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店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第二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03:13
重要声明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第二次临时受托管理事务报 告 (一)本次发行证券的种类 本报告依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 法》)、《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执业行为准则》(以下简称《执业行为准则》)等相关规定及其它相关 信息披露文件、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丰药房","发行人"或"公司")出具的相关 文件以及提供的相关资料或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等,由本期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中信证券股 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编制。 本报告不构成对投资者进行或不进行某项行为的推荐意见,投资者应对相关事宜做出独立判断,而不应 将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据以作为中信证券所作的承诺或声明。 第一节 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概况 一、发行人名称 中文名称: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Yifeng Pharmacy Chain Co., Ltd. 二、核准文件及核准规模 经公司2022年9月14日召开的2022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2022 ...
身边的药店,为何比饮品店还多?
36氪· 2025-09-16 12:15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街上好像到处都是药店。 就比如我家小区门口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如果距离放宽点,方圆500米范围内竟然有10来家药店。 可能不少人也好奇,都说现在实体店生意不好做,可为啥药店却越开越多? 开药店真的有这么赚钱吗? 01药店到底多到什么程度? 这个要靠数据说话。 大家可能更为留心的是那种饮品店,遍布大街小巷,肯定不算少。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中国包括喜茶、蜜雪冰城、奈雪的茶等品牌在内的所有新茶饮门店,数量也不过51.5万家。 而药店呢? 来自中康CMH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全国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店总数就超过64万家。 也就是说,街边的药店比人们常去的饮品店还要多出十多万家。 肯定有人想不通,奶茶也好,果茶也罢,再怎么说也算日常消费需求旺盛的市场,消费者一天买一杯,甚至早晚各喝一杯都不稀奇。 可谁也不能每天都去买药吧? 可事实是,2022年,全国新茶饮市场销售规模超过2900亿;而同一年,全国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约为5421亿元,同比增长10.2%,达到近五年 的最高幅度。 其中,仅2022年12月,单月零售药店市场呈爆发性增长,月销售规模突破800亿元,月度同比 ...
药店行业新业态-一千店千面,开启差异化发展路线
2025-09-15 09:49
药店行业新业态-一千店千面,开启差异化发展路线 20250912 摘要 药品销售长期对盈利有削弱作用,药店需差异化转型。未来发展方向包 括专业化变现(拥抱医保、商保,如门诊统筹药店、双通道)和多元化 转型("千店千面",健康养护理念,数字化选品)。 头部药店如一心堂、益丰、大森林已率先完成亏损门店出清,并试点门 店转型升级。2025 年是门店调改元年,2026 年将大规模调改,或显著 影响业绩和估值,目前药店估值倍数处于历史低位,有上升空间。 药店行业面临规模增速放缓、会员体系老化、医保控费影响等痛点。解 决方案包括寻找新的增量来源,进行会员年轻化转型,优化品类结构和 调整门店布局方向。 日本医药分离模式的经验表明,提升院内外处方费用差异、推动定价机 制改革以及明确医分离政策,可有效促进处方外流,中国可借鉴此经验。 参考日本经验,中国药店未来可能分为两类模式:一是积极承接医保和 商保政策红利,如门诊统筹药店、双通道药店;二是重塑药店生态,通 过多元化品类满足居民差异化需求,如药妆店、骨质精进门店等。 Q&A 当前药店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转型方向是什么? 药店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经济环境变化、行业政策调整 ...
