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东营:四位一体构建“粮安”新格局
中国发展网· 2025-10-23 22:47
储备安全保障 - 地方储备粮规模超过省核定规模3.5万吨,品种由单一转向多品种,包括小麦和玉米[1] - 15.1万吨绿色仓储建设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提升了仓储能力[1] - 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领先,拥有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2个,省级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库1个,省级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比例达100%[1] 粮油市场调控与流通 - 统筹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利用省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进行融资增信以提振市场活力[2] - 应急保障体系健全,设立应急储运企业18家、应急加工企业11家、应急配送企业7家、应急供应网点76家、应急保障中心8家,其中3家为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 - 实行云上动态监管,通过“智慧粮库”对政策性粮食购销存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监管,覆盖数量、质量、温度、湿度、虫害等数据[2] 监管执法与行业治理 - 深入开展“铁拳行动”等执法检查,实行信用分级监管,维护粮食市场秩序[2] - 结合世界粮食日等活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举报奖励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共治[2] 产业优化与企业发展 - 积极争取产粮大县资金,支持储备粮库绿色仓储升级改造,为全市17家粮油企业申报农业生产用电[3] - 实施“人才兴粮”战略,培养大量技术人才,包括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2人、山东省技术能手5人、市级技术能手7人,并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3] - 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交易大会和品牌推广活动,3家企业产品被评为“齐鲁好粮油”产品,8家企业共12个产品被评为山东“放心粮油”产品,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突破12亿元[3] - 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产业集中度提升[3]
让每一亩“无形良田”颗粒归仓
中国经济网· 2025-10-19 16:12
粮食安全宣传导向 - 2024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近五年主题从供给端导向转变为消费端导向 [1] - 2024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连续十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1] 粮食供需与安全压力 -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1000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800斤安全线 [2] - 全年粮食消费总量约为1.66万亿斤,存在近2000亿斤的供需缺口 [2] - 全球气候变化、耕地水资源约束趋紧及复杂国际形势使粮食安全面临较大压力 [2] 节粮减损的规模与潜力 - 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挽回一半损失可满足1.9亿人一年需求 [3] - 到2035年,若各环节损失率减少1至3个百分点,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相当于千亿斤增产行动 [3] 节粮减损的政策与法律框架 - 202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节约原则 [3] - 2021年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各环节减损要求 [3] - 2024年6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设立“粮食节约”专章 [3] - 2024年12月发布《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全链条减损路径 [3] 减损成效与具体措施 - 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较2021年降低1至2个百分点,三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 [4] - “光盘行动”有效提升全民节约意识,合理点餐、剩菜打包成为新风尚,“小份菜”等成为餐饮外卖常态 [2] - 餐饮消费环节特别是商务宴请、红白喜事等活动仍存在浪费现象 [2]
学习新语丨总书记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 2025-10-19 12:21
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思想 - 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是依靠产业发展,各地需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合的振兴道路 [2][10]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需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 [34] -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6][25] 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 发展现代农业需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良种、良机、良法推广,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 [13] - 推进农业现代化需依靠农业专家和广大农民,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 [27] - 要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7] 特色产业发展案例 - 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深耕细作,将美丽产业打造成幸福产业 [4][5][6] - 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保留自身特色,抓好人无我有的东西,通过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 [7][8] - 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走适合自身的振兴道路 [10][11] - 山东枣庄冠世榴园石榴种质资源库通过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18][19] - 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荔枝等特色种植产业和文旅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2] - 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葡萄干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 [24][25] -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做强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 [30][31] - 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立足特色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惠及农村农民 [33][34] - 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发展葡萄种植等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36][37] - 三明市沙县夏茂镇俞邦村将沙县小吃打造成富民特色产业,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 [39]
学习新语|总书记引领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 2025-10-19 09:39
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观点 - 乡村振兴的核心路径是依靠产业发展,各地需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 [2][11][24]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需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6][38] - 中国式现代化需统筹城市现代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注重传统与现代元素结合 [18]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 云南丽江花卉产业需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深耕细作,发展全产业链 [5][6] - 贵州侗寨乡村旅游需保留特色,突出"人无我有"的独特性 [8][9] - 甘肃花牛苹果、山东石榴、茂名荔枝等特色农产品需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 [11][20][21][24] - 沙县小吃通过标准化与创新成为富民产业,体现因地制宜选择产业的关键性 [40] 农业现代化与科技赋能 - 湖南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推广良种、良机、良法,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 [15] - 四川永丰村强调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29][30] - 河北大贵口村注重产销对接与品牌打造,推动特色农产品市场化 [36] 生态与文化遗产融合 - 海南毛纳村推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结合有机农业、乡村旅游与非遗传程 [32][34] - 江西石门自然村保护自然生态,将传统村落风貌与现代元素结合,发展特色旅游与茶产业 [18][19] - 广西毛竹山村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38] 乡村振兴成果与目标 - 新疆新城西门村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7] - 总书记多次考察中强调"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日子越过越红火"等具体民生目标 [9][21][27][38]
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12:35
粮食安全与供应保障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于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3]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市场化收购占比超过九成 [3][6] 粮食仓储物流设施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3] -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较"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 [3] - 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关键节点建设步伐加快流通效率提升 [3] 粮食产业发展与应急保障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4] - 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涌现 [4] -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4] 节粮减损成效 - 近3年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7] - 农户储粮损失率降至3%较10年前降低5个百分点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 [7] 秋粮收购工作重点 - 着力推进市场化收购强化人员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 [5][6] - 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及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合理把握储备收储轮换时机 [6] - 持续优化为农服务优化产后烘干加强储粮技术指导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 [6]
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辽宁日报· 2025-10-17 09:05
活动概述 - 活动于10月16日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举行,由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主办 [1] - 活动主题为“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全省粮食安全宣传周”,并进行了粮食安全宣传和好粮油产品展示 [1] - 2025年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1] 行业背景与核心议题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多重挑战,粮食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1] - 行业需推动全社会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以应对风险 [1] - 行业需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持续深化粮食节约减损行动 [1] 行业举措与目标 - 行业旨在凝聚社会合力,耕好节粮减损“无形良田”,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贡献 [1] - 宣传周期间将重点展示全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积极实践 [1] - 行业将宣传在践行大食物观、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 [1] 公众影响与教育 - 活动旨在加深公众对全省粮食生产、粮食产品、粮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了解 [1] - 目标是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爱粮节粮 [1]
锐财经丨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08:46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徐佩玉 国新办日前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 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 期,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十四五"时,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刘焕鑫介绍,5年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 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达 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粮食收 购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畅通农民售粮渠道,持续优化为农为企服务,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 上。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价格平稳,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有成色。 粮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从设施条件看,深入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全国粮食标准仓房 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 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粮食物流核心枢纽 ...
