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

搜索文档
云图控股:目前新型肥料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17:12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型肥料相比传统复合肥在养分释放方式 施肥精准度和功能性上具有明显优势 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减少养分流失[1] - 新型肥料更精准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 目前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1] 公司产品战略 - 公司聚焦高效化 精准化 功能化方向增强产品竞争力 上半年新型肥料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 - 公司重点围绕特肥 增效肥 作物专用肥三大方向推出多款创新产品 持续进行增效技术攻关和产品迭代[1] 市场推广措施 - 公司通过参与业内权威活动 打造特色IP活动等多种方式提升市场影响力[1] - 公司推广措施促进终端销售转化[1]
研判2025!中国植物营养液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需求场景扩容,植物营养液行业规模不断上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2 09:25
行业概述 - 植物营养液是一种多元复合营养的水状形态 相较于固体肥料浓度更适中且杂质较少 使植物更易吸收营养 建议每7至10天使用一次 每次3至5滴 需清水稀释后喷施叶片[3] - 主要类型包括通用型营养液 生长期营养液 开花期营养液和专用营养液[3]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植物营养液行业市场规模达165.5亿元 同比增长5.41%[1][6] -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从2018年165902.38千公顷增长至2024年173000.08千公顷 推动植物营养液需求持续增长[6] 政策环境 - 2023年3月《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绿肥种植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固氮 推进化肥多元替代[4] - 2024年8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强调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 推进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氮 磷 钾 钙 镁 硫等基础肥料及铁 锰 硼等微量元素[6] - 中游为植物营养液生产制造环节 将基础原料加工成各类产品[6]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农业种植 家庭园艺和城市农业[6] 竞争格局 - 行业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如史丹利凭借技术 产品 服务和渠道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7] - 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在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7] 代表企业 - 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 聚焦专用肥专业化生产 产品包括史丹利三安(总养分54%) 第四元素(补充中微量元素)和劲素(高端经济作物) 在全国建立3000多个销售服务商和10万多个销售网点[8] - 河南省中威春雨植物营养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业务涵盖增效原料 作物营养和园林养护三大板块 已服务超5000家合作伙伴 市场覆盖全国及海外[8] 发展趋势 - 智能化 精准化施肥成为主流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实现生长环境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9] - 绿色环保成为行业共识 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和天然有机原料减少化学合成物质使用 开发环保型 有机型产品[10] - 定制化服务成为竞争焦点 针对特定作物 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提供专用产品 为大型农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11][12]
湖北橙城特种肥料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1 13:17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湖北橙城特种肥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郑祥灯,注册资本5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肥料销售,水果种植,蔬菜种植,油料种植,农业机械销售,农业机械服 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纯 化、合成技术研发,农作物种子经营(仅限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食用农产品初加工,食用农产品批 发,食用农产品零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包装服务,运输货物打包服务,塑料制品销售,文物文化遗 址保护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场馆管理服务,文化娱乐经纪人服务,其他文化艺术经纪代 理,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批发(象牙及其制品除外),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 售(象牙及其制品除外),园区管理服务,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集贸市场管理服务,租赁服务(不含 许可类租赁服务)。(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农药 批。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6:40
