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突然宣布!延长股市交易时间,24小时不间断!
凤凰网财经· 2025-03-08 20:28
纳斯达克24小时交易计划 - 纳斯达克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每周五天24小时股票交易服务 仍需获得监管批准并与行业协调[1] - 该举措旨在满足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股票日益增长的需求 特别是亚太地区投资者对科技和医疗等高增长行业的兴趣[4] - 公司已成立专门团队推进计划 并强调需优化市场准入以增强投资者信心[4][5] 行业背景与动因 -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股票总额达17万亿美元 较2019年增长97% 其中亚太地区资金流入显著[4] - 过去五年全球推出56种跟踪纳斯达克100指数的ETP产品 98%在美国以外市场发行[4] - 散户投资者参与度提升 数字交易平台普及推动多元化策略(如期权/ETF)应用[4] 行业竞争态势 - Cboe Global Markets计划在获批后实施每周五天24小时交易[3] - 纽约证券交易所2023年10月申请工作日22小时交易方案[3] - Robinhood和盈透证券已通过Blue Ocean等另类交易系统提供全天候交易[5] 技术实施挑战 - 需更新证券信息处理系统(SIP)以支持夜间交易时段的最佳买卖价显示[4] - 夜间交易流动性仍显著低于常规时段 可能影响定价精度[4][5] 行业争议焦点 - 支持方认为延长交易时间能帮助全球投资者快速响应市场动态[5] - 反对方担忧非主流时段交易量下降可能导致交易质量恶化[5]
美联储,凌晨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08:12
美联储政策动向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将维持利率不变 旨在区分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中的"信号与噪音" [1][3] - 当前美国经济形势良好 就业市场稳健平衡 美联储保持谨慎 现阶段无需急于调整政策利率 [4] - 若经济保持稳健且通胀未回落至2%目标 美联储可能维持当前基准利率 [4] - 若未来就业市场意外走弱或通胀显著下降 美联储将考虑恢复降息 [5] 美国经济数据 - 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15.1万人 略低于市场预期 失业率从4%升至4.1% 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 [7] - 交易员预计美联储今年将降息约75个基点 分别在6月、9月、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 [7] 金融市场反应 - 鲍威尔讲话后 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拉升 道指涨0.52% 纳指涨0.7% 标普500指数涨0.55% [5] 交易所动态 - 纳斯达克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提供每周五天24小时交易 前提是获得监管批准和行业协调 [8] - Cboe全球市场公司上个月宣布将延长交易时间至每周五天24小时 纽约证券交易所计划在工作日提供22小时交易 [8]
【香港交易所(0388.HK)】ADT显著提升推动业绩创新高——2024年年报点评(王一峰/黄怡婷)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02 21:12
1)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结算及交收费合计收入119.1亿港币(占营收比例53.2%),同比+19.5%,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61.9%/+36.3%,主要受益于港股市场交投情绪高涨,全年日均成交额 同比增长25.5%至1318亿港币,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05.4%/+57.3%。 点击注册小程序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报告摘要 事件: 2024年,香港交易所总收入223.7亿港币,同比+9.1%,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1.4%至63.8亿港币;主要 业务收入205.6亿港币,同比+8.5%,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3.2%至60.2亿港币;归母净利润130.5亿港 币,同比+10.0%,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45.6%至37.8亿港币;EBITDA利润率7 ...
