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搜索文档
突破!滨州医学院荣获4项省科学技术奖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09:12
山东省科技大会及奖项概况 - 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0个项目(人选),包括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科学技术青年奖10人、自然科学奖51项、技术发明奖3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90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人 [7] - 滨州医学院荣获4项省科学技术奖,包括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作为参与单位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获奖总数和科学技术青年奖均实现新突破 [1] 滨州医学院获奖项目详情 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 - 田梗教授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建立了国际领先的细胞膜生物功能实时监测活细胞信号通路平台和国际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检测平台 [2] - 田梗教授在国内较早推广肿瘤精准诊断、精准用药技术,研发靶向细胞膜受体的精准诊疗纳米试剂和创新药物,推动了恶性肿瘤精准诊疗水平的提升 [2] 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张加余教授团队成果"中药复杂物质体系化学成分系统表征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了中药复杂物质体系分析新方法,显著提升中药新颖微量成分发现能力和中药质控水平 [3] - 张桂龙教授团队成果"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探针的高分辨可视化成像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研发了系列安全、高效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探针,实现肿瘤精准靶向成像和肝损伤的无创可视化诊断 [4] 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 姜静教授参与的项目"新型双靶标受体-Fc融合蛋白药物核心关键技术及应用"解决了融合蛋白药物开发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开发了两款全球首创的双靶融合蛋白药物 [5] 滨州医学院科研发展策略 - 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发挥在医养健康、生物医药领域的学科专业与人才资源优势 [6] - 公司汇聚优势科研团队,搭建特色研究平台,推进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6] - 在科技奖励申报工作中,公司坚持"提前布局、提前谋划,提前培育"工作思路,持续加强申报动员、成果凝练、专题辅导等全过程跟踪服务 [6]
广东医科大学启动全国首个AI医学院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0:22
行业动态 - 全国首个AI医学院在广东医科大学正式启动 基于鸿蒙生态构建"虚实融合 软硬一体"数智医学院 融合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数字孪生和元宇宙技术搭建AI医学教育平台 [1] - AI医学院定位为与真实世界医学教育并行的AI医学教育空间 为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友好 开源的医学教育应用场景 [1] - 广东省卫健委表示AI医学院体现了学校拥抱数智化转型的战略眼光和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担当 [1] 技术应用 - AI医学院包含个性化教育中枢 超现实实践平台 全周期成长伴侣三大支柱 [2] - 采用多模态融合技术 可解释AI决策系统 实时知识更新引擎等六大创新突破 [2] - 人工智能技术正推动医学教育与实践新浪潮 从"替代者"思维转向"增强型"医生 [2] 教育创新 - 广东医科大学布局智能医学工程 智能科学技术 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3] - 首创开设4个医工融合双校联合培养学位项目 包括"药学+材料科学""智能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3] - 提供从校园到医院全成长周期的知识学习 临床研究 诊疗服务AI素养评估和支持 [2] 合作生态 - 联合韩德民院士团队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 [3] - 与华为合作建设"华为数智健康医疗联合创新天工实验室""华为医学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等 [3] - 联合神州医疗等头部企业建设"多模态数据应用创新实验室""医药大模型实验室" [3] - 牵头成立"数智健康医疗创新联盟" 设立"人工智能与心脑血管工程湾区实验室"等 [3]
陕西继续实施医学生定向免费培养项目
陕西日报· 2025-06-26 06:58
陕西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 - 2025年陕西省将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和大专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 目标是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养全科医生 [1] - 本科定向生培养院校包括延安大学 西安医学院 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等 大专定向生培养院校包括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 [1] - 报考本科定向生需通过2025年高考报名审核 本人及父母户籍在陕西农村且连续3年以上 报考大专定向生还需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1] - 定向生在校期间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即免除学费和住宿费 补助生活费 [1] - 毕业生需到定向就业地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到 办理聘用手续 本科及大专定向生均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 [1] 定向医学生服务要求 - 2025年及以后入学的本科定向生完成专硕教育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 需在乡镇卫生院服务不少于6年 [2] - 大专定向生毕业后需在村卫生室服务不少于6年 且入职3年内需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2] - 本科及大专定向生如出现违约行为 需按协议承担违约责任 [2]
临床医学热度第一,现在是学医的好时候吗?
