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顾
搜索文档
应对证券投顾行业违规“零容忍”
国际金融报· 2025-07-29 11:11
监管处罚情况 - 黑龙江证监局对容维证券数据程序化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 - 四川大决策和成都汇阳因执业违规被地方监管部门责令改正 [1] - 截至今年6月底,年内已有24家证券投顾机构或分公司被暂停新增客户,占全国78家持牌机构的30.77% [1] - 暂停新增客户的监管措施对投顾机构的业绩、发展和市场声誉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1] 违规行为分析 - 容维证券存在员工误导性营销宣传、新媒体平台管理不规范、高管离职未报告等问题 [2] - "误导性营销宣传"是投顾机构违规的常见行为,违反《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 [2] - 投顾行业存在"寻租"空间,如北京首放案例中实控人提前买入股票后发布研报推荐并高位派发 [2] 行业影响与建议 - 多家知名投顾机构因违规被严惩并最终关门,违规行为反噬自身 [3] - 投顾行业服务对象虽小但涉及众多投资者利益,需保持"零容忍"监管 [3] - 24家机构被暂停新增客户表明违规严重,行业需敲响警钟 [3]
虚假、误导性营销宣传频发,多家证券投顾机构遭监管点名
第一财经· 2025-07-23 23:34
容维公司违规事件 - 公司年内两次收到监管罚单,4月因向监管报送虚假员工在职情况被罚款3万元,7月因误导性营销宣传、直播账号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出具警示函 [2][3] - 具体违规行为包括:员工进行误导性营销宣传、新媒体直播账号使用不规范、高管离职未报备 [3] - 公司成立于1997年,为持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业务覆盖证券大数据分析、AI智能系统开发等领域,资本实力与用户规模处于行业上游 [4] 证券投顾行业监管现状 - 截至7月23日,年内近40家证券投顾机构收到罚单,占78家持牌机构的半数以上,其中超六成涉及虚假或误导性营销宣传 [1][7] - 24家机构被采取暂停新增客户监管措施,违规行为集中于虚假承诺收益、无资质展业、直播违规荐股等 [7][8] - 典型案例包括:天相投顾因无资质展业、承诺收益等收到3张罚单,江苏百瑞赢在直播中展示客户盈利案例构成误导性宣传 [8] 行业问题根源与改进方向 - 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导致机构通过夸大宣传引流,部分临时工为吸引用户忽视合规要求 [9] - 专家建议机构应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以真实业绩数据获客,而非依赖营销噱头 [9] - 需创新服务模式(如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并加强监管科技手段,规范社交平台与直播等新营销渠道 [9]
证券投顾行业从严监管 年内超20家单位违规受罚
证券时报· 2025-07-23 03:49
证券投顾行业监管动态 - 证券投顾行业持续处于严监管态势,7月21日黑龙江证监局对容维证券数据程序化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要求3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报告 [1] - 近期四川大决策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和成都汇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两家投顾机构被监管责令改正,三家公司均存在误导性营销宣传问题 [1] - 截至6月底,已有24家证券投顾机构或分公司被采取暂停新增客户监管措施 [1][8] 容维证券违规详情 - 容维证券存在三项违规行为:员工进行误导性营销宣传、新媒体平台直播账号管理不规范、个别高管离职未向监管部门报告 [2] - 公司因违反《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被黑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需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 [2] - 2025年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容维证券此前因虚假陈述行为被处以3万元罚款,涉及对员工在职情况作虚假陈述 [5] 行业违规共性问题 - 误导性营销宣传成为多家投顾机构受罚的共同原因,包括容维证券、四川大决策和成都汇阳 [7] - 行业人士指出误导性宣传主要发生在承诺收益方面,目的是为了获客 [8] - 被暂停新增客户的24家机构中包含多家知名公司,如江苏百瑞赢、慧研智投旗下分公司等 [8] 涉事公司背景信息 - 容维证券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哈尔滨,业务覆盖北京上海等地,资本实力和业务体量处于行业上游 [4] - 四川大决策属于行业内业务规模较大的公司 [6] - 容维证券今年以来已两次受到黑龙江证监局关注 [5]
