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nacks
icon
搜索文档
“零食之王”,变了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5 08:26
魔芋零食市场崛起 - 魔芋成为休闲零食中最亮眼的存在,2024年反超辣条成为卫龙的顶梁柱,蔬菜制品(魔芋)收入占比达53.8%,调味面制品(辣条)下滑至42.6% [1][7] - 卫龙2014年推出魔芋爽,2022年底已成为年销售超5亿元的大单品,2018年蔬菜制品占比仅10%,2024年提升至53.8% [6][7] - 盐津铺子2024年休闲魔芋制品营收8.38亿元,同比增长76.09%,销量和吨价分别增长66.9%和5.5% [11] 行业竞争格局 - 盐津铺子、劲仔、百草味、良品铺子、来伊份等品牌纷纷加入魔芋赛道,推出明星产品 [2] - 来伊份注册"花样魔纤"子品牌,卫龙推出"小魔女",盐津铺子推出"大魔王",良品铺子、佳龙等30多个品牌布局魔芋零食 [9] - 盐津铺子2023年7月收购云南津绝魔芋食品52.5%股权以夯实优势 [11] 消费趋势驱动 - 健康成为消费者选择零食的首要考虑因素,魔芋因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特性成为新宠 [13] - Z世代注重健康和品质,低糖、低盐、低脂、低卡零食受宠,魔芋几乎称得上完美食材 [15] - 小红书魔芋爽话题近4亿热度,魔芋零食如素毛肚、魔芋条、蒟蒻果冻等受年轻人追捧 [5] 产品创新与技术进步 - 行业技术进步使魔芋具备爽脆、Q弹、有嚼劲的口感,企业创新开发麻辣、香辣、酸辣、麻酱等多种口味 [13] - 卫龙发挥"辣"味优势,后起之秀结合大众餐食口味如麻酱、烤肉、火锅味开拓市场 [13] - 魔芋从云贵川渝地区食材发展为全国性休闲零食,形态从初级加工品升级为多样化制品 [5] 营销与消费者认知 - 商家宣传主打"0脂肪""低热量""0碳水""即食""饱腹"等卖点,但实际热量与脂肪含量较高 [19][20] - 100克卫龙酸辣味魔芋爽热量159千卡,盐津铺子麻酱味素毛肚179千卡,接近炸鸡柳168千卡 [20] - 6小袋卫龙酸辣味魔芋爽钠含量1317毫克,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的一半 [20]
AB InBev to Invest $300M to Strengthen U.S.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ZACKS· 2025-05-14 01:10
公司投资战略 - 公司持续投资多元化品牌组合 包括全球品牌、国际品牌以及手工精酿品牌以推动增长 [1] - 美国子公司计划2025年投入3亿美元用于本土制造业务升级 重点提升培训中心、招聘能力及本地产能 [2] - 过去五年内公司在美国设施累计投资近20亿美元 去年休斯顿啤酒厂单独投资1400万美元 强化经济与就业支持 [3] - 投资目标包括优化制造设施内部系统 提升酿酒效率并促进劳动力与经济繁荣 [4]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呈现分化 盈利强劲但销售疲软 归因于多元化布局及核心品牌需求 其中"超级品牌"收入增长44% 科罗娜表现突出 [5] - 数字化平台(BEES/Zé Delivery)快速发展 B2B数字渠道贡献72%营收 全渠道生态系统当季创收275亿美元 [6] - "超越啤酒"产品线收入增长166% 美国Cutwater、Nütrl及巴西Beats等品牌双位数增长驱动 [7] - 过去三个月股价上涨255% 跑赢行业189%涨幅 受益于定价策略、高端化举措等 [8] 其他公司动态 - Nomad Foods冷冻食品公司当前Zacks评级为"强力买入" 过去四季平均盈利超预期5% 本财年EPS预期增长31% [9] - United Natural Foods获Zacks"买入"评级 过去四季平均盈利超预期4087% 本财年销售与EPS预期分别增长19%和4857% [11] - Utz Brands零食公司Zacks评级为"买入" 过去四季平均盈利超预期88% 本财年销售与EPS预期分别增长12%和104% [12]
上市10年再升级,乐事大波浪要做年轻人的解压“社交货币”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1 09:03
