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行车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83岁老汉卖自行车,要IPO
华尔街见闻· 2025-07-29 18:43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大行科工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或将成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股"[3] - 公司由83岁高龄的韩德玮博士创立,从香港一间小屋起步,历经四十年发展成为行业龙头[5][6] - 公司以36.5%的市占率稳居中国折叠自行车零售市场榜首[8][27]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拥有70多款车型,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全覆盖[17] - 产品包括14寸迷你折叠车、可变形儿童车、24寸电助力车等,自研折叠电池包续航达50公里[18] - 研发中心每年推出12款新品,其中6款成为爆款[19] - 拥有"一秒折叠"专利技术,将折叠时间从30秒压缩至1秒,并持续优化至0.9秒[15][21] 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2.5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4.51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3.1%[23]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8%,净利润同比暴涨69.3%[8][24] - 线上直销收入三年(2021-2023)复合增长率达166.1%,2025年前四个月线上渠道贡献38%营收[8][20][30] - 2024年中国折叠自行车零售市场规模达82亿元,公司贡献了相当部分份额[29] 商业模式 - 采用"技术下沉"策略,将高端技术标配到1500元左右的亲民款[29] - 线上布局分为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三大渠道,差异化运营[20] - 生产端采用模块化生产单元,热销款补货周期从45天缩短至18天[21] - 自产核心部件使成本比行业平均低18%[29] 发展战略 - 计划募资约15亿港元,主要用于电动化转型(6亿)、海外建厂(4亿)、数字化升级(5亿)[30] - 电动化目标为两年内将电动产品营收占比从8%提升至30%[30] - 计划在越南、印度建厂降低对广东工厂的依赖[30] - 与顺丰、京东物流合作开发商用折叠车,布局B端市场[25] 行业竞争 - 高端市场被英国品牌Brompton占据,低端市场被电商白牌产品冲击[29] - 2024年中国折叠自行车零售市场整体增速28%,公司营收同比增长6.8%[29] - 电动化赛道竞争激烈,传统品牌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均在布局[31] - 国际品牌开始下沉,Brompton推出2999元入门款[31]
久祺股份(300994) - 300994久祺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8
2025-07-28 16:56
市场需求与竞争 - E - BIKE因环保特性成欧洲受欢迎的绿色交通工具,2022年起海外受高库存影响销售增速放缓,近年需求恢复,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良好 [1] - 公司E - BIKE产品设计丰富、款式多,通过加大自研设计、聚焦智能化、开发智能控制系统、与高校合作巩固竞争力 [1] 客户结构与拓展 - 公司主要销售地区为欧美,客户结构以非一线品牌为主,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类型多样,集中度低且分布分散 [2] - 公司通过参与展会、优化跨境电商平台、丰富渠道、探索直播电商和社交媒体营销开拓新客户和新市场 [2] 产品定位与产能 - 南美洲地区销售产品偏中端,面向当地一、二线自主品牌及渠道商、进口商等客户 [2] - 公司目前产能利用率正常,天津金玖项目已完工投产,自产比例和产品品质将提升 [2] 自主品牌业务 - 跨境电商自主品牌业务以童车为主,其次是成人车,童车核心品牌在亚马逊销量靠前,业务以美国市场为主,正开拓新市场 [2] 采购模式与市场 - 自行车业务传统以线下经销为主,电商发展使年轻人倾向线上购物,但线上转化率低,跨境电商成长空间大 [3] 目标市场 - 公司E - BIKE及高端产品主要面向欧洲市场 [4] 研发团队 - 公司研发人员约百余人,按不同方向分多个团队,涵盖多学科专业人才,针对不同产品线设专门研发小组 [4]
大行科工再递表港股:分红6000万,没钱扩产能和缴社保?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4:04
IPO进展 - 大行科工年内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发行不超过910万股境外普通股 [2] - 公司首次递表时间为2025年1月 此次为二次冲刺 [4][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 2025年前4个月达1.85亿元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143.4万元、3485万元、5229.9万元和2152.8万元 [4] - 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率均超50% [5] - 2024年在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按零售量计占26.3% 按零售额计占36.5% [5] 产能与供应链 - 惠州工厂产能利用率2025年前4个月达114.1% [6][7] - OEM代工比例从2022年29.5%升至2025年前4个月65.5% [8] - 外包生产成本占比从2022年20.2%升至2025年前4个月47.1% [8] - 向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2年32.7%升至2025年前4个月52.1% [8] - 计划通过上市融资升级惠州工厂 并在天津等地投资新生产设施 [9] 公司治理 - 创始人韩德玮直接持股88.56% 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90.16%股份 [13] - 报告期内三次分红累计超6000万元 大部分流向控股股东 [11][13] - 2022-2025年4月累计欠缴员工社保640万元 [4][14]
