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
搜索文档
去年前海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居全国第三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07:12
综合保税区排名与进出口表现 - 前海综合保税区在2024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排名A类第三名 从2023年第19位跃升16个位次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前三的综保区 [2] - 2024年进出口总值达3752.5亿元 同比增长49.9% 规模位列全国第四和广东省第一 占深圳全市三个综保区进出口总量三分之二 [3] - 2024年1-7月进出口规模达2215亿元 同比增长19.1% 创同期历史新高 [3] 企业集聚与产业链协同 - 区内汇聚9家进出口百亿级企业 包括千亿级外贸领头羊越海全球 [3] - 嘉里大通 马士基供应链等10余家企业实现营收翻倍增长 [3] -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 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发展态势 [3] 海关监管与通关便利化 - 创新海关监管模式针对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高价值产品 支持建设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 [4] - 大幅压缩企业通关时间 实现通关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目标 [4] - 简化流程精准监管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扫清障碍 [4] 保税维修业务创新 - 将大疆玩具无人机西门子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零件纳入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 [4] - 西门子医疗依托保税维修政策将全球售后点迁至区内 降低30%全球服务成本 [4] - 破解企业维修难成本高瓶颈 为高端医疗设备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制度创新样本 [4] 保税租赁业务发展 - 开展深圳首架民航发动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 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 [5] - 累计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涉及飞机11架船舶2艘飞机发动机1架 货值近40亿元 [5] - 依托深港陆运口岸便利化条件和一站式通关服务 提升效率并节省运输成本 [5] 多元化保税业态拓展 - 推动保税研发维修展示租赁等保税+模式多点开花 [5] - 成功举办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会 采用境外保税+境内艺术同台竞拍形式 [5] - 保税+模式成为撬动贸易新业态的有力杠杆 为区域开放型经济注入活力 [5]
蛇口海关优化监管流程破解艺术品通关瓶颈
深圳商报· 2025-08-28 07:35
核心事件 - 一批来自中国香港、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品在深圳海关监管下完成保税展示交易出区手续并运往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亮相拍卖活动 [1] - 这是前海保税文化艺术品的首次拍卖 [1] 海关监管创新 - 蛇口海关针对保税文化艺术品通关创新制定一企一策方案 [1] - 完成保税文化艺术品鉴证工作室建设并配置科研级鉴证仪器 [1] - 完成文化艺术品保税仓库验收 专用保税账册设立 保税艺术品信息采集 展览场地设施验收等一系列工作 [1] - 本次待展出保税艺术品100%验核正常 [1] 业务发展进程 - 3月23日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首展落地 [1] - 8月23日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首拍举行 [1] - 海关持续优化监管流程破解艺术品通关瓶颈拓展保税展示交易业务链条 [1] 未来规划 - 海关将配合企业完成进口申报保税仓储等后续工作 [2] - 聚力打造保税+文化产业新特色 [2] - 助力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常态化运作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保税文化艺术品品牌 [2]
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在前海举槌 保税拍品成交率达76%
深圳商报· 2025-08-26 11:12
拍卖活动概况 - 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会于8月23日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总成交额485.76万元 总成交率61.2% [1] - 50余件国内外现当代艺术精品参与拍卖 保税拍品占比约50% 保税拍品成交率达76% [1] - 保税拍品成交额约207.58万元 显示市场对保税艺术品流通模式的高度认可 [1] 拍品与竞拍情况 - 拍品涵盖巴勃罗·毕加索 达米恩·赫斯特等国际大师及奈良美智 盐田千春 丁雄泉 谭平 周春芽等中外名家作品 [1] - 拍卖现场出现激烈角逐 反映艺术市场对优质拍品的强烈需求 [1] 模式创新与行业意义 - 首次采用"境外保税 + 境内艺术"同台竞拍形式 实现拍卖流程与检索环节无缝衔接 [1] - 大幅提升保税艺术品占比 为文化保税业态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1] - 标志前海文化保税业态重要突破 全链条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1] - 助力前海打造大湾区文化交流新生态 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1]