核心观点 - "吃辣"已成为年轻人解压的重要方式,通过辛辣刺激释放内啡肽带来愉悦体验 [7] - 辣味休闲食品市场快速增长,2026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9.6% [9] - 乐事大波浪通过辣味系列产品及场景化营销,将零食转化为"解压社交货币" [39] 市场趋势 - 抖音"吃辣挑战"相关视频播放量达49.6亿次,显示辣味内容的高热度 [2] - 辣味休闲食品90天社媒预估阅读量达9133万,远超其他口味食品 [34] - 年轻人追求多层次辣感体验,从微辣到重辣、麻辣到香辣等多元化需求 [9] 产品策略 - 乐事大波浪推出火鸡面味和辣条味薯片,火鸡面味搜索量增长3倍 [5] - 火鸡面味复刻火鸡面标志性辣度,结合特调酱香增强层次感 [9] - 辣条味以麻辣鲜香唤起童年记忆,形成情绪共鸣 [11] - 波浪造型+厚切工艺放大酥脆口感,强化解压体验 [14] 营销策略 音乐节联动 - 二次冠名草莓音乐节,覆盖北京/东莞/成都三城,强化"解压就吃乐事"心智 [19][20] - 音乐节现场设置互动摊位和辣味试吃,绑定解压场景 [23] 跨品牌合作 - 联合三养食品直播,直播间峰值人数达日常13倍,订单量增长2.3倍 [26][30] - 联动卫龙/劲仔等8个辣味品牌组成"解压搭子",以声声辣喊口口解压话题引爆传播 [30][33] KOL传播 - 合作吃辣博主创作内容,声声辣喊口口解压话题播放量破3亿 [5][35] - 博主夸张吃辣反应激发观众"替代性快感",强化产品解压定位 [34][37] 数据表现 - 辣味系列上线1个月登顶薯片搜索榜TOP1 [5] - 单条推广视频最高阅读量破百万 [5] - 草莓音乐节兴趣人群中18-24岁占比达68% [19]
Molson Coors Q1 Earnings Miss, Lower Sales Across Segments Hurt
ZACKS· 2025-05-09 02:40
核心观点 - 公司第一季度业绩表现不佳 营收和盈利均低于预期且同比下滑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50美分 同比下降47.4% 低于预期的80美分 [1] - 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1.3%至23亿美元 低于预期的24.4亿美元 主要由于销量下降和汇率不利影响 [2] - 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下跌超过5% 过去三个月涨幅为6.7% 低于行业20.5%的涨幅 [3] 财务表现 - 财务销量同比下降14.3% 美洲和EMEA&APAC地区均下滑 品牌销量下降8% [4] - 毛利润下降11.7%至8.509亿美元 毛利率下降20个基点至36.9% [5] - 营销及行政费用微降0.2%至6.532亿美元 但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2% [6] - 税前利润暴跌41.1%至1.563亿美元 按固定汇率计算下降49.5% [7] 地区表现 美洲地区 - 净销售额下降12.3%至18.8亿美元 低于预期的19.6亿美元 财务销量下降15.6% [8] - 品牌销量下降7.4% 美国市场下降8.8% 加拿大市场下降2.7% [9] - 价格和销售组合对净销售额有4.1%的正面影响 [10] EMEA&APAC地区 - 净销售额下降6%至4.273亿美元 低于预期的4.52亿美元 [11] - 财务销量下降9.7% 品牌销量下降9.8% [12] 财务状况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为4.127亿美元 总债务62.4亿美元 净债务58.3亿美元 [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9070万美元 自由现金流为负2.646亿美元 [13] - 第一季度回购股票5960万美元 支付股息9920万美元 [14] 2025年展望 - 预计全年销售额将低个位数下降 此前预期为低个位数增长 [15] - 预计每股收益低个位数增长 此前预期为高个位数增长 税前利润预计低个位数下降 [16] - 资本支出预计为6.5亿美元 此前预期为7.5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预计为13亿美元 [17] 行业其他公司 - Nomad Foods当前Zacks排名第一 过去四个季度平均盈利超预期5% [18] - United Natural Foods当前Zacks排名第二 过去四个季度平均盈利超预期408.7% [19] - Utz Brands当前Zacks排名第二 过去四个季度平均盈利超预期8.8% [20]
泰国小学生迷上河南辣条,中国零食卷去东南亚
创业邦· 2025-05-02 08:56
