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自行车
icon
搜索文档
电动自行车新标实施在即,3.8亿辆存量车“换新”全链条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20:59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1][2] - 政策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等"五端"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包括严格生产管理、认证管理、销售监督、登记管理等 [2][3] - 设置销售过渡期:2025年8月31日前出厂的不符合新标准但符合旧标准产品可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1][4] 生产端管理 - 工信部要求企业根据新标准实施日期倒排工期,建立产品落地进度计划台账,对进度缓慢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 [3] - 已实施电动自行车"白名单"制度,累计公告30家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涵盖14个主流品牌,市场份额超60% [3] - 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CCC证书 [7] 流通端管理 - 全国在用电动自行车约3.8亿辆,其中含大量老旧车和改装车 [2][5] - 2023年通过"以旧换新"淘汰老旧车1200多万辆,但新车占比仍很小 [5] - 流通环节存在清库存与推新品的矛盾,短期内符合新标准的关键零部件可能供不应求 [6] 消费端政策 - 各地政府将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补贴力度,细化补贴规则 [1][5] - 补贴对象包括:换购合规锂离子电池的个人消费者、首次购买新车的个人消费者、报废老旧车换购新车的个人消费者 [5] - 鼓励地方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上述行为给予补贴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新标准实施涉及铭牌区分(电助力自行车与电驱动型电动自行车),需要城市层面配套落实 [4] - 经销商面临清库存与推新品的两难选择,可能出现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6] - 检测认证机构正加快能力建设,为新产品上市提供安全评估保障 [7]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实施 如何选购合规电动自行车产品?
贝壳财经· 2025-07-24 20:41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 -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4年9月1日在生产环节实施,12月1日在销售环节实施 [1][2] - 新标准强化配件阻燃性能、锂电池安全性能及防篡改功能,预计将降低火灾风险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1][3] - 标准修订历时8个月,经过70余次调研、160余次技术研讨、220余次试验验证,处理5.4万条意见,修改近200个指标条目 [3]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相当于每4人拥有一辆,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保有量超3000万辆,14个省超1000万辆 [2][6] - 2023年通过"以旧换新"淘汰老旧车1200多万辆,但安全性较高的新车占存量比例仍较小 [6] - 2023年11月已实施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充电器、电气安全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2] 新标准核心改进 - 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从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续航可达60-70公里,减少充电频次 [3] - 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机制,防范非法改装 [3] - 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14张新版CCC证书 [5] 消费者选购指南 - 需认准CCC认证标志及产品合格证,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登录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验证真伪 [4] - 建议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旧标车在12月1日前仍可销售但存在安全隐患 [5] 锂电池回收体系 -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试点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未来将建立网点实现废锂电池"应收尽收"和规范化综合利用 [6][7] - 老旧锂电池保有量大是火灾主要诱因,淘汰置换需长期推进 [6] 行业集中度 - 工信部已公告两批共30家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涵盖主流14个品牌,市场份额超60%,第三批"白名单"已完成公示 [5]
新国标实施在即,电动自行车如何“骑”好安全路?
新华财经· 2025-07-24 20:06
当前我国全社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8亿辆。新国标将从哪些方面完善管理?如何保障电动自行 车"骑"好安全路?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推动新版技术规范落地实施 电动自行车与人们生活出行息息相关,它的产品质量、安全性事关每个家庭。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各类 安全事故频发,需要各方协力筑牢全链条安全防线。 建立标准体系是强化电动自行车隐患治理的源头。去年底,新修订的技术规范发布:严格限制电动机最 高转速等关键参数、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放宽铅蓄电池车型重量限值……一系列调整致力于提 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水平、更好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 新华财经北京7月24日电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 技术规范落地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 "标准要切实发挥作用,还需各方把标准学好、用好。"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介绍,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编制印发了此次意见。 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意见部署多个环节同步推进—— 生产环节,帮助生产企业充分理解技术规范要求,加快新产 ...
