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科学仪器
icon
搜索文档
Bionano Genomics (BNGO)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8-14 04:00
公司和行业概述 - 公司为Bionano Genomics (BNGO),专注于光学基因组映射(OGM)技术,用于基因组分析[1] - 行业为生命科学工具和诊断,特别是临床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病理学领域[4] 核心技术与产品 - 核心产品为光学基因组映射平台(OGM),可替代传统方法如核型分析(karyotyping)、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微阵列(microarrays)[5][6] - OGM将核型分析时间从4周缩短至4天,准确率从50%提升至85%[6] - 主要应用于血液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遗传疾病(发育迟缓、自闭症谱系障碍)和制药研发(细胞和基因疗法)[8][9] - 产品线包括Saphyr系统(初代平台)和Stratus系统(新一代,吞吐量提升4倍)[10][12] - 目前约20台Stratus系统已部署,主要面向高吞吐量用户[13] - Via软件:基于AI的自动化分析平台,支持OGM、微阵列和下一代测序(NGS)数据,可生成统一报告[14][15]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3年毛利率为22%,2025年Q1提升至46%,预计持续改善[18] - 2025年收入指引为2600万至3000万美元(同比下滑,但结构优化)[40] - 现金消耗大幅减少,非GAAP运营费用削减超1亿美元[16][17] - 高价值客户年耗材支出接近100万美元[16] 市场与商业化进展 - 2024年6月美国医学会(AMA)为OGM在血液恶性肿瘤和遗传疾病领域设立Category 1 CPT代码,为报销铺平道路[27][28] - 当前报销价格约1263美元[54] - 欧洲市场更成熟,已实现常规报销;土耳其卫生部近期将OGM纳入临床检测目录[33][46] - 中国通过合作伙伴完成Saphyr系统注册(NMPA),潜在商业化机会[45] 战略重点与挑战 - 优先支持现有客户(而非激进扩张),2025年计划新增约20台设备(原为80-100台)[38][39] - 关键增长驱动:通过Via软件和耗材销售提升客户菜单扩展(如从白血病扩展到其他血液病)[19][20] - 主要风险:现金储备仅支撑至2026年2月,需通过股权融资或债务调整补充[48][49] 被低估的潜力 - 市场可能低估OGM与测序技术的差异化价值(非替代关系,而是互补)[50][51] - 未来12个月关键催化剂:美国报销政策系统化落地、CMS可能提高定价[52][53] 其他关键细节 - MD Anderson等顶级机构已将OGM作为白血病治疗的必要诊断工具[43] - 软件更新实现遗传疾病分析全自动化,进一步简化工作流[35] - 学术客户需求波动较大,而临床和制药客户使用更稳定[22][23]
重磅发布丨3.0时代毛细管型电转仪:细胞转染更快!更高!更稳!
生物世界· 2025-08-13 15:50
细胞转染技术突破 - 创新毛细管型电腔技术使电场更均匀,细胞存活率提升2-3倍,特别适用于原代细胞和干细胞等难转染细胞 [3] - 智能参数矩阵内置300+权威验证转染条件,实现一键匹配最佳参数,显著提升转染效率 [5] - 攻克难转染场景,基因编辑效率提升至90%,适用于CRISPR-Cas9 RNP等大分子转染 [9] - 操作流程简化至三步,已累计助力10000+篇高影响力论文发表 [8] 公司背景与优势 - 韩国NanoEntek是成立39年的生物技术上市企业,拥有100余项核心专利技术 [16] - 2025年将与巴黎欧莱雅合作推出L'Oréal Cell BioPrint皮肤年龄检测设备 [17] - 苏州奎克泰生物是NanoEntek中国区独家合作伙伴,定位为"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综合供应商" [18] - 公司拥有现代化研发中心和GMP标准生产基地,提供实验室高端耗材、智能化科研仪器及定制化技术服务 [19] 市场地位与成就 - 全球细胞计数仪市场份额达30%,产品覆盖70多个国家 [20] - 获得11项FDA 510(k)认证,客户包括哈佛医学院和Thermo Fisher等知名机构 [20]
多点突破,盘点9大类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国产替代进程
仪器信息网· 2025-07-09 14:43
