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瓜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菜篮子”货足价稳
北京晚报· 2025-07-30 15:29
农产品供应情况 - 新发地市场蔬菜供应充足 7月28日上市量达1.94万吨 价格稳定在2.65元/公斤 [1][2] - 西瓜类水果供应充足 单日西瓜上市量超过2000吨 [2] - 市场启动应急预案 提前组织货源并做好防汛准备 保障"量足价稳质优"的供应目标 [2] 价格波动分析 - 受内蒙古中东部和河北北部强降雨影响 大白菜/圆白菜/团生菜/莴笋/菠菜等品种价格上涨 [2] - 蒿子秆因张家口沽源基地大棚被淹 价格短期上涨但预计一周后随新批次上市将回落 [1] - 韭菜/西兰花/黄瓜等品种因其他产区种植面积扩大 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下降 [2] 供应链应对措施 - 商户积极组织跨区域调货 宁夏银川香芹在降雨间隙抓紧装车运输进京 [1] - 高温湿热天气下采用泡沫箱等特殊包装保障叶菜品质 [1] - 受灾基地采取多基地联合装车方式维持供应 如蒿子秆同时调用沽源和张北基地货源 [1] 市场数据对比 - 7月27日蔬菜上市量1.92万吨 加权均价2.64元/公斤 [2] - 7月28日上市量环比增加200吨至1.94万吨 均价微涨0.01元至2.65元/公斤 [2] - 整体供应量与降雨前持平 价格波动控制在分位级别 [2]
连日降雨致部分叶类蔬菜价格上涨,北京蔬菜供应整体未受影响
新京报· 2025-07-28 15:26
蔬菜供应情况 - 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总上市量为1.92万吨,加权平均价为2.64元/公斤,略有上浮 [1] - 降雨造成部分产地叶类蔬菜受损及采收困难,价格出现上涨,如香芹批发价从每斤2元涨到2.5元 [1] - 部分蔬菜价格保持稳定,主要是耐储存蔬菜(姜蒜、洋葱、山药、芋头)和部分鲜嫩蔬菜(小油菜、架豆、豆王) [1] 蔬菜价格波动原因 - 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蔬菜产区遭遇持续强降雨,部分蔬菜受淹减产,导致大白菜、圆白菜、团生菜、莴笋、玉米、花生、土豆、菠菜等价格快速上涨 [2] - 其他产区(如韭菜、西兰花、黄瓜)由于产能增加,价格下降 [2] - 今年降雨未形成灾害性天气,损耗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价格大幅低于去年 [2] 水果供应及价格影响 - 西瓜、哈密瓜、香瓜等供应量较大,西瓜占比最高,主要产地为内蒙古、辽宁、宁夏、新疆及河北周边 [2] - 宁夏硒砂瓜受降雨影响,部分品质下降,高品质西瓜价格上涨,同时道路中断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2] 市场应对措施 - 新发地市场提前做好预警工作,通知商户组织货源,并做好防汛准备,疏通下水通道 [2] - 为应对三伏天气,市场增加帐篷、提供矿泉水、绿豆汤及防暑降温药品 [2] - 每天供应1000多吨冰块用于叶类菜保鲜,搭建交易大棚以提高交易效率 [2] - 针对暴雨红色预警,市场已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重点巡逻低洼地段 [3]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香瓜上市采摘忙 “甜蜜”产业促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00:13
香瓜产业现状 - 九龙村连片种植香瓜迎来丰收季,呈现热闹的夏日丰收图景 [1] - 香瓜作为当地特色产业,给村民带来可观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1] - 2025年全村香瓜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产量预计60万斤,每亩收入近2万元 [2] 种植技术与品质 - 村民拥有20年种植经验,掌握从选种到病虫害防治的"独家秘籍" [2] - 独特土壤条件结合精细化管理,产出馥绿透亮、清甜多汁的优质香瓜 [2] - 2023年香瓜长势良好,亩产达3000多斤,较去年增产10% [2] 产业发展规划 - 九龙村将扩大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升级种植技术 [2] - 计划打造地域特色香瓜品牌,强化"致富果"的产业价值 [2] - 通过科学种植持续提升香瓜品质和产量,形成特色产业示范 [2]
