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

搜索文档
渝厦高铁要来啦!这条“穿越山海”的新通道有多重要?
新华网· 2025-06-27 18:04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设7个车站,重庆东至黔江最快61分钟可达,重庆东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直达[1][2] - 渝厦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厦渝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与赣州至厦门段、长沙至赣州段相接,构建纵贯内陆与海岸的高效客运大通道[4] - 重庆东站同步启用,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高铁枢纽,设有29条到发线、28个站台,集成智能导航、无感进站等智慧交通系统[6] 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高铁开通将推动沿线文旅融合发展,黔江区计划做靓"高铁+文旅"文章,提升濯水古镇等景点知名度[2] - 高铁缩短了城市间时间距离,彭水县到重庆主城区车程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促进人员流动和旅游消费[10] - 高铁为西部地区提升开放水平、促进要素流通提供"加速器",同时为沿海地区拓展内陆市场打开"新通道"[10] 高铁沿线经济文化特色 - 沿线形成"高铁上的风味地图",包括重庆火锅、黔江鸡杂、怀化血粑鸭等特色美食[8] - 高铁串联苗乡侗寨、湘西古镇、赣南红色热土等多元文化,提升旅游体验[8] - 重庆东站专设"重庆味道"专区,展示陈麻花、怪味胡豆等地方特产,将交通节点转化为城市名片[6]
国铁济南局7月1日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齐鲁晚报· 2025-06-27 17:22
铁路运行图调整 - 国铁济南局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144列,其中跨省旅客列车820列、管内旅客列车324列,动车组列车918列、普速旅客列车226列,开行货物列车2201列,其中货物班列116列、普通货物列车2085列,铁路客货运列车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1] - 新增济南至郑州、烟台至重庆、威海至信阳、临沂至郑州、青岛至南京、青岛至乌鲁木齐、聊城至义乌等方向的运能,聊城至义乌D203/2/3次列车采用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全程运行时间13小时20分 [4] - 济南至威海间最快2小时11分可达,新增济南至青岛间G6971/G6972次等3对动车组列车,延长7列动车组列车在威海地区的始发终到区间,济莱高铁运行的列车车次调整为"D"字头,列车票价将更加惠民 [7] 新线新站能力 - 新改建的日照站全面投用,图定办理旅客列车44列,其中跨省旅客列车28列、管内旅客列车16列,动车组列车34列、普速旅客列车10列,实现日照站与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杭州、西安、武汉、郑州等城市的直通直联 [9] - 将原上海至连云港G8252/G8261次列车延长至菏泽东,成为菏泽、临沂地区首趟直达上海站的动车组列车,首次开行青岛北至青岛北C6491/4、C6493/2次"青烟威半岛环行"动车组列车2列 [9] 旅游列车优化 -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车次调整为Y733、Y736/7、Y738/5/8次,新增费县、平邑、曲阜三个列车停靠站点 [10] - 首次开行Y742/3、Y746/7次"泰山黄河号"旅游列车,串联起济南、泰山、东营等城市,旅客实现"赏泉、登山、观黄河入海"一站式服务 [10] 客票服务创新 - 高铁宠物托运试点服务范围扩大至青岛站,7月10日将首次推出4款旅游计次票产品,产品票价在各区间动车组列车执行票价的基础上实行9.0折优惠 [13] - 新增开蓝村西至银川南(大水坑、梅花井)普快城际货运班列1列,增加聊城北至东风直通货物列车3对,跨省货运班列线路达到76条,增加胶州至磨憨普快中亚班列1列,山东省中欧(亚)班列线路达8条 [13]
3小时53分可达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长沙段全线贯通
新华社· 2025-06-27 16:23
高铁线路开通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正式开通运营,正线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2] - 线路桥隧比高达92.7%,最大坡度达30‰,被称为"贴在山体上的高铁" [2] - 重庆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可达,大幅压缩旅行时间 [1] 工程建设与技术突破 - 中铁十一局克服富水岩溶、断层软岩等地质难题,完成白马山隧道万米掘进 [2] - 中铁一局优化施工工艺,完成张家山隧道软岩地质浅埋超大断面施工,最大断面达385.7平方米 [2] - 中铁八局克服与既有铁路线并行挑战,完成许家坝特大桥建设 [2] 智慧枢纽与车站设计 - 重庆东站集成智能导航、无感进站、人脸识别等智慧交通系统,提升通行效率 [3] - 站房设计采用三维可视化模型和BIM技术,实现不锈钢板拼缝"毫米级"精度 [3] - 候车大厅设置5座巨型"山茶花"造型空调,每年可节约38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8吨 [3] 交通网络与区域发展 - 重庆东站设有29条到发线、28个站台,实现中长途高铁、环线通勤、市域铁路多功能融合 [4] - 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54列,首开成都、重庆至张家界高铁动车组,最快分别3小时58分、2小时2分可达 [5] - 渝厦高铁未来将形成重庆至厦门的高铁大通道,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经济与社会影响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长株潭城市群联系更加紧密,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 [1] - 彭水至重庆主城旅行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促进区域人员流动 [5] - 高铁重塑区域发展格局,逐步"拉近"中国地理边界,"放大"发展机遇 [6]
