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海工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经济大省,再被“点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00:3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中共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现代化 [1] - 规划强调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并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发展 [1] - 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差异化政策支持力度 [1] 经济大省核心作用 - 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等十省份GDP均超5万亿元,累计GDP超过82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升至61% [2] - 今年前三季度,前十省份除广东外,GDP增速均达到或超过5.2%的全国平均增速 [2] - 经济大省集中了全国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 [4] 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 - 北京轨道交通18号线等3条(段)新建地铁进入“跑图”阶段,通车后运营里程将突破900公里 [6] - 前三季度江苏省出口各类船舶1078.4亿元,同比增长38.3%,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7] - 山东港口青岛港第二座40万吨矿石码头正式投产,成为全国首个拥有40万吨干散货数智码头的港口 [10] 科技创新与新兴经济 - 截至9月末全国5G基站总数达470.5万个,比上年末净增45.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6.6% [14] - 小鹏汇天与敦煌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布西北首条低空自驾旅游线路,加速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9] - 广州市发布20条“好房子”建设标准,从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方面推动住宅建设转型升级 [8] 企业家财富与地域分布 - 《2025胡润百富榜》显示1434位个人财富50亿元人民币以上企业家入榜,总财富接近30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2% [17] - 上榜企业家居住地呈现“3+2+3”格局,上海(152位)、深圳(147位)、北京(146位)位居前三 [17] - 上榜企业家最多的商帮为浙商(208位)、粤商(134位)、苏商(109位) [23]
走出实验室,融入产业链! 江科大近50 名青年博士赴镇江高新区对接技术需求
扬子晚报网· 2025-10-28 14:17
活动概况 - 江苏科技大学组织近50名青年博士团走进镇江高新区,开展以“双高驱动青教促融”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与技术项目对接活动 [1] - 活动由江苏科技大学党委组织部、镇江高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联合党委等多个单位联合主办 [3] - 活动包括实地调研重点平台与企业以及座谈交流两个主要环节 [5][7] 实地调研与技术对接 - 博士团走访了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镇江船厂和中船动力等重点平台与企业 [5] - 博士团深入企业党建文化展厅、生产车间与技术研发中心,了解高新区在船舶海工、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 [5] - 在企业“车间课堂”上,企业技术负责人直面智能船控系统、绿色动力技术、狭小空间焊接机器人等“卡脖子”难题,与青年博士展开初步交流 [5] 座谈交流与合作机制 - 座谈会上,“产教融合”先锋队汇报了基于“三单”机制梳理的27项企业技术需求,涵盖船舶海工、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方向 [7] - 青年博士代表分享了在智能制造、机器视觉、3D打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就创业政策、成果转化机制提出建议 [7] - 镇江高新区表示将持续优化“三单机制”,推动需求对接闭环管理,并探索项目评价与激励机制 [7] - 学校表示将加强与高新区的战略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技术攻关等方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7] 未来展望 - 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共同书写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8]
40 余家重点企业、36 个高端产品!江苏展品闪耀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扬子晚报网· 2025-10-22 07:57
大会概况与江苏主宾省参展情况 -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于10月16日至19日在福州举行,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同期举办第三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 [1] - 江苏省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宾省受邀参会参展,搭建了540平方米的主宾省展区 [1][3] - 展区重点展示了36个高端船型与配套产品,包括全球首制江海直达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全球最大24000箱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等 [1] 行业展示与合作成果 - 江苏省内40余家船舶海工领域重点企业、协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大会,集中呈现了全船型谱系化综合建造能力 [1] - 江苏主宾省活动为苏闽两地船舶海工企业搭建了对接交流平台,两家来自江苏和福建的企业在展区深入洽谈并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 [3] 产业绿色智能发展对接活动 - 作为大会系列活动之一,“船舶海工产业绿色智能发展对接交流活动”于10月16日下午成功举办,由苏闽两省工信厅及行业协会共同组织 [2] - 活动吸引了苏闽两省船舶海工重点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服务商共130余人参加 [2] - 活动内容包括专家讲座、链主企业案例分享及服务商解决方案发布,聚焦工业AI时代智能制造和未来海洋装备展望 [2] 产业发展战略与方向 - 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被视为船舶海工企业突破发展瓶颈、重塑竞争优势的战略抉择 [3] - 产业发展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赋能为核心手段,以网络联接为关键支撑 [3] - 未来合作将聚焦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加快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创新三大方向 [3]