夏家楼村的土特产成了“网红款”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电商助农模式 - 村集体通过电商直播销售生态养殖黑猪肉和新鲜香瓜,5个月内完成40多场直播,吸引3万多人观看,销售几千斤黑猪肉 [1] - 直播内容涵盖黑猪生态养殖环境、鲜嫩口感、烹饪方法等,提升产品吸引力 [1] - 培养本土电商力量,带动返乡青年参与视频拍摄和文案创作,形成可推广的“长效助农”模式 [2] 产品与品牌建设 - 黑猪肉获得“身份证”,香瓜成为“网红款”,产品品牌化效果显著 [2] - 直播中展示商品新鲜度和产地优势,强化“夏家楼村”标签 [1] 乡村产业发展 - 通过电商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黑猪肉从本地销售扩展至全国市场 [1] - 带动村民参与产业链,包括种植、养殖和电商销售,形成产业闭环 [2] - 驻村青年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探索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 [3]
山西大同:科技赋能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02:10
特色种植业发展 -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北村已建成291座现代化高标准新型钢架温棚和两座育苗中心温棚 [1] - 种植西瓜、香瓜、蓝莓、西梅等20多种优质果蔬 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 [1] - 带动1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1] - 2024年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1234万元 户均收入5万元 [1]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御乐园现代化产业园采用智能物联网系统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土壤肥力等数据 [3] - 自动调节通风、灌溉设备 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定制营养液供给 [3] - 形成"技术示范——品质溢价——多元增收"产业链 [3] - 从无土栽培到冷棚种植 实现技术革新和提质增效 [3] 产业规划与市场拓展 - 优质果蔬产品畅销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 [1] - 通过错峰上市实现市场突围 创业试验大胆探索 [3] - 构建"技术可复制、市场有保障、就业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产业矩阵 [3] - 正在申报"山西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星火)" [3] 未来发展规划 - 项目完工后将成为晋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无公害西瓜生产、科研和示范基地 [3] - 预计可年产西瓜420万公斤 实现销售收入840万元 [3] - 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3] - 形成"支部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3]
(乡村行·看振兴)荒沟变花海:内蒙古闲置地育出“花漾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23:43
行业转型与生态经济 - 花加拉嘎乡将1500余亩退耕还林闲置荒沟改造为芍药花海,实现从荒芜到生态景观的转型 [1] - 当地优先种植杏树、文冠果树等耐旱抗风沙树种,后引入农林科技公司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芍药、牡丹等高附加值作物 [1] - 芍药花海不仅提升生态功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形成"花漾经济"模式,带动文旅产业 [2]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芍药鲜切花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沈阳等一、二线城市,部分周边客户提前预订,形成稳定销售渠道 [2] - 芍药根部具药用价值,公司计划对接企业签订定向采购协议,延伸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 [2] - 通过土地流转、花卉管护、文旅服务等多元方式,产业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年增收4万—5万元 [2] 文旅融合与业态创新 - 当地举办首届芍药文化季,整合千亩花海与特色农产品(雪花牛羊肉、香瓜、蜂蜜等),打造"花+农"融合业态 [3] - 为破解花期限制(仅30天),发展四季采摘旅游项目,建成103座标准化冷棚暖棚种植香瓜、珍珠油杏、火龙果等 [3] - 配套农家乐、精品民宿等设施,形成"花开四季,客来全年"的可持续文旅模式 [3]
芒种节气小知识来了 夏种作物都有什么?
