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与发行
搜索文档
IP生意成解药,是哪吒带给光线传媒的“幻觉”
新浪财经· 2025-07-14 12:12
影视IP变现现状 - 国内外影视公司普遍尝试通过IP创造多元收益但成功案例较少 奥飞娱乐手握《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国民IP却近十年营收增长有限且半数时间亏损 [1] - 光线传媒正通过《哪吒2》探索IP全产业链开发 包括衍生品销售、品牌联名、主题乐园及游戏等 [2][3] - 行业普遍存在业绩波动问题 光线传媒2018-2024年电影业务营收变动幅度多次超60% 毛利率曾从59 87%降至13 13% [5] 《哪吒2》IP开发案例 - 电影票房达159 1亿元 英文配音版将登陆欧美市场 衍生品开发涵盖潮玩、手办、卡牌等7大品类 通过泡泡玛特等渠道销售 [2] - 已与30+品牌达成授权合作 覆盖食品、潮玩、数码、汽车等领域 单个品类最高创收上百亿 预计衍生品总销售额或达千亿 [3][4] - 公司成立两家IP运营子公司(十月光线科技、光线影业广州) 战略转型为"IP创造者和运营商" [3] 行业IP变现历史尝试 - 成功案例包括《花千骨》手游单月流水2亿元 《山河令》周边销售额超2000万元 迪士尼乐园模式验证长期可行性 [14] - 失败案例包括《楚乔传》手游40天内iOS排名跌至195名 泸州老窖"桃花醉"因生产周期错配滞销 华谊兄弟实景娱乐项目2024年收入仅188万元(为2017年0 7%) [15][16] - 光线传媒2016年衍生品电商尝试因质量问题失败 天猫旗舰店运营3年后关闭 [11] IP变现核心挑战 - 内容行业特性导致回报不确定 2024年电影票房同比下滑22 7% 观影人次减少23 1% 低于2015年水平 [10] - 前置开发存在市场需求错配风险 后置开发受限于IP热度持续性 两种模式均可能加剧业绩波动 [17] - 实景娱乐项目推进缓慢 光线传媒2014年规划的"电影世界"仅扬州部分投入运营 [16]
国产剧集海外热播 中国故事怎样叩响世界心门(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12
国产剧出海发展现状 - 国产剧《藏海传》在19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引发海外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浓厚兴趣,"Chinese Aesthetics"与"Xia Culture"成为高频词 [1] - 国产剧出海已走过10年历程,从单一古装类型向悬疑、都市、现实题材多元拓展,从东南亚华人圈辐射至欧美市场,内容形态从版权售卖升级为IP开发 [1] - 古装剧在海外市场具有明显优势,《步步惊心》《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长安十二时辰》等早年出海,《苍兰诀》《度华年》等近年引发收视热潮 [2] 国产剧类型与传播特点 - 古装剧《庆余年》第二季开创海外流媒体平台同步播出模式,《墨雨云间》高光片段在TikTok获超11亿次播放 [2] - 国产悬疑剧如《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开端》《漫长的季节》凭借融合社会议题的叙事深度和本土化氛围在海外赢得市场,索尼影视已获得《隐秘的角落》改编权 [2] - 国产爱情剧在东南亚市场表现突出,《流星花园》长期高居播放量前列,《偷偷藏不住》TikTok播放量超60亿,《难哄》在奈飞全球日榜达第六位 [3] 国产剧出海驱动力 - 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提升,海外观众对中国文艺作品心态从文化猎奇转变为主动拥抱 [4] - 发行渠道革新形成"平台自有频道+国际流媒体+本土渠道"立体网络,开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 [4] - 适应性调整策略如《长安十二时辰》采用美剧式快节奏,《新生》以10集体量登顶奈飞全球日榜,国际评分8.2分 [4] 国产剧与文化传播 - 《藏海传》带动观众打卡博物馆和文化风景区,新加坡旅游局与阅文集团签约开发"IP+文旅"模式 [5] - 国产剧出海正构建价值认同,转变"他塑"刻板印象为"自塑"文化主体性 [5] - 行业应坚守内容为本,将国产剧打造为"跨文化叙事的通用语",传递中国精神与智慧 [5]
万达电影女董事长陈曦2024年薪酬1017万 本科学的是表演专业
搜狐财经· 2025-07-09 12:00