镇江船舶海工产学研精准对接
新华日报· 2025-10-22 04:09
会议概况 - 镇江市成功举行船舶海工产业产学研合作交流会 旨在深化校企合作 推动产业向绿色化 高端化 智能化转型升级[1] - 会议通过推介科创环境与产业政策 发布高校前沿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来汇聚创新资源[1] 高校科技成果 - 上海交通大学展出深海高端装备 包括无人潜水器 深海采矿车 深海原位生物采样系统[1] - 上海交通大学展示前沿研究成果 包括海洋核动力系统技术开发综合平台 波浪补偿栈桥系统 船舶小组立无人生产线[1] - 江苏科技大学研发的"抗台型浮式防波堤装备技术"填补国际防波堤设计及消波机理空白[1] - 江苏科技大学在超大型风电安装船总体设计 换流站浮托安装毫米级定位对接 3D波浪补偿主吊研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1] 企业技术需求与产业基础 - 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 大津重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现场发布具体技术需求 采用"企业出题 高校答题"模式以推动产业精细化 高端化升级[2] - 参会企业代表认为对接会高效 能直接接触前沿科研成果并精准描述生产难题[2] - 镇江市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在今年1-9月同比增长26% 呈现飞速发展态势[2] - 镇江已形成完整产业生态 汇聚12家整船制造企业和69家船用设备与海工配套企业[2] - 江苏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等院校每年为产业输送超3000名专业人才 提供持续智力支持[2]
南通市总工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育驶入“快车道”
新华日报· 2025-10-21 07:34
人才培养战略 - 南通市总工会通过精准赛事锤炼、专项培训筑基、创新训练营引领三大路径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 [1] - 全国产业工人人工智能+学习行动首站活动于今年5月在南通启动 依托职工之家App组织万名产业工人线上学习 同时依托江海工匠学院及各县区分院开展千人线下集训 [1] - 学习记录统一纳入全国网上工匠学院档案库 活动设立1万份结业奖励 每日300名随机抽奖及百名优秀学员专项奖励以激励职工 [1] 技能竞赛平台 - 构建多层次实战化技能竞技平台 9月中旬举行绿色低碳装备智能制造产业技能竞赛 190名企业职工与71名职业院校学生参与 [2] - 赛事严格对标国家高级工职业标准 聚焦产品创意设计、专业软件应用与工艺实施能力 [2] - 在江苏省班组长数字能力大赛中 南通7名职工从全省1.8万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 2名选手分获电力与化工赛道冠军 其中电力赛道冠军成绩在全部七个赛道中位列榜首 [2] 前沿项目与成果 - 一系列紧扣产业前沿的新项目陆续启动 包括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现代家纺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职工科技创新训练营 [3] - 在长三角船舶海工行业制图员职业技能竞赛中 南通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多名职工在省总工会组织的多项比赛中取得佳绩 [1][2] - 经过系统培育的技能人才正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 推动AI技术从专家讲台走向车间班组 [3]
船舶海工产业产学研合作交流会举行 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供需精准对接
镇江日报· 2025-10-20 07:34
行业活动与产学研合作 - 10月17日举行船舶海工产业产学研合作交流会 旨在推介科创环境与招才引智政策 发布科研成果与技术需求 搭建科研院所与企业交流平台 [1] - 上海交通大学展示深海高端装备与前沿研究成果 包括无人潜水器 深海采矿车 深海原位生物采样 海洋核动力系统技术开发综合平台 波浪补偿栈桥系统 船舶小组立无人生产线 [1] - 江苏科技大学研发成果填补国际空白并实现技术突破 包括抗台型浮式防波堤装备技术 超大型风电安装船总体设计技术 换流站浮托安装毫米级定位对接技术 3D波浪补偿主吊研制 [1] - 重点企业发布技术需求 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与大津重工有限公司阐述企业概况 发展规划 技术难题与科研成果转化模式 [1] 产业发展现状与支持 - 今年1-8月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链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6% 显示产业飞速发展 [2] - 当地产业基础雄厚 拥有12家整船制造企业与69家船用设备与海工配套企业 [2] - 人才供给充足 江苏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和中职院校每年输送船舶制造相关毕业生超3000人 [2] - 交流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推动科学研究与行业技术深度融合 助力产业向精细化 高端化转型升级 [2]
首批“双高协同”试点4个月 “造船CP”交出硬核产业答卷
新华日报· 2025-10-01 06:07
合作进展与成果 - 江苏科技大学与镇江高新区在成为江苏省首批“双高协同”试点单位后4个月即举办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10项船舶海工领域硬核技术集中亮相 [1] - 活动吸引了全国8家创投机构与10家产业链企业现场对接,标志着合作进入高效转化快车道 [1] - 合作以来已累计开展校地对接50余家次,落地校企合作项目7项,带动新增科研投入超6000万元 [3] 具体项目与技术转化 - 夏兆旺团队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已通过校地协同机制与中船集团达成合作,配套某型号船舶动力设备 [1] - 李阳团队的“高性能超细合金材料”项目成立公司后获得区属国企10%股权认购,前三季度开票销售突破2300万元 [1] - 凌宏杰团队的“系列化水下作业机器人”已在多个场景落地,正主攻船体清洗新市场 [3] - 昝浩团队带来航空航天传感器实物,欧阳春团队的燃料电池催化剂项目备具清晰融资计划 [3] 机制建设与平台发展 - 双方共同构建全新转化机制,先进船舶海工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为首批10名技术经理人颁发聘书 [1] - 该中心是全省首个该领域专业转化平台,正迅速成为资源汇聚枢纽 [1] - 江苏科技大学的卓越工程师学院、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均在中心设立分支机构 [3]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双高协同”合作旨在构建汇聚政、产、学、研、金各方资源的平台,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2] - 合作将进一步打通信息、资本与技术对接渠道,推动校企供需双侧高效匹配 [2] - 计划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镇江高新区将加快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2]
产才融合促发展 点燃创新主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9-28 14:47