行业趋势 - 近5-10年百万级国产生命科学仪器市场崛起,高端仪器"国产替代"序幕拉开[2][4] - 教育部设备更新项目中标结果显示国产仪器占比不足20%,百万级仅四台套,包括艾锐科技显微镜(647.58万元)、溯远基因分析仪等[3] - 国内大型科研平台百万级以上仪器占比仅10%-20%,进口设备垄断导致采购周期长、维护成本高[4] 基因测序仪 - 因美纳曾占中国测序仪市场70%份额,2022年华大智造新增装机量反超[6] - 国产中高通量二代测序仪价格超百万,齐碳科技纳米孔测序仪单台达百万级[6] 光学显微镜 共聚焦显微镜 - 国产占比从2018年零基础提升至2023年4%,舜宇光学、永新光学产品中标价超百万[8] 双光子显微镜 - 超维景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单台中标价达689.8万元,适合活细胞观察[9][11] 超分辨显微镜 - 国产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SIM)实现逆袭,超视计/纳析科技/艾锐科技三家企业占比超80%,均价超300万[12] 电子显微镜 - 国仪量子、中科科仪等企业突破高端电镜技术,水木未来300kV冷冻电镜以1985万元创国产仪器中标纪录[14] 其他高端仪器 - 流式细胞仪:福流生物、纬冉科技产品中标价超百万[15] - 分子互作仪:小鳄生物、量准等国产企业产品售价超百万,当前市场90%为进口品牌[17] - 特色设备:彩科单细胞光导系统(1790万元)进驻清华,中科奥辉荧光光谱系统等实现销售[20]
擎画“科技-产业-金融”新蓝图 书写科技金融的“深圳答卷”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深圳科技创新发展 -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236.61亿元,增速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均居全国城市第二 [2] -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42.3%,"20+8"产业集群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3]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全国居首,研发投入强度跃升至6.46% [2] 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科技金融服务 - 科技型企业融资余额突破1600亿元,服务信贷客户超5000户,近五年融资余额与信贷户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超20%和70% [4] - 独创"三位一体"特色评审机制,聚焦人才结构、研发能力、知识产权含金量等维度,授信流程最快15个工作日 [6] - 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创产品族群",包括"科知贷"、"研发贷"、"并购贷"等,落地深圳首笔著作权质押融资及广东省首笔跨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8] 数字化与生态构建 - 数字化平台上线后高效审批新拓展前沿硬科技企业超130户,实现业务全流程数字化 [9][10] - 与深交所联合举办超20场投融资路演,帮助120家中小科技企业对接投资机构,促进"四链融合" [9] - 分支行专业团队协同走访前沿硬科技企业超221户,信贷转化率超60% [7] 产业深度服务案例 - 服务激光全产业链企业,包括LC科技、HMX激光等,形成服务"制造业当家"的金融网络 [6][7] - RWD科技通过数字化模型精准识别,快速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个性化国际结算方案 [10]
半年吸金15亿!国产生命科学仪器赛道融资事件回顾
仪器信息网· 2025-06-25 15:09
行业融资概况 - 2025年上半年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共完成13笔融资,总金额约15亿元,融资数量与2024年基本持平,但金额远超2024年同期 [2] - 融资轮次分布均衡,A轮4笔、B轮4笔、C轮3笔、天使轮2笔,显示资本对早期和中后期项目的双重青睐 [2]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案例包括奥素科技、达普生物等10家企业,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 [10] 细分赛道分析 测序产业 - 测序仪相关企业占据2025年上半年融资主导地位,包括今是科技、赛陆医疗等4家,占比超30% [3] - 真迈生物以2.8亿元C+轮融资成为金额最高案例,其高通量测序仪在临床诊断和科研领域应用扩大 [3] - 今是科技的纳米孔测序仪凭借长读长、低成本优势在传染病检测和基因组研究中崭露头角 [3] - 测序仪市场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3] 合成生物学 - 合成生物学自2024年起成为投资热点,2025年延续这一趋势 [4] - 英赛斯(C轮数亿元)的核酸合成仪服务于基因编辑和疫苗研发,契合全球mRNA技术发展浪潮 [4] - 领挚科技的DNA合成仪(A轮数千万元)瞄准合成生物学底层工具需求 [4] - 政策支持(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下游应用扩展是推动融资的核心动力 [4] 技术创新趋势 - 天鹜科技(A轮超亿元)结合AI与生物计算开发智能化实验设计工具,可缩短药物研发周期 [5] - 超维景(B轮超亿元)的多光子显微镜突破传统成像限制,在神经科学和肿瘤研究中潜力巨大 [5] - 追光生物(天使+轮)的光电微流控平台将光学与微流控技术结合,为单细胞分析提供新方案 [5] - 技术创新正从单一设备向跨学科融合演进,AI、光学、微流控等技术整合成为提升国产仪器竞争力的关键 [5] 行业整合与国产替代 - 