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
搜索文档
中南传媒(601098):重视股东回报,新园区落地赋能多元发展
中邮证券· 2025-09-29 10:3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9] 核心观点 - 公司传统主业承压但数字及媒体业务增长亮眼 马栏山园区投产有望赋能多元发展 重视股东回报持续派息 [4][5][6][8][9]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63.35亿元同比下降8.09% 归母净利润10.17亿元同比下降31.46% [4] - 2025Q2营业收入34.61亿元同比下降11.10% 归母净利润6.48亿元同比下降32.31% [4] - 综合毛利率45.84%同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期间费用率28.19%同比微升0.18个百分点 [6]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18.3/18.9亿元 对应EPS 0.96/1.02/1.05元 [9] 业务分析 - 发行业务25H1收入53.27亿元同比下降9.26% 占比84.08% 湖南省新华书店实现收入44.37亿元 [5] - 出版业务25H1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34% 占比27.32% 图书零售市场实洋占有率5.25%排名第二 [5] - 数字及媒体业务25H1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44.89% 占比5.91% 贝壳网/湘教智慧云/A佳教育平台用户达852/70/637万 [5] - 马栏山数字出版基地已完成验收备案 涵盖办公基地/演播中心/数字文化艺术中心等功能区 [6] 股东回报 - 2024年每股派现0.45元累计派发现金红利8.08亿元 [6] - 2025H1计划每股派现0.1元合计约1.80亿元 [8]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16.05倍 总市值219亿元 [3] - 预计2025/2026/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13/12/12倍 [9] - 最新收盘价12.20元 52周最高/最低价15.14/12.02元 [3]
地坛书市的春与秋(读书有味)
人民日报· 2025-09-26 06:31
行业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尽管信息载体多样化导致纸质图书销量整体减少,但线下书市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吸引力,人潮汹涌,数百家出版社、文化公司、书店参与[1] - 消费者对书籍的热情未减,许多读者有备而来,使用旅行箱、购物车和双肩包大量购书[1] - 书市吸引了跨代际的读者,90后和00后成为逛书市的主力人群,同时也有年长读者和带着婴儿车的家长参与,显示出阅读习惯的代际传承[3] 书市商业模式与产品策略 - 书市为出版社、文化公司、书店提供了同台竞技的平台,展示看家本领、库底存货以及试水探路的新书,形成“神仙打架”的竞争局面[2] - 库存书是书市早期最受欢迎的产品类别,这些书品相好且市面难觅,打折力度大,折扣低至三折、两折甚至一折,一元二元即可购得心仪书籍[1] - 书市为读者提供了配齐稀缺书籍的机会,例如配齐1955年作家出版社精装版《莎士比亚全集》和1950年海燕出版社《契诃夫全集》等[2] 市场活动与消费者参与度 - 地坛书市具有庙会般的热闹氛围,即使在工作日也人流如织,其热度持续多年,甚至雨天也未能阻挡读者的热情[1][2] - 书市活动培养了读者的忠诚度,一些参与者几年下来成为熟面孔,形成了特定的消费者社群[2] - 书市曾暂停十年,于前年重新启动,市场反应积极,有再续前缘之感,显示出该活动在消费者心中的重要地位[2]
中南传媒9月24日获融资买入1006.45万元,融资余额1.9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9:3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24日公司股价上涨0.91% 成交额达1.08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006.45万元 融资偿还925.51万元 实现融资净买入80.94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00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98亿元占流通市值0.90%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16.96万股 融券余额207.76万元 处于近一年50%分位较低水平 [1] 业务结构与经营数据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发行59.40% 出版20.57%(教材教辅15.81%) 物资7.62%(纸张、印刷耗材等7.62%) 印刷5.80%(印刷产品5.70%) 媒体4.70%(一般图书3.94%)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35亿元 同比减少8.09% 归母净利润10.17亿元 同比增长31.46% [2] - 其他业务包括:文化用品及其他3.56% 广告发布2.65% 金融服务1.68% 音像制品0.45% 网站0.36% 数字化服务0.22% 报刊发行0.17%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12万户 较上期减少9.26% 人均流通股84748股 较上期增加10.21%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8588.09万股(第二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95.62万股 [3] - 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持股2269.25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463.56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1067.42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132.10万股 [3] - 工银文体产业股票A和工银创新动力股票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分红与资本运作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5.48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0.53亿元 [3]