重点工程建设“加速跑” 铁路网不断织密带动区域经济迸发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27 11:23
高铁开通运营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6月27日正式开通运营,首发列车10时12分从重庆东站开出 [1] - 该段高铁正线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重庆东站与黔江站 [1] - 渝厦高铁全线途经重庆、湖南、江西、福建,终至厦门,重庆东至长沙段贯通后与已开通的赣州至厦门段、待建的长沙至赣州段共同形成重庆至厦门高铁大通道 [3] 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 - 渝东南地区结束无高铁历史,为沿线经济建设、文化旅游注入新活力 [4] - 高铁串联沿线3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天生三桥、濯水古镇等景区将吸引更多游客 [4] - 沿线推出惠民套票,如武隆155元畅玩五大核心景区套票 [6] 交通效率提升 - 重庆东至黔江段每日开行动车组最高达54列,重庆东至黔江最快61分钟,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 [8] - 首开成都、重庆至张家界动车组,最快分别3小时58分、2小时2分可达 [8] 铁路建设进展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铁路建设加速,截至5月完成铁路基建投资近3800亿元 [9] - 渝万高铁蔡家沟双线特大桥进入主跨连续梁合龙施工冲刺阶段 [9] - 成渝地区铁路营业里程9000余公里,其中高铁3400多公里 [15] - 2024年成都和重庆两地全年累计发送旅客近5500万人次,日均开行动车组117对 [15] 重庆东站投入运营 - 重庆东站27日投入运营,站房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初期办理46列客运业务 [16] - 车站采用智能绿色设计,太阳能发电满足日常照明,空调设计降低20%以上电能损耗 [16] - 重庆东站进一步完善重庆"米"字形高铁网,与重庆西站、重庆北站等形成西南地区铁路客运枢纽群 [18] "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 - "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规划总规模约4.5万公里,已建成投产81.5%,开工在建约14% [19][23] - 京沪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等多条通道已实现贯通 [19] - 沿海通道深圳至江门段、京港(台)通道雄安至商丘段等多条通道正在加快建设 [21] - 沿江通道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京兰通道包头至惠农段等预计年内通车 [21]
黄坤明王伟中会见国铁集团董事长郭竹学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7 10:11
路省合作推进现代化铁路建设 - 广东省委省政府与国家铁路集团就深化合作、加快现代化铁路建设进行深入交流 [1] - 广东近年来在国铁集团支持下布局建设大批重大铁路项目 铁路运输效能持续提升 [2] - 广东将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作为交通强省建设重要内容 [2] 广东铁路发展规划 - 广东希望与国铁集团合作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和"十五五"规划 [2] - 重点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货运物流畅通、铁海联运、铁路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和枢纽改造升级 [2] - 目标提升铁路运输效率、优化服务、降低成本 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 [2] 国铁集团在粤发展计划 - 国铁集团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支持广东铁路建设需求 [3] - 重点推进广深等综合枢纽功能提升 促进城际铁路互联互通 [3] - 加快规划项目开工见效 提升铁路运输供给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央视网· 2025-06-26 19:47
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进展 - 京津冀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8万亿元 同比增长5 6% 服务业增加值2 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5% [1] -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3 5%和12 8% [1] - 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定位为国家重大战略 目标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1] 基础设施建设 - 京津冀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 1万公里 [2] - 地铁22号线已完成工程总量80%以上 京雄快线加速推进 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地下段主体工程完工 [2] - 承平高速 京平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将于年底前通车 首条外埠进京公交班线开通 服务人群超5万人 [2] 数据与政务服务 - 京津冀实现417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覆盖住房 医疗 职业资格等领域 [2] - 张家口超大规模智算中心一期预计7月投运 服务京津冀科研机构和互联网公司 [2] - 天津武清高村数智创新园大带宽网络直达北京 传输时延小于0 5毫秒 支撑科技金融和人工智能产业 [2] 产业协同与创新 - 京津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7个 其中5个为三地联合共建 [3] - 京津冀构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格局 重点发展新能源车 氢能 机器人等产业链 [3] - 北京企业实现研发总部样件测试与河北工厂批量生产的协同模式 磁流变悬架产品获大批量订单 [3] 未来发展方向 - 2024年三地将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 美丽中国先行区等领域深化协同改革 [3]
