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种植

搜索文档
“父爱如兰”入选中国品牌优秀案例!广东四会连续4年以花造节
南方农村报· 2025-05-11 20:04
品牌案例入选 - "父爱如兰"品牌案例成功入选"中国品牌优秀典型案例-入围案例"和"2025我喜爱的中国品牌案例" [3][4][17] - 案例由广东四会市首创,将兰花打造为父亲节专属礼品,创建"礼品经济"新概念 [6][7][8] - 该案例从全国400多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84个入围优秀典型案例之一 [16][17] 市场表现与产业规模 - 四会兰花价格从每盆20元增至40元,销售量从85万盆增至300万盆 [35] - 四会市拥有62家兰花企业,年育苗3300万株,涵盖230多个品种,年产值约4亿元 [37][38] - 兰花电商线上销售突破1亿元 [39] 营销策略与创新 - 提出"父爱如兰"理念,推出八款"父亲节花礼",培育特色品种"齐天大圣"作为父亲节专属之花 [25][28][29] - 通过剧本控、音乐会、AI兰花顾问"兰先生"、贺岁微短剧等多元化营销手段强化品牌价值 [43][44][45] - 2024年在广东"三博会"平台启动产品预售,打造父亲节"超级花礼" [46][47][48] 产业政策与支持 - 四会市制定兰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动"12221"市场体系建设 [32][33] - 设立专项资金,培育特色品种,打造限量销售礼盒,农业干部带头推广 [33] - 广东省肇庆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唐莹为四会兰花代言,编著《父爱如兰》书籍 [53][54]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父爱如兰"理念将兰花文化与父爱寓意深度融合,形成"中国式浪漫"的文化符号 [59][60][61]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该案例是乡村振兴实践中农业与文化创新融合的典范 [57][58] - 案例成功将兰花淡季转变为旺季,带动农民增收,成为"致富花" [35][36]
母亲节快乐!解锁礼物背后的税收知识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11 18:37
花卉行业税收政策 - 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花卉免征增值税 [2] - 小规模纳税人2023-2027年季度销售额≤30万元且未开专票可免征增值税 超限额或开专票需按规缴纳 [3] - 一般纳税人销售鲜花适用9%增值税率 加工成工艺品税率升至13% [3][4] 企业所得税优惠 - 花卉种植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贸易活动不享受此政策 [4] - 小型微利企业2027年前按5%实际税负(25%应纳税所得额×20%税率) [4] 化妆品消费税 - 高档化妆品(≥10元/毫升或15元/片)及成套化妆品适用15%消费税 [5][6] 金银首饰消费税 - 零售环节仅对金/银基合金及镶嵌首饰征收消费税 镀金/包金工艺除外 [6][7] 餐饮服务定义 - 需同时提供饮食及场所的服务才被认定为餐饮服务 [8]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京开幕 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5-11 15:44
行业地位与历史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和栽培月季的国家,北宋时期已有连续开花月季种质的记载 [2] - 近30年借助云南气候条件及科技工作者努力,中国成为月季切花生产第一大国,庭院月季生产规模居世界前列 [2] - 中国在世界月季及花卉界占据举足轻重地位,产业发展获国际同行瞩目 [2] 科技创新与育种突破 - 月季新品种培育周期从6-7年缩短至3-4年,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提高效率 [3] - 培育出抗衰老、耐贮运的切花品种如"菲韵""冰茶""期希",以及低维护、高抗的园林品种如"北京红""约定""娉婷" [3] - 本届大会聚焦基因组学分子育种、智慧园艺技术应用、绿色生产体系构建等前沿议题 [2] 国际会议与平台价值 -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首次落地中国,4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搭建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产业协同的综合性平台 [3] - 大会汇聚30余国科研工作者、育种家及产业专家,主题为"月季种质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2]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称大会是科研成果集中展示平台,推动中国从资源大国向育种研发强国跨越 [10] 科技应用与体验创新 - 大会应用AI数字人"小妙月",可识别百余种月季品种并支持多语言实时切换 [6] - AR眼镜展示月季生长全生命周期,机器人制作月季拉花咖啡、花瓣冰激凌等创意美食 [6] - 沉浸式体验区结合数字场景与展览展示,突出科技赋能 [6] 文旅融合与消费生态 - 门头沟区推出"月季香约永定河"四大板块活动,包括花YOUNG生活节、河岸市集、亲子游艺等文旅项目 [6] - 四大品牌赛事吸引近万名运动爱好者,如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自行车赛、10公里精英赛等 [7] - 联动82家"门头沟小院"提供住宿折扣,五大景区门票半价优惠,发放消费券打造"月季+文旅"经济新生态 [7] 文化传播与城市品牌 - 大会融合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月季展和北京月季文化节三大板块,构建学术-展示-文化三位一体平台 [3] - 门头沟区以千年玫瑰栽培史为基础,推动月季文化与科技、旅游、消费深度融合,探索花园城市建设 [10] - 七大文艺场景包括音乐节、灯光秀、艺术装置等,展现"古韵新生、声光共舞"的城市艺术氛围 [7]
月季花开,添彩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7 09:12