医药板块25年中报总结: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H2多板块拐点向上
华福证券· 2025-09-12 20:40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1] 核心观点 - 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 下半年多板块拐点向上[1] - 医药板块2025年初至今强势上涨 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个百分点[2][9] - 2025H1 license-out交易持续爆发 交易总金额高出2024年全年16%[2] - 各子板块分化严重 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更好[46] 子板块业绩表现 化学制药 - 2025H1实现营收1899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4.4%)[2] - 25Q2单季度营收967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8.3%)[2] 创新药 - A股创新药:2025Q2营收161亿元(同比+31.6%)净利润-8亿元(同比亏损收窄61%)[2] - H股创新药:2025H1营收735.6亿元(同比+12.4%)归母净利润64.3亿元(同比+239.9%)[2] 生物制品 - 疫苗:2025Q2营收85亿元(同比-37.5%)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94.8%)[3] - 血制品:25H1营收114亿元(同比+0.6%)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13.1%)[3] 中药 - 2025H1营收1775亿元(同比-5.5%)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0.4%)[3] - 25Q2单季度营收853亿元(同比-2.4%)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6.3%)[3] 医疗器械 - 2025H1营收1159.6亿元(同比-5.0%)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同比-17.6%)[3] - 25Q2营收600.2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润92.4亿元(同比-23.6%)[3] 医疗服务 - 专科连锁:25H1营收315亿元(同比-3.9%)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9.7%)[4] - 综合医院:25H1营收89亿元(同比-9%)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38.2%)[4] 药店 - 25H1营收578亿元(同比+0.1%)归母净利润25.5亿元(同比+0.9%)[4] - 25Q2营收282亿元(同比+0.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9.1%)[4] 医药流通 - 25H1营收4681亿元(同比-0.04%)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8.1%)[5] - 25Q2营收2324亿元(同比+0.9%)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19%)[5] 原料药 - 2025Q2营收355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13.6%)[6] 生命科学服务/上游 - 25H1营收79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18.1%)[6] - 25Q2营收42亿元(同比+6.8%)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16.6%)[6] CXO - 2025H1营收447亿元(同比+12.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61.7%)[6] - 25Q2营收235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54.2%)[6] 市场表现 二级市场回顾 - 截至2025/8/29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6.28% 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个百分点[2] - 医疗服务、原料药和化学制剂涨跌幅分别为+44.5%、+37.7%和+37.2%[16] 基金持仓 - 25Q2全部公募基金医药重仓占比9.8%(环比+0.7pct)超配比例3.36%(环比+0.5pct)[2] - 25Q2全部公募主动基金医药重仓占比11%(环比+1.4pct)超配比例4.62%(环比+1.3pct)[2]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8/29中信医药PE(TTM)为30.8X 达到35.2%分位[17] - 医药板块估值溢价率22.03% 达到历史3.6%分位[17] 行业宏观情况 医药制造业 - 25H1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下降0.6% 利润总额下降2.2%[33] - 25M6利润增速改善明显 单月利润414亿元(同比+4.5%)[2] 医保基金运行 - 25年1-7月医保统筹基金收入同比增长6.9% 支出同比下降1%[34] 医疗设备招投标 - 25年Q1招投标同比加速增长 验证全年需求向上[2] - 24M12-25M5单月招投标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69%、41%、77%、113%、85%、69%[40] 创新药BD - 2025H1 license-out交易72笔 已超2024年半数[2] - 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共计15笔 占比高达47%[45]
华福证券-医药行业板块25年中报总结: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显著,H2多板块拐点向上-250912
新浪财经· 2025-09-12 20:0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研报虎) 二级市场回顾:医药板块估值维持低位,溢价率持续收窄,Q2医药行业基金重仓占比回升。1)截至 2025/8/29,中信医药指数上涨26.28%,跑赢沪深300指数12.01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后 续创新药板块或有持续的出海BD和数据读出等催化,且随着Q3业绩基数逐步降低带来的增速提速,以 及行业治理政策影响扰动趋缓,医药行业后续有望持续跑出超额。2)公募基金医药重仓:25Q2全部公 募基金的医药重仓占比为9.8%,环比+0.7pct,超配比例为3.36%,环比+0.5pct;25Q2全部公募主动基金 的医药重仓占比为11%,环比+1.4pct,超配比例为4.62%,环比+1.3pct;25Q2全部非药基金的医药重仓 占比为4.6%,环比+0.5pct,低配比例为-1.85%,环比+0.3pct;25Q2全部非药主动基金的医药重仓占比 为6.0%,环比+1.1pct,低配比例为-0.37%,环比+0.9pct。 医药行业宏观情况:1)25M6利润增速环比改善明显。25Q1:25M1-2/3分别实现收入3 ...
