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体育赛事推高假日热潮
北京晚报· 2025-10-04 14:45
体育赛事热度与参与度 - WTT中国大满贯赛事及配套的大满贯公园自9月28日开园后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1] - 中国网球公开赛与国家网球中心新增的签名岛及红土主题观赛区人气爆棚 [1] - 众多乒乓球迷自发聚集在WTT大满贯公园巨幅直播屏幕前席地而坐共同观看比赛 [5] 观赛体验与设施升级 - 大满贯公园内设置户外草坪观赛区及互动游戏区域,4K高清大屏幕前的观赛区座无虚席 [1] - 中国网球公开赛钻石球场升级后的声效系统让现场欢呼极具感染力 [1] - 中国网球公开赛外围公共区域设有网球文化体验打卡地和餐饮区,球迷可沉浸式体验网球魅力 [4][5] 衍生消费与商业活动 - WTT大满贯公园内与乒乓球相关的文创产品深受喜爱,纪念品商铺前总是排着长队 [1][3] - 首钢园六工汇商场挂出乒乓球运动员照片并设置大号乒乓球拍供游客拍照打卡 [6] - 中国网球公开赛现场市民排队领取网球纪念品 [6] 行业融合与宏观影响 - 丰富的体育赛事观赛体验与周边活动助燃了全民健身热潮 [1] - 体育赛事推动了文商旅体的深度融合,成为大众假期打卡的热门选择 [1] - 首钢滑雪大跳台南广场的大满贯公园同步化身欢乐的海洋,人潮涌动 [5]
“体育赛事+”“燃”动假日经济 “小票根”串联消费场景释放经济活力
央视网· 2025-10-04 13:56
赛事表现与收入 - 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销售达8800万元,创历史新高[1] - 世界乒联WTT中国大满贯赛门票销售达8600万元,创历史新高[1] - 中国网球公开赛特许商品单日最高销售额突破120万元[3] 消费场景与联动效应 - 赛事主办方在场馆周边打造多个消费新场景,WTT中国大满贯公园内球迷可凭票根在30多家餐饮企业享受折扣[3] - 中国网球公开赛首次设置“第二现场”,带火798、首创奥莱等十多个热门商圈[3] - WTT中国大满贯官方特许文创店推出近40种热销文创商品[3] 商业模式与战略方向 - 行业通过“票根经济”延伸消费链条,关联餐饮零售、非遗集市,形成“引流—停留—复购”的消费模式[9] - 行业以赛事为核心整合文体旅资源,将体育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假日市场注入动能[9] - 行业围绕球迷需求和市场热点扩展衍生品市场,坚定做大衍生品市场的决心[5] 区域市场与行业趋势 - 从北京“双奥之城”的双赛联动到贵州“村马”赛事,各地以赛事创新消费场景[9] - 上海网球大师赛赛程覆盖国庆中秋佳节,借助票根经济释放消费动能[7] - 行业推动文化体育和旅游商业融合,消费环节更加多元,走向品城、品调、品生活的新方向[12]
袁进业:全运会推动非遗体育现代化转型丨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07:11
赛事概况与意义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 [1] - 赛事是首次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由三地联合承办的综合性体育赛事 [2] - 其示范价值远超体育领域本身 为不同制度体系的协同治理提供可复制模板 [2] 行业协同与治理创新 - 粤港澳三地通过赛事筹备建立了联合指挥部并制定了统一竞赛规则 [2] - 赛事实践实现了运动员资格互认 [2] - 这些实践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重要经验 [2] 文化融合与产业机遇 - 开幕式将融入非遗技艺与南派武术 以提升体育非遗的社会关注度 [3] - 巨大的客流量为开发体育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创造了条件 [3] - 赛事有望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联盟并孵化体育科技创新企业 [3] 长期发展与区域影响 - 赛事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与协同发展的加速器 [3] - 可利用赛事遗产促进三地青年运动员深度交流 培育新生代体育人才 [3] - 目标是将赛事成果转化为区域发展动能 实现从“赛事经济”到“产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活动丰富多彩 乐享美好假期
央视网· 2025-10-03 19:57
体育赛事活动 - 2025中网女单1/4决赛及WTT中国大满贯等世界顶级赛事举行,现场气氛热烈 [2] - 中网门票销售额达8800万元人民币,WTT中国大满贯门票销售额达8600万元人民币,均创历史新高 [2] - 浙江举办近20场城市篮球联赛,通过“票根经济”推动“体育+文旅+商业”融合以释放假日消费潜力 [4] -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举办专业拉力赛,山东威海开展海上运动,四川成都举行有200多名选手参与的水上竞渡及体验活动 [4] 文旅休闲消费 - 浙江借助赛事吸引市民游客白天逛景区、晚上看比赛并品美食 [4] - 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举办包括精品音乐会、公益大师班、共享钢琴在内的80多场活动 [4] - 江苏阜宁和广西富川的乡村游活动吸引人们体验丰收喜悦和田园风光 [6] - 吉林市新通车的红旗大桥及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成为新打卡地标,花江峡谷大桥日均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 [8]
新场景引爆新潮流 “体验+融合”带火北京“双节”消费|国庆消费青观察
搜狐财经· 2025-10-03 18:12
