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mputing
icon
搜索文档
IBM Is Making the Quantum Leap, But Does That Make the Stock a Buy Now?
Yahoo Finance· 2025-09-14 00:50
公司战略与投资重点 - 公司正大力投资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未来技术 [1] - 公司与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合作开发量子超级计算机 AMD将提供所需芯片 [8] 量子计算技术进展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力学原理 比经典计算机更快解决复杂问题 [2] - 公司计划在本十年末推出全球首台大规模容错量子超级计算机 [6] - 容错量子超级计算机能在组件级别监控并自我纠正错误 防止系统产生错误计算 [7]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关注 - 投资者目前对公司的量子计算进展反应平淡 未表现出太大兴趣 [3][9] - 与AMD的合作公告后 公司股价仅小幅上涨 [8] - 投资者更关注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增加是否会牺牲其他产品和服务 从而导致整体增长低于预期 [3] 行业应用前景 - 量子计算技术潜在应用广泛 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药物开发、可持续能源和交通优化等领域 [2]
Wall Street Rallies to New Records Amid Rate Cut Hopes and AI Enthusiasm
Stock Market News· 2025-09-12 02:07
市场表现 - 美国股市在2025年9月11日下午交易中创历史新高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3%突破46,000点至46,114点 标普500指数上涨0.8%至6,587.7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7%至24,013点 [1][2] - 科技和消费 discretionary 板块领涨 能源板块表现韧性 在SCHD等主要ETF中能源板块持仓占比最高 其次为消费必需品、医疗保健和工业板块 [4] - 昨日能源和信息技术板块逆势上涨 而消费 discretionary、医疗保健和消费必需品板块普遍下跌 [5] 经济数据与政策 - 8月CPI同比上涨2.9%符合预期 核心CPI维持在3.1% 周度失业救济人数升至263,000人 为两年多来最高水平 [6]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下周会议上下调利率25个基点 [3][6] - 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预计通胀将在2026-2027年降至2%目标以下 [7] 个股表现 - 甲骨文(ORCL)下跌3.6% 此前因获得OpenAI等重大AI云合约 股价单日暴涨36% 德银等机构大幅上调目标价 [13] - 美光科技(MU)大涨8-9% 花旗将目标价从150美元上调至175美元 因DRAM芯片需求增长及AI领域曝光度 [13] - 特斯拉(TSLA)上涨近4% 苹果(AAPL)、微软(MSFT)、亚马逊(AMZN)和谷歌(GOOGL)小幅上涨 [13] - Opendoor(OPEN)暴涨51.5% 因任命新CEO并获得重大投资 Kroger(KR)上涨1.9% 因季度利润超预期并上调年度 forecast [13] - Vince Holding(VNCE)盘前涨92.17% MOGU Inc(MOGU)盘前涨159.20% Klarna Group昨日上市首日涨15% 今日盘前跌1% [13] 行业动态 - 人工智能板块持续受到市场追捧 成为推动科技股上涨的重要动力 [10][13] - 半导体行业需求强劲 美光科技即将于9月23日公布第四季度财报 预计受数据中心DRAM和NAND销售推动将给出强劲指引 [8][13]
光计算技术加速迈向商业化
光计算技术发展背景 - 人工智能训练等复杂任务规模持续扩大 行业对算力提升需求与日俱增 [1] - 传统电子计算受冯诺依曼瓶颈限制 量子计算仍处于发展初期 [1] - 光计算技术应运而生 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 [1] 光计算核心优势 - 以光子替代电子作为计算载体 光传播速度极快且能耗极低 [2] - 天然支持并行计算 特别适用于科学计算和机器学习等高密集型任务 [2] - 光子运行几乎不产生热量 能耗优势显著 [2] - 具备更宽带宽 处理宽带模拟信号性能远超电子器件 [2] - 运算响应迅捷几乎无延时 显著提升计算时效 [2] 主要技术架构 - 自由空间光学(FSO)为最早出现形式 借助透镜和光掩模等元件在空气/真空中操控光 [3] - FSO面临耐用性与可靠性挑战 需优化光机械工程 集成固态光学模块或采用光子超材料 [3] - 光子芯片整合激光器和干涉仪等微型光学元件 可便捷融入现有电子架构 [3] - 部分公司转向开发光学互连设备 利用光在电子组件间高速传输数据 [3] - 光纤系统依托成熟光纤通信基础设施 特别适用于求解优化问题和人工智能难题 [4] - 相干伊辛机通过光纤环路发送光脉冲执行运算 但关键功能仍依赖电子设备 [4] - 多芯特种光纤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可通过不同纤芯同步处理多项计算 [4] 发展路径与瓶颈 - 全光学自由空间系统短期最具可行性 光电子混合系统和内存计算架构也极具潜力 [5] - 结合空间与时间维度的新型处理架构中期或表现更卓越性能与能效 [6] - 光学系统易受元件错位和温度波动干扰 需通过闭环反馈系统和实时自动校准提升稳定性 [8] - 光学数据存储存在难题 基于光学腔的系统可避免处理器与内存间数据迁移损耗 [8] - 集成与封装存在挑战 3D封装技术和新材料创新或提升可扩展性并降低成本 [8]