利德健康的天使轮融资近亿元,定位"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综合供应商",目标是通过并购整合打造本土仪器巨头 [6] - 行业集中度提升、全产业链价值以及政策红利是推动整合的核心逻辑 [6] - 国产仪器厂商仍需面对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品牌认可度提升等挑战 [7] - 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推动国产生命科学仪器快速发展 [7] 未来展望 - 资本正从"广撒网"转向"精聚焦",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的企业更受青睐 [8] - 行业有望在3-5年内诞生多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8]
今年上交会有哪些科技“绝活” 全球唯一声镊单细胞分选系统将首秀 锂电池生产关键设备搬到了会场
解放日报· 2025-06-09 09:53
声镊技术及单细胞分选系统 - 欧必诺生物科技是国内首家以声镊技术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仪器开发商,将展示自主研发的单细胞分选系统Soundpen CB [2] - 声镊技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声辐射力操控微小物体,实现细胞移动、分离、旋转等操作,是全球唯一通过该技术进行单细胞分选的方案 [2] - Soundpen CB系统采用AI算法和声镊芯片两大核心技术,单细胞率及活率均达90%,较传统方法提高5-6倍 [2] - 公司已申请20多项发明专利,涵盖声镊操控、液滴喷射、细胞富集等核心技术 [3] - 与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杜克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品耗材价格仅为竞品1/3 [3] 锂电池生产设备 - 米开罗那公司拥有170余项专利技术,在真空自动化和智能装备领域占据龙头地位,产品应用于锂电池、核工业等领域 [4] - 将展示锂极片成型机和桌面型锂金属半自动叠片机两款关键设备,分别用于锂负极制片工序和电芯叠片工艺 [4] - 攻克了锂带切断粘刀、转移困难等技术难点,实现锂片转移精度提升、叠片无压痕等工艺突破 [4] - 已完成固态电池各工序实验设备研发,客户包括LG、宁德时代、比亚迪、大众等龙头企业 [5] - 2023年开启锂电池产业出海,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完成千万级实验线交货,正在推进亿元级固态电池产线签约 [5]
Bio-Rad面临4000万美元收入阻力,将实施关税附加费
仪器信息网· 2025-05-30 15:10
公司动态 - Bio-Rad正式通知客户即将实施关税附加费 但未披露具体数额 [1][3] - 关税附加费主要影响生命科学业务 诊断业务因长期合同受影响较小 [3] - 公司对Stilla Technologies的收购预计在第三季度末完成 [4] 市场环境与挑战 -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导致关税激增 影响产品制造 [3] - 面临4000万美元收入阻力 主要因研究支出减少及中国市场挑战 [4] - 依赖NIH资助的客户支出态度谨慎 影响仪器采购 [4] - 预计第二至第四季度市场疲软持续 影响学术界 生物技术领域及中国市场 [5] 财务与运营策略 - 第一季度取得稳定利润率 通过运营改进和精益部署推动利润率扩大 [4] - 灵活运用现金和债务进行收购 优先整合与现有产品组合相符的优质资源 [4] - 关税负面影响约30个基点 涉及金额3000-4000万美元 已纳入财务指引 [5] - 预计下半年收入占全年52% 有望迎来业绩回升 [5] 管理层观点 - 首席执行官与CFO在RBC资本市场会议分享运营策略 展现积极应对决心 [2] - 未将中国市场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刺激措施纳入增长预期 态度谨慎务实 [4]
单台1790万!彩科中标清华大学采购项目,国产生命科学高端仪器获得头部科研机构认可
仪器信息网· 2025-05-28 14:52
清华大学单细胞光导系统采购项目 - 清华大学单细胞光导系统采购项目预算2392万元 彩科生物以1790万元中标 成交金额较预算节省602万元 [1][2] - 项目编号为清采招第20240297号(0873-2024HW3L0658) 供应商为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实际供货品牌为彩科生物 [3] - 采购设备为单细胞光导系统 包含LyKIPP和四芯片高通量单细胞光导系统等型号 数量1套 单价1790万元 [3] 国产高端仪器突破 - 此次中标刷新了国产单台套科学仪器中标价格纪录 显示国产高端设备价格突破能力 [3] -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采购决策具有标杆意义 表明头部科研机构对国产高端仪器的认可度实现突破性提升 [3] - 彩科生物成功中标1790万元项目 证明公司在高端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技术实力获得市场认可 [1][3]
生命科学仪器公司战略调整进入深水区,新增长极在哪里?