公司治理制度修订 - 董事会审议通过22项制度修订和制定议案,包括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工作制度、总裁工作细则等核心治理文件,所有议案均获得9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的一致表决结果 [1][2][3][4] - 第1至8项制度修订及第22项制度制定需提交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具体内容详见2025年8月30日巨潮资讯网公告 [5] 董事会换届选举 - 选举黄培钊(连任)、林维声(连任)、黄德明、洪湃慧、孙立群(连任)为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任期三年 [6] - 选举李伟相(连任)、徐佳(连任)、吴悦娟(连任)为独立董事候选人,其中李伟相因连任时间限制,任期至连任满六年止,徐佳和吴悦娟任期三年 [8] - 独立董事候选人任职资格需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无异议后方可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8][40] 控股股东及高管持股情况 - 实际控制人黄培钊持有公司股份237,927,851股,林维声持有1,295,785股,黄德明持有548,243股,穆光远持有27,000股,洪湃慧和孙立群不持有公司股份 [15][16][17][18][19][60] - 所有董事候选人均符合任职资格,未受监管处罚,且与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他高管无关联关系 [16][17][18][19][48][49][50] 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6,553,502.96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6,169,029.34元,累计未分配利润1,649,779,573.22元 [53] - 拟以总股本967,154,107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合计派现154,744,657.12元,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53] 股东大会安排 - 定于2025年9月15日下午15:00召开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换届及制度修订等议案 [12][62]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方式,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及互联网投票系统进行,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9月9日 [63][64][65]
金正大携手万名合伙人共同启动“德国施诺德增效技术2.0”全球示范田建设活动
人民网· 2025-08-29 02:17
公司战略与活动 - 公司于8月26日通过线上直播形式与全球1.8万名农资经营者及种植大户共同启动德国施诺德增效技术2.0全球示范田建设活动 [1][3] - 公司总裁表示此举旨在联合全球合作伙伴推动该技术在中国及全球的落地推广示范 [1][5] - 公司践行"走出去 引进来"战略 2025年上半年加大缓控释肥出海步伐 包括2月启动全球推广行动 3月在荷兰建成首个海外缓控释肥工厂 5月与印尼AgriAKU签署协议进入东南亚市场 [3] 技术引进与成果 - 公司与德国施诺德研究院五年前签约 今年推出增效技术2.0版本 增效效果更稳定突出 [4] - 该技术通过养分防漏 植物疫苗和菌群激活三重技术叠加 实现氮长效 磷高效 钾增效 诱导植物免疫 增强抗逆性 改善土壤微环境 提升肥料利用率 [4] - 在中国 德国 日本 泰国 越南等地试验证实作物亩均增产15%-30% [4] - 公司将为每名合伙人免费提供1吨大肥或增效原料产品 另提供100亩三喷产品和1000亩小麦拌种套餐产品用于试验示范 [4] 产品规划与全球影响 - 公司下半年将对所有品牌和产品进行全面升级 推出小麦 大蒜等作物专用肥及一揽子增效方案 [4] - 因缓控释肥技术推广和粮食增产贡献 公司于6月和7月多次受邀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 其经验做法获得高度赞赏 被视为全球农业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本 [3] - 公司计划在全球建设千万亩示范田 以新型肥料技术实现粮食安全目标 [5]
2025年6月中国氯化钾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65万吨和1.89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11:34
进口数量变化 - 2025年6月中国氯化钾进口数量为65万吨 同比下降22.3% [1] 进口金额变化 - 同期氯化钾进口金额为1.89亿美元 同比下降26.6% [1] 数据来源说明 - 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及智研咨询整理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云南省肥料行业政策、产业链、供需情况、竞争格局、代表企业分析及市场前景展望:在高端复合肥研发领域仍有提升空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9:35
云南省肥料行业核心观点 - 云南省肥料产量和需求量均呈稳定增长趋势 2024年产量384.35万吨 需求量336.55万吨 预计2025年产量396.37万吨 需求量350.12万吨[1][9][11] - 化学肥料占据主导地位 2024年化学肥料产量262.63万吨 需求量217.08万吨 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产量121.72万吨 需求量119.47万吨[1][9][11] - 肥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市场规模265.88亿元 其中化学肥料232.64亿元 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33.24亿元 预计2025年达278.02亿元[11][13] 行业发展现状 - 云南省磷肥产能全球第四 产业链完整 在磷肥产能和绿色技术应用方面具备优势 但高端复合肥研发和智能化施肥装备与国际顶尖水平存在差距[5][6] - 磷肥生产主要集中在滇中地区(昆明、玉溪、楚雄) 复合肥企业分布较广 有机肥生产覆盖全省多个地区[7] - 技术推广提高肥料利用率 但种植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推动需求总量增长[11] 供给与需求分析 - 2024年肥料产量384.35万吨 其中化学肥料262.63万吨 