这个十一黄金周,如果没有计划出游也觉得在家呆8天有点无聊,不如去附近的商圈转转。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家 商圈了解到,这里不仅能逛吃逛吃,还有音乐节、同步赛事转播、快闪活动以及各种趣味"市集"……一场场以体 验与融合为名的消费盛宴正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上演。同时,北京十一期间还有多家新商业体和首店开业,为市民 提供休闲购物新去处。 北京动物园的明星熊猫"萌兰"把"家"搬到了北京坊。由北京动物园和北京坊携手打造的"萌主来坊 潮FUN秘集"主 题乐园全新亮相,打造科技与萌趣结合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京西五棵松商圈则化身"潮玩引力场",整合万达广场与华熙LIVE两大核心地标,推出30余场青年专属活动。其 中,大学生AI艺术季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展示30余所高校AI艺术作品,打造"可观看、可互动、可共创"的 数字艺术体验空间。华熙LIVE推出"国潮奇妙游"主题街区活动,结合唐韵雅集、古风乐坊、诗酒对弈等互动内 容,以沉浸式国风场景吸引年轻家庭及汉服爱好者。 体育与文旅的融合尤为引人注目。今年国庆期间,北京迎来中网与WTT大满贯"同城双赛"的盛况。西单更新场、 首创奥莱、北辰荟等商圈纷纷设置中网赛事"第二现场",通过赛事直播 ...
WTT赛事引领文旅新体验
北京晚报· 2025-10-03 14:48
赛事经济带动消费 - WTT中国大满贯赛事在国庆中秋假期带动石景山区文商旅体消费首日超6000万元 [2] - 距离比赛场馆最近的六工汇商场假期客流比平时多出两倍以上 [2] - 首钢园及周边酒店在赛事期间基本满房 [3] 商业设施与客流 - 首钢园在10月1日试运行全新配套商业体融石广场(R+生活中心)并吸引十余家首店亮相 [2] - 六工汇商场中心设置的乒乓球拍艺术装置吸引大批球迷打卡 [2] - 商场三层的"上城街"文化艺术展同步开展将工业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潮流街区 [2] 球迷活动与互动 - 大满贯公园的草坪观赛区一座难求文创商店从早到晚排长队 [3] - 球员见面会仅限100名观众名额提前数小时约满 [3] - 专为球迷开通的WTT球迷巴士在假期期间调整规则所有球迷均可免费乘车 [4] 文旅热度辐射 - 赛事抽签仪式举办地模式口法海寺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球迷追随球员足迹游览 [3] - 永定河集及近期开放的石景山(本山)成为欣赏日落和俯瞰京西的佳处 [3] - 球迷巴士线路将赛场与模式口、商场酒店及交通节点串联方便球迷体验全区文旅 [4][5]
北京: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体育路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3 14:09
北京建设“国际赛事名城”的战略规划 - 核心战略是紧抓“双奥之城”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双奥100”核心引擎 [3] - 创新推出“开年季、潮动季、燃情季、冰雪季”四季主题与12个月度主题,以支撑“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精彩”的目标 [3] - 建设高度契合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特别是有力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4] 已落地及未来规划的重大赛事 - 一系列重磅赛事将在北京陆续上演,包括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赛、北京马拉松、2026年短池游泳世锦赛、2027年田径世锦赛、2029年游泳世锦赛 [3] - 目标包括长期性举办的赛事要实现“一年比一年好”,单项赛事力争实现长期落户北京 [5] - 未来将重点强化国际布局,引进夏冬均衡的国际赛历赛事,并锻造本土品牌,培育新IP [12] 赛事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 - 推进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全年万余场活动下沉至景区街区商圈,以激发消费动能 [7] - 通过深度开发“赛事+”工具箱,包括“赛事+特许”、“赛事+会展”、“赛事+路线”等模式,多维度挖掘消费潜力,加速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9] - 体育消费从“单一观赛”转向“体验式消费”,应走“赛事IP为核心,文旅资源为支撑”的产业融合路径 [9] 奥运遗产的利用与产业带动效应 - 拥有世界级的场馆群、专业的人才队伍、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良好的国际声誉,“双奥遗产”是北京得天独厚的竞争力 [3] - 利用冬奥遗产与工业遗存打造新业态,如首钢园“工业风+赛事”模式,举办北京极限运动汇等 [7] - 目标是提升双奥场馆的饱和度和边际效应,涵养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头部企业、延长服务链条 [12] 对服务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预期贡献 - 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多年超八成,通过打造“赛事经济”将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12] - 以体育为突破口拉动内需增长的重要性凸显,为北京体育深入服务和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提供机遇 [13] - 北京拥有场地资源、体育人口和高端赛事三大优势,应通过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13]
