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axi
icon
搜索文档
禾赛科技-开启海外与机器人新篇章 —— 评级上调至 “跑赢大盘”-Hesai Group Asia PacificKicking off the overseas and robotics chapter - up to OW
2025-07-28 10:1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为中国汽车与共享出行行业,公司为禾赛科技(Hesai Group,HSAI.O),纪要还提及了其他相关公司,如理想汽车、小米、零跑汽车、比亚迪、吉利、华为、速腾聚创等车企和激光雷达供应商,以及机器人出租车和智能家居机器人等领域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 上调禾赛科技评级至“增持”,目标价从23美元上调至26美元,预计2026 - 2027年市盈率将从当前的25倍重估至30倍 [1][7] - 看好禾赛科技的项目管线、利润率表现、全球项目获取能力以及机器人领域的新兴机会 [48] 论据 1. **国内激光雷达市场份额增长** - 中国激光雷达采用率持续增长,5月超1/5的新能源汽车配备激光雷达,预计随着L2 +智能驾驶监管要求趋严,激光雷达将成为15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安全配置,L3级车辆每车可能安装2 - 4个激光雷达 [12] - 禾赛科技在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中市场份额持续提升,5月达到37%(2024年5月为22%),超过速腾聚创和华为。其份额增长得益于关键客户在乘用车市场份额增加、激光雷达成为关键OEM标准配置以及在OEM钱包份额的增加。虽有理想汽车2季度销量指引下调和比亚迪相关车型销售不佳的影响,但股价已基本反映,新客户项目将推动后续份额增长 [3][13] 2. **海外L2 +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 - 预计到2030年,中国以外地区L2 +智能驾驶车辆渗透率将达到15 - 20%,激光雷达采用率将同步上升,有望成为3万美元以上车辆的标准安全配置 [4] - 禾赛科技已获得一家德国豪华OEM的全球独家项目,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把更多海外概念验证项目转化为订单。海外项目ASP和利润率更高,全球OEM倾向于选择其高端AT系列产品,且L3级车型可能每车配备多个激光雷达 [19][20] 3. **机器人业务潜力大** - **机器人出租车**:预计到2030年中国机器人出租车数量将达36万辆,占出租车/共享出行车队的8%左右。假设每辆机器人出租车平均配备4 - 6个激光雷达,禾赛科技若占据50%市场份额,2030年将贡献70 - 110万个激光雷达销量,且海外市场还有增长潜力 [23] - **割草机**:全球每年销售1000万台以上割草机,预计随着激光雷达采用率增加,将为禾赛科技创造100 - 200万个潜在市场需求 [24] - **人形机器人**:虽目前难以确定人形机器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但潜在项目中标可能使禾赛科技估值重估 [24] 4. **财务预测调整** - **销量**:上调2026 - 2027年激光雷达出货量预测3 - 6%,分别至230万和350万台,主要因中国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增加以及海外高端AT系列产品需求增长,同时考虑到机器人项目潜在中标 [33] - **收入**:2026 - 2027年收入预测上调3 - 7%,分别至45亿和61亿元,高端AT系列产品占比增加将部分抵消ATX系列产品占比上升的影响 [34] - **毛利率**:2026 - 2027年毛利率预测分别上调0.2 - 0.4个百分点,至40%和39.3%,反映海外项目利润率提高、ASIC成本节约和规模效益 [7] - **净利润**:2026 - 2027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7%和12%,至7.9亿元和13亿元,EPS估计也有类似幅度提升 [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风险因素** - **ASP下降和GPM稀释**:若ASP下降速度超过ASIC成本节约速度,可能导致利润率稀释 [27] - **内部研发竞争**:虽目前激光雷达价格下降使OEM内部研发动力不足,但仍需关注OEM自行研发激光雷达的竞争风险 [28] - **L2 + ADAS采用放缓**:中国L2 +法规收紧和车辆需求疲软可能导致激光雷达供应过剩,禾赛科技面临OEM项目延迟和销量低于预期的风险 [29] 2. **估值方法**:采用贴现现金流(DCF)作为主要估值方法,假设WACC为12.2%,终端增长率为3% [37][38] 3. **不同情景假设** - **牛市情景**:目标价45美元,假设2025年起AT系列激光雷达销量比基础情景高20%,ASP和GPM高5%,长期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 [39][40] - **熊市情景**:目标价10美元,假设2025年起AT系列激光雷达销量比基础情景低30%,ASP和GPM下降20%,长期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 [41] 4. **摩根士丹利相关信息** - 对禾赛科技的评级分布为94%增持、6%持平、0%减持 [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摩根士丹利持有禾赛科技等多家公司1%或以上的普通股权益证券 [64] - 过去12个月,摩根士丹利为多家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并获得补偿,未来3个月预计从包括禾赛科技在内的多家公司获得或寻求投资银行服务补偿 [65][66]
Why Is Wall Street So Bearish on Lucid Group? There's 1 Key Reason.