央视新闻· 2025-06-04 10:12
芒种节气与农业生产 - 芒种节气标志着"三夏"大忙季节的开始 包括夏收、夏种、夏管等农事活动 [1][3] - 夏种是衔接夏收与秋收的关键环节 涉及夏玉米、夏大豆、水稻等作物的种植 [5] - 不同地理区域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夏种作物布局 [5] 黄淮海平原区农业特点 - 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 小麦收割后主要种植玉米、大豆 采用间作或轮作方式 [5] - 河南、山东等地广泛种植地膜花生 为市场提供优质油料 [5]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特点 - 夏季高温多雨 适合水稻生长 采用一年两熟种植模式 [6] - 通常在7月中下旬收割早稻后 插秧第二季晚稻 [6] 华南地区农业特点 - 终年温暖 夏种作物种类丰富 包括水稻、夏季蔬菜和消暑水果 [7] - 大量种植冬瓜、南瓜等夏季蔬菜 以及西瓜、香瓜等水果 [7] 西北地区农业特点 - 光照充足但降水稀少 主要种植耐旱作物 [8] - 甘肃、宁夏等地种植谷子、高粱等杂粮 新疆棉花在夏季进入生长旺季 [8] 东北地区农业特点 - 夏季温暖短促 全年无霜期较短 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一熟制 [9] - 辽宁南部等局部地区可通过套作实现有限的两季种植 [9] 农事时间窗口 - "芒种不种 再种无用" 强调此时是种植谷类作物的最佳时期 [10]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大棚经济收入将超过6000万元
新华财经· 2025-05-31 16:47
大棚经济发展现状 -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已建成各类温室大棚2898栋,占地面积7274.4亩,预计全年收入超6000万元 [1] - 义勒力特镇设施农业园区采摘园通过原生态种植理念,单个种植户年收入超20万元 [1] - 葛根庙镇种植户通过大棚种植实现四季丰收,年收入至少8万元,较露天种植显著提升 [1] 大棚种植结构与技术 - 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推行"一户一庭院、院院有大棚"模式,单个种植户新建大棚面积达1600平方米,种植茄子、豆角、西红柿、黄瓜等多品种 [2] - 农技人员定期指导绿色种植技术,并对上市果蔬进行抽检以保障品质 [2] 产业带动效应 - 大棚经济有效提升果蔬产量和品质,成为乌兰浩特市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 [1] - 葛根庙镇人大主席指出大棚经济为居民增收和产业基础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
第九届丝博会定边县签约30个项目 总投资307.55亿元
环球网· 2025-05-23 11:13
招商引资成果 - 定边县与30家企业签约30个项目,总投资307.5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4个、协议项目16个,涵盖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及现代农业产业[3] - 签约企业包括陕西双越新材料科技、四川蓉锦农林科技、中钠储能技术、信发集团等[3] - 深能南京能源控股、中阳能(陕西)储能技术、中钠储能技术、陕西佰达农商科技、信发集团等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8] 定边县经济与产业现状 - 2024年GDP达430亿元,县域综合竞争力西部百强县第65位,粮食总产量40万吨,新能源发电量突破90亿度[7] - 风光储全产业链不断完善,盐湖旅游开发等文旅项目加快实施[7] - 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领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7] - 省级高新区建设初具规模,4C民用机场项目加快推进[7] 产业推介与展示 - 县产业园区管委会、文旅局、航空产业发展公司分别推介园区政策、"定边文旅"品牌和航空产业发展模式[8] - 会场设置农优特产品展示区,展出定边剪纸、盐湖虾、羊肉、香瓜、荞麦制品、盐制品、乳制品等百余种产品[10] 区位与资源优势 - 位于陕甘宁蒙四省区地理中心,县域面积广阔,耕地、油气、风光资源丰富[7] - 在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产业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7]
协力补好现代设施农业短板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14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 - 现代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现代农业方式,已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1] - 全国现代设施种植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0%以上 [1] - 约70%的肉蛋奶和52%的养殖水产品由设施养殖提供 [1] -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示范园大棚蔬菜达6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 [1] - 陕西省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单位产量是露地种植的8倍 [1]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装备条件显著改善 [2] - 《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展望2035年设施农业全面升级,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未来现代设施农业有望成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 发展挑战与解决方案 - 存在区域发展失衡、政策协同缺位、要素保障薄弱、绿色转型滞后等问题 [2] - 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多措并举补好短板 [2] - 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制度设计,完善"东扶西、强带弱"的区域协作体系 [3] - 设立现代设施农业专项发展基金,构建"财政引导+金融创新+社会资本"多元支持体系 [3]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加快现代设施农业绿色技术攻关,建立企业绿色生产认证体系 [3] - 完善投资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市场化风险对冲工具 [3] - 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设立设施农业板块,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渠道 [3] 标准化与品牌建设 - 制定设施农业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名品"培育工程 [4] - 完善设施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推广"设施农场+社区团购+电商直播"融合模式 [4] - 建立设施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