100倍AI推理能效提升,“模拟光学计算机”来了
虎嗅· 2025-09-04 15:01
行业技术背景 - 人工智能和组合优化快速发展但面临高能耗挑战 对数字计算可持续性构成严峻压力 [1] - 当前新型计算系统存在局限性 多数仅擅长单一领域且需高能耗数字转换 效率受限 [2] - 现有系统硬件协同效率低 在处理内存受限神经网络和复杂优化问题时表现不佳 [2] 技术方案创新 - 提出模拟光学计算机(AOC)新范式 利用光与模拟信号替代传统数字逻辑计算 [3] - AOC实现模拟电子技术与三维光学技术结合 同一平台可同时加速AI推理和组合优化任务 [5] - 采用快速定点搜索方法 无需数字转换且增强抗噪声能力 支持递归推理新型神经模型 [5] 应用性能表现 - 在机器学习推理任务中实现图像分类和非线性回归 MNIST和Fashion-MNIST数据集显示略高准确率 [9] - 硬件成功运行非线性回归模型 精准重现高斯曲线和正弦曲线 需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支持 [9] - 在组合优化任务中处理医学图像重建 压缩感知技术实现原始线条高度一致重建 均方误差低于0.07 [10] - 解决金融交易结算优化问题 7个块坐标下降步骤内找到全局最优解 远超量子硬件40-60%成功率 [11] 技术优势特性 - 全模拟操作最小化模数转换开销 原生支持迭代式计算密集型模型 [7][15] - 基于可扩展消费级技术构建 模块化架构支持光学矩阵-向量乘法分解为子运算 [17] - 支持1亿至20亿参数规模模型 需50-1000个光学模块 正负权重处理可减半模块数量 [17] 能效提升数据 - 1亿权重矩阵配合25个模块时功耗800W 计算速度达400 Peta-OPS [17] - 8位精度下能效为每瓦500 TOPS 较最新GPU每瓦4.5 TOPS提升超100倍 [17] - 光学组件带宽达2GHz或更高 制造生态系统支持晶圆级生产扩展 [17] 发展前景 - 硬件与算法协同设计推动创新飞轮 为可持续计算提供可扩展模拟平台 [19] - 架构展现出处理实际机器学习任务的潜力 能效提升约100倍 [18]
A Bull Case for Quantum Computing Stock Is Still Alive
MarketBeat· 2025-09-03 21:02
量子计算行业前景 - 量子计算作为人工智能之外的新增长领域 具有革命性计算能力 可同时解决多个问题并减少解决方案时间 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1][2] - 美国数据中心和芯片制造本土化趋势推动行业需求 需要"以少做多"的计算能力 量子计算公司有望解决这种不平衡 [4] - 行业存在被收购或与行业巨头/政府实体签订大额合同的可能性 推动市场给予高估值溢价 [12] Quantum Computing Inc (QUBT) 投资价值 - 当前股价15.22美元 较52周高点27.15美元下跌44% 处于52周区间0.58-27.15美元之间 [2][5] - 机构投资者Geode Capital Management在2025年8月初将持仓增加至5040万美元 占公司1.6%所有权 [7][8] - 做空兴趣出现下降信号 过去一个月做空比例下降10% 当前流通股中有21.1%被做空 存在轧空潜力 [9][10] 市场预期与估值 - 华尔街分析师给予"适度买入"评级 目标价18.50美元 较当前价格存在22.92%上行空间 [10][12] - 公司估值高达市销率6000倍 反映市场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高度预期 [11] - 高估值溢价可能源于对未来重大合同或收购的预期 尽管明显脱离当前现实 [12] 投资机会特征 - 当前价格水平下行空间有限 风险回报呈现不对称机会特征 [6][10] - 尽管经历看跌价格走势 分析师仍保持乐观态度 暗示公司存在重大发展潜力 [12] - 与其他热门股票相比 量子计算尚未进入顶级分析师优先推荐名单 [14]
卡不住我们!中国算力省电省钱十大绝招,个个硬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20:53