The Motley Fool· 2025-07-26 21:29
行业前景与挑战 - 投资者对robotaxis的潜力感到兴奋 但电动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及以后将面临严重的财务挑战 [1] - 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了robotaxi试点项目 Lucid集团与Uber Technologies合作交付2万辆自动驾驶汽车并获得3亿美元现金注入 [1] - Ark Invest首席执行官Cathie Wood认为robotaxis长期将成为一个价值10万亿美元的行业 [3] 分析师观点与市场反应 - 并非所有分析师都看好robotaxis CNBC的Jim Cramer质疑Lucid与Uber交易的价值 [2] - 七位华尔街分析师重申对Lucid股票的目标价 均预测未来12个月股价将下跌 [2] 政策与财务影响 - 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于今年9月到期 这将使新电动汽车的购买成本增加7500美元 [4] - 联邦汽车监管信贷的价值也将下降 因为不合规的罚款将被取消 Lucid通过这些项目已获得超过2亿美元的收入 [4] - 这些政策变化将影响所有电动汽车制造商 包括Rivian、特斯拉和Lucid [6] 销售与需求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6.3% 由于激励措施减少 这一下降趋势可能持续甚至加速 [6] - Lucid的robotaxi机会长期来看仍然有利可图 但分析师对接下来一两年销售和利润增长的减少表示担忧 [7]
Tesla Is Surging Today -- Is the Stock a Buy Right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7-26 01:50
股价表现 - 特斯拉股价今日上涨4.6% 盘中涨幅一度达6% 主要受机器人出租车消息推动 [1] - 公司股价在2025年波动较大 年内累计下跌约21% 今日反弹前处于低位 [4] 机器人出租车业务进展 - 特斯拉将在本周末于旧金山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 初期仍配备人类驾驶员以确保安全 [2] - 该业务扩张速度快于预期 上月已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启动运营 [5] 财务与运营状况 - 第二季度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至167亿美元 [6] - 管理层预警短期业绩压力 主因关税影响及电动车补贴到期 [6] - 当前估值达预期销售额的11倍 预期盈利的185倍 [6] 业务前景评估 - 机器人出租车和机器人业务可能在一年内开始贡献显著收入 [6] - 核心汽车业务面临挑战 包括连续多季度业绩疲软风险 [4][6]
特斯拉20250723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为新能源汽车、储能、AI 及机器人行业,公司为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汽车业务** - **产销情况**:2025 年第二季度产量 41 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销量 38.4 万台同比下降 13.5%,第一季度销量 33.7 万台同比下降 13%,二季度较一季度有增长[2][5][6] - **区域市场影响**:2024 年全球总销量约 178 万台,中国、美国、欧洲分别占 37%(65.7 万台)、35%(61.8 万台)、18%(32.7 万台);2025 年二季度中国交付量 10.7 万台同比降 26%,美国 12.5 万台同比降 18.35%,欧洲 3.9 万台同比降 31.6%,欧洲 4 月同比下滑 50%后回升[7] - **销量下滑原因**:主力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竞争力下降,欧洲市场受政治因素影响[2][8] - **销售前景**:第三季度预计维持一定水平,恢复增长取决于公司措施,若价格不变二季度营收或同比降 15%[2][9] - **收入占比**:汽车业务贡献约 80%的收入[4] - **储能业务** - **收入占比**:能源业务(含储能和光伏)占比约 10%[4] - **发展趋势**:美国市场需求增长,一季度部署量同比增 