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海南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7 09:16
特色产业培育行动 - 海南省将持续培育壮大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并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 - 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 以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 [1] -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实现再造"海上海南"目标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1]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 [1] - 推进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 积极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 [1] - 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 谋划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 [1] - 发展特色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 [1] - 推动钻井仪、水下采油树与高附加值油服产品本地生产 [1] -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目标2027年超过60亿元 [1] 优势产业提升行动 - 加力提升临港产业能级 支持洋浦港建设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2] - 推动洋浦港成为面向RCEP国家及链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内外贸网络的重要节点 [2] - 加快琼州海峡通航能力扩能升级 升级琼州海峡老旧船舶 [2] - 加快洋浦"临港产业集群+临港物流园"协同发展 [2] - 支持洋浦开展大宗商品"国际集采+加工增值+国内配送"业务 [2] - 研究推进八所港开通对越滚装航线 加快八所港高排港区建设 [2] - 洋浦港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目标2027年达到800亿元 [2] - 全省集装箱吞吐量目标2027年达600万标箱 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85条 [2] 产业体系发展规划 - 行动方案初步绘就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2] - 海南省海洋厅将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全力支撑深海产业发展 [2] - 为再造"海上海南"目标注入蓝色动能 [2]
财联社8月4日午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8-04 12:09
机械工业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1]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4.3%创同期历史新高 [2] 海南产业政策 - 海南计划培育文昌国际航天城航天产业集群建设航天重大科创基地壮大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 [3] - 推动优化离岛免税政策拓宽"即购即提"商品清单目录 [3] 大宗商品 - 花旗上调未来0-3个月黄金价格预测至3500美元/盎司此前为3300美元/盎司 [4] 股市表现 - 上证指数涨0.2%深证成指跌0.28%创业板指跌0.49% [5] - 恒指收涨0.49%恒生科指收涨0.93% [5]
保持战略定力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证券报· 2025-08-04 05:12
经济发展与重大项目推进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一的叶巴滩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主厂房6台机组完成发电机层混凝土浇筑,全面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实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1] - 各方从完善投融资机制、强化工程运行管护等方面发力,抓紧推进102项重大工程建设,以实现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1] -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当前发展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1] 政策支持与消费提振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 [2] - 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计划10月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2] - 北京发放1000万元观影补贴,广西推出深夜食堂等特色活动,山西打造非遗国货"潮牌""潮品",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消费潜力 [2] 企业支持与就业保障 - 河北成立"企业服务团",上海选取企业需求迫切的十个事项进行攻坚突破,山东组织海外经贸洽谈活动,帮助企业应对挑战 [2]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等7方面提出政策举措 [2] - 云南、四川等多地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供需对接 [2]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 - 上海黄浦江畔的"模速空间"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吸引了阶跃星辰、无问芯穹等百余家企业落地 [3] - 湖北设立1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浙江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奖补力度,广东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 [3] - 摩根士丹利研究显示,到2030年中国有望打造价值1400亿美元的本土人工智能市场 [3] 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 - 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直驱型漂浮式风电机组下线,中国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完成交付,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获颁生产许可证 [4] - 河南提升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集群产业规模,安徽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新赛道,海南重点发展现代种业、航天产业 [5]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 [5] 金融支持与改革开放 - 科创板改革新进展: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增强科创板制度包容性 [5] -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获批,明确今年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 [6] - 中国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等业务 [7] 外资投资与市场信心 - GE医疗北京基地迎来第3.5万台探测器下线,未来将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市场 [7] -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7] - 汇丰集团贸易前景调查显示,中国依然是全球企业计划增加贸易往来、加码生产制造的主要市场 [7]
政策资金双双发力,多个问题亟待解决,私营企业能助力印度实现“太空梦”吗?
