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工程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越秀资本子公司参与重组纾困 助力实体企业转型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8-13 18:45
*ST松发重大资产重组 - *ST松发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置出陶瓷制造产能并注入恒力重工100%股权 实现从传统陶瓷制造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转型 [1] - 恒力重工主营业务涵盖大型船舶建造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端重型机械制造 配套募集资金将用于高端船舶智能制造与研发设计项目 [1] - 广州资产作为最大内资机构投资人参与*ST松发增发认购 将成为第八大股东 [1] *ST松发历史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2年 2015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原主营业务为日用陶瓷制造 [1] - 因行业竞争加剧 市场需求萎缩 多次转型未果 2025年1月触发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广州资产战略布局 - 广州资产作为广东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聚焦上市公司纾困与产业价值提升 已投资广东榕泰 仁东控股等多个纾困项目 [2] - 公司深化投行化转型战略 围绕广东省委"1310"部署 服务区域金融风险化解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
獐子岛等新设智能装备公司,含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13:57
公司动态 - 大连海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田同,注册资本为3750万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水下系统和作业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潜水救捞装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 [1] - 该公司由大连獐子岛(002069)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獐子岛等共同持股 [1] 行业布局 - 新公司业务涉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领域 [1] - 水下系统和潜水救捞装备制造是公司的重要业务方向 [1]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20:55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1] -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同比增长25.2%,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1] - 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16.9% [1]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4%、2.2% [1] 传统海洋产业表现 - 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57.6% [2]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达7718亿元 [2] - 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邮轮艘次同比增长33.7% [2] - 海洋交通运输业韧性凸显,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6.9% [2]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3%、9.7% [2] - 青岛发布"海星大模型"用于海洋药物研发,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2]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蓝色粮仓"建设扎实推进 [2] 涉海企业经营预期 - 87.6%企业对下半年经济环境持乐观或中性态度 [3] - 73.8%企业预计下半年营业利润持平或增长 [3] - 89.4%企业预计下半年平均用工人数保持稳定或增长 [3] - 海运外贸航线持续扩容,多地新增直航东南亚、中东、南美等航线 [3]
上半年海洋经济稳中向好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8-02 10:41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海洋资源要素供给能力增强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 同比增长25.2% 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1] 传统海洋产业 - 海洋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和16.9% [1] - 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1] - 海洋交通运输业韧性凸显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和6.9% [1] 海洋新兴产业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3%和9.7% [2] - 青岛发布"海星大模型"用于海洋药物研发 [2] - 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2] 可再生能源与渔业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4%和2.2% [1]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中集集团股价微跌0.49% 海工业务手持订单达63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02 00:53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日15时股价报8 17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04元跌幅0 49% [1] - 当日开盘价为8 20元最高触及8 24元最低下探至8 13元 [1] - 成交量为32 28万手成交额2 64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集装箱制造海洋工程装备能源化工装备等领域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物流及能源装备供应商 [1] - 海工业务是重要板块之一 [1] 业务动态 - 海工业务手持订单达63亿美元其中高端FPSO/FLNG深海油气装备占比三分之二 [1] - 集装箱订单排产至第三季度 [1] - 行业预计全年产量不低于300万TEU [1] 发展战略 - 未来将围绕提质增效稳发展 [1] - 优化资产结构并推动新兴业务增长 [1] 资金流向 - 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514 34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2 99亿元 [1]
学习笔记|向海图强 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3:35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广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拥有4084.5公里大陆海岸线、近2000座海岛,具备向深远海发展的便利条件 [1] 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已于7月1日施行,强调推动海洋产业向非沿海地区延伸,探索建设海洋产业园区 [2] - 条例要求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支持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海洋油气探采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2] - 鼓励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等新型海洋装备 [2] 新技术与海洋产业融合 - 广东省要求提升高端海洋电子装备研发能力,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3] - 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完善产业链,支持海上风电运维产业发展 [3] 港口与临港经济发展 - 广东将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优化,促进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科学布局临港产业项目 [3] - 支持广州、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与香港、澳门共同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 [3] 国际航运建设 - 广东计划培育现代航运服务机构、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推动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和国际船舶锚地服务基地建设 [3] 广东海洋经济基础与投入 -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连续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推动315个海洋项目创新发展 [4] - 广州和深圳拥有雄厚资本实力,深圳是国内资本配置中心之一,有利于海洋科创企业融资 [4]