150%以上,预计全年同比增 50%以上,但关税推高成本或抑制需求,二季度或持平或略下滑[11] - **价格与毛利率**:行业处于降本周期,关税使成本上升带来价格反弹拐点,一季度毛利率 28.8%,需关注关税对毛利率影响[11] - **服务及其他业务**:包括特斯拉保险、充电桩以及全自动驾驶(FSD)等,占比约 10%[4] - **AI 业务** - **Robotaxi** - **进展**:2025 年 6 月 22 日在奥斯汀测试,首批 10 - 20 辆车,副驾有安全员,单车收费 4.2 美元,采用 Model Y 改款硬件平台,预计 Cybertruck 版本三季度推出,无人公交车版本 2026 或 2027 年推出[12] - **硬件和软件表现**:硬件按计划推出,需观察 Cybercab ;软件行驶平稳但有违反交规问题,需提升软件能力,计划 2025 年扩展至北美形成数千辆规模车队[13] - **优劣势**:优势是硬件和软件自研自产把控力强;劣势是硬件成本无优势,Model Y 改款平均成本 25 万人民币,运营区域小[14] - **发展节奏**:分限定区域测试、获测试及试运营牌照、取得全无人牌照并扩大运营范围实现商业化盈利三阶段,关注 Cybercab 两座版能否降成本[16] - **挑战与商业化**:面临数据采集和监管提交挑战,一到两年后见商业化数据,目前单车收入亏损,需提高订单量和扩大运营网络[2][16] - **Optimus 机器人** - **进展**:自 2023 年底发布 Optimus General Two 版本后向第三代迭代,计划 2025 年生产 5000 - 10000 台,截至二季度末仅下线 1000 多台[17][18] - **问题**:面临硬件(电机过热、灵巧手不足、寿命和续航问题)和软件(电池车间搬运效率不到工人一半)问题,项目负责人更换或致短期内进度延迟[17][18] - **新车型** - **6 座版 Model Y**:计划三季度秋季在国内发布,关注发布会后情况及是否与 XAI 合作[22] - **廉价版 Model 2 或 Model Q**:推出时间影响公司估值,面临降本挑战,需控制单车成本在 1.5 万美元以内[19][20][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业绩前瞻**:2025 年二季度预计销售收入下降约 15%,关注汽车毛利率、储能业务部署量和毛利率,以及 Robotaxi 和 Optimus 进展[19] - **新车型发布关注点**:关注制造成本、是否采用新工艺降本、销量数据及市场反应、是否有与其他公司合作等协同提法[23]
Why Shares of Lucid Are Accelerating Higher Today
The Motley Fool· 2025-07-17 23:10
股价表现 - Lucid Group (LCID) 股价本周基本持平 上周五收盘价为2 29美元 昨日收盘价仍为2 29美元 [1] - 今日宣布与Uber合作后 股价在美东时间上午10点上涨30 1% [1] 合作内容 - Uber计划在未来6年内开发由2万辆或更多Lucid车辆组成的robotaxi车队 这些车辆将由Uber或其第三方车队合作伙伴拥有和运营 [3] - 乘客将通过Uber平台独家使用该robotaxi服务 [3] - robotaxi车队将采用配备Nuro自动驾驶软件的Lucid Gravity电动车 实现L4级自动驾驶 [4] 公司战略 - Lucid临时CEO Marc Winterhoff表示 此次合作是公司将其创新和技术领导力扩展到数万亿美元市场的开始 [4] - Uber将为robotaxi车队开发向Lucid和Nuro进行数百万美元投资 [5] - 预计robotaxi服务将于2026年在美国主要城市推出 [5] 行业影响 - 与特斯拉在robotaxi服务领域获得主要关注不同 Lucid此次与Uber的合作吸引了投资者关注 [6] - 该合作可能预示着未来在robotaxi服务领域会有更多类似交易 [6]
智能驾驶系列专题:线控转向加速落地,线控底盘大势所趋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智能驾驶、线控底盘、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线控制动 - **公司**:耐世特、浙江世宝、伯特利、亚太股份、捷泰格特、博世、财福、丰奥股份、德昌股份、美湖股份、德尔股份、中鼎、永利精密、荣泰股份、北特科技、纳森、立克、同域、宝龙、拓普、孔辉、蔚来、比亚迪、华为、小米、理想、小鹏、长城、奇瑞、广汽、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线控底盘 - **核心观点**:线控底盘是智能驾驶执行端核心零部件,实现从液压向电子化迭代,为驾乘、车企和供应商带来优势 - **论据**:线控底盘负责整车横纵向运动控制,带来数字重构、主动安全等优势,助力车企平台化开发降本,为国内供应商打破技术壁垒提供机遇[2] 制动组件 - **核心观点**:EHB 国内渗透率达 60%,EMB 预计 2026 年上车,自主供应商份额提升 - **论据**:伯特利、亚太和纳森等与博世等竞争,使外资供应商市场份额从 90%降至 50%左右[1][4] 悬架组件 - **核心观点**:空悬系统 2024 年国内渗透率超 4%,部分企业实现国产替代 - **论据**:宝龙、拓普和孔辉占据空气弹簧领域 70%以上市场份额[4] 转向系统 - **核心观点**:EPS 在中国渗透率超 99%,CEPS 为主流但 DPEPS/REPS 占比将提升 - **论据**:目前 50%以上采用 CEPS 系统,预计到 2028 年中国 EPS 市场规模从 400 亿元增至近 500 亿元,单车均价从 1400 元提升至 1500 元以上[1][6] 线控转向 - **核心观点**:目前全球渗透率低,随着 robotaxi 发展有望推广,2030 年国内市场规模达 350 亿元 - **论据**:仅蔚来 ET9 适配,全球渗透率不到 1%,robotaxi 发展将使其成为刚需配置[1][9] 主要公司情况 - **耐世特**:2023 - 2024 年收入稳定在 42 亿美元左右,利润受海外市场拖累,预计 2025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 120%,估值有望修复[3][19][20] - **浙江世宝**:家族企业,专注传统机械件,2024 年收入 26.93 亿元,利润 1.5 亿元,预计 2025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58%,线控转向领域具性价比[3][21] - **伯特利**:线控制动自主龙头,EHB 市场占有率高,积极拓展转向和空气悬架系统,预计 2025 年净利润为 15.6 亿元,具性价比[3][23] - **亚太股份**:上半年业绩有望大幅增长,全年业绩有望强劲增长,预计 2025 年实现 3.1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 43%左右[3][24][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法规对转向系统的影响**:21 年、22 年之前法规要求方向盘与齿条机械连接,限制了线控转向发展,2024 年蔚来 ET9 实现线控转向产品上车,标志该领域电子化升级[4] - **EPS 系统核心零部件**:ECU 和电机合计占 EPS 系统成本 60%以上,电机约占 20%,单价 200 元左右,全球 EPS 电机市场仍由外资企业主导,国内企业在寻求突破[8] - **机械转向件竞争格局**:转向管柱和转向轴方面,耐斯特、浙江世宝等有自制能力和业务布局;转向齿条产品中,北特科技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国内细分市场 50%以上份额[10] - **robotaxi 法规布局**:全球 robotaxi 法规布局逐步推进,美国 2005 年发布 AVSTEP 草案,中国提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通知,特斯拉 2025 年 6 月在德州试点运行获积极反馈,加速全球拓展[12] - **线控转向对自动驾驶的影响**:适用于无方向盘设计,节省前排空间,减少二次伤害,提升控制精度,预计 2030 年国内市场规模达 350 亿元,全球市场规模达 800 亿元[13] - **线控底盘对整车研发的影响**:实现制动、转向和悬架系统电控化,消除机械磨损和延迟,提高控制精度,使底盘趋向标准化或模块化研发,缩短整车研发周期 1 到 2 年,适配高阶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需求[14][15] - **车企在线控底盘领域进展**:蔚来、比亚迪、华为、小米等车企积极推进线控底盘技术,部分企业投入资源研发或投资供应商[16] - **线控转向领先企业突破**:捷泰格特、采埃孚、博世等企业在该领域取得进展,国内耐世特与浙江世宝计划 2026 年量产产品[17] - **线控制动与智能驾驶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系统将进入快速爆发阶段,减轻车辆重量 15%,提升新能源车辆续航能力,优化驾驶体验并增强主动安全性能[18]
共享单车入局自动驾驶!新风口要来了?要抢谁的饭碗?