连夜跑路的药店老板,揭开行业遮羞布
商业洞察· 2025-09-12 17:25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2023年全国药店关闭3.9万家,闭店率达5.7%,预计2024年将继续关闭6-10万家[13] - 行业龙头国大药房一年半内关闭近20%门店,漱玉平民股东一年减持四轮,董事套现1.4亿元离场[16] - 上市连锁药店净利润大幅下滑:国药一致和健之佳预计最高下滑65%,一心堂最高下滑72.7%,漱玉平民从盈利1.33亿元转为最高亏损2.2亿元[31] 行业衰退原因分析 - 社区医院分流客源:年轻人偏好社区医院的医保性价比服务,慢病顾客被医保统筹政策吸引至社区医院[36][38][40] - 线上平台冲击:互联网巨头通过低价策略(如太极藿香正气液线上售价2元 vs 进货价14元)和医保比价系统削弱线下药店优势[44][46] - 医保政策收紧:虚假购药追溯系统、个人账户削减及飞行检查导致医保刷卡占比从营业额60%降至20%[49][50] 企业应对策略与转型尝试 - 跨界经营:白塔寺药店推出文创产品,童涵春堂销售中药奶茶,同仁堂开设养生餐厅,一心堂通过卖彩票年营收8000万元[54][56] - 服务与体验升级: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和会员社群扩大使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65][67] - 技术赋能:引入AI问诊智能体中台和AI中医体质辨别系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68] 行业扩张模式问题 - 过度扩张导致管理问题:一心堂10年内门店数量从2389家增至11372家,大参林达16833家,漱玉平民加盟占比从22.4%升至50.9%[61] - 加盟模式缺陷:益丰药房2024年关闭1078家门店中多数为经营不善的加盟店[64] - 行业本质局限:药店属非刚需低频消费,无法复制奶茶咖啡店的高频次消费特性[64] 未来行业趋势 - 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重点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70] - 行业洗牌加速:倒闭潮促使市场回归理性,存活企业需强化核心竞争壁垒[71]
广东省湛江市多形式开展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1 16:21
宣传活动规模与形式 - 广东省湛江市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在2025年9月1日至7日开展"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覆盖赤坎区、麻章区、雷州市、吴川市、遂溪县、徐闻县和经开区等多个区域 [1][2][3][4][5][6][7][8] - 活动采用多元化形式包括科普普法主题宣传、公众开放日、公益讲座、现场义诊、有奖问答互动、LED屏标语推送和线上科普内容推送等 [1][2][3][4][5][6][7][8] - 现场通过"摆摊设点"方式组织多个单位和企业参与 提供免费血压检测、血糖检测、凉茶赠饮和医疗保健器械免费体验等服务 [2][4][5][6] 宣传材料分发与咨询量 - 赤坎区发放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宣传手册250份 [2] - 麻章区发放合理用药健康知识手册、药品安全宣传周手册和化妆品知识宣传手册等资料共计900余份 接受群众咨询100多人次 [3] - 雷州市发放宣传资料260多份 为70人次的群众解答咨询 [4] - 经开区发放药品安全宣传单500多份 接受咨询70人次 [8] 法规与知识普及内容 - 活动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安全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3] - 通过展示《公众十大用药提示海报》、常见假劣药品样本和讲解经典案例等方式 提高公众对假劣药品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 [3][5] - 针对家庭储药、合理用药、儿童剂量计算、慢性病规范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科普指导 [4][5][6] 行业参与与专项检查 - 组织大参林、黄府大药房、凯大等药店执业药师提供用药、用械、用妆指导和处方解读服务 [2][3][4][6] - 经开区组织执法人员深入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检查 核查药品购进渠道、销售流程和储存条件 [8] - 在农贸市场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行动时同步融入药品安全宣传 张贴防控指南100份 [8] 宣传效果与覆盖面 - 活动提升"两品一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科普宣传效果 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和群众知晓率 [1][7][8] - 通过线上高频推送科普内容和线下精准服务 让群众足不出户获取实用信息并在日常场景中强化安全意识 [8] - 整体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药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增强药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4][7]
港股医药行业2025年半年报总结:港股创新药进入盈利期
西南证券· 2025-09-11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港股医药行业持积极看法 特别强调创新药板块进入盈利期 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前景[3][4][45]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创新药产业已步入以盈利驱动为主的新周期 基本面明确出现拐点 头部企业通过商业化产品推广实现盈利 海外授权及全球临床突破加速研发价值转化[3] - 行业结构分化明显 创新药、药店、CXO等板块业绩快速增长 而中药、医疗服务等板块表现相对较弱[4][5][12] -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业绩弹性逐步释放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速达31.48% 归母净利润整体扭亏为盈 