仪器信息网· 2025-05-15 17:13
行业趋势与战略调整 - 生命科学仪器行业进入战略调整深水区,关键词包括"出海"、"本土化"、"前沿赛道"、"自主创新及自主可控"、"实验室智能化自动化"[1] - 2023年起行业面临中美博弈、市场内卷加剧、地缘政治等核心议题,头部企业聚焦前沿赛道布局[2] - 2025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规模创历史新高,吸引1800位嘉宾,包括政府领导、院士专家及企业高层[2] 自主创新与技术突破 - 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自主化是生存题,齐碳科技2018年实现工程样机,2020年推出首台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2021年商业化四代测序仪QNome-3841[4] - 齐碳科技核心技术布局包括374项知识产权,纳米孔测序芯片ASIC和生物芯片全自主化,算法准确率达Q50(99.999%)[4] - 量准实业自主研发超表面等离子共振MetaSPR传感器,检测速度、灵敏度、性价比显著优于传统技术,两年内跻身分子互作仪市场前列[7] - 伯锐锶电子束开发高速电子探测器,成像速度100M像素/秒(10ns/像素驻留时间),技术国际领先[9] 前沿赛道与市场机遇 - 2023年中国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24亿美元,占分析仪器市场50%,高校及科研院所贡献42%需求[10] - 瑞孚迪看好三大赛道:新药研发(中国占亚太创新药市场36.4%)、生物育种(中国种业市场1400亿元)、类器官(移植模拟市场预计120亿美元)[10][11] - 类器官市场面临标准化不足、成本高昂等挑战,瑞孚迪自动化培养系统将实验重复性从60%提升至85%[11] 企业出海与本土化实践 - 大龙兴创2016年起布局欧美、印度、中东市场,强调出海需重视产品认证、知识产权及法律合规,土耳其分公司业务实现翻番[14][15] - 安捷伦中国业务占全球收入超20%,2024年上海智能工厂落成实现高端产品本土化生产,强化供应链灵活性[18] - 安捷伦通过收购快速扩充细胞分析和诊断产品组合,组织架构优化提升客户全流程体验[19] 实验室智能化与自动化 - 实验室发展五阶段:传统手工→单机自动化→级联自动化→流程自动化→AI驱动新一代实验室[20] - 镁伽智慧实验室5.0整合机械臂与数据治理,支持多实验并行及动态规划,实现无人值守操作[20] - 汇像科技iMagicOS操作系统实现全实验室设备链接与数据自动采集,协作机器人HelenX精准抓取实验耗材[23]
深耕九十年,笃行以致远 | 对话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中国区总经理周伟
仪器信息网· 2025-05-14 17:01
公司历史与创新基因 - 公司由贝克曼博士于1935年创立,最初发明商用pH酸度计解决柑橘加工业的酸度测量难题,奠定"技术立身"根基 [3] - 1997年贝克曼和库尔特两家企业合并,成为横跨生命科学与临床诊断的全球创新者 [4] - 公司坚持"持续改进",将通讯行业的APD检测器引入流式细胞术,并不断拓展分析型离心机AUC的应用 [7] - 2014年收购苏州赛景仪器公司,将本土研发的CytoFLEX流式细胞仪推向全球,成为全球爆款产品 [7] 本土化战略 -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公司便开启与中国科学界的合作,逐步构建涵盖销售市场、服务、制造与研发的本地全价值链体系 [9] - 苏州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面向全球的研发创新枢纽,10年内连续推出六大系列流式产品,包括CytoFLEX系列流式细胞仪、CytoFLEX SRT细胞分选仪等 [9] - 苏州工厂严格执行ISO 9001和ISO 13485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全面适配中国药监局的法规要求 [12] - 针对中国实验室特点,公司推出本土化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Allegra C-34R,解决科研人员实际痛点 [12] 未来规划 - 未来聚焦技术前瞻性与生态协同性两大方向,加大对外泌体研究、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的投入 [16] - 公司致力于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通过培训、学术交流与校企合作推动行业标准升级 [16] - 在中国加大产能投入,通过"中国制造"支持全球市场,实现"双向赋能" [17] - 下一个十年将继续以科学家精神为内核,以本土化战略为支点,推动生命科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