中国算力产业重大技术突破 - 中国移动牵头研发的"九州"算力光网实现每秒10 EFLOPS(1000亿亿次浮点运算)计算能力,为全球首个规模最大的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预计拉动GDP增长超126亿元 [1] - 山西秦能算电协同一体化平台使数据中心年省电费1000万元,减少碳排放十万吨 [1] - 超聚变FusionOne AI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实现AI基础应用小时级上线,已落地500多个项目 [1] - 华为"在网计算加速技术"提升智算集群通信效率,降低模型训练推理成本与时间 [1] 分布式与跨域算力技术 - 中国电信广域智算无损组网技术实现远距离数据中心高效协作,支持分布式大模型训练,已在多地试点验证和商用 [2] - 中国联通分布式训推关键技术保障AI训练高效安全,实现数据不出园区与隐私保护 [2]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Link跨域混训方案支持跨省上千公里智算中心大模型混训,等效算力媲美单芯片单集群 [2] 国产化算力生态建设 - 联想万全大模型训推方案使推理性能提升10倍,故障恢复达秒级,适配20多款国产GPU和大模型 [2] - 阿里云异构GPU云平台打破算力孤岛,实现不同品牌国产GPU高效协作,已支撑100多个重大项目 [2] - 中兴通讯智算超节点系统支持国产GPU卡大规模高速互联,承载万亿参数以上主权大模型训练,初步建成国产化智算产业开放互联生态系统 [2]
IBM and AMD Join Forces to Build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Prnewswire· 2025-08-26 18:00
合作公告 - IBM与AMD宣布计划开发基于量子计算机和高性能计算结合的下一代计算架构 即量子中心超级计算 [1] - 合作旨在开发可扩展的开源平台 重新定义计算未来 利用IBM在量子计算机和软件领域的领导地位及AMD在高性能计算和AI加速器领域的优势 [1] 技术整合 - 探索将AMD的CPU、GPU和FPGA与IBM量子计算机集成 以高效加速新兴算法 这些算法目前超出任一范式独立工作的能力范围 [4] - AMD技术有望提供实时纠错能力 这是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要素 支持IBM在本十年末交付容错量子计算机的愿景 [4] 量子计算价值 - 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比特 根据量子力学定律表示信息 提供比经典计算机更丰富的计算空间 用于解决药物发现、材料发现、优化和物流等领域的复杂问题 [2] - 量子中心超级计算架构中 量子计算机与高性能计算和AI基础设施协同工作 不同问题组件由最适合的范式处理 例如量子计算机模拟原子和分子行为 经典超级计算机处理大规模数据分析 [3] 演示与生态 - 团队计划今年晚些时候进行初步演示 展示IBM量子计算机如何与AMD技术协同部署混合量子经典工作流 [5] - 公司计划探索开源生态系统如Qiskit 如何催化新算法的开发和采用 这些算法利用量子中心超级计算 [5] 现有进展 - IBM已与RIKEN合作 部署并直接连接其模块化量子计算机IBM Quantum System Two与世界上最快的经典超级计算机之一Fugaku [6] - 与行业领导者如Cleveland Clinic、巴斯克政府和Lockheed Martin合作 展示量子与经典资源结合如何为难题提供有价值的结果 超越经典计算机单独能力 [6] 公司背景 - IBM是全球混合云和AI的领先提供商 在超过175个国家帮助客户利用数据洞察 简化业务流程 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 [8] - AMD55年来推动高性能计算、图形和可视化技术创新 数十亿人、财富500强企业和尖端科研机构日常依赖AMD技术 [9] 技术成就 - AMD CPU和GPU为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Frontier提供动力 这是历史上第一台正式突破百亿亿次障碍的超级计算机 [7] - AMD EPYC CPU和AMD Instinct GPU技术为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El Capitan提供动力 使AMD成为世界上两台最快超级计算机的驱动者 根据TOP500列表 [7]
Bull of the Day: IBM (IBM)
ZACKS· 2025-08-25 18:2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目前为Zacks第二评级 因盈利预期持续上升 预计明年每股收益12美元 2027年接近13美元[1] - 公司销售额保持中个位数增长 预计明年营收达到700亿美元 股价交易于略超3倍市销率[2] 量子计算技术布局 - 公司发布10年量子计算路线图 战略重点从增加量子比特数量转向提升门质量和纠错能力[3][4] - 量子系统采用模块化Quantum System Two架构 配备多台Heron处理器 含可调耦合器和降噪技术[5] - 2025年中推出模块化量子超级计算机Starling及Blue Jay 目标集成数千逻辑量子比特 Condor芯片实现1,121个超导量子比特突破[6] 人工智能平台发展 - watsonx平台包含三个核心组件:AI开发工作室watsonxai 基于开放湖仓架构的数据存储watsonxdata AI治理工具包watsonxgovernance[8][9] - Concert平台通过生成式AI实现端到端自动化 提供智能化漏洞管理方案和安全活动编排功能[10] - 公司与Salesforce建立全球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人工智能联合解决方案[11][12] 行业技术演进 - 2017年单个DGX-1系统配备8颗Tesla P100 GPU 总计192颗GPU 每颗含210亿晶体管[15] - 当前行业领导者单次采购量达10万颗GPU Blackwell架构加速器单元包含2080亿晶体管[16] - 欧洲空间局曾使用4000颗NVIDIA GPU模拟250亿个星系 用于训练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18] 基础设施合作生态 - 公司作为NVIDIA关键合作伙伴 共同推动数万亿美元规模的IT基础设施向企业级"AI工厂"转型[19] - 富士通曾采用24套NVIDIA DGX-1系统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构建超级计算机 用于深度学习研究[14]
