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象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气象服务融入“小哥码” 为全市11万名外卖骑手撑起“气象保护伞”
杭州日报· 2025-09-11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 杭州市气象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合作,将精细气象服务融入“小哥码”平台,为全市11万名外卖骑手提供“分钟级”预警和个性化防御指引等气象信息服务 [1][2] 服务模式与技术 - 通过融合“城市治理+气象科技+民生保障”模式,为骑手构建“气象保护伞” [1] - 依托全市1800多个自动气象站、杭州“数智气象”系统及雷达卫星等多源数据,构建“骑手专属气象服务模型”以弥补传统天气预报在精准度和时效性上的短板 [1] - 服务更新频率达到“分钟级”,可精准到镇街,覆盖暴雨、雷暴大风等15类预警信息 [2] 平台功能与服务 - “小哥码”平台可实时更新显示天气实况和预报,并向受影响区域骑手定向推送预警信息 [2] - 平台提供“小哥”专属防御指南,针对不同灾害性天气场景提供应对策略,旨在降低恶劣天气下工作事故发生率 [2] - 平台具备“安全导航仪”功能,可一键导航至就近驿站,驿站内配备解暑药品、清凉饮水和休憩场所 [2] 机制建设与保障 - 相关部门正在完善针对骑手的灾害性天气应急处置机制,依据不同气象预警调整配送时间、优化补贴政策、落实安全要求 [2] - 联合打造“预警—避险—保障”的完整闭环,提升对户外劳动者的关怀与保障 [2]
9月6日新闻夜览
搜狐财经· 2025-09-06 20:50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汽车产业依托高水平智能化技术、全方位安全保障与开放合作生态持续迭代进化[1] - 重庆智博会展示一系列汽车产业创新成果并受到各界关注[1] 低空经济与气象保障技术 - 非管制空域航路端到端危险天气短临预警技术取得突破 可提前15分钟准确预警无人机颠簸[7] - 中国气象局边界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在高精度航危天气智能感知和预警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7]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首个主塔封顶 主跨达1768米[3] - 双屿门特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 连接舟山六横岛与佛渡岛[3] 深空探测国际合作 - 中国科学家在深空探测国际会议上提出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利用构想[4] - 我国向国际伙伴发出小行星探测防御合作倡议[6]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弱于市场预期 导致美股和美元指数大幅下跌[11] - 就业数据恶化强化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 分析预计9月开启新一轮降息[11] - 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 部长职衔相应改为"战争部长"[12]
可提前15分钟气象预警!低空经济安全保障获得新突破
新华社· 2025-09-06 16:40
技术突破 - 非管制空域航路端到端危险天气短临预警技术实现提前15分钟准确预警无人机颠簸 [1] - 中国气象局边界层气象重点创新团队在高精度航危天气智能感知和预警若干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1] - 科研团队融合多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并优化深度学习模型 发展垂直起降点上空无人机低空颠簸短临预警模型 [2] 行业应用 - 低空经济拓展低空物流 工业巡检 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 [1] - 气象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近三分之一的飞行事故与航危天气有关 [1] - 安徽作为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 将安徽江淮边界层大气参数数据集接入低空飞行管理平台 [2] 创新成果 - 研讨会首次发布面向低空飞行安全的高精度航危天气智能感知和预警关键技术 安徽江淮边界层大气参数数据集 合肥低空气象服务平台三项创新成果 [1] - 创新成果初步实现非管制空域航危天气精准识别和早期预警 [1] - 技术提升中小尺度天气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为低空航路规划和飞行安全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2] 行业挑战 - G/W类非管制空域对应大气边界层底部 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2] - 城市热岛 建筑绕流 人为热源与复杂地形共同作用导致大气边界层风场紊乱 湍流多变 微尺度天气频发 [2] - 现有气象监测和预警预报技术尚未完全满足低空航危天气高精度智能感知和精细化预报预警需求 [2]