核心观点 - 中国零食品牌正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以应对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东南亚因其地理位置、文化相近及庞大华人群体成为首选[4][8] - 东南亚零食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3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0.60%,泰国、印尼等市场呈现差异化特征[6][14] - 中国品牌采取"剑走偏锋"策略,通过辣条、魔芋等特色品类避开国际品牌竞争,同时注重渠道创新与本地化供应链建设[15][17][46] 市场概况 - 2023年旺旺海外业务双位数增长,米果大类收入59.77亿元中海外占比20%,公司计划将海外市场视为"未来的中国市场"[4] - 洽洽泰国子公司2023年贡献4亿元收入,净利润9000万元;甘源食品2024年上半年越南市场预计收入1-2亿元[5][18] - 泰国零食市场2023年规模30.4亿美元,健康零食占比26.9%(8.5亿美元),无糖零食细分达1.3亿美元[14] 品牌布局策略 - 盐津铺子2024年投资2.2亿元在泰国建生产基地,计划2025年以魔芋、鹌鹑蛋为核心深耕东南亚[7][18] - 卫龙2023年海外收入9762万元,三年增长393%,主要投放辣条等特色品类[18][17] - 品牌分两条路线进入:成熟市场(泰国/新加坡)主打品牌调性,新兴市场(越南/印尼)主攻空白领域[15] 渠道分析 - 印尼现代渠道仅占20%份额,80%消费发生在传统夫妻店,艾雪冰淇淋通过下沉5万家社区店实现突破[21][26] - 泰国7-Eleven门店超15000家占70%份额,洽洽耗时半年通过经销商Wellspire进入该渠道[25][35] - 电商在印尼仅覆盖中产群体,甘源、劲仔通过Shopee/Lazada切入线上,但难以触达下沉市场[38] 本地化实践 - 产品改良:洽洽推出椰子味瓜子,劲仔开发酱汁味/卤香味产品,徐福记推出榴莲味软糖[45] - 合规挑战:印尼禁售辣条,泰国要求FDA认证(6-9周),印尼实施清真认证新规[40][44] - 供应链建设:盐津铺子已在东南亚建7家水果加工厂,旺旺越南工厂年产能1亿美元[46][47] 区域市场特征 - 第一梯队(新马泰):渠道成熟,可直接移植中国经验,徐福记市占率达8%[48][22] - 第二梯队(印尼/越南):需重构产品与渠道,盼盼印尼工厂2023年出口额1.03亿元[5][48] - 第三梯队(老挝等):消费能力有限,当前可暂缓布局[48]
Utz Brands(UTZ)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1 22: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本季度报告显示有机销售增长3%,但整体零售销售持平 [8] - 价格方面,约300个基点的价格影响与赠品包有关,另有60个基点与非赠品包相关的价格上限投资有关 [18][1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非品牌、非咸味业务中的蘸酱和莎莎业务短期内面临压力,预计到第二季度末开始企稳 [32] - 合作伙伴品牌业务预计将继续下滑,但未来降幅不会像之前那么大 [33] - 博尔德峡谷品牌表现出色,在未跟踪渠道和自然渠道增长显著,且在传统渠道的零售分销也在增加,产品创新如峡谷爆米花、新口味和玉米片等表现良好,销量和速度都在增长 [22][23][24] - 边境品牌收购后持续增长,在扩张市场仍有分销增长机会,创新方面,调味玉米片有发展空间 [34][3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业务在食品和大众渠道表现良好,消费者在各个价格段和不同贸易类别中都在寻求价值 [53][54] - 滚动十二个月的家庭渗透率达到49%,创历史新高,购买率保持稳定 [8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希望在核心市场保持份额,同时在扩张地区实现增长,通过赠品包等方式测试向消费者提供价值的不同方式 [10][39] - 未来计划通过支持创新、增加营销和确保市场定价正确来推动业务发展,赠品包计划将逐步结束 [43] - 公司将继续挖掘核心市场的空白机会,推动扩张地区和其他贸易类别的业务增长 [7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第一季度的业绩执行情况感到满意,认为正在按照计划推动预期的结果,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90] - 公司关注市场反应和消费者行为,将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如推出优质产品、进行创新和营销等 [7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部分评论包含前瞻性陈述,实际未来结果可能与当前观点有重大差异,相关风险和不确定性可参考最近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 [4] - 会议将讨论某些调整后的或非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指标,相关详细信息和对账可在收益材料和公司网站上查看 [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解释整体零售销售持平与3%有机销售增长的差异 - 差异主要源于未跟踪渠道的强劲表现,如自然渠道、折扣和俱乐部渠道,以及大米配送中心开放后吞吐量提高,发货提前带来的收入确认,但本季度没有提前拉动的收入 [8][9] 问题: 核心市场预期的销量份额增长和价值份额收缩是否仅由赠品包计划导致,如何平衡销量和计划回报的可持续性 - 赠品包有一定影响,同时博尔德峡谷和边境品牌的增量分销也有帮助,未来随着赠品包计划结束,销量与价值的关系将更加正常化 [10][11] 问题: 赠品包对价格的300个基点影响是否在所有组合中类似,是否有贡献数字 - 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价格影响与赠品包有关,另有60个基点与非赠品包相关的价格上限投资有关 [18][19] 问题: 博尔德峡谷新产品的早期市场反应,现有跟踪数据受新老产品的影响情况,以及新产品上架后业务是否会加速增长 - 公司对博尔德峡谷的表现非常满意,消费者反应良好,产品在未跟踪渠道和自然渠道增长显著,且在传统渠道的零售分销也在增加,新产品如峡谷爆米花表现良好,玉米片虽刚推出但前景乐观,销量和速度都在增长 [22][23][24] 问题: 非品牌和合作伙伴品牌业务的未来增长预期,以及如何管理合作伙伴品牌 - 非品牌、非咸味业务中的蘸酱和莎莎业务短期内面临压力,预计到第二季度末开始企稳;合作伙伴品牌业务预计将继续下滑,但未来降幅不会像之前那么大,公司会随着自身品牌增长,减少合作伙伴品牌在业务中的占比 [32][33] 问题: 边境品牌调味玉米片的发展潜力和其他空白机会 - 边境品牌收购后持续增长,在扩张市场仍有分销增长机会,创新方面,调味玉米片所在的调味品类正在增长,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还可能推出其他口味和产品形式 [34][35] 问题: 赠品包计划是否为限时优惠,如何评估其市场持续时间 - 赠品包计划是为了测试向消费者提供价值的不同方式,消费者反应积极,在扩张地区是很好的试用工具,在核心市场是提供价值的方式,公司预计该计划将逐步结束,过渡到夏季的正常商业计划 [39][40][41] 问题: 今年剩余时间价格组合与销量的关系,是否预计价格组合继续为负,能否在销售预测中平衡两者 - 从现在起情况将恢复正常,预计未来有1个点的价格投资 [44] 问题: 如何利用天然有机趋势的进一步机会,是通过加速博尔德峡谷的举措还是并购 - 公司对博尔德峡谷在天然有机贸易类别中的表现满意,将通过扩展创新、投资品牌资产和提高品牌知名度来推动业务增长,短期内将继续通过分销增长、消费者支持和创新来推动业务 [50][51] 问题: 从渠道角度看,除了自然、硬折扣和美元渠道,近期是否有其他新的变化 - 公司使用Surcana和MULO C plus数据来了解业务,目前食品和大众渠道表现良好,消费者在各个价格段和不同贸易类别中都在寻求价值 [53][54] 问题: 解释薯片子类别的增长情况,以及高端和价值产品的家庭增长动态 - 消费者普遍寻求价值,博尔德峡谷是高端产品,通过分销增长实现增长;公司自有品牌通过扩张市场的分销增长和赠品包的陈列活动实现增长 [58][59] 问题: 博尔德峡谷和公司自有品牌的家庭用户是否有重叠,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 不确定两者家庭用户的重叠情况,但预计会有重叠,博尔德峡谷的家庭用户通常更富裕,更注重健康;公司自有品牌的家庭用户更主流 [60][61] 问题: 博尔德峡谷今年的分销增长顺序和下半年的需求驱动因素 - 博尔德峡谷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分销增长,未来将继续在自然渠道和传统杂货店获得增量空间,公司认为该品牌仍有很大的空白市场,将继续向零售商展示其对品类和消费者的价值 [63][64] 问题: 核心地区的销量份额增长是否与赠品包有关,以及在核心地区的增量分销机会 - 部分销量份额增长与赠品包有关,同时边境和博尔德峡谷在核心地区的分销增长也有帮助,公司将继续挖掘核心市场的空白机会,推动扩张地区和其他贸易类别的业务增长 [71][72] 问题: 什么情况下会重新推出赠品包计划 - 