香港交易所:2024年年报点评:ADT显著提升推动业绩创新高-20250302
光大证券· 2025-03-02 18: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以来港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推动全年财务业绩创新高 未来中国内地多项刺激政策及多个国际主要市场相继降息将为中国香港新股市场和二级市场注入新活力 随着港交所持续推进各项战略措施落地 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释放 考虑到港股市场交易情绪持续改善 上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2%/13.1%至150/156亿港币 新增2027年预测165亿港币 当前股价对应25 - 27年PE估值为30X/28X/27X 维持“增持”评级[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12.68亿股 总市值4437.43亿港元 一年最低/最高212.2/397.8港元 近3月换手率58.5% [1] 收益表现 |收益表现|1M|3M|1Y| |---|---|---|---| |相对|2.5|2.7|10.2| |绝对|15.9|20.8|49.2| [3] 事件 - 2024年香港交易所总收入223.7亿港币 同比+9.1%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1.4%至63.8亿港币 主要业务收入205.6亿港币 同比+8.5%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3.2%至60.2亿港币 归母净利润130.5亿港币 同比+10.0%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45.6%至37.8亿港币 EBITDA利润率74% 同比+1pct 全年股息每股9.26港元 同比+10.1% [3] 点评 - 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推动全年营收及盈利创新高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223.7亿港币 同比+9.1% 增幅较前三季度扩大6.9pct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31.4%/+18.8% 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0.5亿港币 同比+10.0% 增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0.0pct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45.6%/+20.2% [4] - 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结算及交收费合计收入119.1亿港币(占营收比例53.2%) 同比+19.5%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61.9%/+36.3% 主要受益于港股市场交投情绪高涨 全年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25.5%至1318亿港币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05.4%/+57.3% [4] - 投资收益净额49.3亿港币(占营收比例22.0%) 同比-0.6% 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4pct 其中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7.5亿港币 同比+17.6% 回报率5.1% 同比+0.7pct 主要系非上市股本投资估值亏损减少 保证金与结算所基金投资收益净额31.8亿港币 同比-8.4% 回报率1.6% 同比-0.1pct 主要系公司为刺激成交而提供的回扣增加以及日元抵押品比例增加 [5] - 联交所上市费收入14.8亿港币(占营收比例6.6%) 同比-2.6% 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5pct 主要受新上市衍生权证数目减少影响 [5] 市场成交主要数据 - 2024年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平均交易额1200亿港元 同比+28.8%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13.3%/+60.0% [6] - 衍生品市场日平均交易额118亿港元 同比持平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45.3%/+32.8% [6] - 北向交易及南向交易的日成交金额分别为1501亿人民币及482亿港元 分别同比+38.6%/+55.0% 其中第四季度分别同比+113.1%/+178.9% 环比+109.4%/+97.2% [6] - 受益于产品多元化业务布局 24年期交所的衍生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同比+11.9%至83万张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1.6%/+11.8% 债券北向通每日成交同比增长4.0%至416亿人民币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10.6%/-20.3% [6] 新股上市情况 - 2024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71家 同比-2.7% 共募集资金880亿港元(全球第四) 同比+90.1% 其中24年9月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上市 集资357亿港币 是中国香港2021年2月以来最大及全球2024年第二大新股集资 截止24年末 港交所共有84例上市申请正在排队(23年末为72例) 项目储备保持稳健 [7] 