在义乌实探中欧班列,“买卖全球”背后的物流通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9:01
义乌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 义乌国际商贸城设有进口商品展销区,展示"买全球"能力,商品包括西班牙红酒、火腿及塞尔维亚·黑山国家馆商品 [1] - 202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推动"买全球"加速破题和"卖全球"迭代深化 [1] 物流通道建设 - 义乌通过"义甬舟"海铁联运打造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弥补不靠海的劣势 [1] - "义新欧"中欧班列打通亚欧大陆铁路物流通道,时效从传统海运45-60天缩短至16天,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1] - 浙江盟德进出口有限公司利用中欧班列运输红酒等欧洲商品,时效性显著优于海运 [1] 中欧班列运营数据 - 2024年1-5月义乌铁路口岸中欧班列开行888列,同比增长10.17%,发货量超7.3万标箱,同比增长9.93% [2] - 同期海铁联运发运重箱3.95万标箱,同比增长3.54% [2] - 金华(义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于2024年1月获批 [2] 货源结构与目的地分布 - "义新欧"中欧班列货源构成:1/3义乌本地、1/3浙江省内其他地区、1/3长三角省外地区 [2] - 出口目的地以中亚为主,欧洲次之 [2] 进口商品品类扩展 - 中欧班列运输品类从酒类、火腿扩展到果汁、饼干等,时效提升后有望覆盖保质期更短的商品 [2]
纳磨站实现属地化运营两月余 老挝铁路人才建设加速推进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6 17:12
中老铁路运营管理 - 纳磨站已实现全部由老挝人管理运营,车站共有6名老挝员工分管售票、检票、客运安全等工作 [2] - 2024年老中铁路公司选拔首批15名老挝籍员工进入管理岗位,布赞从琅勃拉邦站值班员晋升为纳磨站负责人 [4] - 列车长温雅从列车员晋升为管理11人班组的老挝籍工班长,负责K11/12次列车运营 [4][5] 人力资源属地化进展 - 中老铁路老挝籍员工占比达63%,小站已实现客运专业属地化运营 [7] - 公司计划将纳堆、嘎西等车站逐步交由老挝人管理,并通过多岗位锻炼提升本土员工管理能力 [7] - 老挝籍员工需接受系统培训,部分优秀者有机会赴中国合作院校进修 [4][7] 列车运营细节 - K11/12次普速列车每日在纳磨站停靠,K12次13:26到站,K11次15:29到站 [1][4] - 列车员需每日工作14小时以上(6:00起床至20:17收班),处理旅客吸烟、突发疾病等复杂情况 [5] - 行车室配备实时监测系统及生活设施,站长需协调接发列车与旅客引导 [1][2][4] 员工发展案例 - 布赞通过选拔考试进入管理岗,计划未来赴华培训以胜任更高职位 [4] - 温雅从抗拒到热爱列车员工作,运用传媒专业背景制作铁路宣传短视频 [5] - 公司建立本土人才晋升通道,3年培养期使员工掌握跨文化服务技能 [5][7]
国铁集团郑州局推出“北京+西安+洛阳”旅游计次票
新华财经· 2025-06-26 16:57
旅游计次票产品推出 - 国铁集团郑州局推出"北京+西安+洛阳"旅游计次票业务,包含三段高铁二等座车票,助力旅客一票游三城[1] - 产品包含北京西至西安北、西安北至洛阳龙门、洛阳龙门至北京西三段行程各1张高铁二等座车票[1] - 旅客可通过席位预约和直接刷证两种方式使用该产品[1] 产品价格优势 - 以北京出发为例,全程仅需1008元,与现阶段三段行程票价相比最高可优惠174元[1] - 产品价格更优惠,可满足旅客在一定时间内乘坐指定区间内任意车次动车组列车的需求[1] 产品使用灵活性 - 旅客可线上取消产品预约,到站刷身份证实现随到随走,出行选择更加自由化、多样化[1] - 产品有效期为12天,需在30天内启用乘车,否则自动失效并全额退款[2] - 启用后未在有效期内完成产品使用的,票款将不予退还[2] 使用注意事项 - 变更行程前已预约席位的旅客应于开车前取消预约,未取消视为一次乘车[2] - 刷证乘车时席位信息会以短信发送至预留手机号码,需及时关注[2] - 无法直接刷证检票时可到人工检票口咨询[2]
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1亿千瓦,多方发力迎峰度夏能源保供
第一财经· 2025-06-26 15:51
电力供需形势 - 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 [1] -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6.1亿千瓦 同比增长18.8% [3] - 电力供需形势好于去年 全国电力供需平衡总体有保障 但高峰时段部分地区可能偏紧 [4] 能源保供措施 - 国家发改委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 甘肃送山东、新疆送重庆等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建成投运 [3] -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较高水平 为迎峰度夏提供支撑 [4] - 国铁集团1-5月发送煤炭8.45亿吨 其中电煤5.75亿吨 铁路直供电厂存煤保持较高水平 [2] 新能源发展 - 截至5月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分别达5.7亿、10.8亿千瓦 占全部装机比重45.7% 超过火电 [6] - 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6] - 新型储能规模已超8000万千瓦 盈利模式随新能源全面入市将更广阔 [7][8] 电网建设与政策支持 - 已投运特高压输电通道43条 宁夏至湖南等新通道将于2025年投产 [7] - 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新能源就近消纳 [6] - 采取"一省一策"细化电力保供缺口解决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