电动车公社· 2025-07-03 23:58
特斯拉自动驾驶进展 -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美国开启试运营 十几辆Model Y以每单4 2美元向公众提供服务[1] - 6月28日特斯拉Model Y实现全球首次无人驾驶交付 从得州工厂到用户家中耗时30分钟[3] -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进展显著 距离完全自动驾驶目标更近一步[6]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加速商业化落地 robotaxi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期[7] - 行业呈现"先发优势"特征 早期进入者可能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8] - 新进入者造父科技成立 由哈啰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投资30亿元[10][13][17] 造父科技背景分析 - 公司定位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由哈啰出行主导成立[15][16] - 股东结构为蚂蚁集团50%、哈啰30%、宁德时代20% 三方协同效应显著[17] - 依托哈啰出行平台资源 具备用户触达和运营经验优势[50] 哈啰出行战略布局 - 业务从共享单车扩展到打车、租车、换电等多元化出行服务[20][21] - 通过APP整合宠物寄养、金融服务等生活场景 打造超级平台[22][23] - 布局robotaxi是寻求新增长点的战略选择 与滴滴、Uber路径相似[55][56] 技术资源整合 - 蚂蚁集团提供AI技术支持 包括百灵大模型和强化学习实验室[48] - 宁德时代贡献电池技术 双方曾在两轮车换电领域成功合作[33][34] - 斑马智行智能座舱技术可赋能自动驾驶系统开发[4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出行平台加速布局robotaxi Uber拟收购小马智行美国子公司[66][68] - 自动驾驶公司商业化进程加快 给传统出行平台带来竞争压力[69] - 中国市场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等企业积极推进落地应用[72]
Here's Why Tesla Stock Is a Buy Before the End of July
The Motley Fool· 2025-06-29 16:30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前瞻 - 公司预计在7月下旬发布二季度财报 近期推出的robotaxi业务改变了市场对公司股票的预期 可能成为股价的积极催化剂 [1] - 财报发布前将先行公布季度生产和交付数据 由于采用直销模式 交付量直接反映当季销量 [2] - Model Y改款车型在不同市场的上市时间等因素 使得销量预测存在挑战 [3] 电动车市场份额变化 - 数据显示特斯拉在美国电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从2022年底的58%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43 5% [4] - 欧美季度初销售数据表明 公司需在6月实现强劲销售才能达到分析师预期 [5] - 看空观点认为产品线老化导致竞争力下降 看多观点则归因于竞争对手亏损抢占市场 [7][8] 潜在积极催化剂 - 公司需扭转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0%的局面 恢复产量增长以降低单车成本 [9] - 低成本车型对robotaxi业务至关重要 包括2026年量产的Cybercab和现有车型搭载FSD软件转型 [11] - 管理层可能在财报电话会确认三件事:Cybercab量产计划 robotaxi试点扩展 以及6月投产低价车型的进度 [12] 投资价值评估 - 公司仍属高风险成长股 robotaxi业务成功与否存在不确定性 [14] - 低价车型的推出可能改变市场对电动车销售和份额的预期 若按时推进计划将带来投资机会 [14]
Is Cathie Wood Actually Right About Tesla Stock?
