、适用于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Infinity Eye B、适用于L2 ADAS应用的Infinity Eye C [14] 财务亮点(2025年第一季度) 营收与成本 - 净收入为5.253亿元人民币(7240万美元),同比增长46.3%,主要因中国ADAS激光雷达产品需求强劲;产品收入为5.107亿元人民币(7040万美元),同比增长44.7%;服务收入为1460万元人民币(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9.3%,因非经常性工程服务收入增加 [15][17] - 收入成本为3.061亿元人民币(4220万美元),同比增长39.2% [17] - 毛利率为41.7%,高于去年同期的38.8%,得益于ADAS和机器人激光雷达的有效成本和规模优化 [17] 费用情况 -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050万元人民币(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0.5%,主要因工资费用增加111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 [17] - 一般和行政费用为5410万元人民币(750万美元),同比下降21.3%,主要因股份支付费用减少1070万元人民币(150万美元) [17] - 研发费用为1.833亿元人民币(2530万美元),同比下降5.7%,主要因租赁费用减少640万元人民币(90万美元)和折旧摊销费用减少290万元人民币(40万美元) [17][18] 利润情况 - 运营亏损为3340万元人民币(460万美元),同比下降75.8%;非GAAP运营亏损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007亿元人民币大幅收窄至730万元人民币(100万美元) [15][22] - 净亏损为1750万元人民币(240万美元),同比下降83.6%;非GAAP净收入为860万元人民币(1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非GAAP净亏损6910万元人民币 [15][22] -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750万元人民币(240万美元),非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为860万元人民币(1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非GAAP净亏损6910万元人民币 [22] - 基本和摊薄每股净亏损为0.13元人民币(0.02美元),非GAAP基本和摊薄每股净收入分别为0.07元人民币(0.01美元)和0.06元人民币(0.01美元) [15][22] 现金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为28.607亿元人民币(3.942亿美元),去年12月31日为32.048亿元人民币 [22] 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在6.8亿元人民币(9370万美元)至7.2亿元人民币(9920万美元)之间,同比增长约48%至57% [19] 会议安排 - 公司管理层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5月26日晚上9点(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9点)举行财报电话会议 [20] - 电话参会者需提前完成预注册,注册后将收到拨入详情;会议将在公司投资者关系网站进行直播和存档,会议结束约一小时后可通过电话收听回放,回放截止至2025年6月3日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