虎嗅· 2025-06-24 21:01
高考志愿填报与临床医学热度 - 全国多个省市已陆续开启高考成绩查询,紧接着便是高考志愿填报 [1] - "临床医学"稳居今年本科(普通)"用户搜索专业TOP30"热度榜首,口腔医学排名第三 [2] - 多所医学类院校追加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计划:广东医科大学招生计划较去年增长100人,广东药科大学计划招生6800人(同比增加320人),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年本科生招生计划扩招200人 [4] 临床医学专业报考趋势与专家观点 - 临床医学已连续多年高居热门专业前列,学医热度持续攀升 [4] - 专家鼓励学医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作相对稳定""未来发展不错""被人需要很幸福""学医是很好的谋生手段" [6] - 专家提醒需根据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抗压能力、职业规划等全面考量,医学学制长、辛苦程度高,三甲医院入职门槛普遍要求博士学历 [7] 医学职业发展特点 - 医生职业稳定性强,AI无法完全替代,需求持续存在 [8][9] - 医学培养周期长: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早期收入较低,需家庭长期支持 [11][12][27] - 医生需多元化发展:除临床技能外还需具备教学、科研、科普能力 [15] - 职业回报包括稳定薪酬、健康守护者角色、患者康复带来的成就感 [28] 医学行业技术变革与就业前景 - AI将改变医疗模式,医生角色从治疗转向预防、筛查、康复和随访 [24] - 再生医学发展带来弯道超车机会,如组织工程化气管技术可保留患者肺功能 [25] - 就业方向不仅限于医疗机构,还包括健康管理机构、外资及私立医院等高端医疗领域 [37] - 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缺口大,适合追求长期社会价值或热衷技术融合的从业者 [50] 医学专业选择建议 - 需提前分辨能当临床医生的专业(如口腔医学),部分医学院专业无法取得医师资格 [38] - 适合学医的特征:善良乐于助人、抗压能力强、具备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能力 [44][45] - 报考需考虑学历要求(博士学位)、工作强度(无正常休息日)、终身学习需求等现实因素 [39]
广东今年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拟招2035名 定点院校11所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0 17:47
订单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项目 - 广东省2025年订单定向培养医学大学生招生计划2035名,定点院校共11所 [1] - 省财政补助2000人,广州市定向医学生由广州市补助,其余由广东省易方达公益基金会资助 [1] - 定点院校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 [1] - 录取方式为提前录取批次平行志愿投档,按高考分数择优录取,同分条件下农村生源和定向县生源优先 [1] - 报考对象仅限广东考区省内户籍人员,在校期间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1] 定向医学毕业生就业安排 - 各项目市卫生健康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需协调提供足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 [2] - 优先安排给服务人口多、全科医疗需求大、全科医生较为短缺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 - 2025年8月31日前通过面试考查,按成绩由高到低选择工作岗位并落实编制 [2]
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在深入整改
快讯· 2025-05-15 20:06
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核查情况 - 试点班旨在推动医学教育与多学科融合,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优秀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 - 2019年经教育部批复同意,年均招生规模约30人 [1] - 试点班在录取资格确定、临床实习管理、学位论文答辩与审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包括试点方案不严密、管理不严格、落实不到位 [1] - 北京协和医学院正在深入整改,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进行全面评估并督促改革完善 [1]
漩涡中的“4+4”和学制复杂的医学教育
虎嗅· 2025-05-02 15:00
医学教育模式 - "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起源于1910年北美,要求学生在完成4年普通大学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再接受4年临床医学教育,最终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1][4] - 与传统八年制培养模式不同,"4+4"定位为"基于多学科本科教育背景的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2][16] - 美国医学院入学标准严格,录取率极低,要求申请者完成特定先修课程并通过MCAT考试,MCAT考试内容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基础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5][6][9][10] 国内外实施差异 - 美国MD毕业生需完成实习医师培训和3年住院医师培训才能成为全科医生,专科医师需额外3-7年培训[12][13] - 中国自2002年引入"4+4"模式,目前仅上海交大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顶尖院校试点,协和2018年试点班文理兼收,要求生物学≥25学分、化学≥10学分、数学≥10学分[16][17][20] - 中国"4+4"模式增设论文要求,与美国纯临床导向不同,课程设置整合基础与临床模块,第一年按器官系统划分综合课程,第二年前置临床见习[22][23][28] 培养效果评估 - 协和试点班学生学科成绩与传统八年制无显著差异,但临床能力和科研产出略低,英文优势和交叉学科背景突出[32] - 学生反映学制紧凑导致临床实践时间不足,考试压力影响胜任力发展,科研受阻主因时间短缺[33][34][36] - 教师评价传统八年制学生临床基础更扎实,核心胜任力差异较小,而"4+4"学生发展潜力较高但个体差异大[32] 医学教育学制问题 - 中国医学教育学制繁杂,存在3年制专科、5年制本科、"5+3"本硕、8年制本博等多种路径,培养目标定位模糊[38][40] - 多学制导致医生成长时间成本过高(10-16年),培养效率低下,相同年限可能授予不同层级学位(专业型/学术型博士)[39][41] - 专家建议统一学制学位,设立独立医学专业博士学位,分离临床MD与科研PhD,严格临床导向培养[42][43][44]
“4+4”医学博士,你敢找他看病么?