五年来,粮食年产量稳定在一点三万亿斤以上——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08:11
粮食安全与供应状况 - 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2]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 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 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2] - 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 粮食仓储物流设施 - 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 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 [2] - 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 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 [2] - 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关键节点建设步伐加快 粮食流通效率不断提升 [2] 粮食产业发展与应急保障 - 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 [3] - 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 特色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竞相涌现 [3] - 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秋粮收购工作重点 - 市场化收购占比超过九成 是粮食收购的"大头" [4] - 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4] - 优化为农服务 统筹用好线上线下渠道 让售粮主体少排队、快售粮 [4] 粮食节约减损成效 - 粮食储存、加工、运输环节年均损失量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 [7] - 农户储粮损失率为3% 比10年前降低5个百分点 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7] - 粮食运输损失率降低至0.8‰ 粮食加工损失率降低至0.8% [7] 节粮减损制度与技术 - 出台《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文件 对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作顶层设计 [7] - 全国主要产粮大县建成一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提供干燥、清理、收储等服务 [8] - 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等"四合一"储粮技术广泛普及应用 粮仓性能指标提升 [8]
中国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07:02
正值秋粮收获关键期,山东省乐陵市积极组织协调各粮食收储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烘干设备和智能化 储粮技术,开足马力抢烘抢储,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安全存储。图为工作人员将烘干的玉米装车收 储。贾鹏摄(人民视觉) 精心组织政策性收储。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及时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指导相关企业根据农民售粮需求,合理布设库点,优化收购流程,提高作业效率,切实把政策落实到 位。同时,合理把握各级各类储备收储轮换时机节奏,精准落实调控措施,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 平。 持续优化为农服务。顺应农民售粮新特点新变化,指导各类粮食收购主体做好现场、信息、咨询、产后 等各环节服务工作,统筹用好线上线下渠道,让售粮主体少排队、快售粮。针对不利天气等影响,优化 粮食产后烘干等服务,加强储粮技术指导,把粮食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国新办日前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 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 "十四 ...
强社会治理、守粮食安全,河南准备这么做
郑州日报· 2025-10-16 09:03
社会治理条例 - 全国首部省级社会治理法规 共9章75条 涵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基层基础建设 矛盾纠纷化解 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2] - 专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章节 加强社会服务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 - 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 加强基层党组织 基层治理队伍 基层治理机制 基层治理网格 基层治理平台建设[3] - 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活力 包括村(居)民 业主委员会 物业服务人 志愿服务组织 社区工作者 网格员 巡防队员和新经济组织 新社会组织 新就业群体等[3] -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 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反电信网络诈骗 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管理[3] - 重点对政治安全风险防范 金融风险防范 突发事件应对 安全生产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监督管理和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等内容作出规定[3] -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政务诚信 商务诚信 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健全信用修复制度[4] 粮食安全保障条例 - 共10章65条 涵盖粮食生产 粮食储备 粮食流通 产业发展等方面 构建全链条粮食安全保障体系[5] - 分类分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 逐步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5] - 加强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建立种子储备制度 提升供种保障能力[5] - 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利益补偿机制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相关指标在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比重[5] - 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落实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制度 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5] - 承储省级政府粮食储备的企业应当剥离商业性经营业务 承储市县级政府粮食储备的企业应实行人员 实物 财务 账务管理分开[6] - 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 提高政府粮食储备科学管理水平[6] - 加强小麦交易平台建设和小麦大数据中心建设 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资源配置枢纽[6] - 完善公路 铁路 水运相互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推动内河港口建设 支持粮食航运码头建设 畅通跨省粮食物流通道[7] - 培育和发展粮食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支持各类组织开展粮食市场信息服务 鼓励企业建设粮源基地 加工基地 仓储物流设施和产业园区[7] - 促进粮食就地就近转化 形成粮食生产 粮食储备和口粮需求相匹配的粮食产业布局[7] - 鼓励粮食种植 加工与旅游 教育 文化 科普 休闲 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粮食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7] - 支持创建小麦 玉米 稻谷 花生等大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开展品牌宣传和产品推介[7] - 建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 健全粮食应急工作指挥机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