中原传媒:聘任吴东升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18:13
公司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吴东升担任董事会秘书 该提名由董事长王庆提出并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查 [1] 公司财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发行业务占比80.71% 出版业务占比34.19% 物资销售业务占比19.45% 印刷业务占比4.65% 其他业务占比3.74% [1] 公司市值数据 - 当前市值为120亿元 [1] 资本市场动态 - A股总市值突破116万亿元 [1]
亲近母语分级阅读文库焕新升级,打造中文分级阅读新标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4:31
产品升级 - 亲近母语联合果麦文化对"亲近母语分级阅读文库"进行全方位迭代升级 从书目、文本、编校、设计到配套服务持续优化[1] - 迭代版文库延续分级体系优势 实现多维度突破 低年级推行"经典+原创"减少公版书占比 新增国际大奖作品与国内名家原创图书[3] - 中高年级增加人文科普读物 如四年级新增《有意思的中国画》 各年级新增"建议阅读顺序"助力阶梯式进步[3] 内容优化 - 删除个别陈旧内容使语言贴合各年级阅读水平 编辑团队与出版社修正标点与拼音等疏漏 调整字体版式保护儿童视力[3] - 一年级读物以童话、民间故事为主助力孩子从图画书向文字书阅读转型 四年级引入自然文学、人物传记等人文科学阅读类型[5] 配套服务 - 同步推出配套阅读服务"小步会读・整本书分级阅读" 依托App提供互动学习 由主编徐冬梅亲自带读[5] - 引导孩子完成每年12本童书的深度阅读 实现从"读好书"到"会读书"的跨越[5] 市场表现 - 亲近母语是中文分级阅读领域的开拓者与引领者 20余年来深耕该领域[5] - 2020年联合推出的分级阅读文库累计销量超300万册 稳居行业前列[5]
出版传媒股价跌5.04%,中信保诚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320.24万股浮亏损失112.0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10:48
股价表现 - 9月23日单日下跌5.04%至6.59元/股 成交额2509.55万元 换手率0.68% 总市值36.31亿元 [1] - 连续7天累计下跌7.59% [1] 业务构成 - 教材教辅业务占比39.60% 纸张、印刷耗材及图书票据印刷等业务占比37.19% 一般图书业务占比30.73% 其他业务合计占比7.13% [1] 机构持仓变动 - 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320.24万股(占流通股0.58%)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112.08万元 7日累计浮亏182.54万元 [2] 基金产品表现 - 中信保诚多策略混合(LOF)A最新规模12.45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37.35%(同类排名2094/8172) 近一年收益75.25%(同类排名1493/7995)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132.58%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江峰管理规模57.82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22.91% 最差回报2.26% [2] - 基金经理王颖管理规模61.76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52.38% 最差回报-8.42% [2]
地坛书市落幕 11天展期发放图书惠民券近850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9-22 19:32
书市活动概况 -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9月22日落幕,主题为“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1] - 书市期间累计接待读者55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100余场 [1] - 活动发放图书惠民券总金额近850万元 [1] 惠民券政策细节 - 惠民券设置三档优惠:满100减50、满50减20、满30减10 [4] - 发放方式为“线上即时领取+线下定向发放”双通道,以覆盖不同读者群体 [4] - 惠民券发放兼顾普惠性与针对性 [4] 活动效果与行业影响 - 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等多方合力,切实降低了读者的购书成本 [4] - 图书销售有较大幅度增长,读者响应热烈,购书热情高涨 [4] - 活动激发了图书消费的购书热情和阅读热情 [4]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今日“收官”
新京报· 2025-09-22 14:28
活动概况 -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于9月12日至9月22日在地坛公园举办 主题为"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1] - 活动汇聚全国350余家出版发行与文旅单位 展销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产品 并举办百场特色活动 [1][3] - 主展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 较去年增加2000平方米 展区扩展至13个 [3] 活动内容与特色 - 展销书籍种类丰富 包括主题出版、精品好书、外文原版、古旧典籍等 [1] - 开设"地坛文化大讲堂" 邀请阎晶明、张铁林等名人名家及读书博主举办讲座、分享会 [3] - 强调"阅读+文旅"的沉浸式体验 如在古树下品读、红墙边听讲座等 [3] 合作与推广 - "北京发布"文化体验团举办主题线下活动 其官方IP形象"京小布"成为热门打卡场景 [3] - "北京发布"服务台设置盖章点、扫码关注互动区、外宣杂志《北京》赠阅区等互动环节 [3] - 政务服务与文化活动的深度融合 扩大了书市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3] 行业地位与影响 - 该活动作为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 已成为京城最具人气的阅读品牌之一 [3] - 丰富的活动内容与多元的形式 成为展现北京文化活力的窗口 [3]