万达电影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23.62亿元,同比下降15.44%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9.4亿元,同比下降203.05%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7.09亿元,同比上涨23.23% [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8.30亿元,同比增长154.72% [3] 万达电影高管薪酬 - 董事长陈曦2024年薪酬1017.25万元 [3] - 执行总裁陈洪涛2024年薪酬763.91万元 [3] - 董事长与执行总裁薪酬差距253.34万元 [3] 万达电影董事长陈曦背景 - 1982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 [3]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EMBA [3] - 2010年起担任电影制片人,2012年创办影艺通传媒 [3] - 2015年至2024年1月任中国儒意控股执行董事、上海儒意影视总裁 [3] - 2024年1月29日起任万达电影董事长、总裁 [3] - 曾参演2003年电影《走出蓝水河》,制片2012年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3]
数读长剧上半年:“大爆”无、“庄家”变
36氪· 2025-07-05 09:28
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集市场大盘整体回落,头部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绝对值大幅下滑,TOP1《大奉打更人》播放量19.36亿,较去年同期TOP1《庆余年2》的37.547亿减少18亿以上 [3][4] - 集均播放表现疲软,2025H1仅《漂白》集均V30突破5000万(5490万),而2024H1有三部剧集均超5000万且最高达9809万 [5] - 猫眼数据显示2025H1无20亿+剧集,15亿+仅4部,远低于2024年同期5部20亿+、TOP10全超15亿的表现 [5] 内容质量 - 口碑与热度倒挂现象加剧,2025H1豆瓣8分以上剧集4部(最高8.3分),但高分剧打分人数仅10万左右,不及2024年30万+人打出8.9分的《我的阿勒泰》 [6][8] - 古装剧仍占主导地位,在灯塔和云合TOP10中占比达70%,细分题材涵盖权谋、仙侠、言情等,《大奉打更人》《藏海传》《国色芳华》《白月梵星》播放量均超15亿 [22] - 现实题材亮点包括《六姊妹》创央视十年收视纪录(CVB单日收视率5.307%),《北上》《蛮好的人生》播放量约10亿 [24] 平台竞争 - 四大平台上新数量分化:腾讯84部、爱奇艺56部、优酷33部、芒果TV17部,仅芒果TV同比增加5部 [10] - 腾讯视频爆款率最高,《大奉打更人》获累计播放榜首;爱奇艺S+级剧集占比提升至10/21;优酷《藏海传》以40.1%单日市占率峰值领先 [13][15] - 独播策略强化,2025H1上新剧独播比例达87%(同比+11pct),S+剧集100%独播(同比+13pct) [18] 运营创新 - 排播模式升级,55%上新剧采用"SVIP提前看+点映礼包+锁集"模式,同比提升11-23pct [18] - 腾讯视频70%新剧采用"SVIP提前看+权益礼包",优酷"权益礼包"和"SVIP提前看"占比同比分别提升42%、32%,芒果TV"SVIP提前看"占比同比+65pct [20] 内容形态 - 短剧趋势显著,13-23集体量剧集部数同比增18部,6-16小时总时长剧集增17部,悬疑剧场贡献主要短剧精品如《漂白》《棋士》《沙尘暴》 [27] - 题材细分深化,古装剧呈现权谋、仙侠等多分支,现实题材覆盖年代剧、都市剧等,悬疑赛道《漂白》开播五天刷新迷雾剧场热度纪录 [22][24]
扫描全能王牵手上海电影博物馆:AI扫描留档光影记忆,科技焕活文创体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6:20
活动概述 - 上海电影博物馆联合扫描全能王与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光影存档 扫即永恒"特色探馆活动 通过趣味化形式展现中国电影120年发展历程 [1] - 活动包含探馆打卡与公益讲座两大板块 结合AI扫描技术与电影主题内容设计互动体验 [1][8] 技术应用亮点 - 扫描全能王App提供"高清智能滤镜"功能 通过AI技术自动优化图像模糊 阴影等问题 实现一键生成"收藏级"图片 [7] - 智能扫描引擎支持自动检测展品角度与光源 用户无需调整拍摄参数即可获取高质量数字存档 [7] - 定制化观展路线引导参与者精准定位特色展点 如4楼《上海电影制片厂生产手册》与5楼《爱情神话》海报等核心展品 [2][5] 互动体验设计 - 设置"光影探秘"打卡任务 参与者完成社交平台分享后可兑换限量周边 [2] - "动画长廊"区域设计卡通人物互动场景 吸引家庭观众参与拍摄 [5] - "星光大道"装置模拟红毯体验 配合闪光灯与欢呼声营造沉浸式明星氛围 [5] 内容IP开发 - 公益讲座聚焦上影集团三部治愈系电影IP 《城南旧事》《爱情神话》《我爱你!》分别对应儿童 中青年 老年受众群体 [8][10] - 《城南旧事》通过12米低机位镜头语言呈现童真视角下的历史创伤 运用空镜与空间复沓手法弱化戏剧冲突 [12] - 《爱情神话》展现都市两性关系 《我爱你!》探讨生命终章主题 三部作品形成覆盖全年龄层的情感疗愈矩阵 [12]
上海电视节观察|中国影视IP如何在海外“乘风破浪”?