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港元)|20,516|22,374|25,318|26,600|28,139| |营业收入增长率|11.16%|9.06%|13.16%|5.06%|5.79%| |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11,862|13,050|14,995|15,633|16,459|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7.70%|10.02%|14.91%|4.25%|5.28%| |EPS(港元)|9.36|10.29|11.83|12.33|12.98| |ROE(归属母公司)|23.5%|24.8%|0.28|0.28|0.29| |P/E|37.41|34.00|29.59|28.38|26.96| |P/B|8.63|8.22|8.06|7.97|7.60| [10]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利润表(百万港元) |利润表(百万港元)|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20,516|22,374|25,318|26,600|28,139|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6,081|7,189|8,307|8,769|9,313| |联交所上市费|1,523|1,484|1,548|1,616|1,688| |结算及交收费|3,885|4,717|5,779|6,110|6,475| |存管,托管及代理人服务费|1,276|1,146|1,067|1,077|1,088| |市场数据费|1,098|1,086|1,119|1,152|1,187| |投资收益净额|4,959|4,927|5,561|5,795|6,157| |营业支出|-7,131|-7,495|-7,664|-8,183|-8,738| |雇员费用及相关支出|-3,564|-3,886|-4,245|-4,707|-5,152| |资讯科技及电脑维修保养|-814|-882|-954|-1,042|-1,133| |支出 折旧及摊销|-1,443|-1,402|-1,402|-1,402|-1,402| |营业利润|13,385|14,879|17,654|18,417|19,400| |所得税|-1,351|-1,698|-2,511|-2,618|-2,756| |少数股东损益|119|105|110|116|12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862|13,050|14,995|15,633|16,459| [13] 资产负债表(百万港元) |资产负债表(百万港元)|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资产总计|/|/|341,179|381,629|405,854|431,751|462,541| |流动资产合计|/|/|316,202|353,576|377,075|402,210|432,145|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125,107|134,365|143,298|152,853|164,234|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的财务资产|6,357|6,901|7,370|7,901|8,533| |以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74,984|42,082|44,880|47,872|51,437| |应收账款、预付款及按金|33,313|54,478|58,100|61,974|66,588| |衍生金融工具|58,127|67,747|72,241|77,018|82,709| |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财务资产|18,250|47,562|50,724|54,106|58,135| |非流动资产合计|24,977|28,053|28,779|29,541|30,396| |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19,279|19,605|19,997|20,397|20,805| |固定资产|1,553|1,504|1,459|1,415|1,373| |使用权资产|1,484|1,174|1,162|1,151|1,139| |负债合计|/|/|289,383|327,222|350,122|375,384|403,359| |流动负债合计|/|/|286,511|324,525|347,279|372,383|400,187| |衍生金融工具|58,100|67,863|71,256|74,819|78,560| |非流动负债合计|2,872|2,697|2,843|3,001|3,172| |租赁负债|1,334|1,034|1,044|1,055|1,065| |递延税项负债|1,053|1,151|1,258|1,375|1,503| |股本|31,946|31,955|31,975|31,994|32,009| |股东权益合计(不含少数股东权益)|51,344|53,852|55,068|55,704|58,398| |少数股东权益|452|555|663|663|785| [14]
香港交易所:2024年年报点评:市场交投活跃,全年及单季度业绩均创新高-20250228
东吴证券· 2025-02-28 08: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业绩创历史新高,Q4单季度业绩也创新高,政策红利期叠加周期底部,看好其α与β同步优化,上调盈利预测并维持“买入”评级[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香港交易所2024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23.74亿港元,同比+9%,归母净利润130.50亿港元,同比+10%;Q4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63.81亿港元,同比+31%,环比+19%,归母净利润37.8亿港元,同比+46%,环比+20%;2024年ROE 25.9%,同比+2.4pct [7] 各业务表现 - 现货分部:2024年收入94.22亿港元,同比+15.4%,收入占比42%,现货市场日均交易额同比+26%至1318亿港元,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每日平均成交额分别+39%和+55%,债券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额+4%,联交所IPO发行71家,总融资额88亿港元,同比+90%;2025年以来现货市场ADT超2000亿元,较2024Q4增长超10% [7] - 衍生产品市场:2024年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品分部收入62.04亿港元,同比-5%,衍生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达155万张,同比+15%,联交所牛熊证及权证等日均交易额基本持平,交易总数同比-11%,期交所衍生品合约和联交所期权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分别+12%和19%,新上市权证、牛熊证数量分别-14%、+9% [7] - 商品分部:2024年收入27.88亿港元,同比+27%,LME收费交易的日均成交总额同比+18% [7] - 数据及连接分部:2024年收入21.26亿港元,同比+3%,因客户使用量增加,设备托管服务费增加12% [7] - 公司项目:2024年公司项目收入18.34亿港元,同比+15%,公司内部投资收益13.63亿港元,同比+3%,年化投资净回报5.09%,同比+0.74pct [7] 盈利预测 - 预计港交所2025 - 2026年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149.34/156.73亿港元(前值分别为139.46/148.88亿港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4%/5%;预计2027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65.73亿港元,对应增速为6% [7] 