秋季防过敏,墨迹天气“过敏预报”为健康精准护航
搜狐网· 2025-08-27 11:06
花粉过敏季提前到来 - 北方地区花粉高峰8月中下旬启动 较常年同期提前[1] - 内蒙古 北京 山西等地区花粉浓度显著升高[1] - 阶段性高温与充足降水导致蒿属 葎草等致敏植物繁殖加速[1] 过敏防护服务体系功能 - 逐3小时更新过敏易感预报 分极易 容易 可能 不易四个等级[2] - 干燥微风天气提示小部分人可能出现症状 建议采取防护措施[2] - 高湿度降雨区域提示过敏源飞散受抑制 建议个性化防护[2] 过敏地图与源頭规避 - 标注垂柳 狗尾草 蒿属 葎草等致敏植物分布密度及扩散范围[4] - 针对公园散步 郊野徒步等户外场景提供高致敏区域规避指导[4] 个性化预警与主动防御 - 用户可自主设置过敏预警阈值 通过信息推送触发提醒[6] - 系统提示佩戴口罩 服用抗过敏药物 减少户外活动等防护措施[6] - 形成监测-预警-防护全链条防御机制 特别适配儿童老人及高敏人群[6]
气象部门全力做好防汛保障服务
辽宁日报· 2025-08-27 09:12
核心观点 - 气象部门通过多维度措施全面应对强降雨天气 包括监测预警 机制联动和服务保障 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3] 降雨情况 - 自8月15日以来遭遇4轮强降雨 全省平均降水量115.2毫米 较常年同期偏多1.2倍 [1] - 27日夜间至28日前半夜南部地区还有大雨到暴雨 局部大暴雨 并伴有强对流天气 [1] 监测预警措施 - 应用全省9.3公里间距地面观测站网和16部天气雷达24小时不间断捕捉雨情水情变化 [1] - 重点监测强降水云团生成 移动路径及强度演变 实时获取降水实况数据 [1] - 依托科研平台结合数值预报模式与人工智能算法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2] - 严格执行"1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和临灾预警"叫应"机制 [2] - 通过自动"叫应"和强制性"闪信"提醒方式确保信息触达防灾减灾关键责任人 [2] 应急联动体系 - 构建多层级应急联动体系 向应急 水利 自然资源等30余个省级联络员单位推送气象信息 [2] - 滚动发布流域山洪 河道洪水 水库超汛等灾害影响预报产品 [2] - 协同自然资源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 服务保障范围 - 面向农业生产 向3.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9万名农机手推送气象信息 [2] - 面向公众 通过新媒体平台 电视滚动插播和应急广播等渠道发布避险指南 [2] - 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2]
为了减缓地球升温,哪些工作机会正在悄悄出现? | Knock Knock 世界
声动活泼· 2025-08-23 09:06
可再生能源发展 - 中国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量已达世界第一水平 [2] - 冰岛利用地热资源优势开发可再生能源 具体形式为温泉地热发电 [2] - 氢能应用从航天领域向民用场景扩展 上世纪60年代阿波罗飞船已使用氢燃料电池同时发电和生产饮用水 [2] - 核聚变发电技术模仿太阳能量产生过程 通过复制核聚变反应实现清洁发电 [2] 航空业定价机制 - 机票价格由运价和浮动价格两部分构成 其中经济舱150个座位可能分为10个不同折扣等级 [6][7] - 历史机票定价权曾由政府主导 40多年前全球采用固定票价模式但定价偏高 [6] - 美国航空在80年代首创动态定价策略 旨在提升航班座位利用率 [6] 极端天气命名体系 - 台风命名有助于气象部门传播效率和公众记忆 例如2016年台风"莫兰蒂"造成40多人伤亡 [7][8] -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百年前首创人名命名法 美国小说家后续将"玛丽亚"飓风写入文学作品影响军方气象系统 [9] - 命名规则经历性别平等演进 早期仅使用女性名字后因争议调整 [9] 创新技术应用 - 3D打印技术已实现房屋建造 大山规模打印尚未突破 该技术对减少碳排放有积极作用 [5] - 碳捕获技术将二氧化碳压缩为液态并注入地层 类似封存概念 同时存在其他利用途径 [5] - 碳税政策可能仿效英国糖税模式 未来或出现针对碳排放的征税制度 [5]
湖南省气象数据分析与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
人民网· 2025-08-21 17:22
