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

搜索文档
环球家居周报:《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新国标实施,被窝整装新品发布,多家企业IPO获受理……
环球网· 2025-07-07 14:32
行业数据与趋势 - 前5个月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4%,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30.2%,连续1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1—5月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421家,营业收入2488.7亿元同比下降3.9%,利润总额79.2亿元同比下降27.9%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商品累计零售额757.4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289.8亿美元同比下降8.2% [1] - 科隆国际园艺博览会1593家参展企业中,中国展商达934家占比超半数 [4] 政策与标准 - 《家居人造板材健康消费指南》发布,涵盖甲醛释放量标准对比及消费选购策略 [2] - 新版《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2024》实施,对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设更严格限值 [2] - 水性内墙涂料纳入CCC认证管理,无认证产品禁止生产销售 [3][4] 企业动态 - 居然智家第806家门店落户上海九星城,总投资125亿元,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 [4] - 顾家家居披露97家侵权网店黑名单,年内第二次大规模打假 [5] - 玫瑰岛家居、图特股份、华来科技IPO获北交所受理,拟募资合计10.83亿元 [6] - 舒达诉商标侵权累计获赔110万元,公示100多家无授权商家 [7] - 好莱客战略入股技象科技11.5523%股权,联合布局物联网智能家居 [7] - 骊住广州国际研发中心启用,面积超1600平方米,深化"中国研发、全球共享"战略 [8] 产品与市场 - 被窝整装发布三套产品化样板房,精品馆同步开业 [9][10]
本科毕业后,我进厂打工
36氪· 2025-06-25 07:59
就业市场趋势 - 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进入制造业流水线而非互联网大厂 小红书相关笔记达515万+ [5] - 电子厂成为首选 薪资约五六千元 包吃包住且入职门槛低吸引年轻人 [5][16] - 工厂招聘倾向初高中学历者 认为其稳定性更强 部分大学生主动降级填写学历 [5][21] 工厂工作现状 - 电子代工厂环境相对较好 配备健身房和电影院 但需穿静电服并两班倒 [17][20] - 五金厂工作条件恶劣 机器噪音达震耳欲聋程度 12小时站立作业导致过劳肥 [6][33][35] - 蘑菇厂技术员月休4天 工作环境潮湿泥泞 同龄人稀缺导致强烈孤独感 [9][11][12] 职业选择动因 - 经济压力是首要因素 电子厂普工时薪28元 月存1.3万元优于部分白领岗位 [16][22] - 逃避职场恶性竞争 工厂人际关系简单 下班后无需处理工作消息 [16][21] - 作为过渡性选择 90%受访者表示不会长期留厂 但后续方向普遍迷茫 [6][14][38] 行业人才结构 - 电子厂30岁以下员工占比30% 女性多因原生家庭压力进厂攒钱 [20][21] - 低学历男性员工分化明显 部分踏实攒钱购房 部分行为不端影响环境 [21][36] - 农学等冷门专业就业受限 蘑菇厂技术员需下乡 职业发展路径狭窄 [9][12] 工作体验差异 - 体力劳动带来身体疲惫但心理放松 脑力劳动反之 本质均为劳动交换 [5][16] - 流水线重复动作促进思维活跃 员工常利用机械操作时间规划未来 [24] - 五金厂质检岗每小时需检测700-900个产品 失误直接扣减1/3工资 [35]
汕尾陆丰五金产业带动超4万人“家门口”就业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17 16:01
