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学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于涛团队:转化丙酮电&生物催化合成香豆酸、脂肪酸、番茄红素等高值天然产物 | Nature Sustainability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突破 - 于涛课题组通过电化学偶联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CO2到葡萄糖和脂肪酸的高效转化("空气变粮油"),该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 课题组在酵母细胞内构建合成能量系统("双引擎"设计),支持细胞生长并提升脂肪酸合成效率,同时实现低碳化合物(C1-3)向糖及糖衍生物(葡萄糖、肌醇等)的转化 [2] 电催化-生物催化耦合系统创新 - 研究团队提出电催化-合成生物学协同策略,将化工副产品丙酮通过电化学加氢转化为高纯异丙醇(IPA),再经微生物发酵生成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如对香豆酸、番茄红素等) [3][6] - 采用应力调控钌催化剂(I-Ru)实现95.6%的IPA法拉第效率和-240 mA cm-2的偏电流密度,通过反向双极膜电极设计完成100%高纯IPA转化 [8][10] 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前景 - 代谢工程改造的酿酒酵母可直接利用电合成IPA,选择性生产C6-C40长链天然产物(脂肪酸、番茄红素等) [12] - 该技术为化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方案,推动清洁电能驱动化学工业革新,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反应器优化和代谢通路调控 [15] 行业活动与商业化推进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在济南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合作 [16]
让思政工作和项目建设一同“远征”——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中国化工报· 2025-06-06 10:18
公司思想政治建设 - 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 推动福建异地建设项目稳步进展 [1] -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 坚持"项目发展到哪里 支部就建设到哪里" 在福建施工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 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增强团队凝聚力 [2] - 通过视频会议 内网平台 新媒体等渠道开展理论学习 避免思政学习盲区 每月推出电子杂志《远征》与《南化报》联动 宣传项目进展和团队精神 [2] 项目建设管理 - 主要领导亲自牵头 每周召开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设计质量 采购进度及招投标等难点堵点问题 [3] - 在项目现场成立党支部 开展党员"双带双无"先锋工程和"安全管理提升年"行动 加强安全教育 创建项目建设安全文化 [3] - 针对廉洁风险 由纪监审计人员专题宣讲制度要求和典型案例 防范廉洁风险 同时关注长期驻外员工心理健康和家庭矛盾 落实"五必访"制度 [3] 宣传思想工作 - 构建"1+N"宣传思想网格员模式 1名专职人员负责宣传 各部设兼职宣传员 确保专业新闻第一时间传递 [4] - 设立新闻云端提报机制 减少信息传递层级 开展宣传竞赛 调动宣传人员积极性 [4] - 项目开工时组成新闻宣传小分队 多方位采访 3天内各媒体集中报道达23篇次 对内提升士气 对外树立转型发展形象 [4]
中俄务实合作显示强大韧性和互补性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45
中俄双边关系发展 - 中俄关系展现出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鲜明特质 [2] - 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第11次到访俄罗斯 两位元首会面超过40次 [2] - 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 传统领域合作 - 机械制造、重工业、航空航天业、能源、科技合作、运输和物流等领域保持传统驱动力 [4] - 俄罗斯在原材料、重型机械、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和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优势 [5] - 中国在计算机和精密设备生产、机床制造和汽车制造方面具有优势 [5] 新兴领域合作潜力 - 科技创新、汽车生产、跨境电商、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 [4] - 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平台经济 通过集群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合作 建立俄中工业园区 [5] - 金融结算和技术开发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 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替代工具 升级软件 [5] 贸易数据与趋势 - 2025年前3个月中俄贸易额为532.13亿美元 同比下降6.6% [6] - 3月份中俄贸易额大幅增长 增幅达16% [6] - 贸易额下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不代表长期趋势 [6] 外部环境影响 - 美国关税战、贸易战无法影响中俄务实合作大局 [7] - 俄罗斯确认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经济合作势头将持续 [7] - 中俄经济合作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和公平性 建立在遵守现行世界贸易监管规范基础上 [7]