公司会关注市场反应和消费者行为,将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价值,如推出优质产品、进行创新和营销等,如果有机会,会根据情况评估是否重新推出赠品包计划 [75][76][77] 问题: 赠品包对新试用和新消费者消费的影响,以及与频率收益的对比,有多少是补贴的,对新买家增长的长期影响 - 很难单独区分赠品包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流通项目,但从家庭渗透率和购买率数据来看,公司业务的试用和重复率都很强,家庭渗透率持续增长,赠品包在扩张市场可能带来了一些试用 [82][83][84] 问题: 便利店业务表现有所改善但尚未恢复增长,公司能否加速这一转变,还是主要取决于整体流量趋势和宏观背景 - 渠道需要继续改善,公司将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推动便利店的分销,确保价格标签架构、产品尺寸和陈列图正确;二是在该渠道推出创新产品,考虑便利店消费者的特点;三是与零售商和销售人员合作,确保产品的陈列空间和服务质量 [86][87][88]
Utz Brands(UTZ)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5-01 19:22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有机净销售额增长2.9%,以品牌咸味零食增长4.9%为主导[15] - 第一季度调整后的EBITDA为43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17] - 第一季度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0.16美元,同比增长14%[17] - 第一季度总有机净销售额为3.5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42亿美元增长3%[17] - 第一季度调整后的净收入为2230万美元,同比增长7.2%[83] - 2025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3.5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83] - 调整后的毛利率为38.2%,较上年同期提高100个基点[83] - 2025年第一季度的调整后EBITDA为4510万美元,同比增长3.9%[81] - 2025年第一季度的EBITDA为348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6020万美元下降42.2%[129] 用户数据 - 第一季度品牌咸味零食的净销售额增长4.9%,主要由Boulder Canyon®推动[22] - 第一季度品牌咸味零食占总净销售额的87%[21] - 第一季度品牌咸味零食的净价格下降3.4%,主要由于促销活动和赠品包的影响[22] - 扩展地理区域的零售量同比增长8.9%[42] - 通过赠品包计划,第一季度的销量和价值均有所提升,提供20%更多的产品量[3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4-2026年将实现超过1.5亿美元的生产力节省,比最初投资者日目标高出1500万美元[104] - 预计2025财年有机净销售增长为低个位数,调整后EBITDA增长为6%至10%[113] - 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增长10%至15%,主要受运营收益增长和利息支出降低的推动[113] - 预计到2025年底净杠杆比率将接近3倍,提前一年达到最初投资者日目标[120] - 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在9000万至1亿美元之间,主要用于增加制造网络能力和加速生产力节省[113]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270万美元,毛债务为8.636亿美元,净债务为8.009亿美元,净杠杆比率为4.0倍[108] - 2025年第一季度净现金用于运营为2020万美元,资本支出为3880万美元,分红和分配支付为890万美元[107] - 2025年净利息支出约为4300万美元,长期债务的加权平均利率约为5%[113] - 2025年第一季度的总净债务为8009万美元,净杠杆比率为4.0倍[134] 其他信息 - 调整后的销售、分销和行政费用同比增长4.7%[80] - 2025年第一季度的收购、剥离和投资相关费用为74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3840万美元下降[132] - 2025年第一季度的股权激励计划费用为35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390万美元有所减少[129] - 2025年第一季度的云计算摊销相关费用为22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0万美元显著增加[130]