平台建设与运营模式 - 气象数据治理模式实现从分散式管理到集约化运营的重大跨越[1] - 构建以统一服务中枢为枢纽的新型数据生态体系 采用安全为基服务为核的设计理念[2] - 通过标准化气象要素流水线加工体系实现从原始数据采集到智能服务输出的全链条自动化管控[2] 技术架构与创新 - 创新设计多层次数据资源池 按气象要素类型业务场景安全等级进行三维分区存储[2] - 采用内外网隔离交互策略与动态识别验证技术确保数据可管可控可溯[2] - 平台上线首日降低湖南天气APP访问DMZ区负荷30% 显著提升数据服务稳定性[1] 数据服务能力 - 已开放雷达预报格点实况等核心接口 满足不同领域场景的多元调用需求[1] - 与湖南天气APP郴州自然资源局省港航水利枢纽等系统实现对接 打破部门数据壁垒[1] - 为应对极端天气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显著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1][2] 战略规划与发展 - 严格遵循国家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 为气象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供湖南方案[1] - 持续推进原有系统切换至新平台 统一数据出口并推进数据治理迭代升级[3] - 对接监管平台二期研发项目 实现数据溯源追踪以提升管理水平和应用价值[3]
【省气象局】陕西气象助力秦岭保护修复纪实
陕西日报· 2025-08-20 08:18
生态保护成效 - 秦岭陕西段生态优良区域占比达99.4% 植被指数达监测以来最大值[2] - 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历史平均下降45% 大气环境显著改善[2] - 构建地空天一体化监测体系 积累37TB气候生态数据集[2] 科技应用与产业支持 - 气象部门研发11大类63种精细化服务产品 覆盖生态农业与气候康养等领域[2] - 布设梯度网格气象监测站 建成木耳气象智能物联网监测预警系统[3] - 搭建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平台 促成23家企业获批2.1亿元气候价值贷[3] 防灾减灾体系 - 创新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三合一调度指挥平台 整合10个部门350类数据[4] - 平台实现防汛救灾一张图指挥 精准组织撤离保障人员安全[4][5] - 2024年汛期成功应对5条河流6次洪峰和2次超警戒洪水[4]
“气象+”伴我游新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0 06:55
自驾游车队在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内游览。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暑期到新疆旅游的真实写照。在社交平台上,"到新疆穿什 么""独库公路今天天气如何"等讨论高频出现,游客对旅游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 记者近日跟随"'绿镜头·发现中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度 走访阿克苏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了解气象服务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 的鲜活实践。 及时预警 保障旅游安全 落地阿克苏地区,八月骄阳似火。驱车向天山托木尔大峡谷深处驶去,巍峨硬朗的雅丹地貌逐渐在眼前 铺展开来。这里曾是连接天山南北的木扎特古道所在地,千年来的风沙侵蚀、雨水冲刷,让峡谷岩层形 巴音布鲁克人工增雨试验基地的无人机设备。 成奇峰兀立、形态各异的"硬核"景观,这里成为闻名遐迩的地质公园。 游客或自驾车,或骑上骆驼,流连于这片颇具西北特色的深山巨谷。"游客在峡谷内游玩的路线,其实 也是峡谷洪水发生时的泄洪沟。"天山托木尔景区安全办主任杨龙告诉记者,峡谷所在地区夏季易发生 强对流天气,特殊的地质结构不利于降水渗入地面,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洪涝灾害。对此,景区通过与 气象部门深度合作,建 ...
甘肃省预警发布中心首启预警靶向发布:精度细化至村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13:55
预警系统技术突破 - 首次启动预警靶向发布系统 成功向陇南市武都区指定范围逾4.7万用户精准推送暴雨红色预警 [1] - 通过电子围栏与5G通信技术构建动态地理围栏 实现预警影响范围实时解析及全省基站联动 [1] - 创新设计"五级两圈"立体化发布架构 纵向贯通省/市/县/乡镇/村五级行政单元 横向覆盖常住与流动人口圈 [1] 预警精度与时效提升 - 实现强降水预警"提前12小时落区精细至市州 提前6小时至县区 提前3小时至乡镇"的递进式传送 [1] - 系统形成秒级响应链 从预警解析到全域发布全流程智能化运转 [2] - 相比传统全域群发模式 新技术使预警接收人群精准度显著提升 解决信息误传漏传问题 [2] 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升级 - 建成甘肃省首套精准预警发布体系 将灾害预警精度细化至村层级 [1] - 系统依托国债项目建设机遇 标志着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实现跨越式升级 [1] - 今年甘肃省极端短时强降雨异常频繁 呈现多发散发且落区高度重叠态势 防御难度大 [2] 近期气象状况 - 8月上旬以来甘肃个别点极端暴雨过程频发 致灾性高 [2] - 预计19日至21日甘肃自西向东有明显降水 河西五市及甘南/临夏两州有小到中雨 局部大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