各地推出丰富文体旅活动 丰富假日生活、激发消费活力
央广网· 2025-10-03 09:12
假期里的吉林长春航空文化展示中心,许多游客被"大国重器"所吸引,发出阵阵感叹。 沈阳游客王先生:没想到航展结束后还能看到这么多精彩内容,以前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战机,现 在能近距离接触,感到非常震撼。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结束后,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实现常态化运营,蓝天公园、 航空文化展示中心全年面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旅游的新地标。 游客:比赛非常精彩,可以看到各个高校的学子都在全力完成这次比赛。 各地文化街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甘肃兰州老街,掐丝珐琅技艺、唐卡绘制等展演让游客 忍不住驻足。手工艺人张雪卉正现场进行敦煌泥版画创作。 成都市新津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杨凡介绍,比赛之余,九大配套活动同步开展,啤酒 节、火锅季和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都吸引游客前来。 杨凡:这既是一场赛事,又是一种文化交流。正逢国庆假期,我们也把商家组织到南河两岸现场, 很受市民游客的欢迎。 央广网北京10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庆中秋假期, 各地推出一系列文体旅活动,丰富群众假日生活,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张辉勇:长春航空文化展 ...
“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激发假期消费新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10-02 22:19
体育赛事驱动文旅消费模式 - 各地以高水平体育赛事为核心,通过主题集市、运动挑战及交通、餐饮、文旅场景联动,将体育流量转化为经济动能,推动消费者“跟着赛事去旅行”[1] - 形成“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以及“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比赛,多人消费”的消费模式[1]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提出举办体育消费活动,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和开展[6] 具体城市实践案例 - 北京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和WTT中国大满贯赛同城竞技,国家网球中心打造四大户外观赛场地并配备餐饮娱乐空间[3] - 中网通过“票根经济”联动多个商圈,观众可凭门票在合作商户享受消费优惠[3] - 内蒙古公布2025年中秋国庆体育赛事目录80项、重点赛事13项,提出深入推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3] - 成都通过2025年成都公开赛等赛事进行文旅联动,观众可凭部分比赛门票在多个景点、餐厅、酒店享受折扣优惠[4] - 海南中秋国庆期间集中举办12场“奔跑吧·少年”系列赛事,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赛事引流、消费留量”[4]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消费场景由交通、住宿、观光扩展至更广泛的文娱与休闲领域,旅行者消费偏好转向个性化与体验导向[6] - 体育、演唱会等票根经济有助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实现平台与地方文旅局、主办方、景区、酒店及餐饮商家的多方合作[6] - 办赛应以服务几万观众或参与者为目标,关注其吃住行游购娱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特征[6]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开赛日遇上国庆假期首日 到旗忠网球中心解锁“观球新姿势”
解放日报· 2025-10-02 10:24
记者 龚洁芸 国庆中秋假期第一天,闵行区的旗忠网球中心里人流如织——2025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正赛正式开 打,众多网球爱好者和这项顶级赛事又一次重逢。 作为亚洲唯一的ATP1000级别赛事,也恰逢旗忠网球中心建馆20周年,这场赛事在国庆节首日便 以"竞技+体验"的双重魅力,点燃了参赛运动员与观赛球迷的热情。 更好玩、更好买、更好的体验,球迷们"打卡"大师赛,发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 文创消费区同样人气爆棚,三家官方纪念品商店分别位于品牌天地二楼、训练场及中央场馆环廊, 钥匙扣、毛绒玩偶、丝巾围裙等商品也有百元左右亲民价位的,种类较去年增加三成,新增的儿童玩具 与户外用具更贴合家庭需求。爆款"折叠抱枕毯"兼具背包与毛毯功能,成为球迷必购单品。 赛场内,正赛的较量已然拉开战幕,虽然重量级的球员还未上场,赛前又获悉头号种子阿尔卡拉斯 伤退的消息,但丝毫没有影响球迷们观赛的热情。在这个气温适宜的国庆节下午,焕然一新的旗忠网球 中心获得了高人气。 赛场外的互动体验区早已成为球迷的欢乐海洋。光明、百岁山、红牛、喜力啤酒等数十个品牌搭建 的展台各具特色,将网球元素与趣味游戏巧妙融合。喜力啤酒展台的"巨型球拍挑战赛"让市民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