顶级艺术品估值暴跌,艺术品与虚拟资产市场冰火两重天?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6:19
艺术品拍卖市场动态 - 佳士得将于9月26日在香港拍卖赵无极1963年作品《17.3.63》,估价7000-9000万港元,较2018-2019年同尺幅作品成交价下跌40-50% [1] - 赵无极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突出,2018年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以5.1亿港元创香港拍卖纪录 [5] - 赵无极作品受追捧原因包括艺术价值高、中西文化融合典范、收藏和投资潜力大 [5] 虚拟资产市场表现 - 比特币价格自2018年5月26日至今暴涨16倍 [1] - 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就稳定币市场波动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将采取稳健审慎方式审批牌照申请 [6] - 监管机构提醒投资者保持谨慎,避免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作出非理性决策 [6] 另类投资品市场分析 - 虚拟资产与艺术品同属"非实物价值载体",价值源于市场共识和主观认可 [7] - 稀缺性是两者维持价值的关键,可通过人为设计或天然属性实现 [8] - 兼具收藏和投资双重属性,购买动机可能出于情感偏好或增值预期 [9] - 需明确所有权以保障价值,产权界定是交易和流通前提 [10] - 均承载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特定时代价值观和社会情绪 [11] - 交易市场活跃且波动性强,价格受供需、趋势和投机行为影响 [13] 市场趋势展望 - 另类投资品市场可能出现由虚向实转变,或虚实交融 [14] - 传统艺术品与虚拟资产在数字化时代逐渐融合,如艺术品发行NFT、虚拟资产纳入艺术展览 [14]
佳士得将携赵无极炙热巨作《17.3.63》 登陆京沪港等五大艺术之都
华尔街见闻· 2025-08-16 15:38
拍卖作品核心信息 - 赵无极1963年油画作品《17.3.63》将于2025年9月26日佳士得香港晚拍首次亮相 估价7000万至9000万港元[4] - 作品尺寸为130 x 97.2公分(51 1/8 x 38 ¼英寸)采用鲜红色主调与中轴式构图 属于艺术家"狂草时期"代表作[4] - 1960年代同类鲜红色调大尺幅作品仅存19幅 其中8幅(含本作)从未现身拍场[4] 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 - 该作曾参展1965年德国埃森福克旺美术馆赵无极首场回顾展 奠定其国际抽象艺术巨匠地位[4][5] - 融合中国草书笔触与西方色彩技法 体现东西美学贯通的标志性风格[5] - 创作受1960年代初巴黎玻璃天窗工作室自然光线环境影响 展现对光影的极致掌控[4] 市场推广与机构认可 - 佳士得将作品定位为"博物馆级巨作" 强调其巅峰时期创作激情与全球藏家吸引力[5] - 2024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及香港M+博物馆相继举办赵无极回顾展 持续强化市场影响力[5] - 预展覆盖台北(8/23-24)、新加坡(8/30-31)、上海(9/4-5)、北京(9/8-9)、香港(9/23-26)五大亚洲城市[6]
佳士得2025半年报:韧性生长,暗涌新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06:38
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拍卖市场呈现企稳迹象 在经历2021-2022年连续增长及2023-2024年回调后 市场释放结构性亮点 [1] - 佳士得2025上半年全球拍卖成交总额达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1.2亿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拍卖成交比率达88% 同比微升1个百分点 [1] - 全球最高成交价前十的艺术品中 佳士得拍品由上年同期的6件增至7件 雅逸精品类别销售异军突起 千禧新世代及Z世代买家占比持续攀升 [1] 核心艺术板块表现 - 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市场板块上半年成交总额13亿美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占公司拍卖销售额最大比重 [3] - 佳士得纽约拍卖的彼埃·蒙德里安巨作《构成:大红色平面、蓝灰色、黄色、黑色和蓝色》以47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42亿)成交 成为上半年最高价艺术品 [3] - 南非女艺术家Marlene Dumas的《一月小姐》以136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800万)创下在世女艺术家拍卖纪录 显示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 [4] 雅逸精品业务增长 - 雅逸精品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2%至4.05亿美元 涵盖珠宝、名表、名酒和手袋等品类 其中瑰丽珠宝类别成交总额增长25% [4][5] - 