国产算力平台加快建设,AI行情有望持续,全市场最大的计算机ETF(159998)一度涨近3%,最新规模突破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8-25 11:26
ETF市场表现 - 计算机ETF(159998)盘中一度涨近3% 现涨1.88% 成交5316.23万元 近1周累计上涨9.24% 规模达37.24亿元创成立新高 [2] - 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上涨4.24% 报1.62元 近1周累计上涨9.82% 近1年净值上涨127.69% [4][5] - 云计算ETF沪港深盘中换手率7.42% 成交2247.16万元 近1周日均成交2626.27万元 [5]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计算机主题指数(930651)上涨1.66% 成分股中科曙光涨停10% 协创数据涨9.11% 润泽科技涨5.17% [2] - 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指数(931470)强势上涨4.13% 成分股华胜天成涨9.98% 中际旭创涨9.18% [4] 算力产业发展 - 中国算力平台加速建设 10个省区市算力分平台正式接入 算力总规模年增速达30% [5] - 智能算力应用于生成式大模型/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 预计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增长超40% [5] - 工信部强调优化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技术 推动国产算力自主创新 [5] 技术突破与投资逻辑 - DeepSeek V3.1发布 UE8M0FP8技术推动国产芯片大规模应用 国产算力利好频发 [6] - 国产AI模型持续突破 AI应用有望形成商业闭环 国产交换芯片迎来发展机会 [6] - AI Scale up趋势显现 国产AI芯片/交换芯片性能提升 推动算力与应用协同发展 [6] 产品结构特征 - 计算机ETF(159998)覆盖信息技术服务/应用软件/通信设备 重仓股包含科大讯飞/金山办公/中科曙光/海康威视 [7] - 云计算ETF沪港深(517390)同步布局港股互联网企业与A股算力龙头 前十大重仓含腾讯控股/中际旭创/新易盛/中科曙光 [7]
1 Supercharged Quantum Computing Stock That Could Become the Nvidia of the 2030s
The Motley Fool· 2025-08-24 17:45
核心观点 - IonQ被视为量子计算领域的潜在领军企业 其商业模式和技术路径借鉴了英伟达的成功经验 公司采取技术中立和独特离子阱方案 在精度和可扩展性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目标是在2030年代量子计算商业化阶段复制英伟达的成功[3][5][6][9][10] 行业竞争格局 - 量子计算领域存在纯玩公司(如IonQ)与科技巨头(Alphabet、微软、IBM)的竞争 后者拥有雄厚现金流支持技术开发[5] - 科技巨头的量子计算服务可能受限于其云平台接入方式 而IonQ通过亚马逊AWS等多云平台提供更开放的服务接入[6] 技术优势 - IonQ采用离子阱量子比特方案 虽门速度略逊于主流的超导方案 但具备更优精度且无需极低温环境 显著降低能耗和技术复杂度[8][9] - 公司保持单量子比特和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的世界纪录 这是量子计算系统准确性的关键指标[10] - 通过多单元连接实现算力快速扩展 类似英伟达GPU集群的扩展模式[10] 市场前景 - 量子计算预计在2030年代实现商业化应用[2] - 到2035年 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达870亿美元[11] - 技术早期发展阶段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市场最终规模可能显著高于或低于预期[11] 商业模式 - 采取技术中立策略 不强制客户使用特定服务模式 既支持云平台接入也提供本地化全栈解决方案(硬件+软件+辅助产品)[6] - 这种开放模式与英伟达在AI竞争中的中立策略高度相似[6] 投资参考框架 - 英伟达过去10年投资回报惊人:1万美元投资可增值至317万美元[3] - 早期技术投资存在高风险性 建议头寸规模控制在投资组合1%以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