泰国小学生迷上河南辣条,中国零食卷去东南亚
36氪· 2025-04-30 10:40
行业趋势 - 东南亚零食市场规模预计在2029年将达到13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60% [3] - 泰国零食市场2023年价值为30.4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16% [10] - 马来西亚零食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7.1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2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 [10] 公司动态 - 旺旺2023财年海外业务增幅达双位数,米果大类收入59.77亿元,海外市场占比约20% [1] - 洽洽泰国子公司2023年贡献4亿元收入,净利润近9000万元 [2] - 盼盼食品2023年对印尼出口额达1.03亿元 [2] - 甘源食品预计2024年上半年越南市场贡献1-2亿元收入 [2] - 卫龙2023年海外收入9762.3万元,同比增长49.11% [12] - 良品铺子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7.7%,达5.16亿元 [12] 市场策略 - 中国零食品牌出海东南亚主要选择两条路线:成熟市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新兴市场(越南、印尼) [11] - 品牌选择"剑走偏锋"的中国特色品类,如卫龙的辣条、盐津铺子的魔芋和鹌鹑蛋 [11] - 洽洽通过普及"嗑瓜子文化"打入东南亚市场,在包装上展示嗑瓜子方法 [11] 渠道布局 - 泰国现代零售渠道中便利店占48%份额,7-Eleven门店超15000家,占70%市场份额 [16] - 印尼主流零售商Indomaret门店达21801家,占现代渠道近40%份额 [16] - 元气森林在马来西亚通过Berjaya Group覆盖2400家7-Eleven等渠道 [18] - 洽洽和卫龙在泰国共用经销商Wellspire,覆盖泰国主要连锁店品牌 [22] 本地化措施 - 徐福记推出榴莲味软糖,盼盼推出"印尼鲜虾肉片",洽洽研制椰子味瓜子 [27] - 盐津铺子已在柬埔寨、泰国、越南建设7家海外鲜果加工厂 [28] - 旺旺、洽洽等已在东南亚建厂,甘源食品在越南设立海外仓 [29] 合规挑战 - 泰国和印尼2024年暂停辣条流通,因怀疑与食物中毒有关 [24][25] - 印尼要求零食防腐剂含量低于0.1%,实施清真产品强制性认证 [27] - 新加坡要求含高糖分饮料标注Nutri-Grade标签 [27]
5元一包,年净赚1.5亿,安徽又一零食大王冲刺IPO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4-28 08:31
核心观点 - 溜溜梅作为中国梅产品行业第一品牌,市场份额达7%,正冲击港股IPO [4][6] - 公司通过"梅+"战略拓展产品线,从单一青梅零食向多元化发展,梅冻成为第二大增长曲线 [12][15][23] - 休闲零食行业竞争加剧,垂直品类面临全品类巨头的挤压,溜溜梅需突破品类天花板 [8][28][33] 公司概况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净利润0.68亿元、0.99亿元、1.48亿元 [6] - 2024年三大核心品类收入占比:梅干零食60.3%、西梅产品13.8%、梅冻25.4% [15] - 2024年毛利率36%,其中梅冻毛利率达47.8%,显著高于其他品类 [16] 产品战略 - 梅干零食采取"经典+特色+定制"策略,为山姆定制"皇梅"登上新品热度榜第一 [16] - 西梅产品连续四年行业第一,2024年收入2.24亿元 [15][16] - 梅冻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30亿元、3.11亿元、4.