包含收购Gooding & Company的古董汽车拍卖业务后 雅逸精品总销售额同比增长29%达4.68亿美元 [5] - 该类别吸引41%新买家 成为重要客户孵化地 并持续吸引消费额攀升的年轻买家 [5] 区域市场格局 - 美洲区买家贡献45%成交额 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占比34% 亚太区占比21% [6] - 中国内地需求加速增长 成为亚太地区领先买家市场 其次为中国香港 东南亚藏家作为第三大买家市场影响力增强 [6] - 亚洲藏家参与遍布全球拍卖市场 在经济形势不明朗背景下仍保持活跃 [6] 市场趋势与策略 - 高端市场流动性减弱 需注重拍品筛选、展示方式及定价策略 以激发竞拍热情 [6] - 大型个人藏品拍卖趋势持续 包括遗产类及自主出售藏品 反映市场趋于稳定 [7] - 数字化创新影响显著 人工智能应用于客户挖掘、精准定位和体验提升等领域 [6]
长江商学院梅建平:艺术品回报率正处在70年一遇的低迷状态
经济观察网· 2025-07-16 23:11
艺术品市场整体表现 - 艺术品回报率处于70年一遇的低迷状态,2023年和2024年10年期滚动年化美元回报率分别为-0.9%和-1.4%,为1954年以来最差表现 [2] - 艺术品与股票市场(标普500指数)形成鲜明对比,后者自2018年起每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三大洲际艺术品指数显示部分市场复苏信号,全球艺术品市场出现解冻迹象 [2] MM艺术品价格指数概况 - 新发布的MM三大洲际艺术品价格指数覆盖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三大拍卖行1873-2025年全球7914位艺术家的43307幅作品,平均成交率82% [5] - 样本包含亚非大艺术家913位、欧洲艺术家5578位、美洲艺术家1423位,编制方法基于梅建平与摩西教授的研究成果 [5] 洲际艺术品市场表现 - **亚非大市场**:指数从2000年1升至2025年春6.21,年复合增长率7.7%,但2025年春拍下跌6.4% [5] - **欧洲市场**:指数从2000年1升至2025年春1.73,年复合增长率2.3%,2025年春拍反弹22.4% [5] - **美洲市场**:指数从2000年1升至2025年春2.88,年复合增长率4.4%,2025年春拍大涨31.7%,但仍较2021年高点低15% [5] 中华艺术品市场表现 - MM中华艺术品价格指数从2000年1升至2025年春8.55,年复合增长率9.2%,2025年春拍逆势上涨9% [6] - 2000-2025年间中华艺术品年化回报率(9.2%)大幅跑赢印象派(3.2%)和当代艺术品(5.1%) [7] - 中华艺术品2020年达历史高点后调整48.2%,2025年春拍反弹9%,同期印象派指数涨11%,当代艺术品跌8.9% [7] 细分市场动态 - 印象派和当代艺术品2021年达历史高点后,最近3年分别下跌16%和28.6% [7] - MM中华艺术品景气指数显示2024年秋拍藏家信心恢复,但2025年春拍市场仍低迷,竞拍活跃度不足 [8] 行业合作与发展 - 长江商学院与意大利博科尼管理学院合作,依托新成立的艺术市场与金融研究所编制欧洲国家指数等专业指数 [8] - 研究团队包括摩西、姜国麟、Anrea Rurale、Brunella Bruno等国际学者 [8]
区块链技术在艺术品拍卖中的应用:如何通过NFT实现艺术品溯源与所有权转移自动化?
搜狐财经· 2025-07-13 19:19
区块链技术在艺术品拍卖中的应用 - 区块链技术通过NFT解决艺术品真伪验证和所有权转移问题,为艺术品拍卖带来革命性变化 [1] - 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不可篡改、透明公开和安全可靠的特点,能有效记录艺术品创作时间、艺术家和历史流转记录等信息 [3] - NFT作为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可确保艺术品唯一性与来源,为艺术品附加永久数字身份 [3] NFT与艺术品溯源 - NFT可作为艺术品数字化证明,与实体艺术品对应实现溯源追踪 [3] - 每个NFT包含艺术品详细信息如创作背景、所有权记录和交易历史,这些信息在区块链上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 [3] - 区块链技术使艺术品历史交易记录可随时查阅,提高买卖双方信任度并为定价提供数据支持 [9] 所有权转移自动化 - 区块链与NFT结合简化所有权转移流程,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化操作 [5] - 智能合约在购买完成后自动触发所有权转移,实时更新区块链信息,减少人为错误和操作繁琐 [5] - 自动化交易过程无需依赖第三方中介,确保交易真实、合法且高效 [5] 艺术品市场透明化 - 区块链技术永久记录和追踪艺术品交易,相关信息公开透明展现给所有参与者 [9] - 透明化交易方式降低欺诈可能性,使艺术品市场更加健康 [9] - 收藏家可确保艺术品真实性并查阅历史交易记录,了解价格波动 [9] 艺术家利益保障 - NFT为艺术家提供新收入来源和版权保护机制 [10] - 智能合约允许艺术家设置转售提成比例,从二次或多次交易中获得收益 [10] - NFT技术帮助艺术家建立数字身份,提升品牌影响力 [10] 对拍卖行的影响 - NFT和区块链简化拍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并减少人工成本和出错风险 [11] - 区块链使拍卖行能实时监控交易,确保艺术品在透明公正环境下完成交易 [11] - 拍卖行可利用区块链建立去中心化拍卖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11] 行业前景展望 - 未来艺术品拍卖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拍卖行,可通过去中心化平台公开竞拍 [7] - 区块链艺术品溯源系统增强市场信任度,推动数字艺术与实体艺术融合 [7] - 技术普及将使艺术市场更加智能化、全球化,创造更多机会与收益 [12]
白酒、邮票、红木家具,多个行业遇冷,专家:年轻人不和你玩了!