公司背景与业务 - 邯郸市七彩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月季产业,拥有上千亩种植基地[6][7] - 公司早期以金叶榆、国槐等苗木为主,后转型重点发展月季产业[7][8] - 目前年产盆栽月季等花卉苗木2000多万盆,年繁育月季优质小苗超2000万株[13] 产品与技术 - 从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引入上千个月季品种,筛选出约50个适合中国本土的优质品种[10][11] - 自主培育出"七彩邯韵"、"七彩红"、"七彩攀越"等17个实验新品种[11] - 采用智能化种植技术,实现水肥系统远程控制、智能温控及潮汐灌溉等[12] - 建立10多个全国性测试站点,针对不同气候区优化月季品种适应性[10] 市场与销售 - 产品已推广至全国80多个城市,应用于城市景观绿化[13] - 通过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和社交媒体扩大品牌影响力[12] - 产品定价高于市场均价,因具备低维护(1平方米仅需1棵)、长寿命等特性[13] 国际合作与研发 - 与法国玫昂国际月季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引入其严苛育种标准[10] - 成立景观月季育种实验室,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指导研发[11] - 采用杂交育种技术,融合父本母本优良基因培育新品种[11] 社会效益 - 流转土地上千亩,带动30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14] - 通过土地租金、工资、分红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14] - 助力肥乡区举办两届月季文化节,促进乡村旅游发展[14]
菏泽|双花竞放,“花样菏泽”更靓丽
大众日报· 2025-05-07 09:00
花卉产业升级 - 菏泽市推动花卉产业从牡丹"一枝独秀"发展为牡丹、芍药"双花竞放",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年产鲜切花超1.2亿支,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 [5] - 通过设立专业赛区、权威评审机制、品牌推广支持等措施提升行业标杆,评选出10个金奖、15个银奖、20个铜奖 [2][3] - 首发展示多款未上市芍药新品种如"迎夏粉""金系腰",为种植户提供前瞻性品种参考 [2][3] 技术创新与供应链优化 - 采用温控、光照调节等反季节催花技术,将芍药鲜切花供应期从春节延续至七夕节 [4] - "菏泽—鄂州"全货机鲜花航班实现24小时覆盖全国80%主要城市,配送时效提升2倍,花期延长30%,预计每年为花农增收超亿元 [4] - 展览展示智慧农业、专用肥料、采后保鲜技术等创新成果,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3] 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 插花艺术与产业融合,特邀中国插花协会大师以芍药为核心创作高端艺术作品,拓展应用场景 [3] -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销售网络,产品畅销北上广深及日韩、东南亚地区 [4] - 形成覆盖居家消费、健康产业、文化旅游等多元需求场景的多维产品矩阵 [5]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推出5条特色赏花线路串联水浒好汉城、浮龙湖等景点,打造"赏花海、品非遗、游古城"沉浸式体验 [4] - 花朝节期间国风巡游、集体婚礼等活动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4] - 芍药产业链带动万人就业,鲁西新区花语汐种植基地高峰期日用工超500人,人均日收入达260元 [4]
从山间花海到文旅盛宴——河南繁花经济系列观察④
河南日报· 2025-05-06 07:23
赏花经济发展模式 - 西峡县老界岭景区通过山茱萸、紫荆花、杜鹃花等花卉资源,探索出"以花为媒,以景为引"的发展模式,吸引大量游客[1] - 当地民宿在花期期间(清明节至国庆节)客流不断,"五一"假期房间提前半个月被订满[1] - 鱼库村在林间套种大叶百合发展林下经济,既解决65个劳动力就业问题,又带动民宿生意[2] 赏花经济带动效应 - 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10项主题活动、35项联动活动,将"赏花游"升级为"全域游",游客消费从观赏转向文化体验[4] - 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1033.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和5.72%[4] - 赏花经济推动乡村建设与生态美化相结合,形成"赏花+"项目,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1] 产业融合创新 - 洛阳各景区以赏花为主线,通过文旅融合促进消费,推出"牡丹仙君"互动、"河洛飞花"市集等创新形式[4] - 游客消费黏性显著增强,部分游客因丰富体验而延长停留时间[4] - 经济林套种花卉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1][2]
幸福花开小河边
人民网· 2025-05-03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小河边村凭借玫瑰花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联农带农富农效益明显,其经验在云南全省获得推广 [13] 分组1:小河边村玫瑰花产业现状 - 村里种植可食用玫瑰3500多亩,建有30家玫瑰加工厂,有100多家个体经营户,2024年全村玫瑰花产业综合产值超1亿元 [5] - 2024年“520”玫瑰花节期间,三天进村游客超9万人次,2023年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10][11] - 截至目前,在弥勒市城区和主要景点开设12家玫瑰系列产品直营店,成为可食用玫瑰收购加工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可食用玫瑰种植超5000亩 [13] 分组2:村民收益情况 - 鲜花9 - 16元/公斤,一亩地一年可采两吨,村民不外出打工也能过上好日子 [1] - 1公斤干花最高卖200元,杨雪松一年守在村里有100多万元收入 [3] - 