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搜索文档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二
新华社· 2025-07-24 20:46
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 云南鲜切花年产量超200亿枝,占全国市场份额70% [2] -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日均成交鲜切花700多万枝,规模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4] - 云南花卉产业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400亿元,带动19万户花农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辐射就业超100万人 [4]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 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采用智能温室大棚,配备散射玻璃顶、传感器监测和自动调节系统,实现光照均匀和精准环境控制 [1] - 产业园工人通过抹芽技术集中养分,确保单枝花品质,月收入可达4000-7000元 [1] - 电商、直播带货和冷链物流等新业态缩短产销距离,提升流通效率 [4] 合作社模式创新 - 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成员超260户,种植面积逾2000亩,统一管理销售提升议价能力 [3] - 2024年合作社73户股东分红近400万元,最高单户分红超20万元 [3] - 合作模式整合土地、技术、市场资源,实现规模效益 [3] 种业研发突破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收集3000余个月季品种资源,含60个中国古老月季品种 [5] - 自主培育"晋宁翠花"等新品种实现规模化推广,打破国外品种垄断(原进口依赖度超90%) [5] - 云南获国家花卉新品种授权800余个,居全国首位 [5]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深耕花卉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协同发展 [2] - 地方特色产业需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如山东菏泽牡丹产业突出特色化,河南南阳月季产业强化产学研结合 [4] - 北京奥运会"中国红"、杭州亚运会"赤子之心"等标志性案例推动云花品牌国际化 [5]
大暑:湿热交蒸,消暑祛湿(节气与健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4 09:23
大暑养生要点 -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时段的到来,具有"炎热之极"的特点,此时阳光猛烈且高温高湿交织[2] - 中医认为暑热湿邪易侵袭人体,可能导致中暑、消化道疾病及皮肤病,需注重消暑热、祛脾湿[2] - 大暑正值"三伏天"初伏,自然界阳气旺盛,是调理冬季慢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风湿痹证等)的最佳时机[2] 起居调整建议 - 建议顺应夏季昼夜变化适当晚睡(不超过23点)早起,中午高温时段可午睡或闭目养神以缓解疲劳[2] 饮食调理方法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蔬菜水果,避免肥腻辛辣食物[3] - 室外工作者需及时补水,体质寒者应以热饮为主,推荐绿豆、薏米、赤小豆等药粥补气清暑[3] - 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荞麦)可清热健脾,预防湿热引发的皮肤病[3] 运动与情绪管理 - 户外运动应避开正午高温,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太极拳、慢跑等温和项目,运动后补充电解质饮品[3] - 需戒躁戒怒,通过听舒缓音乐等方式预防"情绪中暑"[3]
“鲜花一天一个价!”价格打到9.9元,千亿鲜花市场是一门好生意吗?
第一财经· 2025-07-09 18:42
行业概况 - 鲜花市场呈现千亿级规模,2024年中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2200亿元 [4] - 消费人群以女性为主(74.2%),超六成月收入5001-15000元,超五成集中在27-39岁年龄段 [4] - 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正从节日消费转向日常情绪消费,市场标准化程度不足 [5] 市场特征 - 昆明斗南花市为国家级花卉市场,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日交易鲜花数千种,价格波动显著(如百合15-30元/束) [1][2] - 线上渠道快速崛起,2024年鲜花线上消费1200亿元,占比超线下,直播电商/生鲜商超成为重要增长极 [8] - 物流成本高企,首重2公斤快递费20元以上,但消费者仍愿支付高于花价的运费 [3] 商业模式创新 - 生鲜电商通过订单前置(种植前下单)降低供应链成本,如盒马绣球单价从20-40元降至9.9元,年销超200万支 [11] - 电商平台利用消费洞察反向指导种植,新品种溢价显著(如孔雀绣球25.9元/支,吸色绣球39.9元/支) [17] - 出口业务提供价格稳定性,绣球出口价15-18元/支,但仅少数从业者具备出口能力 [14] 竞争格局 - 价格战导致行业整体利润微薄,中小花农生存压力加剧 [11] - 创新品种研发投入占比约10-20%,新品可带来2-3年溢价窗口但存在失败风险 [16][17] - 行业面临标准化缺失、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结构性挑战 [18] 消费趋势 - 入门级用户追求低价(9.9元/10支玫瑰),进阶用户开始关注品种差异化(如洛神玫瑰、小钢炮百合) [12] - 情绪消费驱动非理性购买,即便知道花期短仍愿支付高额运费 [3] - 新品种命名营销成为溢价手段,如网友命名的"绝绝紫""幸运星"等 [17]