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3.5% [23]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果冻行业规模31亿元,挤压果冻细分市场达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3.8% [18] - 果冻行业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4.9%,远高于休闲食品行业整体4.8%的增速 [18][19] - 青梅果类零食2024年市场规模仅91亿元,属于细分中的细分市场 [7][32] 营销策略 - 2013年以千万元签约杨幂代言,"没事儿就吃溜溜梅"成为国民级广告语 [11][12] - 梅冻瞄准18-35岁女性,通过肖战直播创下15分钟销售额1000万元的记录 [26] - 近年签约肖战、时代少年团等顶流明星,强化年轻化形象 [26][34] 竞争环境 -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全品类巨头通过降价挤压垂直品牌生存空间 [33] - 原料成本波动大,青梅受气候影响,西梅依赖进口面临关税和物流挑战 [32] - 果脯零食准入门槛低,需持续创新维持差异化优势 [32][33] 未来规划 - IPO募资用于扩大产能(梅干零食、梅冻及配料)、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国际市场 [34] - 通过子品牌"皇梅"探索高端化,梅冻推动品牌年轻化转型 [12][26] - 借鉴卫龙从辣条转向魔芋的成功案例,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1][34]
甘源食品一季度业绩变脸 大量增加的销售费用能否换回增长?
新浪证券· 2025-04-23 12:02
文章核心观点 - 甘源食品2025年一季度业绩“变脸”,营收和净利润双降,股价受影响,业绩下滑与高基数、业务调整、成本费用增加等有关,新渠道增长能否延续及海外市场开拓效果决定公司未来增长潜力 [1][2][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减少13.99%;实现归母净利润5275.79万元,同比减少42.21% [1] - 前两年公司一季度销售净利率在15%左右,今年降至10.47%,扣非净利率降至9.09% [4] - 2024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但应收账款大幅增长259%至1.04亿元,2025年一季度仍达8066.69万元 [4] 业绩下滑原因 营收下滑 - 为确保电商业 务持续健康发展,一季度春节期间大幅收缩低价礼盒直播业务 [3] - 传统商超业务规模同比下降,传统商超景气度未恢复,仍面临压力 [3][6] - 春节时间性差异影响,2024年春节较2025年晚13天,导致2024年同期营收基数较大 [3] 净利润下滑 - 一季度棕榈油等主要原料采购成本增幅较大,毛利整体降低1.08% [3] - 费用率大幅提升,一季度销售费用率提升4.2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提升1.56个百分点 [3] 新渠道情况 - 2022年公司进入零食量贩渠道,后进入山姆等高端会员店渠道,新渠道扩张带动增长 [5] - 公司与“零食很忙”等零食量贩系统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合作产品多样 [5] - 新渠道(尤其是零食量贩门店)扩张和SKU增长是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 [6] - 2024年综合果仁及豆果收入增速为39.8%,其他系列为21.17%,远高于传统老三样 [6] - 一季度量贩/会员商超月销同比增长20%/16%,但新渠道增长未能完全抵消传统渠道下滑 [6] 行业情况 - 2023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1247亿元,近几年保持快速增长,但行业门槛低,竞争异常激烈 [7] - 2023年以来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宣布降价,追求性价比,休闲零食企业还需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7] 未来增长关注点 - 量贩渠道、会员商超、海外市场能否持续快速增长,决定公司能否重回增长 [2] - 公司2025年将加快产品出海步伐,开拓以东南亚为主的海外市场,效果有待观察 [4] - 公司能否成功实现渠道改革、出海市场和新品能否实现预期增长,决定其增长潜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