搜狐财经· 2025-07-02 13:08
年轻人消费观转变 - 年轻人成为消费市场主力军,推动消费升级,但导致白酒、邮票、红木家具等传统产业遇冷 [1] - 年轻人消费观整体转变,不再热衷炒股、收藏等投资行为,更注重实用消费体验 [7] - 年轻人倾向于消费快消品,而非需要长期等待升值的物品 [9] 白酒行业现状 - 白酒在中国拥有悠久历史,曾是社交必备品,但年轻人饮用比例逐年下降,2020年不足10% [3] - 白酒产量同比下降近30%,茅台等龙头企业也未能幸免于跌价浪潮 [3] - 白酒市场已不再是昔日盛景,若坚持高价策略将难以在新一代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中生存 [11] 艺术品和收藏品市场 - 字画古董失去年轻一代青睐,艺术品拍卖市场萎缩过半,20多岁参与者不足10% [5] - 红木家具因价格高昂和体积笨重,难以打动追求简约生活方式的年轻人,销售额大幅缩水 [5] - 集邮成为中老年人专属爱好,不再受年轻人欢迎 [5] 消费趋势变化 - 年轻人不愿背负房贷,基本住房需求"不再需要",更遑论高端家具、名酒等奢侈品 [7] - 年轻人认为高价商品是少数人在炒作,对其不屑一顾 [7] - 年轻人热衷于盲盒、Labubu等潮流产品,但这些只是少数人的爱好 [9]
从2025春拍看市场韧性与新动向
北京商报· 2025-06-13 00:38
市场表现与趋势 - 2025春拍香港市场亮点为元代书法家饶介作品《草书韩愈柳宗元文》以2.5亿港元成交,中国嘉德内地市场总成交额达16亿元 [3] - 202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575亿美元(约合4158亿元),同比下跌12%,但中国内地藏家在佳士得春拍贡献成交总额占比1/3,较2024年春季增长18% [3] - 市场呈现两极分化:高精尖拍品(如张大千日蚀7935万元成交)和低价位稀缺题材表现强劲,而行家货板块疲软 [5][6] 藏家行为与结构变化 - 中国藏家表现更成熟理性,高端市场降温但成交价低于5万美元的交易量增长,私人洽购年增14% [8] - 新生代藏家崛起:中国嘉德20%新买家为首次参与,年轻买家同比增21%;佳士得30%买家为千禧世代,较2024年春增20% [13] - 线上竞投份额升至36%,竞投人数较2024年春增27% [13] 行业策略调整 - 拍卖行采取差异化策略:中古陶聚焦元明瓷器板块,北京银座推出小众专场如中国扇画,并尝试跨地域合作 [9][14] - 企业优化经营模式,包括缩减规模、联合专场、精减预展成本,同时加强学术赋能(如中古陶恢复标本馆) [9][13] - 潮流艺术受追捧(如永乐LABUBU专场100%成交),反映年轻藏家需求驱动市场创新 [11] 价值重构与板块轮动 - 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资本与审美共振下重新定义价值,明清官窑、元代瓷器等板块表现坚挺 [6][9] - 买家偏好头部作品与"小而精"拍品,拍卖行通过发掘拍品文化内涵(如元瓷多民族文化融合背景)提升附加值 [8][14] - 行业共识为"稳中求进",通过特色化路径(如北京银座扇画专场)应对资源有限挑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