增速128.4%[3][25][29] - 创新药出海成为关键趋势 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项目总交易金额超20亿美元 其中多个项目金额超60亿美元[35][36] 港股医药行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总览 全行业表现 - 收入总额8961.2亿元(+1%) 归母净利润619.9亿元(+29.7%) 扣非归母净利润136.5亿元(+50.1%)[3][11] - 57%公司(85家)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 50%公司(74家)实现收入正增长[3][6][11] - 费用控制成效显著:研发费用314亿元(-7.8%) 销售费用777亿元(-1.5%) 管理费用587亿元(-7.3%)[3][16] - 毛利率提升至23.76%(+0.18pp) 三费率(销售、管理、研发)整体下降[12][15][16] 分子行业业绩表现 创新药(36家) - 收入285亿元(+15.8%) 归母净利润18亿元(扭亏为盈) 毛利率74.07%(+1.74pp)[4][12][45] - 头部企业表现突出:百济神州收入174.3亿元(+44.7%) 信达生物收入59.5亿元(+50.6%)[43][45] 化学制剂(16家) - 收入908亿元(-7.1%) 归母净利润208亿元(+52.9%) 毛利率66.71%(+1.34pp)[4][12][48] - 政策冲击趋弱 行业有望迎来拐点:中国生物制药收入175.7亿元(+10.3%)[47][48] 医疗器械(26家) - 收入222亿元(+3.5%) 归母净利润19亿元 毛利率56.62%(-1.11pp)[4][12][52] - 重点关注方向:国产替代、出海、主题投资(AI+银发经济+呼吸道+并购重组)[4][52] CXO(10家) - 收入498亿元(+11.2%) 归母净利润128亿元(+93.7%) 毛利率42.51%(+2.91pp)[4][12][57] - 药明康德收入204亿元(+18.4%) 药明生物收入99.5亿元(+16.1%)[55][57] 药店(4家) - 收入524亿元(+20%) 归母净利润37亿元(+35.8%) 毛利率25.68%(+1.87pp)[5][12][75] - 门诊统筹政策加速落地 推动客流增长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京东健康收入352.9亿元(+24.5%)[73][75] 其他子行业 - 原料药:收入1430亿元(-0.2%) 归母净利润61亿元(-22%)[4][61] - 中药:收入585亿元(-1.8%) 归母净利润43亿元(-11.5%)[5][70] - 医疗服务:收入197亿元(-7.7%) 归母净利润2亿元(-82.7%)[5][65] - 流通:收入4308亿元(-1.6%)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7.4%)[5][80] - 疫苗:收入4亿元(+37.1%) 归母净利润-1亿元(减亏64.7%)[5][84] 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专项分析 - 50家公司收入总额449亿元 归母净利润27.27亿元 收入增速31.48% 利润增速128.4%[3][29] - 62%公司(31家)实现收入正增长 28%公司(14家)实现利润正增长[3][25][29] - 研发投入175亿元(-1.16%) 现金及等价物844亿元(+26.99%)[3][34] - 出海交易活跃:2025年上半年超20个License out项目 总金额超20亿美元 启德医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等交易金额超60亿美元[35][36] 行业趋势与投资机会 - 创新药:差异化产品+商业化能力+出海成为核心投资逻辑[3][4][45] - 成本控制:全行业三费率下降 企业资源向优先管线倾斜[16][24][34] - 产业升级:原料药企业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转型 流通企业延伸产业链[4][80] - 政策催化:药店受益于门诊统筹政策 中药关注品牌OTC和基药目录调整[5][70][75]
中信建投:药店行业温和恢复 聚焦优质头部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2:05
核心观点 - 药店行业长期增长逻辑不变 2025年有望温和恢复 聚焦优质头部企业催化估值提升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规模增速放缓 门店数量达到高位 [1] - 需布局年轻群体 医保控费趋势削弱医保药品盈利性 [1] - 亟需破局同质化发展 差异化转型势在必行 [1] 国际对标经验 - 日本处方外流率从1989年11.3%提升至2023年80% [2] - 日本药店企业销售品类包括健康护理/化妆品/日杂/食品四大类 [2] - 企业依据禀赋差异化发展:Welcia/松本清聚焦药品与化妆品 河内药品/药王堂侧重便利商品 Sugi控股强化外配处方服务 [2] 中国药店转型方向 专业化转型 - 分化为专业化药店(满足专业化用药需求)与多元化药店(满足日常健康需求)两类 [3] - 专业化药店承接处方外流 线上电子处方叠加线下门诊统筹政策加速落地 [4] - 门诊统筹药店以处方药为主 毛利率较低但客流量及交易频次较高 [4] - 双通道政策引导患者流向零售药店 提升药品可及性 [4] - 拥抱商保(团险/百万医疗/惠民保)聚焦特药/创新药 与院边店/DTP药店/双通道门店拟合度高 [5] - 关注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政策 可能出现药店托管院内药房或直接承接转出 [5] - 聚焦老龄化与慢病人群 打造专科及特殊疾病药房 [6] 多元化转型 - 头部药店门店数量突破万家 需推进数字化建设进行分级分类 [7] - 改造不需减少药品SKU 通过陈列调整引入多元化品类 成本较低 [7] - 可转型为药妆店/母婴店/宠物店/运动门店/便利门店/体验门店/适老化门店/热点商品门店等多类型 [7] 数字化赋能 - 头部药店与数字化企业(如中康科技)拥有全国性销售数据 能反向向工业企业输出销售解决方案 [8] - 敏锐把握集采/比价/出清等影响下的院外市场需求变化 [8]
中信建投:长期增长逻辑不变,看好药店行业温和恢复
中证网· 2025-09-11 09:48
行业发展趋势 - 经济环境 行业政策 人群消费习惯持续改变推动头部药店积极适应变化 [1] - 传统药店业态面临较多发展痛点 差异化转型势在必行 [1] - 药店行业处方外流和集中度提升的长期逻辑保持不变 [1] 行业前景展望 - 2025年药店行业边际改善趋势明显 有望实现温和恢复 [1] - 建议聚焦优质头部企业 行业转型有望催化估值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