主要核心假设 - 交易市场指标:联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沪股通、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港股通成交额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13] - 上市数据:主板新上市公司数目、创业板新上市公司数目等有相应变化,股本证券集资总额呈上升趋势 [13] 可比公司估值 - 与纳斯达克、洲际交易所、伦敦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可比公司相比,港交所2025年2月27日收盘价365.00港元,市值595.40亿美元,PE、PB、ROE、股息率等指标各有不同 [14] 财务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如资产总计、营业收入、营业支出等在2024A - 2027E期间有相应变化,主要财务指标如每股指标、价值评估、盈利能力指标、盈利增长、杠杆指标等也呈现不同趋势 [16]
港交所最新!陈翊庭回应市场热点问题
证券时报· 2025-02-27 20:47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业绩表现强劲,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达224亿元,同比增长9%,股东应占溢利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0% [7][6] - 科技企业成为融资主力,2024年新股集资额880亿元中80%来自科技企业,18A、18C等上市规则优化及筹备中的"科企专线"将进一步提升服务 [4][5] - FINI机制缩短IPO结算周期至T+2,降低散户打新成本,但需注意数千倍超额认购的"含金量"变化 [2][5] - 互联互通机制成效显著,沪深港通北向/南向日均成交分别达1501亿元/482亿港元,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416亿元创新高 [9][11] 业绩表现 - 股票现货市场2024年10月8日单日成交金额创6207亿元纪录,第三、四季均刷新单日成交量 [8] - ETP市场日均成交189亿元,同比上升35% [10] - 衍生产品市场2024年9月27日单日成交426万张合约创新高 [12] - 新股市场全年71家公司上市,集资额880亿元同比增90%,下半年集资746亿元为上半年5倍 [13] 战略举措 - 推出"科企专线"针对性服务科技企业上市需求,尤其针对18A医药企业技术评估痛点 [4][5] - 将阿布扎比、杜拜交易所纳入认可名单,便利其上市公司赴港第二上市 [14] - 优化市场微结构,包括恶劣天气正常交易、调整最低上落价位、推出每周股票期权等新产品 [17] - 阿里巴巴双重主要上市并纳入沪深港通,显著提升南向资金流动性 [13] 市场动态 - 内地2024年9月经济刺激政策推动港股现货市场三度刷新单日成交纪录 [7] - 美的集团357亿元IPO为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新股,华润饮料、顺丰控股上市巩固香港作为内地企业首选集资地地位 [13] - 债券通北向通2024年7月26日单日成交827亿元创新高,8月30日单日成交1351宗创纪录 [11] 未来展望 - 2025年将延续上市机制优化,把握内地政策红利及全球减息周期带来的市场活力 [18] - 启动多年期平台开发计划,强化技术基建与新兴业务布局 [18]
一级市场退出之困
投资界· 2024-12-19 15:31
会议背景 - 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于2024年12月10-11日在重庆举行,主题为"万象耕新",聚焦行业回顾、格局重塑和价值探索 [2] - 圆桌论坛《以退为进,探索多元化路径》由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刘缨主持,汇集多位投资机构代表和港交所高管 [2] 参会机构概况 - 日初资本:2020年成立的美元基金,专注消费产业和出海全球化,采用"专、少、深、长"全周期投资策略 [4] - 唐兴资本:2019年成立,管理规模30亿,重点投资硬科技领域如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已孵化多家上市企业 [4] - 香港交易所:市值近4000亿港币,过去十年帮助中国企业IPO募资近3000亿美元,2024年64个IPO募资800多亿港元 [4] - 渶策资本:2019年成立,管理规模超10亿美元,投资领域包括消费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 [5] - 上海科创银行:前身浦发硅谷银行,已服务6000余家科创企业和500余家创投机构 [5] - 德同资本:成立于2006年,主要关注TMT和AI领域 [5] - 弘晖基金:专注生物医药及高端智造,管理规模28亿美元 [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被称为"退出之年",IPO通道收窄导致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明显,行业普遍面临退出焦虑 [6][7] - 2021-2022年市场热情高涨导致估值泡沫,2023年8月后IPO收缩引发连锁反应 [6] - 当前A股IPO数量仅为往年同期数分之一,PE值下降40-60% [11] - 行业正向循环被打破:没有退就没有募,没有募何来投,没有投更谈不上管 [8] 退出策略与路径 - 核心观点:投得好才能退得好,退出问题需从投资阶段就开始考虑 [6][7] - 多元化退出路径: - 并购:医药生物行业并购案例增多,可期待新一波并购潮 [7][11] - 港股上市:港交所优化上市规则,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降低,审批流程缩短至40个工作日 [9][10] - S基金:虽国内体量不足,但可作为补充退出渠道 [11] - 海外交易:与韩国PE等海外机构合作可实现快速退出 [11] - 实操建议: - 早期谈判退出条款,避免拖延 [7] - 对失败项目及时止损,遵循"二八原则" [7] - 弘晖基金已实现40%存量项目退出,通过接手同行退出项目获得优质资产 [11] 投资策略调整 - 头部化、专业化、产业化成为机构发展方向 [8] - 投资标准应更严格,寻找结构性机会 [8] - 降低IPO预期,回归价值投资本质 [9] - 构建抗风险投资组合,关注现金流和估值 [11] - 案例: - 日初资本从上市公司挖角CEO孵化企业,年收入已超20亿 [8] - 农业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延伸实现良好发展 [8] - 普米斯生物医药以9.5亿美元被美国上市公司并购 [8] 香港市场优势 - 新经济公司占港股新股融资额70%,募集资金规模近1万亿港币 [9] - 18C特专科技章节已有5家公司申请上市 [9] - 港股通南下投资日均交易占市场总成交20% [10] - 美的H股全球IPO融资46亿美元,吸引国际长线资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