误导性营销,直播账号使用管理不规范!又一家投顾违规被出具警示函
券商中国· 2025-07-22 17:35
证券投顾机构监管动态 - 黑龙江证监局对容维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要求3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2] - 四川大决策和成都汇阳2家投顾机构被监管责令改正 [2] - 截至2025年6月底,已有24家证券投顾机构或分公司被采取暂停新增客户监管措施 [3][14] 容维证券违规情况 - 存在部分员工对服务能力进行误导性营销宣传的问题 [4] - 新媒体平台直播账号使用管理不规范 [4] - 个别高管人员离职后未向监管部门报告 [4] - 因虚假陈述行为被处以3万元罚款,在监管调查中四次提交虚假情况说明 [8] 四川大决策违规情况 - 公司合规管理机制不健全 [10] - 存在未向客户完全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形 [10] - 存在误导性营销宣传的情形 [10] 成都汇阳违规情况 - 公司合规管理机制不健全 [11] - 提供投资建议缺乏合理依据 [11] - 存在误导性营销宣传的情形 [11] 行业普遍问题 - 多家证券投顾机构存在误导性营销宣传问题,主要发生在承诺保证获得收益方面 [13][14] - 被处罚机构包括行业内知名公司如江苏百瑞赢、慧研智投旗下3家分公司、北京天相财富山东分公司等 [14] 公司背景信息 - 容维证券是78家持牌证券投顾机构之一,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哈尔滨,业务覆盖北京、上海等地 [6] - 四川大决策属于证券投顾机构中业务规模体量较大的公司 [9]
当老牌投顾遇上科技:国诚投顾的“传统+创新”融合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7-16 16:19
科技重构服务生态 - 公司从"产品主导"转向"客户主导",投入百余人产研团队开发智能投顾平台"决策家",该平台基于量化模型与算法创新,提供宏观经济跟踪、中观行业图谱、微观企业分析三级架构的全维度决策支持 [2] - "决策家"平台将专业投研能力转化为标准化工具,包含三大选股策略模型与五大特色指标,可针对不同市场生成具体方案,并构建"策略+教育"服务闭环,提供千余篇策略报告与百余节课程视频 [2] - 平台凭借卓越性能与贴心服务赢得客户高度评价,首席投资顾问表示这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有力实践 [2] 生态共建 - 2025年公司与阿里云达成深度合作,成为国内率先接入全栈自研AI技术的证券投顾机构,基于云原生Serverless架构迁移至阿里云SAE平台 [4] - 技术升级实现资源弹性扩容与按需计费,大幅提升业务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同时在成本控制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4] 合规创新 - 公司将合规视为"生命线",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风险管理"可知、可控、可预测",智能合规风控系统覆盖六大核心业务 [6] - "星盾系统"从2.0升级至3.0版本,容量从100万条/每日提升至5000万条/每日,设施从云服务器升级为Serverless容器集群 [6][7] - 数据存储从关系型数据库+对象存储升级为云数据仓库,多媒体能力从图转文字、语音转文字升级为大模型多模态能力,违规检测从NLP自然语言处理升级为大模型语义理解 [6][7] 客户服务与行业突围 - 公司强调科技赋能不是颠覆传统,而是以技术放大核心优势,创新需回归服务本质解决用户真实痛点 [9] - 生态共建比单点突破更重要,通过与云服务商、科技机构合作可快速补齐技术短板 [9] - 公司实践表明传统经验与前沿技术的结合可重塑行业未来,从量化策略到陪伴式服务实现双向赋能 [9][10]
证券投顾退款大增!揭秘恶意“代理维权”黑灰产
券商中国· 2025-07-15 15:35