中国经营报· 2025-06-27 19:00
中国影视内容出海现状与策略 - 国内影视行业竞争白热化,出海成为未来发展路径[1] -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越南版播放量超过200亿次,创越南收视历史之最[1] - 长视频平台出海始于2018年,芒果TV、爱奇艺、腾讯相继推出国际版App[3] - 平台出海从单纯版权输出转向"内容+平台"全球化建设[3] 成功出海案例分析 - 《乘风破浪的姐姐》越南成功原因:原创模式、文化相关性、IP影响力、真实故事呈现[2] - 越南制作方对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包括艺术形式、服装、道具等[2] - 节目邀请58位越南明星参与,分享真实故事展现女性多样性[2] - 芒果超媒借此机会在越南市场进行IP价值挖掘[2] 平台出海策略 - 优化翻译字幕、语境转换和本地化配音降低观看门槛[3] - 采购海外本土影视版权,如WeTV与东南亚多国影视机构合作[3] - 加码自制本土内容,如WeTV与泰国制作公司合作推出多部剧集[3] - 爱奇艺强调需全面了解海外用户喜好,提供精细化运营[4] 文化差异应对方案 - 阅文集团认为需用简单方式呈现中国特色文化[5] - 修仙玄幻类作品中的儒家思想、道教文化对海外用户较难理解[6] - 现实题材如涉及彩礼等内容需要针对性调整[6] - 俄罗斯Media Telecom强调内容需有普适性吸引力并符合最新趋势[6] 多元化出海路径 - 湖南广电采用"请进来"策略,如《我是歌手》邀请海外歌手参与[6] - "走出去"策略如《中餐厅》在不同国家地区传播中国文化[6] - 引入国际化元素并在国际舞台展现内容[6]
暑期档开战,四大平台剧集对垒:谁在内容上押对了宝?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18:47
暑期档剧集竞争格局 - 2025年暑期档剧战提前打响,各大平台密集排播,策略从数量竞争转向内容差异化、商业精细化和排播系统化 [2] - 古装、涉案、现实题材全面发力,IP与原创并行,平台注重风格差异化和用户心智占位 [2][3] - 竞争焦点从单一爆款转向构建内容商业生态系统,系统力成为长期胜负关键 [9] 古装剧赛道新趋势 - 古装剧仍是暑期档主力,但竞争重点转向题材创新和风格表达,而非单纯视效堆量 [3] - 腾讯视频布局三部古偶剧《桃花映江山》《许我耀眼》《子夜归》,覆盖权谋爱情、轻悬疑、奇幻国际化等细分方向,策略性占位Z世代市场 [3] - 爱奇艺以高概念创新突围,《书卷一梦》融合"穿书+无限流"设定及非遗剪纸元素,预约量突破250万 [3] - 优酷聚焦经典IP与玄幻题材,《凡人修仙传》《凤凰台上》瞄准男频和仙侠受众 [4] - 芒果TV绑定IP续作《锦绣芳华》,延续《国色芳华》故事线并融合经商题材,利用明星粉丝效应拉动流量 [4] 涉案剧竞争策略 - 涉案剧通过现实议题和剧场化运营硬核突围,优酷《以法之名》紧扣反腐题材,央视同步播出首播收视率破1.2% [5] - 爱奇艺"迷雾剧场"推出《正当防卫》,聚焦司法边界与社会议题,强调情绪沉浸而非猎奇 [6] - 剧场化布局成为平台隐形资产,优酷"白夜剧场"覆盖男性用户,爱奇艺"迷雾剧场"巩固中产品质口碑 [6] 内容商业化创新 - 腾讯视频《桃花映江山》联合百果园推出"荔枝追剧通"场景营销,《长安的荔枝》实现15个品牌联动及文旅电商打通 [7] - 爱奇艺将非遗元素植入《书卷一梦》剧情,演员参与《临江仙》定制广告,强化内容与商业融合 [7] - 优酷借央视背书使《以法之名》招商破60家,芒果TV《锦绣芳华》利用粉丝经济吸引美妆、国风品牌 [8] - 行业趋势从"先爆再卖"转向"边播边卖",立体商业模型决定变现效率 [8] 平台战略差异 - 腾讯视频:多题材梯队+明星流量+营销并举 [9] - 爱奇艺:设定创新+剧场经营+品质导向 [9] - 优酷:深耕涉案题材+央视资源绑定 [9] - 芒果TV:IP续作+粉丝经济+话题战 [9]
上影节落幕,该类题材被重视!此次电影节中的重要讨论和变化全梳理→
第一财经· 2025-06-26 14:27