五金产业发展现状 - 汕尾陆丰市"三甲"地区五金产业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带动400余家企业及4万余个就业岗位 [1] - 甲子镇五金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3年和2008年分别被评定为汕尾市和广东省专业镇,确立省内领先地位 [1] - 产业带动有机化工、电子、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推动地区经济多元化 [1] 产业发展瓶颈与突破 - 电镀环节外流导致生产成本增加50%以上,削弱市场竞争力 [1] - "三甲"五金配件产业园规划54公顷,13栋厂房已开工,万洋集团投资建设电镀万洋众创城项目 [1] - 电镀废水处理站于去年年底动工,为17家入驻企业解决核心环保问题 [1] 产业园与产业链升级 - 电镀废水处理站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提升效率及资金周转率 [2] - 陆丰电镀万洋众创城项目形成"前店后厂"模式,推动产业集聚与空间重组 [2] - 百可适五金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7.91%,转化16项科技成果,引进400万元自动化设备提升质量 [2] 产业链与就业影响 - "三甲"地区形成压铸、注塑、模具设计到包装、物流的完整产业链 [2] - 产业链发展带动本地就业并吸引周边劳动力流入 [2]
两年前悄悄开始的抢人大战,浙江是怎样击败广东江苏的
新浪财经· 2025-06-13 01:27
区域经济人口争夺战 - 浙江2023年日均吸引1526名移民,全年新增55.7万人,其中25%来自贵州山区,数量超过广西赴广东务工群体 [1] - 杭州码农年薪较深圳同行高18%,阿里云工程师可获得公司股票作为年终奖,而深圳电子厂主管年终奖仅为两箱脐橙 [1] - 义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速度比东莞快3.2倍,实现上午申请中午到账,东莞仍需房产抵押流程 [1] - 绍兴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校概率比佛山高47%,浙江提供免费校服等教育资源 [1] 民营经济生态 - 浙江每7.8人拥有1个市场主体,日均新增企业2.4万家(广东为3473家),民营经济贡献67%的GDP和87%的就业岗位 [3] - 全国工商联民企500强榜单中,浙江106家企业上榜,数量超过广东与江苏总和17家 [4] - 宁波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达5.8%,工业机器人订单占全国70%,温州泵阀厂采用3D打印技术使产品毛利率超过AirPods [8] - 杭州数字经济占GDP比重28%,AI企业参与亚运会无人机舰队等重大项目 [8]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浙江11个地市2024年人口全部正增长,舟山净增3000人,而湖南除长沙外13个地市人口流失,江苏4个城市仍面临人口流出 [8][9] - 嘉兴掌握75%财政自主权,投入150亿建设直通上海的城际轨道;义乌投资80亿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实现中东客户高清视频看货 [11] - 金华永康五金产业推动人均GDP超越深圳,村民自建房标配罗马柱与星空泳池 [11] - 杭州湾沿岸国家级高新企业密度达23家/平方公里,为珠三角的1.7倍 [11] 政务服务效率 - 浙江人才补贴通过"浙里办"APP可实现上午申请中午到账,落户流程仅需1.8天(比广东快2.9倍) [12] - 政务服务支持电子档案调取与兜底服务,同一业务重复取号会触发专员主动联系 [12] - 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校概率达87%,较广东高24个百分点 [12] 收入分配与产业升级 - 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1.96:1(广东为2.49:1) [12] - 财政支出78%投向民生领域,形成企业-政府-百姓经济循环 [12] - 宁波港起重机操作员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月薪2万起,义乌直播村吸纳3000名传统导购转型 [14] - 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结合,舟山渔民通过跨境电商将黄鱼卖出金条价 [14]
2025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五金展,五金行业盛会!