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121.72万吨 预计2025年产量396.37万吨 化学肥料269.85万吨 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126.52万吨[1][9] - 2024年肥料需求量336.55万吨 其中化学肥料217.08万吨 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119.47万吨 预计2025年需求量350.12万吨 化学肥料226.17万吨 有机肥及微生物肥料123.95万吨[1][11] - 区域需求差异显著 2024年曲靖地区肥料规模28.08亿元 大理27.60亿元 昆明26.89亿元 红河24.84亿元 楚雄21.95亿元[13] 行业竞争格局 - 云南省磷矿资源丰富 形成云天化、祥丰实业等龙头企业 磷肥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 复混肥料企业90余家 总产能超600万吨/年[20] - 云天化化肥总产能1200万吨/年 其中磷肥555万吨/年 尿素260万吨/年 复合肥185万吨/年 2024年磷肥产量505.42万吨 营业收入157.29亿元[20][23][24] - 祥丰集团年产化肥300万吨 化工产品60万吨 2024年营业收入181亿元[20][26] 市场前景展望 - 生物肥料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受益于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有机农业和生态种植领域应用比例提升[28] - 云南化肥出口潜力巨大 凭借资源优势和地缘条件 面向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 通过构建标准化生产、认证检测、物流保障和金融支持体系提升出口规模[29]
华安证券给予新洋丰买入评级,新型肥料结构性升级,深化产业链一体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18:13
公司评级与投资亮点 - 华安证券给予新洋丰买入评级 最新股价14.31元 [2] - 结构化转型成效显著 新型肥料推动毛利显著提升 [2] - 复合肥一体化产能闭环构建完成 资源自给有效对冲成本风险 [2] - 精细化工业务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高端产能带动增量突破 [2] 业务发展 - 新型肥料成为核心驱动力 带动整体毛利率跃升 [2] - 复合肥产业链实现垂直整合 从原料到成品的自主可控 [2] - 精细化工板块初具规模 高端产品线贡献新增量 [2]
阜阳三餐四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20 10:23
公司基本信息 - 阜阳三餐四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法定代表人丘德麟 [1] - 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技术服务领域包括技术开发 技术咨询 技术交流 技术转让 技术推广 [1] - 农业科研服务涵盖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农林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发 [1] - 肥料研发生产包括生物有机肥料研发 复合微生物肥料研发 土壤与肥料的复混加工 [1] - 环保技术研发涉及碳减排 碳转化 碳捕捉 碳封存技术研发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服务 [1] - 农业种植业务包含谷物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 [1] - 农产品贸易涵盖食品进出口 食用农产品批发 新鲜蔬菜零售 新鲜水果零售 食用农产品零售 [1] - 辅助服务包括业务培训 品牌管理 会议及展览服务 [1] - 许可经营项目涉及肥料生产 家禽饲养 动物饲养 水产养殖 食品生产 食品销售 [1]
国光股份(002749):2025年H1业绩同比增长6% 高分红延续注重股东回报
新浪财经· 2025-08-14 08: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9亿元 同比增长7.33% [1] - 归母净利润2.31亿元 同比增长6.05% [1] - 销售毛利率47.42% 同比提升1.07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营收7.34亿元 同比增长8.47% 环比增长90.44%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52亿元 同比增长1.55% 环比增长93.30% [1] 业务板块 - 农药板块营收7.81亿元 同比增长7.8% 毛利率51.0%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2] - 肥料板块营收2.98亿元 同比增长7.0% 毛利率36.9% 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2] - 高毛利产品销量增加推动利润空间扩大 [2] - 主要原材料价格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2] 股东回报 - 半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派4元现金 [3] - 股利支付率达80.92% [3] - 总股本4.66亿股 [3] 产能建设 - 年产2.2万吨制剂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累计投入37% [3] - 年产5万吨水溶肥料生产线搬迁技改项目累计投入33% [3] - 年产1.5万吨原药及中间体合成项目累计投入3% [3] - 所有项目预计2027年年底完成建设 [3] 产品资质 - 农药产品登记证330个 较2024年底增加9个 [3] - 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证150个 较2024年底增加8个 [3] - 肥料登记证132个 较2024年底增加11个 [3] 发展策略 - 坚持以作物为对象的调控技术方案 [2] - 推广作物种植管理全程解决方案 [2] - 登记证增加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3] - 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营收23.68亿元 归母净利润4.53亿元 [4] - 预计2026年营收28.28亿元 归母净利润5.43亿元 [4] - 预计2027年营收33.83亿元 归母净利润6.52亿元 [4] - 对应PE倍数分别为16倍、13倍和11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