环球时报· 2025-07-15 06:54
印度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5月印度拥有172家专注太空的私营企业[1] - 当前印度航天产业规模约80亿美元占全球2%[1] - 目标到2047年将全球占比提升至15%[1] - 预计2033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将达9440亿美元[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0年印度向私营企业开放太空行业并成立IN-SPACe监管机构[2] - 2023年发布《印度太空政策》明确公私合作框架[2] - 2024年放宽外资限制允许100%外资投资卫星制造[2] - 航天预算从2013-14年5615亿卢比增至2025-26年13416亿卢比增长近两倍[2] - 设立110亿卢比专项基金支持航天初创企业[2] 市场增长预期 - 未来5年印度航天经济预计以48%复合增长率增长至500亿美元[3] - 官方预测2024年该领域市值有望超130亿美元[4] - 过去5年印度航天初创企业融资总额超35亿美元[4] 产业基础条件 - ISRO拥有2万名员工规模超过NASA[4] - 班加罗尔形成航天人才与企业聚集的生态系统[4] - 多家初创企业已实现卫星发射和商业运营[5][6] 发展挑战 - 关键部件高度依赖进口[7] - 材料学和化学等基础领域薄弱[7] - 缺乏全面监管框架和事故责任机制[7] - 人才流失严重领军型人才匮乏[8] - 资金规模不足以支撑长期太空计划[8]
海南发布降碳“路线图”: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00:20
碳中和路线图 - 海南计划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 [1] - 构建以电力零碳化、热力零碳化、终端电气化为核心的新型零碳能源体系 [1] - 同步建设产业降碳、城乡减碳、交通脱碳、生态固碳、智慧管碳、长效治碳六大体系 [1] 能源领域 - 确保昌江核电站二期建成投产,启动建设洋浦绿能项目 [1] - 发展建筑光伏电站和海上风电 [1] - 适时退出燃煤机组 [1] - 构建核电余热供热、高温气冷堆供热、垃圾焚烧及工业空气源热泵等零碳热力系统 [1] 交通领域 - 推动汽车、铁路、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及空港陆电改造 [1] - 建设智能充换电基础设施、车网互动系统及光储充换一体站 [1] - 到2030年,全省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清洁能源汽车占比100%,私人用车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100% [1] 产业方面 - 攻关高效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储能、绿氢制甲醇及CCUS技术 [2] - 培育"风光氢储"高端装备制造链、"绿氢氨醇"特色产品链及"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航天产业体系 [2] - 加快园区低碳化与零碳园区建设 [2] - 目标是204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较峰值期下降65% [2] 城乡低碳转型 - 在农村推广"自发自用、余电互济、农机储能"的能源系统,实现2045年全覆盖 [2] - 建筑领域提升新建建筑本体节能率,推动既有建筑改造及设施设备全面电气化 [2] 生态固碳 - 开展林业、海洋、农业、地质四大领域固碳增汇行动 [2] - 聚焦碳汇技术支撑、国土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修复、蓝碳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 [2] - 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2] 长效机制 - 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系列配套政策 [2] - 建立以碳排放统计核算、碳足迹追踪、ESG评价为核心的低碳标准体系 [2] - 打造标准互通互认的绿色低碳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 [2]
2015年6月28日:猎鹰9号爆炸,马斯克的“至暗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28 10:38
猎鹰9号火箭爆炸事件 - 2015年6月28日猎鹰9号火箭在升空后第139秒爆炸 事故导致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火箭损毁 并损失2500公斤运往国际空间站的物资 [1][4][6] - 事故直接原因是第二级氦气罐固定支架断裂 该支架设计承重4500千克 但实际在900千克负载下即断裂 断裂后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爆炸 [8] - 支架采用碳纤维缠绕不锈钢结构 在极端高压低温条件下提前断裂 从异常出现到爆炸仅持续0.893秒 [8] - 事故造成数亿美元经济损失 是公司自2002年创立以来遭遇的重大挫折 [8] 事故调查与影响 - SpaceX迅速成立34人事故调查委员会 成员来自NASA/FAA/洛克希德等机构 三周后公布调查结果 [8] - 事故引发全球媒体关注 舆论对私营航天可靠性提出质疑 但部分声音支持公司从失败中学习 [10] - 事故促使公司加强质量控制 后续所有火箭支架均经过严格测试 [10] 后续发展与行业启示 - 公司仅用半年时间即恢复发射 2015年底成功将11颗卫星送入轨道 [10] - 此次事故成为公司技术改进的重要转折点 后续实现火箭回收等关键技术突破 [10] - 事件促使整个航天行业重新审视"低成本航天"的可行性 引发对工程学边界的思考 [10]
盛阅春调研硚口区、黄陂区、新洲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 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长江日报· 2025-06-24 08:30
硚口区发展重点 - 以汉江两岸联动发展和老汉口地区转型发展为契机推进城市更新 加快汉正街传统商贸市场转型升级 打造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1]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做强生命健康 科技服务等优势产业 培育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1] - 高标准谋划"汉江湾"建设 探索中心城区转型发展新路径 [1] 黄陂区发展重点 - 推进新型工业化 深化省级开发区创新发展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 深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2] - 推进后湖流域综合治理和片区开发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农文旅融合 [2] 新洲区发展重点 -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抓牢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 [2] - 推进省级开发区建设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商业航天产业 打造"中国星谷" [2] -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推动农村三产融合 加强项目谋划和产业招商 [2] 全市工作部署 - 统筹推进稳增长 促转型 推改革等重点任务 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和大财政体系建设 [3] - 推进城中村改造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3]
2.5 万亿美元估值!方舟投资揭秘 SpaceX 的星际商业帝国如何炼成?