马云带火的“自行车爱马仕”,二手炒到15万
创业邦· 2025-07-26 17:23
马云骑行事件带动BROMPTON品牌热度 - 马云夜骑BROMPTON折叠自行车引发社交平台热议,其骑行设备为"C Line流光紫清漆"款,淘宝旗舰店售价1.85万元[4][6] - 视频发布后24小时内,淘宝旗舰店咨询量达40-50人,较平日显著增加,该款产品自2025年春季上架后累计销量超80件[7] - BROMPTON被称为自行车界"爱马仕",限量款在二手市场溢价近十倍,最高达15万元[8][9] BROMPTON品牌发展现状 - 英国手工折叠自行车品牌,创立50年总产量仅超100万辆,80%产品出口,中国为主要出口市场之一[10][12] - 2020-2023财年全球营收从6000万英镑(5.7亿元)增至1.31亿英镑(12.61亿元),中国区2023年供给配额2.8万台占全球1/3,较2018年800台增长35倍[14][15] - 中国市场消费者年龄28-40岁,较欧美市场更年轻,已开设19家直营店和超50个经销点,2024年新增10家专卖店[15] 高端自行车市场变化趋势 - 2025年初骑行热退潮,高端品牌普遍降价,崔克部分车型降价50%,迪卡侬某款公路车降价7000元[18] - 国产品牌崛起:喜德盛京东销量领先,骓特/佳沃增长显著,抖音销量前三折叠车价格均在400元左右[19][21] - BROMPTON 2024财年全球销售额下降5.3%至1.226亿英镑(11.74亿元),利润从1070万英镑(1.03亿元)暴跌至4602英镑(4.43万元),跌幅超99%[23]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行业高估需求导致库存过剩,管理层预计2025年将持续动荡[24] - BROMPTON正通过亚洲新建供应链、推出电动自行车等新产品应对风险[24] - 折叠自行车市场性价比消费趋势明显,国产老品牌因价格优势和售后网络更受通勤用户青睐[20][21]
83岁!“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要继续闯关!
国际金融报· 2025-07-26 15:38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由韩德玮于198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后迁至深圳并在惠州建立生产工厂,主要从事折叠自行车及相关配饰的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年产能达9万辆[3] -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IPO前韩德玮持股88.56%,合计控制90.16%股权,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累计派发股息约6150万元[4] - 公司产品组合包括折叠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截至2025年4月30日提供超过70款车型[5]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达26.3%,按零售额计市场份额为36.5%,处于领先地位[5] - 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高度集中,五大公司占据60.4%市场份额,全球市场五大公司占据19.4%份额[5] - 主要竞争对手为两家上海企业,推测为上海凤凰及中路股份[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43.4万元、3485万元、5229.9万元,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净利润2152.8万元均超去年同期[6]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1410万元增至2024年1亿元,增长609%,复合年增长率166.6%[7] - 自行车平均售价1943元,2024年高端产品平均售价3900元,中端2100多元,大众市场1200多元[8] 销售与产品策略 - 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与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6] - 2024年销量22.95万辆,同比增长46.27%,中端价位产品销量14.42万辆,接近大众市场价位产品7.51万辆的两倍[8] - 产品定位分高端(≥5000元)、中端(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三个层次,2023年起中端产品成为销量主力[8] 创始人背景 - 韩德玮被誉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拥有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早期战术激光研发[3] - 上世纪70年代利用业余时间开发折叠自行车,历时七年成功制造第一辆现代折叠自行车[3] - 现年83岁仍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总体战略规划及日常营运[4]
83岁!“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要继续闯关!