上海电影节经济效益 - 本届电影节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和零售等行业经济效益达49.97亿元[4] - 影院周边商圈餐饮、购物消费环比增长4.11%[4] - 29.2%观众专程赴沪观影,人均停留6天,贡献城市旅游收入约17.74亿元[4] - 展映影片覆盖7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部,观影人次达48.4万[4] 影视公司片单发布 - 上影集团发布26部作品片单,启动"鲲鹏计划"合作路阳、韩延等导演,重点开发经典动画IP如《天书奇谭》《葫芦兄弟》[6] - 万达电影公布暑期档及未来项目,包括《流浪地球3》《西游记真假美猴王》等,剧集领域推出《折叠城市》《黑夜告白》等[7] - "华语巨制巡礼"活动亮相9部影片,其中5部定档暑期档,包括《无名之辈:否极泰来》《聊斋:兰若寺》等[8] 行业战略转型 - 万达电影推出"1+2+5"战略,从影院运营商转向综合性娱乐体验提供商,涵盖院线、影视剧集、潮玩等五大板块[9][11] - 光线传媒透露《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品某品类销售额超百亿元,预计未来正版衍生品销售额可超千亿元[12] - 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业务向演唱会等演出倾斜[14] 行业困境与变革 - 全国平均上座率仅5.7%,远低于健康的12%-15%,全年电影市场需600亿-700亿元票房才能盈亏平衡[17] - 2024年全国总出票数10.10亿,较2019年的17.28亿下滑40%[18] - 制作成本与市场周期不匹配,青年导演缺乏成本核算能力,业内呼吁制片人承担更多责任[19] 女性题材与创投趋势 - 创投环节女性题材占比提升,如《妈妈的无限反击》《绝配》等入围项目[22] - 博纳影业指出双男主拯救女性的叙事与观众期待存在错位,需强化女性自救形象[23] - 创投报名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0%,但影视公司投资更谨慎,首次将类型片设为独立单元[24][25]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关于完成公司名称变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46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中文名称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 公司英文名称由"CHINA FILM CO.,LTD."变更为"CHINA FILM GROUP CO.,LTD." [1] - 证券简称及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1] 变更登记信息 - 已完成名称变更登记手续,取得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2] - 公司类型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2] - 注册资本为186,700万元 [2] 公司基本信息 - 法定代表人为傅若清 [2] - 成立日期为2010年12月09日 [2] - 住所为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凤翔科技开发区凤和一园10号 [2] 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包括电影摄制、发行、电视剧制作、影院投资经营等 [2] - 业务范围涵盖影视器材生产销售、影视技术服务、影片洗印等 [2] - 还包括演艺人经纪、广告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多元化业务 [2] 其他事项 - 更名不影响已签署法律文件及合同的效力 [2] - 更名前的债权债务关系由更名后的公司承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