3.8亿辆存量下的整治挑战:电动自行车进入强监管周期
经济观察报· 2025-07-24 19:38
新标准核心内容 -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4年9月1日在生产端实施,12月1日在销售端执行,修订历时8个月,完成70余次调研、220多次试验验证,处理意见建议逾5.4万条,修改完善近200项关键指标 [1] - 新标准对整车防火性能、制动距离、超速限制、防篡改设计等方面提出更严格要求,明确"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管理路径,允许取消脚踏骑行装置、提高整车质量上限 [1] - 标准实施后有望降低火灾和交通事故风险、遏制非法改装行为、提高整车主动安全水平 [1] 配套政策与实施路径 - 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管理、服务五个维度提供过渡路径 [2] - 政策指导企业调整研发、改造产线、重构营销体系,认证机构需加快能力建设,销售企业需与"以旧换新"政策衔接,登记上牌部门需调整操作规范 [2] - 设置至2024年底的销售过渡期,对淘汰不符合新标的老旧车辆进行节奏管理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国电动自行车总量达3.8亿辆,去年通过"以旧换新"淘汰1200万辆,但老旧车和非法改装车仍占一定比例 [2] - 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保有量均超过3000万辆 [3] - 短期内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数量仍难以快速下降,主要因充电设施不足和用户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2] 认证与监管措施 - 消费者应重点查看CCC认证标志和产品合格证,可通过扫码验证证书真伪,锂电池、充电器、乘员头盔等已纳入强制性认证范围 [3] - 雅迪、爱玛、台铃、绿源等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标准CCC证书 [3] - 监管部门将持续推动重点企业加快申报,确保新标车辆供应能力及时形成规模 [3] 锂电池回收体系 - 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启动锂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开展健康评估与回收工作 [3] - 老旧锂电池回收任务已被纳入国务院安委会对各省的安全生产考核 [3] - 监管部门将推动检测回收站点科学布设,引导用户建立电池健康状态检测习惯 [3] 行业转型与监管机制 - 工信部建立电动自行车行业"白名单"制度,已有30家企业纳入管理,涵盖14个主流品牌,总市场份额超过60% [4] - 白名单企业成立自律联合体、率先推进新标准车型认证、加强产线改造及安全生产标准化 [4] - 监管部门将建立事故溯源、质量追责、社会宣传、行业自律等机制,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
事关你的“小电驴”,四部门联合发布!
新华网财经· 2025-07-24 18:35
电动自行车行业新规实施 - 当前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相当于每4人拥有一辆 [1] -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4年9月1日正式实施 [1] -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推进新标准实施 涉及生产管理 认证管理 销售监督等七大方面 [1][2] 新标准实施部署 - 要求企业停止研发旧标产品 加快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并申请认证 [3] - 检测认证机构需严格按新标准开展CCC认证 确保新产品尽快上市 [3] - 旧标准车辆需在2025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退市 认证机构将提醒企业审慎提交旧标认证 [3] 流通及使用环节监管 - 销售环节将严查非法销售不符合新标准或未获CCC认证的车辆及零部件 加强网络交易监管 [4] - 登记环节严格审查发票 合格证和CCC认证 严禁为电动摩托车办理电动自行车牌证 [4] - 推动存量旧标车有序退出 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力度 加快淘汰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锂电池车辆 [4] 新旧标准过渡安排 - 生产环节新标准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 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2025年12月1日 [5] - 2025年9月1日前生产的旧标车可继续销售至2025年11月30日 [5] - 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 减少安全隐患 [6] 后续工作方向 - 将持续推进《意见》实施 保障新标准产品供给 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水平 [6]
事关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工信部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7-24 17:51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实施 -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2024年9月1日在生产环节实施,12月1日在销售环节实施 [1][3] - 标准修订历时8个月,经过70余次调研、160余次技术研讨、220余次试验验证,处理5.4万条意见,修改近200个指标条目 [3] -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包括严格生产认证、销售监督、登记管理等 [1] 行业现状与政策目标 - 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保有量均超3000万辆,14个省超1000万辆 [3][4] - 新标准实施后预期效果包括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减少交通事故风险、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安全性能、满足消费需求 [4] - 老旧锂电池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2024年已将其健康评估和报废回收纳入省级安全生产考核指标 [4] 企业响应与市场过渡 - 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CCC认证证书 [6] - 政策给予旧标车3个月销售过渡期(至2024年12月1日),但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车 [6] - 工信部定期调度重点企业新品研发进度,认证机构将控制旧标车增量以避免资源浪费 [6] 长效监管机制 - 工信部将加强溯源调查和行业自律,联合多部门跟踪新标准实施效果 [7] -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6][7]
市场监管总局:着力整治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7-24 17:07
质量领域"内卷式"竞争现状 - 企业通过降低品牌、质量、技术投入进行恶性竞争,以低质产品破坏市场秩序,导致行业质量整体下滑[1] - 竞争表现为"卷价格"(牺牲品牌)、"卷成本"(牺牲质量)、"卷下限"(罔顾规则)的短期行为[1] - 三大成因:供需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企业创新不足(依赖价格战/制假售假)、监管机制不完善[1] 市场监管总局整治措施 市场准入管理 - 严格14类27种重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准入,强化安全/技术/质量审批要求[2] - 通过提高门槛减少企业过度进入,从供给侧化解供需矛盾[2] 质量安全监管强化 - 2025年网售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批次将较2024年增加70%[2] - 试点10种网售产品质量安全标识核验,要求平台加强入驻审核[2] - 专项治理电动自行车、燃气用具、建筑保温材料三类产品[2] 企业质量提升支持 - 开展"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精准帮扶,覆盖电线电缆/钢筋/摩托车/储能电池等行业[2] - 推进产品质量分级试点,建立分级标准体系引导优质优价竞争[2] 未来监管方向 - 深化质量安全治理与技术帮扶,加大违法案例曝光力度[3] - 创新监管方式并强化宣传,营造良性竞争社会氛围[3]