行业现状 - 证券投顾行业享受资本市场回暖红利但面临退款率居高不下的挑战 [1] - 2021-2023年行业退款金额分别为13.48亿元、23.28亿元和24.45亿元,2023年较2021年大增81.4% [2][5] - 同期客户投诉总量从6040起增至23531起,增幅达290.2% [5] - 上海证监局信访数量从2022年88件增至2024年821件,增幅833% [2][6] 业绩表现 - 57家机构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25亿元、141亿元和160亿元,三年增长28.4%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26亿元、8.97亿元和17.62亿元,2023年较2021年增长23.6% [5] - 九方智投2024年营收25.69亿元(+16.96%),净利润2.72亿元(+42.81%),付费用户18.15万(+149.4%) [10] - 行业人力与推广成本各占30%,退款率超30%将导致亏损 [4] 代理维权乱象 - 非法代理维权机构通过虚假广告、盗取客户信息等手段教唆投诉,按退款金额30%分成 [2][8][13] - 典型案例:湖南某法律咨询公司诱导20余名客户退款47万元,最终被立案查处 [14] - 黑灰产已形成产业链,从P2P讨债延伸至投顾领域,呈现专业化趋势 [15][16] - 引流手段包括新媒体视频、竞价排名、内鬼泄露客户名单等 [16][17] 市场环境 - 2024年A股新开户2499.89万户(+16.6%),上半年新增1410.49万户(+32.44%) [9] - 2024年10月"牛市"新增客户因行情好退款意愿低,但预计2025年6月或现退款高峰 [7] - 九方智投旗舰系列退款率达30.3%,擒龙系列达31% [12] 监管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整治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 [23] - 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3月启动专项打击行动,聚焦六大领域 [22] - 部分投顾机构已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多个非法代理维权组织 [3][17]
证券投顾退款率居高不下代理维权“黑灰产”幕后作祟
证券时报· 2025-07-15 02:53
行业现状 - 证券投顾行业享受资本市场回暖红利,但面临退款率居高不下的挑战 [1] - 2021年至2023年,行业退款金额从13.48亿元增至24.45亿元,增幅81.4% [4] - 2023年行业营收160.37亿元,较2021年增长28.4%,净利润17.62亿元,增长23.6% [4] 客户投诉与信访数据 - 2021年至2023年,57家机构客户投诉量从6030件增至23531件,增幅290.2% [4] - 上海证监局信访数量从2022年88件增至2024年821件,增幅833% [1][5] - 退款率超过30%将导致公司亏损,人力与推广成本各占30% [3] 代理维权乱象 - 代理维权机构通过虚假广告、盗取客户信息等手段教唆投诉,以获取退款分成 [2][5] - 代理维权团队通常收取追回金额的30%作为劳务费 [6] - 部分机构通过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发布维权内容吸引投资者 [6][11] 市场活跃度与业绩表现 - 2024年A股新开户2499.89万户,较2023年增长16.6%,上半年新增1410.49万户,同比增32.44% [8] - 九方智投2024年总订单金额35.1亿元,付费用户18.15万名,同比分别增长49.3%和149.4% [8] - 九方智投2024年退款率21.8%,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 [9] 行业自身问题 - 证券投顾机构因监管加强收到更多罚单,为代理维权提供"契机" [10] - 民营机构因担心投诉影响满意度,选择息事宁人,助长代理维权 [10] - 部分机构存在客户信息泄露问题,内鬼与代理维权机构勾结 [12] 监管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5月发布风险提示,警惕代理维权 [14] - 2024年3月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启动金融黑灰产专项打击行动 [14] - 2024年4月三部门联合推进金融纠纷调解,强化源头治理 [14]
廓清行业环境投顾机构需内外兼修
证券时报· 2025-07-15 02:45
证券投顾行业发展与挑战 - 资本市场成熟推动投资者对专业投顾需求释放 行业打开广阔发展空间 [1] - "黑灰产"以"维权"名义敲诈导致恶意退费与投诉激增 行业陷入困境 [1] 行业治理对策 - 需采取"双管齐下"策略:内部强化合规经营意识 外部协同治理 [1] - 证监会从严监管下 投顾机构频领罚单 问题集中于内控制度不完善、误导营销、风险提示缺位 [1] - 行业需警惕"内鬼"勾结外部团伙案例 如上海某机构员工教唆客户威胁式投诉 2024年9月立案 [1] 联防共治机制建设 - 需建立"代理维权"黑名单共享机制 实现精准识别恶意投诉的联防共治 [2] - 关键要联动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 斩断"黑灰产"链条 如上海亚商案例中配合警方打击非法组织 [2] - 具体案例:湖南胜赢法律咨询公司操控20余名客户退款47万元 2024年3月涉案人员被捕 公司被列经营异常 [2] 行业发展方向 - 内外兼修是廓清行业环境的核心 需坚守财富管理本源使命 [2]
