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us

搜索文档
「智元机器人」“攻入”科创板,30+家“智元链”企业梳理!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7-12 12:54
人形机器人行业格局 - 宇树科技旗下人形机器人H1登陆春晚后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形成T链(特斯拉)、H链(华为)、宇树链三大核心供应链,Figure链、智元链等影响力较弱 [1] - 具身智能概念推动下,与特斯拉Optimus、宇树科技相关的上游核心零部件上市公司股价实现数倍涨幅 [1] - 摩根士丹利、高盛2025年2月研报均认为上游供应链公司将率先从人形机器人浪潮中获利 [2] 供应链市场动态 - 2025年6月特斯拉Optimus供应商遭遇砍单,导致T链概念股暴跌,浙江荣泰跌停,北特科技、绿的谐波等跌幅超4%,板块阴跌持续至6月23日 [3] - 2025年7月智元机器人以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66.99%股权,后者复牌后连续三日20%涨停,市值从31.38亿元飙升至45.22亿元 [4][5] - 智元链概念股同步上涨,恒工精密20%涨停,大丰实业、宁波华翔等开盘涨停 [7] 智元机器人生态布局 - 采用华为生态打法,通过合资、投资、合作三种模式布局全产业链,已关联近40家上市/非上市企业 [7][11] - 投资6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包括卧龙电驱旗下希尔机器人、博众精工旗下灵猴机器人等,侧重触觉感知、具身智能大模型等领域 [12][13] - 与均普智能合资成立的普智未来机器人获2825万元人形机器人订单,涉及50台产品量产 [14][15] - 技术合作覆盖均胜电子(智能汽车技术)、豪森智能(生产线集成)等企业 [16][18] 资本与估值表现 - 智元机器人累计完成10轮融资,估值达150亿元,位居国内具身智能创企第一,投资方包括腾讯、京东、高瓴创投等 [8][9] - 与高瓴资本联合成立上海瓴智新创基金加速投资,高瓴为其第一大外部股东 [13] - 合资企业扩张迅速,2025年以每月1-2家速度与均普智能、大丰实业等上市公司成立机器人公司 [14][18] 行业竞争态势 - 智元机器人采用"高举高打"模式,通过多产品线、多场景布局成为行业"巨舰",其生态规模远超同类企业 [7][11] - 宇树科技13家核心供应商已形成独立产业链,但智元机器人可能挤入三大核心供应链 [1][7] - 头部企业供应链变动对二级市场影响显著,特斯拉砍单与智元收购事件形成鲜明对比 [3][4][5]
美国不能让中国主导机器人世界
观察者网· 2025-07-12 08:49
美国经济历史与工业化 - 19世纪美国系统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 推动美国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化强国 奠定工业生态基础 [3][4] - 1870-19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美国诞生飞机 汽车 现代制造技术等基础设施 成为全球工业超级大国 [4] - 1920-1970年美国经济增速为当前两倍 伴随太空竞赛和计算机产业兴起 但1971年后进入低增长阶段 [5] 去工业化与当前经济问题 - 1971年后美国主动选择去工业化 转向服务经济和金融化 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至低增长阶段 [5][6] - 去工业化加剧城乡裂痕 知识经济集中在硅谷等城市 推高房价至300万美元 中产阶级被挤出 [8][9] - 城市功能失调 形成高收入精英与低收入服务工作者两极分化 中产阶级流向缺乏经济机会的乡村 [9] AI与机器人技术机遇 - AI当前以软件形式存在 如ChatGPT 下一阶段将转向具身化AI 如无人机 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 [10][12] - 机器人产业未来十年可能成为全球最大产业 涉及数十亿至数百亿台机器人 马斯克Optimus项目是典型案例 [10][12] - AI驱动的再工业化可创造数千万至数亿就业机会 尤其在乡村地区 推动第三次或第四次工业革命 [12] 产业政策与竞争格局 - 美国需建立"外星无畏舰"工厂 生产AI驱动的硬件 避免中国主导机器人领域 [1][12] - 中国目前运行类似19世纪美国系统的剧本 通过保护主义政策发展工业生态 [5] - 美国在AI领域领先 但欧洲因过度监管落后 中国是唯一主要竞争对手 [10] 能源与资源瓶颈 - 能源是AI和再工业化的基础 需发展核能等清洁能源 稀土金属等关键资源对硬件制造至关重要 [15] - 监管是主要障碍 住房 医疗和教育领域因游说团体和供给限制导致成本飙升 如300万美元房价 [15] 人才与移民政策 - 高技能移民对AI和机器人技术发展至关重要 但当前大学DEI政策扭曲招生 挤占本土学生机会 [14] - 1925-1970年美国限制移民仍实现高增长 表明高移民非经济增长必要条件 需释放本土人才潜力 [13][14] 未来城市与基础设施 - 在加州索拉诺县购买相当于曼哈顿四倍面积土地 计划建设新城市 探索经济增长和住房新模式 [16] - AI和机器人技术可降低基础设施成本 如建设更便宜的道路 隧道和国防工业设施 [13]
Tesla's Elon Musk, Nvidia's Jensen Huang See Eye-To-Eye On This World-Changing Tech
Benzinga· 2025-07-12 03:54
机器人行业未来展望 - 特斯拉CEO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品",并称Optimus等机器人数量将很快超过人类[2] - 马斯克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数百亿"规模,并以近乎零成本提供各类服务,普遍提升生活水平[3] - 英伟达CEO黄仁勋同样看好该领域,称当前是"机器人十年",五年内机器人将在工厂普及并成为制造业标准[4] 行业领导者观点 - 黄仁勋认为特斯拉Optimus可能成为首个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机器人,并催生数万亿美元规模的产业[5] - 两位CEO达成共识:未来十年将由机器人、AI和新型经济形态定义[5] - 行业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机器人技术将彻底改变现有产业格局[6] 技术应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将全面渗透工厂、医院等场景,重塑生产和服务体系[2][4] - 特斯拉Optimus被评价为"首个具备实现高产量和技术规模潜力的机器人"[5] - 机器人技术规模化应用将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维度[5][6]
Grok-4,马斯克口中地表最强AI