搜狐财经· 2025-06-03 21:20
展会概况 - 2025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五金展将于11月19-22日在伊斯坦布尔IMF博览中心举行 [1] - 土耳其凭借其欧亚大陆战略位置成为连接欧洲、亚洲和中东的重要交汇点 拥有超过8000万人口的庞大市场潜力 [3] - 上届展会面积达25000平方米 吸引500多家参展商和28000名采购商 其中海外展商300家 中国参展企业激增至240家 [3] 市场定位 - 展会为中国商品进入土耳其及西欧、中东、非洲、俄罗斯市场提供重要渠道 [3] - 观展客商主要来自南非中东、欧洲和俄罗斯地区 [3] 展品范围 - 覆盖工业制造、建筑、木材加工、农业、汽车等领域的工具设备 [5] - 包括电动/手动/气动/液压工具及配件 如电焊机、发电机、紧固件等 [5] - 建筑五金材料包含涂料、绝缘材料、装修材料及喷漆设备 [5] - 汽车维修工具、管道设备、工业传动部件及安全防护装备 [5] - 家用清洁材料单独列示为展品类别 [6]
孙波:90天关税调整期背后 出海企业有四个转型突围办法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23:33
中美关税调整影响 - 中美取消91%加征关税,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基准税率,幅度远超市场预期[1] - 短期内缓解全球企业成本压力和中美供应链压力,预计第三季度对美出口将出现报复性增长[1] - 对外航运价格上涨数据印证未来三个月为缓解关税争端的重要机遇期[1] 企业供应链优化策略 - 出海企业需提升北美市场供应链完整度,降低进入门槛,增强韧性[2] - 应对策略包括市场多元化、供应链分散化、本地化生产及安全性工作[2] - 选择劳动力丰富、物流发达且符合原产地规则的地区设厂,避免单一地区依赖[2] 低利润行业转型建议 - 五金纺织等受冲击行业需技术升级提高效率,分流产能至海外[3] - 产品多元化拓展可规避风险,政府应加强技改扶持和海外布局奖补[3] 高技术企业应对技术脱钩 - 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减少对外技术依赖,深化产业合作构建生态圈[4] - 拓展国内及友好国家市场,建立全球化销售网络[4] - 调整供应链布局确保原材料稳定,引进高端人才提升长期潜力[4] 高标准协定与大湾区机遇 - CPTPP等协定加速广东企业生产、服务、管理国际化,推动中国制造+东盟组装模式[5] - 大湾区需与东盟规则衔接,整合产业链实现"湾区设计+东盟生产+全球销售"[5] - 加快人民币东盟离岸市场建设,提升跨境电商及物流效率[5] 供应链弹性与中美博弈焦点 - 企业需重构供应链至其他地区,提升品牌力,拓展科技与服务贸易新赛道[6] - 下一阶段博弈焦点包括转口贸易关税、高科技产品管制及服务贸易领域[6] - 美方或通过关税豁免换取农产品采购,但维持芬太尼关税绑定[6]
中柬共建“一带一路”标志项目西港特区超200家企业入园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23 11:31
西港特区发展现状 - 西港特区举行超200家企业入园庆典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及中柬两国多位高级官员出席活动 [1] - 特区目前拥有200多家企业 涵盖纺织 五金 电子等多元产业 员工规模超三万人 [5] - 特区从2008年奠基至今已从荒地发展为现代化工业园区 未来计划从2 0版向3 0版升级 [5] 中柬合作成果 - 洪玛奈首相高度评价特区作为柬中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在带动经济 创造就业方面作用显著 [3] - 中国驻柬大使汪文斌称特区是柬埔寨工业发展走廊上的璀璨明珠 促进江苏与西哈努克省多领域交流 [4] - 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特区是中柬产能协作典范 将推动数字经济 丝路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 [4] 社会经济影响 - 柬埔寨劳工部长指出特区为三万多名工人提供稳定岗位 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进步 [4] - 特区被定位为产业高地与经济引擎 未来将助力柬埔寨工业发展走廊建设 [5] - 特区发展成果被视作柬中钻石六边合作与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体现 [3]
超10亿广告金补贴,0元试运营,京东“春晓计划”助力安徽商家生意增长
搜狐网· 2025-05-19 16:25
京东"春晓计划"升级及安徽产业带发展 - 公司宣布"春晓计划"全新升级并推出"新商三步法",发布《2025商家成长白皮书》及属地帮扶计划,旨在激发安徽商家活力[1] - 2024年京东安徽产业带中小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近100%,合肥商家成为区域电商经济增长关键力量[1] - 公司投入超10亿广告金补贴助力新商家,提供"0元试运营"、专属营销活动及流量扶持[3][4] 京东在安徽的业务布局 - 公司业务覆盖零售、物流、健康、工业和产发等板块,其中产发板块在合肥建设智能产业园和现代化标准仓库[3] - 肥西县和肥东县的两个智能产业园项目跻身"2025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TOP10",提供"购厂房送车位"等本地化优惠[3] - 