德国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化工搬到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5-05 09:19
德国化工业历史地位 - 20多年前德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1] - 德国是欧洲化学工业的引擎,尽管面临高成本压力和东欧竞争 [1] - 1998年亚洲和南美经济风暴导致德国化工业出口大幅萎缩,美国和欧盟需求下滑,但中国进口量持续攀升 [1] - 德国化工三巨头拜耳、巴斯夫和德固赛转向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 [1] 巴斯夫公司发展历程 - 巴斯夫是全球化学产业巨头,拥有10万员工,工厂分布在38个国家,客户网络覆盖170多个国家 [3] - 1865年创立,最初生产染料,1871年研制出红色茜素染料,成为合成染料领域领导者 [3] - 20世纪初探索氮的奥秘,开启人工合成氮肥料新篇章,推动农业化学进步 [5] - 二战期间成为德军主要供应商,工厂遭受652次空袭几乎被摧毁 [5] - 战后重建并在1950年代塑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出尼龙、聚酰胺和Styroper泡沫材料 [8] - 1960年代开始全球化布局,在巴西、法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地设厂 [10] 巴斯夫在华投资布局 - 2004-2005年投资26亿美元与中国石油化工在南京建设一体化基地,年产170万吨化学品 [13] - 在上海漕泾设立合资企业生产聚氨酯原材料MDI [13] - 2020年在南京创建数字化中心,增强中国数字化实力 [13] - 2021年在上海浦东启动国内首个企业级储能项目,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年减碳2595吨 [15] - 2022年与中国化学工程合作,在广东湛江推进一体化基地建设,总投资100亿欧元 [15][17] - 湛江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 [17] 俄乌冲突影响 - 2022年巴斯夫净亏损13.76亿欧元,主要由于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业务中断 [21] - 巴斯夫在俄罗斯的子公司被"归为国有",北溪天然气管道股份和合资企业受影响 [23] - 欧洲工厂能源成本激增22亿欧元,尽管销售收入增长12%至219亿欧元,税前利润减少5亿欧元 [24] - 德国55%天然气依赖俄罗斯,化工和医药行业消耗全国25%天然气 [28] - 巴斯夫计划2024年在欧洲削减5亿欧元成本,德国路德维希港工厂将大幅裁员 [30] 中国化工产业崛起 - 德国化工产业转移为中国带来新活力,引入德国专家和经验 [32] - 山东寿光市与德国化工专家合作,建设中德化工园 [32] - 2014年起中国化工新品研发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工产品出口国 [35] - 2013年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化工研究第三大阵地 [3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化工和医药研发投入将占全球近15%,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37]
"中国+1"战略失算,制造业还得回头?
日经中文网· 2025-04-05 15:02
美国对东南亚国家追加高关税的影响 - 美国对泰国追加36%的税率,高于对中国的34%税率,导致"China Plus One"战略面临转折点 [1] - 卡西欧计算机在泰国和中国分别生产计算器、手表和乐器,目前正考虑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生产基地 [1] - 超过30%的税率已破坏加工贸易基地选址的前提条件 [1] 日本企业对东南亚投资的变化 - 2017-2024年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额增长75%至4.4万亿日元,同期对中国投资减少65%至4900亿日元 [2] - 越南对美贸易顺差2024年扩大至1000亿美元以上,是2017年的3倍多 [2] - 日资化学厂商正与美方客户讨论修改合同条件,可能考虑解除合同 [2] 电子产业链面临的挑战 - 越南日资电子零部件供应商担忧苹果可能要求其承担税收负担 [2] - 苹果在美对中国产品关税从10%提高至20%后仍保持售价不变,可能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供应商 [3] -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认为对东南亚关税可能使日资企业避免投资该地区 [4] 服装和食品行业的影响 - 迅销在越南有74家服装缝纫工厂,孟加拉国和柬埔寨分别有34家和30家,面临高关税 [3] - 伊藤忠商事旗下Dole公司在菲律宾生产的菠萝罐头对美出口可能获得相对优势 [3] - 住友商事在越南等地的工业园区暂未出现撤出动向,但密切关注影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