搜狐财经· 2025-07-11 20:58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黄大路 2025年7月10日,马斯克旗下xAI公司发布了AI模型Grok-4。这个被他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AI"在各个AI基准测试中开 启了屠榜模式。 先说说xAI,这家公司2023年7月12日成立,到今天将将两年。 公司创立之初,马斯克曾表示,构建xAI的目标是要专注于回答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期望未来可以用AI去帮助人们 解决复杂的科学和数学问题并且理解宇宙。 2025年1月16日,xAI上线推出网页版Grok AI聊天机器人。2月17日,xAI发布Grok-3聊天机器人。然后是刚刚,发布了 新一代Grok-4大模型。 目前,Grok-4已经开启订阅。Grok-4系列包含Grok-4和Grok-4 Heavy两个版本,前者月费30美元,后者月费300美元。 这是目前最昂贵的AI订阅计划。Grok-3则维持免费开放。 设计 / 柴文静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句话放在马斯克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灰溜溜从白宫离开,与特朗普撕破脸,被大而美法案背刺,气得建立美国党,想玩政治反被政治玩。换个人都得自闭 了,但老马转头就在AI赛道上搞了把大的。 这个被马斯克自己视作地表最强的AI究竟是什么成色 ...
Ondas (ONDS) 2025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7-11 17:05
OAS INVESTOR DAY 2 0 2 5 July 9, 2025 Disclaimers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This presentation may contain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as that term is defined under the 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 of 1995, which statements may be identified by words such as "expects," "projects," "will," "may," "anticipates," "believes," "should," "intends," "estimates," and other words of similar meaning. Ondas Holdings Inc. ("Ondas" or the "Company") cautions readers that forward-looking statements are predi ...
方正富邦基金经理李朝昱:机器人午后进攻,追高or止盈?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17:02
首先是人形机器人板块在未来数年高景气度,特斯拉2022年10月公布其第一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原型 机至今已经有接近3年时间,在此期间,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经历了快速的迭代和发展,灵巧手, 丝杠,减速器,运动控制等环节逐步成熟,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以及特定极端条件下落地应用创造了可 能。2025年特斯拉,figure等国外领先的头部机器人本体厂商均给出了未来3年的出货指引,CAGR达到 10倍,2025年或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元年,考虑到成熟状态下2w美金左右一台的价格,未来全球人 形机器产业有望达到数万亿元,长坡厚雪,产业发展趋势确定。 其次,人形机器人是AI浪潮下有望最先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自OpenAI于2022年末发布chatgpt以来, 人工智能以及多模态大模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带动了以GPU,数据中心,光模块等算力基础设施的 快速投入,大模型也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在经过2年左右大量的capex投入之后,大模型的训练和智能 化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市场迫切的希望看到切实的落地场景,以达到企业ROI的要求。而人形机器 人作为具身智能和大模型的载体,有望成为最快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 再次,中国企业 ...
2025年中期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量产破局 链动新机
新浪财经· 2025-07-11 16:33
当前正处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的"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已经开启。特斯拉、华为、Figure AI 等科技巨 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 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政策支持、入 局者不断增加及AI 大模型赋能共同推动行业加速发展。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市 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逐渐从B 端走向C 端,未来市场 空间广阔。 投资要点: 行业核心观点: 供给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供给侧正在迅速繁荣。一方面,海外的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如特斯拉、 Figure AI 等正在不断推进产品迭代和商业化落地,人形机器人将在工厂等场景实现批量应用提上日 程,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验证和认可。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人 形机器人产业最活跃的市场,2024-2025 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近年来特别是2023 年以来,创业 先锋企业、科技巨头、车企等不同背景的玩家正加速涌入人形机器人市场。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产品 各具特色,在智能化和运动控 ...