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四部门:全链条整治安全隐患
证券时报· 2025-07-24 16:55
行业规模与监管背景 - 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相当于每4人拥有一辆 [1] - 新国标及配套政策于2024年7月2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 新国标核心修订内容 - 修改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 修订过程包括70余次调研/160余次技术研讨/220余次试验验证/处理5.4万条意见/近13万份问卷调查 [2] - 塑料总质量限值不超过整车5.5% 铅酸蓄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至63kg [2] - 强制要求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取消全车型脚踏骑行装置强制安装要求 [2] - 生产环节实施时间为2024年9月1日 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2024年12月1日 [2] 过渡期管理措施 - 要求旧标车在2024年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和平稳退市 [3] - 强化检测认证保障并合理控制旧标车增量 [3] 新国标实施效果 - 降低火灾事故隐患 优化防火阻燃技术指标延缓火势蔓延/降低燃烧强度/减少有毒气体释放量 [4] - 减少交通事故风险 严格限制电机最高转速/增加低速转矩限值/制动距离缩减约50% [4] - 防范非法改装 完善防篡改技术指标/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机制 [4] - 提升主动安全性能 增加蓄电池状态动态监测要求/标注建议使用年限 [4] - 铅蓄电池车型续航里程提升至60-70公里 [5] 消费者选购指南 - 购买需查验CC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 要求一车一证 [7] 配套政策与长效机制 -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从生产/认证/销售/登记/车辆更新/消费者权益/长效机制七方面部署 [8] - 建立常态化全链条整治长效监管机制 [8] - 持续推进新国标产品供给保障和行业高质量发展 [9]
涉及3.8亿辆电动自行车安全出行,这场发布会透露了多个关键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6:29
新标准核心修订内容 - 标准修订历时8个月 修改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 生产环节9月1日实施 销售环节12月1日实施[5] - 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重量5.5%以下 降低燃烧强度及有毒气体释放量[5] - 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 增加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 最大制动距离降低为原来一半[5] - 完善电池组 控制器 限速器防篡改技术指标 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机制[5] - 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 续航里程达60-70公里[6] - 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 鼓励安装后视镜和转向灯[6] 行业现状与实施挑战 - 当前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 相当于每4人拥有一辆[1] - 通过以旧换新淘汰老旧车1200多万辆 但安全性较高的新车占比仍很小[9] - 停放充电设施建设存在缺口 部分小区仍存在进楼入户充电现象[9][10] - 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是长期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9] 监管措施与实施机制 - 在生产 检测认证 流通销售和登记上牌四个环节同步推进标准实施[1] - 加强CCC认证全程管理 健全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加强认证活动监督检查[8] - 严格销售环节监管 加强网络交易监管 严厉打击非法销售行为[8] - 严格登记管理 严禁为电动摩托车办理电动自行车牌证[8] - 加大以旧换新补贴力度 加快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8] 预期实施效果 - 降低火灾事故隐患 延缓火灾蔓延速度 减少有毒气体释放量[5] - 减少交通事故风险 提高车辆制动性能 降低碰撞事故发生风险[5] - 有效防范非法改装 从技术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5] - 提升车辆主动安全水平 增加对蓄电池状态等关键安全信息的动态监测要求[6]
事关电动自行车新标准,工信部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7-24 16:25
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标准实施 -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起实施,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12月1日 [1][2] - 标准修订历时8个月,开展70余次调研、160余次技术研讨、220余次试验验证,处理5.4万条意见建议,修改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 [2] - 新标准实施后将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减少交通事故风险、防范非法改装、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 [2] 政策部署与行业管理 -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管理端、服务端提出7方面工作要求,包括严格生产管理、认证管理、销售监督等 [1] - 工信部将加强溯源调查和行业自律,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新标准实施跟踪问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5] - 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版标准的CCC证书 [4] 市场现状与更新换代 - 当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保有量均超3000万辆,14个省保有量超1000万辆 [2][3] - 《意见》将老旧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作为重点任务,今年已纳入省级安全生产考核巡查,要求加快报废存在风险的老旧车辆及电池 [3] - 新标准对旧标车给予3个月销售过渡期(至12月1日),但建议消费者优先购买新标准车辆 [5] 产业过渡与保障措施 - 工信部在主要产区开展新标准宣贯,指导企业加快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 [4] - 认证机构将提醒企业审慎提出旧标车认证申请,确保旧标车在12月1日前完成消化和平稳退市 [5] - 《意见》部署加快新标车研发生产、强化检测认证保障、合理控制旧标车增量三方面措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