夏至来临!“吃对、动好、不花钱”的养生攻略请查收
央视新闻· 2025-06-21 01:49
夏至养生饮食 - 清淡饮食原则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1] - 哈密瓜含水量高达91% 是补水效果显著的水果[1] - 冷藏哈密瓜可提升果糖甜度[3] - 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功效 可制作西芹炒百合等菜品[5] - 荷莲类食物中荷叶清心除烦 莲子健脾安神 莲藕生津开胃[7] - 西红柿具有消渴散热作用 适合夏季食用[9] 高温适宜运动 - 夏季肌肉弹性提升30% 运动受伤风险降低[11] - 游泳可增强心肺功能 水中关节压力减少50%[11] - 瑜伽通过呼吸练习促进血液循环 缓解焦虑效果显著[14] - 太极拳通过缓慢动作调节中枢神经 改善睡眠质量[15] - 建议选择清晨/傍晚运动 需避开高温时段并做好防晒[17] 零成本养生法 - 按摩神门穴与劳宫穴可调养身心 补益气血[18] - 避免贪凉行为:空调使用不宜超2小时 冷饮摄入需节制[20] - 情绪管理需戒躁戒怒 保持愉悦以降心火[21] - 午休30分钟可有效缓解疲劳 提升午后精力[22] 养生策略整合 - 综合方案包含果蔬降温+运动焕活+穴位静心+情绪平衡四大模块[22]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辽宁凌源:以花为媒 绽放“美丽经济”
新华网· 2025-06-05 10:09
行业概况 - 凌源市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百合等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有"北方花都"之称 [1] - 花卉种植面积达2.5万亩,涵盖20多个品类200余个品种,年产值达10亿元 [5] - "凌源百合"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约有1万户农户从事百合生产 [5] 生产与技术 - 农户通过新技术实现大棚一年种植三茬百合,单个农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 [4] - 建成现代化高标准暖棚、外保温棚、玻璃温室,并完成花卉冷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8] - 花卉科技研发中心拥有1340台先进实验室设备,实现百合种球国产化量产 [9] - 计划实现年产500万粒百合脱毒种球生产规模 [9] 产业链延伸 - 采用智能系统控制温室环境,单个农户年收入提升至5万元 [8] - 打造花卉全产业链,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推动产学研融合 [9] - 已形成科学完善的技术体系,持续攻关种球繁育技术 [9] 销售与物流 - 现有20家花卉电商企业,鲜花通过专线可次日达全国近200个城市 [13] - 直播基地实现"基地直发-当天采摘-次日达"的销售模式 [13] 产业融合 - 建设中国百合博览园(占地1500亩,含1.8万平方米温室),入选"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 [13][12] - 连续六年举办"凌源百合节",促进花卉产业链交流合作 [14] - 推动"百合+"模式,融合旅游业、特色文化等多元化发展 [13]
母亲节送礼,百合、芍药、向日葵、玫瑰受消费者欢迎,珍珠、铂金等首饰成“新宠”
搜狐财经· 2025-05-09 02:12
鲜花市场 - 昆明鲜花市场迎来母亲节消费热潮,呈现多元化消费趋势,从传统康乃馨转向百合、芍药、向日葵、玫瑰等各色花卉[1][3] - 花店提前一周开启母亲节鲜花预订,预计单店销量可达200束,部分花店两天内接收30单预订[5] - 鲜花品类多元化趋势明显,芍药因花型大且漂亮成为热门选择,有顾客一次性预订10束用于员工福利[5] - 定制化服务需求增长,顾客更注重花束整体美感和独特性,愿意支付更高价格(100-300元/束)进行个性化搭配[5] - 节日需求拉动鲜花价格上涨,康乃馨、玫瑰等热门花卉价格普遍上调20-40元/束,粉色系和白色系涨幅显著[7][9] - 配送服务升级,部分花店与快递公司合作应对节日配送高峰[13] 首饰市场 - 母亲节首饰消费受金价飙升影响,珍珠、铂金类产品成为新宠,替代黄金首饰(单价1500-5000元)[14][18][20] - 黄金饰品销售热度下降,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的珍珠和铂金饰品,黄金首饰单价普遍超过万元[16][18] - 克重类黄金首饰需求减少,消费者更青睐一口价或手串类产品(1000-3000元)[22] - 品牌首饰店推出优惠促销活动,部分选择在母亲节当天集中促销[14]
汗在哪里,病就在哪里?提醒:这3个地方出汗要小心了→
央视财经· 2025-04-23 23:46
出汗与健康关系 - 适量排汗有利于健康 但出汗过多可能导致伤津耗气 出现气阴两虚症状如口干舌燥 心烦心悸 神疲倦怠 [11] - 出汗过多还可能引发身体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食用生地 麦冬 沙参等养阴生津药材 [12] 异常出汗部位及对应病症 手心脚心出汗 - 症状:阴虚火旺 表现为口干舌燥 失眠多梦 心烦易怒 夜晚盗汗 [1] - 改善方法:养阴清热 滋阴降火 [2] - 推荐中成药:知柏地黄丸(需中医指导 脾虚便溏者慎用) [3] 大腿根部出汗 - 症状:肝经湿热下注 表现为阴部潮湿瘙痒 尿少尿黄 大便黏腻 [4] - 改善方法:清热除湿 泻肝 [5] - 推荐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疗程≤2周 肾病患者禁用) [6] - 饮食禁忌:忌辛辣 油腻 甜食及饮酒 [7] 鼻头出汗 - 症状:脾气虚 表现为抵抗力差 气虚乏力 易感冒 [8] - 改善方法:健脾益气 [9] - 推荐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实证湿热者禁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