IPO日报· 2025-07-25 20:57
公司上市进程 - 大行科工于7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此前公司于1月2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过期,此次是二次递表 [1] - 公司此前披露或在2024年登陆北交所 [1] 公司创始人及历史 - 公司由"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韩德玮于198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 [3] - 韩德玮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9岁移居香港,后移民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 上世纪70年代,韩德玮意识到绿色出行将成为未来趋势,经过七年努力成功制造出第一辆现代折叠自行车 [4] - 韩德玮现年83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 [4] 股权结构及分红 -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IPO前韩德玮持股88.56%,共控制90.16%股权 [4] - 自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公司累计派发股息约6150万元 [4] 市场地位及竞争格局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达26.3% [5] - 按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份额为36.5%,处于领先地位 [5]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竞争激烈,五大公司占据19.4%的市场份额 [5] - 中国内地市场高度集中,五大公司占据60.4%的市场份额 [5] 产品及销售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折叠自行车及相关配饰的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年产能达到9万辆 [3] - 公司提供超过70款自行车车型,包括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 [5] - 2022-2024年自行车销量分别为14.90万辆、15.69万辆和22.95万辆,2024年同比增长46.27% [6] - 2025年1-4月公司自行车平均售价1943元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和4.51亿元 [6]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约为3143.4万元、3485万元和5229.9万元 [6]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净利润2152.8万元,均已超过去年同期 [6]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的1410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1亿元,增长高达609% [6] 产品定位及价格策略 - 公司将折叠自行车分为高端(≥5000元)、中端(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三个层次 [7] - 2024年销量中端价位产品14.42万辆,大众市场价位产品7.51万辆 [7] - 2024年高端价位产品平均售价3900元左右,中端价位2100多元,大众市场1200多元 [7]
现金骤降47%仍豪赌扩产 大行科工或扛起29万产能消化
智通财经· 2025-07-25 15:28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全球骑行运动热潮推动折叠自行车需求增长,尤其受城市通勤者和户外爱好者青睐[1] - 2023年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3740亿元,折叠车占比仅5.3%(168亿元),属于小众赛道[14] - 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折叠车市场,占全球需求25.2%,2018-2023年CAGR达19.1%[7][14] - 中高端自行车(≥1000元)产量2018-2023年CAGR为7.7%,预计未来将加速至双位数增长[11] 公司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中国内地市场份额26.3%(零售额份额36.5%),行业绝对龙头[1] - 2023年中国内地销量14.9万辆,市场份额21.1%,领先第二名(9.7万辆)断层优势[14] - 全球市场2023年销量15.7万辆排名第一,但仅领先第二名不到7万辆[14] - 全球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21.8%,公司占5.6%[16] 财务表现 - 销量从2022年14.9万辆增至2024年22.95万辆,CAGR达24.1%[2]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增长46.5%[2] - 收入从2022年2.54亿元增至2024年4.51亿元,2025年前4个月达1.85亿元[2] - 净利润从2022年3143万元增至2024年5229.9万元,2025年前4个月2152.8万元[2] - 毛利率从2022年30.7%提升至2024年33%[3] 业务模式与运营特点 - 产品矩阵覆盖70+车型,从折叠车扩展至公路车、山地车、电助力车等[2] - 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近70%(2025年前4个月69.5%),但毛利率最低仅26.9%[3] - 惠州工厂年产能9万辆,2024年56.8%销量依赖OEM代工,2025年前4个月代工比例升至65.5%[4] - 海外销售占比从2022年22.1%骤降至2025年前4个月5.6%[4] 战略动向与IPO计划 - 中高端产品权重从2022年44.9%提升至2023年60.9%,顺应消费升级趋势[11][14] - IPO募资拟扩建20万辆产能(2027年投产),总产能将达29万辆[5]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4年底1.08亿元降至2025年4月5902万元[5][6] - 2025年7月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二次递表港交所进入IPO冲刺阶段[1] 发展挑战 - 现有产能严重不足,代工成本占销售成本47.1%[4] - 海外市场拓展乏力,欧美份额持续萎缩[4] - 小众赛道天花板明显,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仅14亿元[4] - 新产能投产后存在29万辆/年的消化压力[5]
大行折叠车IPO:物理学家从商,66%由OEM生产