国家统计局: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5月份有所收窄 以装备工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
快讯· 2025-07-27 09:37
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情况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降幅较5月份收窄4.8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4.1%转为增长1.4% [1] - 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利润同比下降1.8% [1] -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与5月份持平 [1] 装备制造业表现 - 6月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增速较5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2] - 装备制造业利润由5月份下降2.9%转为增长9.6%,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 [2] - 装备制造业8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2] - 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96.8% [2] - 电气机械、仪器仪表、金属制品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8.7%、12.3%、6.2% [2]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飞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68.1%、19.0%、17.8% [3]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40.9%、12.5% [3] - 锂离子电池制造、生物质能发电、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72.8%、24.5%、22.2% [3] "两新"政策带动效果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1%、10.5%、9.5% [4]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家用通风电器具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60.0%、97.2%、21.0%、9.7% [4] - 光电子器件制造、计算机零部件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9.6%、16.9% [4]
兴业证券:布局海上风电等新兴产业 推进海洋经济区域协同
智通财经· 2025-07-17 11:59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将海洋经济提升至战略高度 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层面继《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后 再次强化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1] 海洋经济总量与增速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38亿元 同比+5.9%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2] - 海洋船舶工业 海洋电力增速均超14% 主要系海上风电装机加速及航运市场景气度上行推动 [2] 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新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4% 近五年CAGR为9.0% [1][4] - 海洋电力 海洋船舶与工程装备近五年CAGR分别为19.7% 12.8% 增速位列新兴产业前二 [4] - 2024年海上风电装机70.2GW 同比+13.6% 克拉克森预测2035年海上风电装机量将达到389.3GW [4] 海洋产业细分领域 - 海洋船舶制造行业景气度回落 关注高附加值船舶与绿色船舶结构性机遇 [4] - 海洋工程装备订单以海上生产装置(MOPU)为主 2024年全球海工船手持订单价值831亿美元 MOPU订单占比52% [4] 区域发展格局 - 我国已形成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地区和中国南海地区三大海洋经济圈 [1][5] - 环渤海地区以天津 青岛等大型港口为枢纽 长三角地区推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南海地区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 [5] 政策支持方向 - 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3] -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 地方政府如上海 广东发布规划推动协同发展 [3]
人民财评:坚定身姿,我国外贸于变局中驭风浪而笃行
人民网· 2025-07-15 14:41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 79万亿元 同比增长2 9%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 [1] - 出口总值13万亿元 增速7 2% 表现亮眼 [2] 出口结构优化 - 机电产品出口7 8万亿元 增长9 5% 占出口总量六成 [2] - 高技术产品连续9个月增长 高端机床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超20% [2] - 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比提升至32 4%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1 5% [2] - 绿色低碳产品增长12 7% 风电设备 锂电池等绿色装备出口增势明显 [2] 企业主体与市场多元化 - 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62 8万家 民营企业54 7万家 占进出口总值近六成 增速7 3% [3] - 民营企业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 成为外贸重要支撑 [3]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 欧盟 日本 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 [3] - 东盟 非洲 中亚等新兴市场贡献增量 对非洲和中亚进出口增速均超两位数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4 7% 占外贸整体比重超一半 [3] 产业升级与创新动能 - 外贸结构深度优化 创新动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2] - 差异化 定制化产品策略赢得全球市场认可 [3] - 完备产业体系 高效基础设施 优化营商环境共同支撑外贸表现 [4]
中国外贸“变量可控”:上半年出口增长7.2%,6月对美降幅明显收窄
第一财经· 2025-07-14 15:19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2.3% [1] - 6月进出口规模3.85万亿元,增长5.2%,为历史月度第二高位,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进口1.51万亿元(增长2.3%) [3] - 进出口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6000多亿元 [3] 区域贸易动态 - 上半年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达61个(同比增加5个) [3] - 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 [3] - 上半年对美国进出口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降9.9%,进口降7.7%;6月对美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从5月的9.1%回升至11.7% [4][5] 高技术产品与跨境电商 - 上半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增长,其中自主品牌占比32.4%(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7] - 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超20%,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1.5% [7] - 跨境电商进出口1.32万亿元(增长5.7%),其中出口1.03万亿元(增长4.7%),进口2911亿元(增长9.3%) [9] 外贸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增长7.3%),占外贸比重57.3%(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5% [11][12] - 外资企业进出口6.32万亿元(增长2.4%),连续5个季度增长,进口高端装备增长3.2% [12][13] - 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达7.5万家,创2021年以来同期新高 [13] 中欧贸易亮点 - 欧盟占中国外贸总值12.9%(增长3.5%),日均进出口超150亿元 [7] - 对欧盟出口汽车零配件增长9.7%,进口大型客车变速箱增长40.8%,车用柴油机增长65.2% [8] - 中国自欧盟进口医疗保健品、箱包、首饰等占同类产品进口比重超6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