书香漫荆楚 文澜涌长江 湖北书写长江经济带“文产融合”新篇章
长江商报· 2025-09-22 07:02
活动概况 - 2025"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于9月19日至21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长江文化艺术季组成部分 由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等主办 以"悦读长江 智汇支点"为主题 持续一个多月 融合"主会场+分会场"及"线上+线下"模式 [2] - 展会定位为出版产业交流平台和国家级文化盛会 旨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 展示湖北出版发行业改革发展成果 [2] 展览规模与形式 - 线下设立1个主会场和15个市州分会场 主会场打造六大特色展区集群 包括阅读新时代和产业新生态等 并首次设立阅见长江等4个特色主题展区 [3] - 现场设立110个主题图书展台 覆盖文学社科等类别 超7万种精品图书 推出50个主题书单和30个超级爆品 打造13个IP阅读空间如哈利·波特 [4] - 突破传统展陈方式 首次设立"真理之光"党的创新理论出版成果展和"三大精神数字区" 通过VR情景还原等创新手段实现沉浸式学习 [4] 产业合作与创新 - 组建长江沿线产业联盟 21家单位代表共同为"长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盟"揭牌 通过内容合作与资源共享推进长江流域文化创新与转化 [7] - 长江出版传媒将依托联盟重点推进文化根脉梳理等三大方向 通过"出版+文旅"和"出版+文创"双轮驱动 构建从创意到销售的全链条 [8] - 展会汇聚全国4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 展出7万余种精品图书 集结100多家文创单位 呈现近万种特色文创产品 [7] 文化惠民与全民参与 - 总计发放价值500万元文化惠民券 读者叠加使用可享受最低2.5折优惠 全场图书基础折扣6折起 [11] - 主会场举办30余场高品质文化讲座 深入基层开展超300场各类文化活动 分会场新华书店全省门店持续开展系列活动至10月 [11] - 三天展期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购书推车供不应求 市民购书热情高涨 部分读者携带行李箱购书 享受比线上更优惠价格 [9][10]
300多场文化活动点亮金秋 80余位学者作家面对面开启思想盛宴
长江商报· 2025-09-22 07:02
活动概况 - 2025“书香长江”阅读周·武汉书展暨第20届华中图书交易会于9月19日在湖北武汉启动,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12项主体活动之一,活动持续一个多月,核心为9月19日至21日的武汉书展和10月24日至26日的第20届华中图书交易会 [1] - 活动旨在全面展示湖北出版发行行业改革发展成果,打造出版产业交流平台和国家级文化盛会 [1] - 武汉书展期间,一系列出版成果集中亮相,包括人文地理绘本、长江题材少年小说、植物科普丛书及文创品牌发布,并通过作者与出版人的深度互动带领读者感受文化魅力 [1] 参展规模与产品 - 全国40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集中展示展销7万余种中国好书及榜单畅销书等精品图书 [2] - 全国100多家文创单位展销近万种特色文创产品 [2] - 近20本(套)新书在武汉书展首发,内容涵盖经济战略、楚文化探源、民间文学整理及当代价值阐释 [2] 文化活动与嘉宾 - 活动期间举办了300多场文化活动,包括读书沙龙、新媒体文化博主大会、AI赋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图书馆配会、经典诵读等 [2] - 80余位知名学者和作家参与活动,针对不同读者群体举办新书发布、文化讲座,并深入基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3] - “书香中国万里行·湖北站”活动通过“流动书车”、“乡村读书角”等形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长江好书”推荐榜单发布了20种涵盖历史、生态、科技的精品图书 [3]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行业应主动拥抱数字化传播时代浪潮,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让文化焕发新生机,并加强内容创新,深入挖掘文化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4] - 未来将以阅读“供给提质、设施升级、推广拓展、品牌打造、数智赋能、保障强基”六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出版发行业数字化转型 [5] - 面对信息爆炸时代的“碎片化阅读”,提出重读好书和经典是良方,并需创新传播方式,如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文化数字资源库和线上阅读平台,开发音频、视频、动漫产品 [5] 企业举措与未来规划 - 相关集团将加强文化研究、阐释与传播,助力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并秉持人民立场推出更多反映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 [6] - 企业计划持续开展多样化全民阅读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并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出版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