全村95%的人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人均年收入超6万元 [5] 分组3:产业发展历程 - 2013年前基本无产业,村民靠外出务工谋生,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 [5] - 村小组党支部组织考察后决定种可食用墨红玫瑰,党员带头试种、跑市场,第二年种植户增到100多户 [7] - 党员带头引进烘干机和冻干机加工干花,弥勒市党委政府协调金融机构授信、组织办理工商登记 [7] - 2022年成立村集体公司,引领规模化种植、加工,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40余个玫瑰系列产品 [9] 分组4:未来展望 - 2025年小河边村玫瑰花综合产值将达1.5亿元 [13] - 弥勒市委提出打造全国知名玫瑰花全产业链示范区,扩大种植面积,发展玫瑰庄园经济 [13] 分组5:云南花卉行业情况 - 截至2024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95万亩,花农19万户,花卉农业产值约480亿元,花农收入99亿元,同比增28% [14] - 食用玫瑰种植面积6.2万亩,产量2.6万吨,“鲜花饼”品牌享誉全国,全链条产值约200亿元 [14]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台湾青年在大陆书写青春奋斗故事
新华社· 2025-05-02 09:09
医疗科技行业 - 苏州大学人工器官研究所徐博翎教授团队研发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已开展临床应用并在约30家医院使用[3] - 心擎医疗(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7年,已申请超过350个国内外专利,打造多器官生命支持平台[3] - 公司三款人工心脏和人工心肺产品中第一款于2022年4月获准上市[3] 花卉种植与贸易行业 - 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蝴蝶兰产品,年销售盆花近200万株,其中80%以上出口[4] - 公司拥有超过100种蝴蝶兰品种,致力于推动制定蝴蝶兰国际标准[4] - 台商二代陈俞帆推动企业向育种标准化、智能化种植方向发展,计划拓展海内外市场[4] 乡村建设与文创产业 - 福州随坪一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开发"红军可乐""畲族药膳包"等文创产品,活化地方建筑[5][6] - 团队开设"里物"微店助力乡村农产品销售,参与闽北、闽东地区乡村改造项目[5][6] 青年就业发展 - 中南大学商学院台籍学生王檍芠获三家企业录用,最终选择电商企业市场管培生岗位[7] - 大陆就业政策为台青提供公平赛道,在实习机会和职业晋升方面与大陆学生同等待遇[7]
国色天香的“进化密码”——河南繁花经济系列观察①
河南日报· 2025-05-02 07:57
提起牡丹,人们想到的词是国色天香、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等。但最初的野生牡丹,均是单瓣且花色单 一的。 那么,牡丹是如何演化成如今的样子呢?4月30日,洛阳国家牡丹园种质资源繁育圃内,一项正在为牡 丹"点蕊"的工作给出了答案。 "我们做的杂交授粉,就是牡丹新品种培育的开端。"国家牡丹园高级工程师闫三妮介绍,我国栽培牡丹 的历史久远,以前培育新花色主要是通过牡丹的自然变化和人工嫁接,如今则采取定向杂交技术。 花开期,是牡丹育种的关键期。每到此时,闫三妮便会来这里"点蕊"。 三天前,她就用镊子把一片尚未盛开的牡丹母本的黄色雄蕊去除干净,并套上标有日期的袋子。 "'去雄'是防止自花授粉,套袋则是避免串粉。"闫三妮说,"今天,保留下来的雌蕊已经分泌黏液,就可 以按之前设计的杂交方案,将另一种牡丹雄蕊上的花粉涂抹在雌蕊的柱头上,完成杂交授粉。" "首先,要牢牢守住花卉品种里中国基因的重要地位。"国家牡丹园副主任赵国栋说,文献记载,中国人 选育观赏性植物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市场上流行的很多花卉,有相当多的品种,其基因来自中 国,这对世界花卉发展也是一种重要贡献。 "然后就要经历一个杂交品种从产生种子、种子发芽生根开花 ...
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5月在京举办 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3:46
"2025花开北京北京月季文化节"以门头沟区为主会场,东城、西城、海淀、丰台、大兴、密云、通州等区为分会场, 将"花"元素贯穿始终,融合历史、文化、科技、艺术、产品等元素,举办月季精品展览、京西月季洲"花young生活 节"、园艺市集、月季及衍生产品展销等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活动,创新推出"月季+非遗传承""月季+国潮文创"等综合体 验模式,与周边商圈联动,激活消费新潜能。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吕少威 徐婧)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将于5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举办,系大会举办 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这是记者29日从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国际月季研究与栽培学术研讨会,简称国际月季大会,由国际月季园艺学会主办,是全球月季界集科学研究、学术交 流、品种展示和宣传推介于一体的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已在美国、法国、以色列、 日本、德国等月季科研领先国家举办了八届。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园艺学会多方努力下,中国成功获得第九届国际 月季大会举办权,展现了国际月季界对中国月季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的认可。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一级巡视员、北京花卉协会会长、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组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