人才引进与集聚 - 实施紫琅英才计划并组建集成电路产业科技镇长团,累计引进紫琅英才项目127个 [1] - 项目资助及补贴总额超过1.7亿元,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超过120人 [1] - 引进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汽车电子等产业领域的硕士、博士紧缺人才共计516人 [1] 产业创新与金融支持 - 成立产业专项基金和人才基金,举办财智直通车金融对接会、宝月湖创投峰会等活动 [1] - 人才企业融资规模超过3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3% [1] - 5家人才企业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8家人才企业获评省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 [1] 人才服务与环境优化 - 实施人才公寓供给三年行动,建成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园人才公寓在内的10余处人才公寓,总量超过4000套 [2] - 举办如"万名学子崇川行"船舶海工专场等系列活动超过20场,吸引近万名大学生参与 [2] - 出台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为通富微电(002156)、中远川崎等链主企业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2]
青岛打造北方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齐鲁晚报· 2025-09-26 06:27
宏观经济表现 - 2024年青岛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19.5亿元,增长5.7%,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 [2]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建设让青岛接入京沪二线高铁大动脉,缩短南下长三角、北上京津冀的里程 [3] - 莱荣高铁通车后,莱阳到青岛北最快33分钟,海阳北至青岛北最快46分钟,日照西到青岛北约1小时,高密北到青岛北最快30分钟,形成“1小时交通圈” [3] - 2024年10月潍烟高铁建成通车,实现胶东半岛高铁成环 [3] - 轨道交通加速成网,“三纵三横”骨干通道竣工,“十四五”期间新增铁路里程720公里 [4] - 济青高铁日均开行150列,实现“早出晚归”商务通勤 [4] - 公路建设推进,“十四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530公里,包括明董高速、济潍高速等 [4] - 规划“一环七射”高铁网和“三环十一射”高速公路网的交通一体化蓝图 [3] - 低空经济布局,本土企业蔚蓝空间研发的“云帆-2”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可载五六个成年人,一小时从青岛飞到济南 [4] 产业协同与集群发展 - 青烟威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九成以上 [5] - 智能家电集群产值突破3000亿元 [5] - 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 [5] - 青潍共建虚拟现实产业集群,集聚歌尔、京东方等企业200余家 [5] - 跨市配套升级,8家烟台汽车企业成为一汽大众青岛基地一级供应商 [5] - 海尔烟台智能厨电产业园带动7家配套企业落地 [5] - 潍柴青岛智慧重工年产挖掘机2.3万台 [5] 科技创新与生态共建 - 海尔卡奥斯携手烟台打造石材、绿色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潍坊进行农业物联网改造,与日照共建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6] - 半岛科创联盟累计对接企业5200次,发布技术需求4300项 [6] - 青岛“链万企”平台链接烟潍等地10多个行业平台,促成200余项合作 [6] - 崂山实验室在潍坊建设海洋超高速科研平台,在日照布局海水制氢中试基地 [6] - 海洋科研合作,黄海所参与日照东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与渔业融合发展EOD项目,管华诗院士团队与日照三奇生物合作的海洋功能食品项目落地 [5] - 青岛与烟台合作开展“深远海设施渔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完成“经海005号”平台 [5] 企业融资与服务 - 蓝海股权中心服务挂牌企业2078家 [6] - 交通银行出台22条专项政策为圈内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6]
共话蓝色经济未来,2025全球滨海论坛海洋经济平行论坛在江苏盐城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07:30
论坛概况 - 2025全球滨海论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于9月24日在江苏盐城举行 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滨海——向海向新而行 筑梦蓝色经济" [1] - 论坛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盐城市人民政府 江苏省林业局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共同主办 [1] -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沈君作主旨演讲 总结"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成绩 分享"十五五"期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考 [1] 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 2024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 [2] - 船舶海工 海上风电 海洋石化等特色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2] - 涌现全国首批绿电可溯源的产业园区 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 首套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等创新成果 [2]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35.9% [2] - 通过中欧绿色低碳 中哈物流基地 "一带一路"陆海联运等项目融入世界 [2] 论坛研讨与交流内容 - 研讨议题包括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海技术应用 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展望 数智船厂建设及产业链协同发展 [2] - 高峰对话环节围绕绿色低碳发展 人工智能AI+海洋 涉海政产学研金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 [3] - 江苏沿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有关涉海科创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 [3] - 参会人员包括国际机构学者专家 政府部门负责人 高校代表 海洋龙头产业和新兴领军企业家代表共计150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