2025年中期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量产破局,链动新机-20250711
万联证券· 2025-07-11 16:02
报告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已开启,科技巨头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突破,商业化落地可期 [1][7][84] - 政策支持、入局者增加及AI大模型赋能推动行业加速发展,市场对人形机器人需求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1] 行情复盘 人形机器人行情回顾 -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26日,人形机器人指数高波动、高弹性,多次跑赢Wind全A指数,超额收益源于技术突破兑现和政策催化 [2][12] 融资情况 - 2024年1月 - 2025年2月,全国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993笔,总融资额1802.52亿元,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北京融资额443.2亿元居首 [13] - 产业成熟需跨越技术成本关、场景渗透关和区域协同关 [13] 政策 - 国家提出2025年和2027年人形机器人发展目标,各省市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以资金扶持、场景落地、技术创新为核心 [1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列为国家未来产业战略重点 [18] 产品 国外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迅速,2025年计划生产1万台,2026年月产能达1万台,2027年月产能达10万台,有望降低成本并加速商业化 [23][24] - Figure AI在硬件、AI模型和商业化落地取得突破,2025年公布大模型Helix,计划扩大规模并加速量产 [28][33] - 1X Technologies获融资,发布NEO GAMMA版本;波士顿动力推出电动版Atlas;Agility Robotics的Digit V2投产 [36][37][38][39] 国内 - 2024 - 2025年中国市场爆发式增长,整机公司超80家,不同背景玩家涌入,产品具竞争力且推进量产 [42] - 创业先锋企业以低价策略竞争;科技巨头技术赋能和资本运作;车企利用优势加速产业化 [44] - 价格从百万级降至十万级以下,加速市场教育和普及,带来多方面市场变化 [45][48] 2025年量产与商业化 量产规划与场景落地进度 - 2025H2是量产验证关键窗口期,多家公司计划2025年初步量产,应用落地遵循“工业制造实训→B端场景扩展→家庭服务普及”递进 [3][47][49] 硬件端 - 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50] - 精密减速器分谐波、RV、精密行星减速器,全球谐波减速器“一强主导”,国产在部分性能接近国际水平,有替代空间 [54][55][58][62] - 人形机器人为精密减速器带来数百亿增量市场,不同厂商选型方案不同,谐波+精密行星减速器方案有成本优势 [64][65] 软件端 - 具身智能大模型是关键但薄弱环节,发展滞后于硬件,是制约实用化和普及化的瓶颈 [67] - AI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国内外厂商自研大模型,推动其向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 [68][71] 需求端 人口老龄化与用工成本 - 全球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缺口扩大,催生机器代人需求,“机器人+养老”成可行方式 [74][75] - 用工成本攀升,机器人成本降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价格可接受度高 [79] 市场规模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200亿美元,CAGR高达77.83%,中国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远期空间广阔 [82] 投资建议 - 关注进入或有望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核心公司 [7] - 关注有望进入华为供应链的核心公司 [7] - 关注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并低成本量产的公司,以及受益于大规模应用的国产零部件优质公司 [7]
明星企业加速“搞钱” 人形机器人或将面临“持久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14:11
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7月前10天发生至少10起融资事件 包括星动纪元 云深处科技各获近5亿元 它石智航获1.22亿美元 小雨智造获1亿元 星海图两轮融资超1亿美元 [1] - 2025年至今行业共123起融资 规模达173亿元 已超2024全年数据并创十年新高 [1] - 银河通用机器人6月完成11亿元融资 为国内单笔最大 投资方含宁德时代 国家开发银行等 [2] 头部企业融资动态 - 星动纪元融资将用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与量产 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 [2] - 云深处科技融资重点投向四足机器人产线扩建 人形机器人研发及人才引进 [2] - 宇树科技计划2025年底递交A股IPO申请 后续或登陆港股 [2] 智元机器人特殊资本路径 - 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方式控股上纬新材 总代价约21亿元 持股63.62% [3] - 强调此次收购不构成借壳上市 后续资产注入安排尚未公布 [3][4] - 行业专家指出该路径可能推升同类企业估值 但实际操作难度大 [5]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多家企业释放千台级出货量信号 [5] - 头部企业需平衡短期业绩兑现与长期资金储备 以应对产业持久战 [5] - 资本快速涌入催熟产业 但赛道存在普遍焦虑情绪 [4]
Grok is coming to Tesla vehicles ‘next week,' says Elon Musk
TechCrunch· 2025-07-10 22:22
Elon Musk said in a post on X early Thursday morning that Grok, the chatbot from his AI company, xAI, will be coming to Tesla vehicles “very soon.” “Next week at the latest,” he said. The news that Grok would be coming to Tesla vehicles soon comes several hours after xAI debuted the latest flagship AI model Grok 4. Fans had wondered loudly why Musk spent an hour late on Wednesday talking about Grok with no mention of a Tesla integration, which likely prompted the billionaire’s early morning announc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