The Motley Fool· 2025-06-23 00:34
Ark Invest对特斯拉的目标价分析 - Ark Invest对特斯拉2029年的目标价为2600美元 该目标价是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出的预期值 模型显示有25%的概率股价低于2000美元 25%的概率高于3100美元 [2] - 该模型依赖大量难以预测的变量 因此准确性存疑 例如2021年预测2025年目标价为3000美元 但当前股价仅为320美元 远低于当时预测的悲观情景1500美元 [3][4] - 2022年预测2026年悲观情景为2900美元 但当前股价需上涨806%才能达到该水平 凸显长期预测的不确定性 [4] 特斯拉股价的核心驱动因素 - 特斯拉股价高度依赖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和全自动驾驶(FSD)业务的发展进度 2600美元目标价假设2029年88%的企业价值将来自Robotaxi业务 仅9%来自电动车销售 [7] - 公司尚未开始专用Robotaxi车型Cybercab的量产 且面临监管障碍和安全问题 该业务存在较高风险 [9] - 特斯拉在电动车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 而福特和通用汽车等竞争对手已退出Robotaxi竞争 这为其提供了差异化优势 [10] Robotaxi业务的战略意义 -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方向 特斯拉拥有车辆、数据储备和现金储备等关键资源 计划2026年启动Cybercab量产 [11] - 若技术突破成功 特斯拉股价存在显著上升空间 因为其他运营要素已就位 这是Ark Invest观点的合理之处 [13] - 但投资者需注意 当前买入特斯拉股票本质上是对其Robotaxi业务的押注 而非传统电动车业务 [6]
Long-Term Prosperity: Investing in America's Economic Pillars
The Motley Fool· 2025-05-28 18:15
美国液化天然气行业 - 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 2024年日均出口量达11.9亿立方英尺(Bcf/d) 超越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的10.7 Bcf/d [2] - Cheniere Energy是行业领军企业 2024年出口量达2.33万亿英热单位(TBtu) 相当于6.37 Bcf/d 超过其名义产能5.92 Bcf/d [3] - 公司拥有Corpus Christi LNG终端100%权益(产能1500万吨/年)和Sabine Pass LNG终端多数股权(产能3000万吨/年) 总产能达4500万吨/年 [3] - 当前政府政策支持LNG出口 公司计划将总产能提升至9000万吨/年 2025年启动Corpus Christi扩建项目 [5] 美国航空航天业 - GE Aerospace是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领导者 与法国赛峰合资企业CFM国际生产的LEAP发动机是波音737MAX唯一选择 也是空客A320neo两大选项之一 [7] - GE9X发动机是波音777X唯一选择 GEnx发动机主导波音787订单 英国航空最近订购的32架787全部选用GEnx而非罗尔斯罗伊斯发动机 [8] - 新一代RISE发动机预计将比LEAP提升20%燃油效率 结合LEAP(2016年服役)和RISE(2030年代中期)可能确保公司未来50年领导地位 [9] 特斯拉与电动汽车行业 - Model Y不仅是全球最畅销电动车 也是全球最畅销车型 2025年生产线将全面转向更新版本 中美市场旧款已售罄 [10] - 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低成本车型 2026年量产专用机器人出租车Cybercab 2024年6月在奥斯汀推出基于Model Y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11] - 单车成本从2017年8.4万美元降至2023年初3.8万美元以下 2024年底进一步降至3.5万美元以下 成本优势显著 [12] - 成本控制能力使公司能保持利润率优势 推出低价车型 并在机器人出租车领域与Waymo竞争 [13] - 特斯拉已在美国SUV市场(Model Y)和轿车市场(Model 3)取得领导地位 若美国主导EV和机器人出租车发展 公司很可能保持领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