36氪· 2025-07-24 15:36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中国最大的折叠车品牌,2024年卖出22.95万辆自行车,收入4.5亿元 [1] - 公司过去三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24%,2024年净利润5230万元,平均每辆车净赚228元 [1] - 公司控股股东韩德玮个人持股88.56%,大行科工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60% [8] - 公司仅有326名员工,研发部门53人,惠州工厂约130名生产人员 [8]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韩德玮曾为激光物理学家,34岁成为高级物理学者,1981年转型创业 [4] - 1982年创立北美大行公司,初期筹资200万美元,1985年卖出1万辆折叠车,1991年销量达10万辆 [4] - 1993年广东基地落成,推动公司进入更大市场 [5] 市场与竞争 - 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为36.5% [8] - 竞争对手"小布"年产量为大行一半,但2024财年收入11.4亿元,是大行的两倍有余 [5] - 中国已成为"小布"最大单一市场 [5] 产品与定价 - 70%的大行折叠车零售价在2500-5000元之间,10%在5000元以上 [1] - 产品分为三档:高端车(>5000元)、中端车(2500-4999元)、大众车(<2500元),出厂均价分别为3861元、2154元、1247元 [13] - 经典车型P8零售价3400多元,过去3年多累积销量超15万辆 [13] 生产与供应链 - 惠州工厂产能不足,OEM代工比例从2022年29.5%增至2025年前四个月65.5% [1][9] - 5000元以上高端车由大行基地生产,中端和大众车由OEM代工 [1][8] - 五家OEM供货商中四家位于中国内地,一家在罗马尼亚 [8] - 内部生产毛利率34.9%,OEM生产毛利率27.3%,合计平均毛利率32.1% [10] 销售渠道 - 公司与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经销商贡献70%销量 [13] - 直营店229家主要位于一线城市,经销店450多家主要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 [13] - 2023年9月开始与山姆会员商店合作销售定制型号 [13] - 北京是最大销售市场,贡献15%销售收入 [1] 行业趋势 - 消费者预算上移,3001-4000元价位折叠车增长迅速 [13] - 800元以下产品需求减弱,千元以上车型渐受青睐 [13] 未来规划 - 计划在惠州建新生产设施,并在天津、江苏等地投资或收购既有设施 [11] - 正规划与海外OEM供货商合作,拓展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市场 [13] - 新开辟品牌和专利技术授权业务,占总收入1.2% [14]
大行科工更新招股书:营收净利大幅增长,两名董事83岁高龄
搜狐财经· 2025-07-24 15:15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一家折叠自行车公司,由韩德玮于1982年创立 [2] - 按2023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及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1.1%及5.6%,均排名第一 [2] - 公司再度提交IPO招股书,计划上市 [2] 财务表现 - 销量由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63,758辆增至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93,398辆,增长率为46.5% [2] - 收入由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125.8百万元增至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的184.7百万元,增长率为46.8% [3] - 净利润由12.7百万元增至21.5百万元,增长率为69.3% [3] - 2023年全年收入为300.156百万元,2024年增至450.720百万元 [3] 股权结构 - 韩德玮直接持股88.56% [6] - 剩余股权由5个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合计持股11.44% [6] - 员工持股平台包括美大行有限合伙(4.53%)、大行科有限合伙(2.85%)、大行有限合伙(1.65%)、大行科工企业有限合伙(1.60%)和大行工有限合伙(0.81%) [6] 管理层 - 董事会由七位董事组成,包括四位执行董事和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 [6] - 韩德玮(83岁)任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总体战略规划及日常营运 [7][8] - 其他执行董事包括:41岁李桂玉(副总经理)、36岁刘国存(行政总监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60岁李秀芬(首席财务官) [7][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83岁的李励生博士等三人 [8][9]
林武在德州调研督导经济运行时强调 坚定信心担当作为加压奋进 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7-24 08:59
企业调研 - 美利达自行车(山东)有限公司正抓住骑行市场发展机遇,研发生产更多畅销产品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涉及焊接车间、组装车间等生产环节[1] - 皇家小虎华北超级工厂利用速冻食品生产线抓住大众消费新趋势,发挥供应链优势推动当地食品加工业发展[1] - 德百奥莱广场通过街区式购物中心探索商文旅体融合模式,挖掘消费新需求并推出新场景激发消费活力[2] - 东海国际住宅项目聚焦高品质住宅建设,提升居住品质以满足群众需求[2] - 华能德州电厂高灵活性清洁高效2×66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正安全有序推进,旨在发挥热电保供和电网调节作用[2] 行业发展 - 骑行市场发展机遇被重点提及,相关企业需加强产品设计和产能优化[1] - 食品加工业需结合大众消费新趋势和供应链优势实现规模扩张[1] - 商文旅体融合模式成为消费领域创新方向,需持续推出新场景刺激消费潜力[2] - 高品质住宅建设需求上升,行业需提升品牌和品质以满足市场[2] - 清洁能源项目如热电联产是重点投资领域,强调安全推进和早日投产[2] 经济政策导向 - 地方政府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落实惠企政策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 - 经济调度需紧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外资等措施推动增长[2] -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被突出,需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并守住安全底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