搜狐财经· 2025-06-13 19:47
估值预测 - 方舟投资预测SpaceX到2030年企业价值将达到2.5万亿美元,较2024年末3500亿美元估值增长超7倍 [1] - 估值模型突破传统航天产业按发射次数计算的框架,纳入火星殖民、轨道资源等星际变量 [1] 商业飞轮模式 - SpaceX通过猎鹰火箭重复使用技术降低发射成本,单次发射成本从6200万美元降至2000万美元以下 [2] - 星链卫星网络获取用户现金流,2024年收入120亿美元,支撑全球52%商业发射订单 [2] - 2030年星链用户从500万增长至1.2亿,ARPU从120美元提升至240美元,年收入288亿美元中60%将再投入火箭研发与火星计划 [2] 星链市场潜力 - 2035年星链完成4.2万颗卫星部署后,年收入预计达3000亿美元,占全球通信支出15% [3] - 消费端:2030年发达国家5%家庭和发展中国家8%人口成为用户,贡献240亿美元收入 [3] - 企业端:50%远洋商船、30%智能电网、20%自动驾驶车队依赖星链通信 [3] - 政府端:美国国防部已签署150亿美元长期合同,全球10%国防通信支出和30%深空探测任务可能成为收入源 [3] 火星开发计划 - 2028年星链收入30%(约86亿美元)专项投入火星计划 [4] - 星舰年产100艘时,2030年100次火星任务可运送5万吨物资,单位运输成本降至1万美元/公斤 [4] - Optimus机器人2028年首批100台抵达火星,每日建设1000平方米基地,2035年成本降至5000美元/台时建设效率提升至1万平方米/日 [4] 火星资产价值 - 火星资源(金属、甲烷燃料、探测数据)2035年可覆盖60%开发成本 [5] - 每运送1吨物资到火星产生2万美元账面价值,2030年累计形成100亿美元资产 [5] 轨道资产战略 - 4.2万颗星链卫星占据近地轨道30%频谱资源,构建太空制造前哨、轨道数据集市和天地一体化网络 [7] - 轨道资产服务于自动驾驶、物联网、卫星遥感数据商业化及航天器维修补给,拓展太空经济价值链 [7]
以未来产业塑造产业未来(人民时评) ——从展会感受中国经济脉动①
人民日报· 2025-06-11 06:1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展示应用潜力,具身智能成为未来产业新赛道[2] - 飞轮储能系统、朱雀二号火箭、生物制造等技术突破推动储能、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从0到1发展[3] - 安徽合肥聚集全国近1/3量子科技企业,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4] 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 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代表国际竞争制高点[2] - 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化应用是形成全球竞争护城河的关键,决定产品话语权与产业定义权[3] - 低空智能飞行器、虚拟数字人、外骨骼等科幻场景正在加速商业化落地[5] 产业生态与要素支持 - 政府引导基金、新兴产业投资母基金及金融机构支持为未来产业提供资金活水[5] - 技术转化需搭建平台促进"书架"与"货架"对接,实现科技成果向新产品新产业的转化[4] - 协同攻关机制帮助解决卡脖子难题,加速技术路线验证与产业化进程[4]
琼港在多个领域有广阔合作空间
海南日报· 2025-05-13 09:48
琼港合作领域 - 琼港在五大领域深化合作,包括人才交流 [2] - 琼港在建筑工程和环保专业领域有合作空间,如新技术应用、人才培训、节能环保和生态管理 [2] - 琼港可以在共建低碳示范区、卫星数据产业协作、文旅联合开发三大领域深化合作 [3] - 建议建立琼港生态城市专家委员会,推动两地建设标准对接 [3] - 建议设立跨境绿色技术孵化基金,支持装配式建筑等技术的联合研发 [3] - 建议策划琼港卫星数据应用论坛,促进航天产业链深度合作 [3] 考察成果 - 考察团深入了解海南在城市规划、生态保护及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2] - 考察团与当地政府部门座谈交流,了解海南在建筑工程、环保领域的经验 [2] 人才交流 - 海南"港证琼认"政策已覆盖45项香港职业资格 [3] - 建议进一步扩大职业资格覆盖范围,吸引更多香港人才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 [3] - 建议建立公务员互访机制,海南可借鉴香港在工程监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