证券投顾行业退费额激增背后 恶意代理维权“黑产”化
经济观察报· 2025-07-06 21:01
行业现状 - 证券投顾行业2022-2023年退款总额分别达23.28亿元与24.45亿元,较2021年13.48亿元激增逾80% [7] - 2024年投顾业务净收入达54.4亿元,但异常退款占比达30%-40%,吞噬行业近半利润(2023年行业利润17.62亿元) [11][23] - 上海证监局2024年接到证券投顾投诉821起,较2022年88起增长超9倍 [14] 代理维权产业链 - 代理维权公司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日均超百万元)、伪造退款案例诱导客户签约,成功后分成30% [2][5] - 头部代理公司年收入超5000万元,净利润超2000万元,部分法律咨询公司4个月签单1389单涉及3269万元,成功退款1055万元 [6][20] - 2023年全行业代理维权收入约2.9亿元(按30%分成计算) [21] 异常退款特征 - 合同期满客户通过威胁投诉(12386/信访等)要求全额退款,占退款总额30%-40% [12][13] - 2023年全行业投诉量超23000起,较2021年增400%,某机构2024年异常退款3500万元中84%为合同到期客户 [18] - 代理维权公司联合律所提升投诉专业性,部分机构业务量激增6倍 [20] 行业应对措施 - 证券投顾机构因监管考核压力(投诉量过高或暂停新增客户3个月,损失超6000万元)被迫妥协退款 [16][17] - 机构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并协助公安破获多个代理维权公司,2023年起联合整治政策出台 [25][26] - 行业正研究将代理维权按非法经营罪定罪,但面临取证难、管辖权等挑战 [28][30][32] 黑灰产新趋势 - 代理维权组织采用外网交易、空壳公司规避侦查,部分转向网红引流模式 [29][31][32] - 需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体系,穿透资金流与信息流以遏制跨领域渗透 [33]
证券投顾行业退费额激增背后 恶意代理维权“黑产”化
经济观察网· 2025-07-06 19:00
代理维权产业现状 - 短视频平台投放费用每日超百万元用于揽客 [2] - 代理公司通过法律咨询视频吸引客户签订维权合同 成功退款后可获30%分成 [2] - 2022-2023年业务量激增6倍 从业人员月收入达2-3万元 [2] - 头部三家代理公司年收入超5000万元 净利润突破2000万元 [3] - 2023年行业退款总额24.45亿元 其中30%-40%来自恶意代理维权 [3][6] - 代理维权公司数量2023年增至800家 银行保险领域人员大量转入 [3] 证券投顾行业影响 - 2022-2023年退款总额23.28亿/24.45亿 较2021年13.48亿增长80% [3] - 异常退款占比达30%-40% 主要来自合同到期客户的全额退款要求 [6][7] - 上海证监局2024年投诉量821起 较2022年88起大幅增长 [7] - 2023年全行业投诉超23000起 较2021年增长400% [8] - 2024年5月-2025年5月某机构异常退款3500万元 涉及2500名客户 [8] - 异常退款吞噬行业利润 2023年24.45亿退款中异常部分超9亿 行业利润仅17.62亿 [11] 运作模式与应对措施 - 代理公司通过反复投诉施压 利用监管部门考核指标提高成功率 [2][8] - 投顾机构为降低投诉量选择妥协 三个月暂停新增客户将损失超6000万 [8] - 机构制定差异化退款标准 不同监管平台对应不同退费比例 [9] - P2P催收人员与律所合作 法律咨询公司4个月签单1389单 获263万分成 [10] - 行业加强系统安全投入 协助公安破获多个代理维权公司 [11] - 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整治代理维权乱象 推进金融纠纷调解 [11] 行业监管挑战 - 当前主要按"侵犯公民信息罪"定罪 量刑力度低于银行保险领域 [12] - 代理公司使用他人注册 业务数据通过外网交易增加取证难度 [12] - 行业正研究按非法经营罪定罪可行性以加强打击力度 [12] - 新型模式出现 网红通过线上引流将粉丝资料转交代理公司 [13] - 专家建议构建穿透式监管体系 斩断黑灰产资金流与信息流 [14] 行业基础数据 - 现存60余家持牌证券投顾机构 [5] - 2024年投顾业务净收入54.4亿元 [5] - 行业起源于1996-2001年证监会发放的130张咨询牌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