虎嗅APP· 2025-05-01 17:00
"4+4"医学培养模式概述 - 国内部分高校实施"4+4"医学生培养模式,即4年非医学本科+4年医学教育,与传统5年本科或"5+3"/8年制模式形成对比 [9] - 主要实施院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巴德年班"等 [11] - 协和医学院2023年首届"4+4"试点班毕业17名临床医学博士 [15] 培养特点与课程设置 - 招生不限本科专业,但需通过自主命题笔试与全英文面试,要求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 [18][19] - 课程融合医学与工科知识(如生物材料学、医学大数据),强调临床思维与技术创新能力 [12] - 学分要求严格:生物学(含生物化学等核心课程)、化学≥10学分、物理≥6学分、数学≥10学分 [12] - 临床轮转时间仅为传统医学生的三分之一,规培时间压缩至1年 [17] 争议焦点 - 培养周期极端压缩导致临床经验不足,传统医学博士需11年(5+3+3),而"4+4"仅8年含1年规培 [17] - 毕业生面临就业劣势:医学课程从3年压缩至2年,科研时间被挤压,三甲医院更看重传统培养背景 [42][51] - 董小姐案例暴露潜在问题:30页博士论文获减免2年规培,低年资医生担任《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作者引发专业性质疑 [23][24][27] 模式价值与国际对标 - 初衷是引入多学科背景人才,参考美国MD培养路径(非医学本科+4年医学院) [31][32][33] - 协和校长王辰提出需打破生物学局限,融入理科、工科及人文艺术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 [37] - 实际效果偏离目标:上海交大医学院20年仅扩招至29人/年,毕业生呈现"均质化"而非预期中的跨学科创新人才 [43][44] 未来改进方向 - 需平衡学制压缩与临床经验积累的矛盾,优化招生与培养方案 [52] - 课程安排过于紧凑导致"眼高手低"现象,需加强基础操作训练(如解剖学、临床见习) [46][48] - 应避免因个案否定整体模式,但需完善考核机制以确保专业素质 [51][52]
饶毅:请勿错怪王辰教授
第一财经· 2025-05-01 11:27
协和医学院的历史与现状 - 协和医学院早期采用美国1910年后的医学教育模式,曾取得显著成就,如1920-1930年代在药理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世界领先研究 [6][10] - 2000年后协和医学院面临教授凋零、毕业生大量出国不归的问题,导致"老协和"传统在医学院部分已荡然无存 [6][7] - 协和医学院近三四十年形成近亲繁殖问题,内部提拔老师的学生、学生的学生,成为发展阻碍 [4][11][13] 王辰教授的贡献与改革 - 王辰教授在协和医学院推动4+4教育改革,打破清华大学对招生的垄断,从全国优秀高校招生 [8] - 改革使协和医学院更接近美国模式,不固定前四年学校和专业,适应交叉学科需求 [16][18][26] - 王辰教授面临协和内部的强烈抵抗,部分源于"协和老大"的无理态度,但他是当时唯一符合条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人选 [5][8] 4+4教育模式的合理性 - 协和医学院的4+4模式历史悠久,早期为燕京大学生物系4年+协和医学4年,后调整为北大、清华生物系+协和 [16][18] - 该模式与美国医学教育体系一致,8年毕业后还需临床培训,形成自洽完备的培养体系 [16][19][24] - 4+4模式本身没有问题,执行中需要严格任人唯贤,不能因个别事件否定整个培养体制 [7][17][20] 协和医学院与其他院校对比 - 北大清华在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领域已超越协和医学院,后者从遥遥领先变为相对落后 [14][21] - 北大清华获得资助后积极改革,摒弃近亲繁殖,而协和在这方面远落后于这两所高校 [13] - 北大生命科学学科教师质量远超协和医学院,多数协和教师达不到北大助理教授标准 [21][22] 协和医学院面临的挑战 - 经费和空间长期紧缺,近年才解决,导致招聘困难和近亲繁殖 [11][12] - 内部文化问题阻碍发展,需要长期坚持任人唯贤的改革 [13][17] - 外界因素如其他院校和科学院的进步,使协和相对优势减弱 [14]
董小姐事件: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虎嗅· 2025-05-01 10:51
医疗行业事件 - 男医生在手术中因情感纠纷中断手术 导致麻醉病人被搁置40分钟 院方事后迅速与涉事医生切割处理 [3][5] - 事件暴露医疗行业应急管理漏洞 非紧急情况下中断手术缺乏明确制度约束 [5][6] - 公众对医疗安全的高度敏感 麻醉状态下无人监护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7] 医学教育制度争议 - 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引发争议 该制度允许非医学背景本科生通过4年学习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8][10] - 制度由王辰院士推动 上海交大、浙大等院校同步试点 标榜借鉴西方医学教育体系 [8][10] - 争议焦点集中在录取公平性 公众质疑非医学背景学生通过捷径进入顶级医学院 [26][28] 教育公平议题 - 涉事学生本科就读巴纳德学院(哥伦比亚大学附属文理学院) 录取率8% 非野鸡大学但国内知名度有限 [11] - 公众质疑点包括:经济学背景跨专业录取的合理性 文理学院学历的认可度 以及潜在的特殊录取通道 [12][26] - 事件触发对教育分层制度的深层讨论 反映社会对"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理念的认知冲突 [20][22] 社会意识形态 - 事件持续发酵反映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极端敏感 类似高考的制度刚性被视为不可触碰的底线 [24][25] - 舆论场呈现"不死不休"特征 制度设计者面临"掀桌子"式的系统性质疑 [16][28] - 社会情绪与《让子弹飞》经典台词形成互文 凸显"公平"诉求在公共议题中的核心地位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