京东物流聚焦六大行业提供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优化存货管理并降低运营成本[8] 新商家扶持政策 - "新商三步法"包括1分钟开店、10亿广告金补贴及专属营销活动支持[4] - 《2025商家成长白皮书》划分发品、动销、起量三阶段,提供9个实操步骤及标杆案例[6] - 属地帮扶计划针对安徽商家定制策略,如京东健康质保金低至1000元、无门槛红包及广告激励金返点[7] 行业专项激励措施 - 家电家居领域新商家最高可获80%运营服务费返还,单笔奖励达25000元[8] - 京喜自营"厂货百补"计划目标打造1000个百万单爆品、10000个十万单爆品,挖掘下沉市场1.5亿新用户[8] - 五金城部分类目新商家可享"无限期0元试运营",生鲜预制菜类目商家获70%广告补贴及2倍流量加速[7]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公司组建属地化运营团队驻扎合肥等核心城市,通过线下培训及全周期陪跑助力商家增长[8] - 升级后的"春晓计划"将持续挖掘安徽产业带潜力,推动中小商家经营效率与增长质量双提升[9]
浙江十年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 推进“品牌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5-10 21:51
浙江制造业品牌建设成果 - 自2014年启动"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以来,浙江已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颁发"浙江制造"认证证书7268张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浙江已研制"浙江制造"标准3923项,发布数字安防、光伏能源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南30项 [1] - 浙江构建了"市场认证+自我声明"的品牌认定体系,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吸纳14家权威认证机构 [2] 品牌国际化进展 - 浙江已颁发"品字标"国际证书649张,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 [2] - "品字标"品牌累计带动出口近1500亿美元 [2] - 浙江将实施"货通全球产业带出海计划",加大海外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投入 [2] 产业集群发展 - 浙江拥有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慈溪小家电等多个制造业集群 [1] - 通过"浙江制造"公共品牌建设,推动从"制造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型 [1] - 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提升国际竞争力 [2]
沂河新区:改革破局与创新赋能下的“智造崛起”样本
齐鲁晚报网· 2025-05-08 19:49
产业园区布局 - 临沂沂河新区已建成"11+1"个特色产业园区 包括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 仪表产业园 循环经济产业园 智能制造产业园 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天河智能产业园等 覆盖496平方公里区域 [1] - 产业园区形成集群效应 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局优化"的升级 构建"土地筑基 资本赋能 技术领航 人才蓄势"协同驱动的产业闭环 [2] 产业转型升级 - 通过"十大集成改革"打破制度壁垒 包括闲置土地盘活 产业基金扶持 "百日攻坚"项目落地保障 "跨域一次办"审批优化等措施 [2] - 运用工业互联网 数字孪生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锚定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目标打造"千亿工业"规模 [3] - 实现"腾笼换鸟"式升级 将闲置土地转化为百万元级亩产效益 手工作坊升级为智能工厂 [4] 全球化战略 - 建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依托北方首个速卖通官方产业园 推动五金 板材等传统产业进入全球200多个市场 [3] - 政府角色转型为"服务者" 通过减少审批环节 压缩时限 孵化标杆品牌 整合供应链 物流 金融等全链条服务 助力企业"组团出海" [3] - 实现从"产品出海"到"价值链嵌入"的跃迁 完成贸易形态重构 [3] 发展模式创新 - 采用"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模式 通过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盘活存量空间 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智能技术重塑产业基因 [4] - 改革聚焦破除机制障碍 创新侧重培育核心竞争力 二者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动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