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省会城市“扎堆” 谁是下一个“爆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3:58
微短剧产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南宁市推出微短剧产业六大类扶持政策 最高单项奖励400万元 旨在推动微短剧与文旅融合并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核心区 [1] - 新注册微短剧企业年度营收达30亿元以上可获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取得发行许可证数量全国前五且营收超30亿元企业奖励提升至400万元 [1] - 企业在市属景区取景免门票及场地费 作品植入南宁城市元素超50%并符合要求可获每集5000元补贴 单部最高10万元 [1]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634.3亿元 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1] - 头部企业广西山海星辰传媒2024年短剧市场份额全国前三 月均票房超3.5亿元 爆款率达40% [2] - 政策支持企业出海 对短剧出口营收达2亿元企业按出口营收千分之二给予奖励 最高不超过60万元 [2] 文旅融合与地方政策布局 - 广西提出2025年底创作"微短剧+文旅"作品超100部 产业总收入超50亿元 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3] - 2024年广西接待游客9.62亿人次同比增长13.3% 旅游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 [3] - 绍兴市推出15项消费提振政策 新增资金1.78亿元 支持演艺经济发展并按售票人数分档奖励 [7] 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 - 沈白高铁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 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通车后辽宁将成为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8] - 深圳获自然资源部20条改革举措支持 聚焦优化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土地空间、海洋经济空间等五大空间 [4][5] - 温州市成立浙江省首个人工智能局 负责统筹算力、语料、算法等基础设施布局及"人工智能+行动"推进 [6]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目标 - 工信部提出2025-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5%以上 规模以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9] - 到2026年预期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9]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9] 新能源汽车与消费市场数据 - 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5.2万辆同比增长3% 新能源车零售107.9万辆同比增长5% 渗透率达55.3%创月度新高 [10][11] - 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暑期酒旅团购订单量和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6% 滨海游和小城游订单量环比涨超1倍 [11][13] - 非遗游相关内容同比增长121% 非遗酒旅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327% 销售额环比增长253% [15]
城市24小时 | 省会城市“扎堆”,谁是下一个“爆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3:47
南宁市微短剧产业扶持政策 - 推出六大类扶持政策 最高单项奖励400万元 推动微短剧与文旅产业融合 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核心区 [1] - 新注册企业年度营收达30亿元以上可获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取得发行许可证数量全国前五且营收超30亿元企业奖励提升至400万元 [1] - 在市属景区取景免门票及场地费 作品植入南宁城市元素超50%且取得发行许可证 每集补贴5000元 单部最高10万元 [1] 微短剧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505亿元 预计2025年达634.3亿元 2027年突破1000亿元 [1] - 头部企业广西山海星辰传媒2024年市场份额全国前三 月均票房超3.5亿元 爆款率达40% [2] - 对当年短剧出口营收达2亿元企业 按出口营收千分之二给予一次性奖励 最高不超过60万元 [2] 微短剧与文旅融合规划 - 广西提出2025年底创作"微短剧+文旅"作品超100部 产业总收入超50亿元 带动打造现象级景点 [3] - 以微短剧场景开发实景打卡地 影视主题乐园等项目 构建"剧内场景+线下体验"消费链条 [4] - 2024年广西接待游客9.62亿人次同比增长13.3% 旅游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2025年目标接待10.5亿人次 收入1.1万亿元 [4]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8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95.2万辆同比增长3% 环比增长7% 累计零售1469.8万辆同比增长9% [11] - 8月新能源车零售107.9万辆同比增长5% 环比增长9% 零售渗透率55.3%创月度新高 [11] - 新能源乘用车连续6个月零售渗透率超50% 累计零售753.5万辆同比增长25% [11]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目标年均增速7% 全行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10] - 到2026年预期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10] - 75英寸及以上彩电国内市场渗透率超40%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0] 暑期文旅消费数据 - 暑期抖音酒旅团购订单量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6% 滨海游小城游订单量环比涨超1倍 [12] - 上海北京杭州郑州成都西安重庆秦皇岛青岛南京入围十大火热旅游城市 [12] - 景点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41% 销售额环比增长55% 开封万岁山等景区受欢迎 [14] 其他地区政策动向 - 深圳获自然资源部20条改革举措 聚焦优化五大空间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 [5] - 温州成立浙江省首个人工智能局 负责AI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布局和企业人才引育 [6] - 绍兴推出15项消费提振政策新增资金1.78亿元 发展演艺经济给予分档奖励 [7]
给钱给地,谁在争夺“短剧第一城”?
36氪· 2025-09-03 07:26
行业规模与竞争格局 - 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在去年突破505亿元创历史新高引发城市间话语权争夺战 [1] - 西安2024年上半年承制短剧超过300部占全国总产量22%投流总量超16亿元热力值突破2亿 [15] - 横店影视城2024年接待微短剧剧组超1190个其中竖屏微短剧占比超90%下半年竖屏剧组数量已超2300个接近全年总量两倍 [15] - 郑州2024年底上线微短剧超3000部从业人员规模达3万多人制作企业820多家较2023年增长29.3%产能约占全国近四成 [16] 资金扶持政策分析 - 上海2025年统筹5000万元扶持资金对质量最优项目最高补贴300万元采取抓大放小策略聚焦头部作品 [2] - 深圳政策允许同一项目申报多项资助叠加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如100万元剧本奖加200万元取景补贴 [3] - 西安将微短剧扶持与文旅IP结合对获国家级奖项作品额外给予20%奖励 [5] - 福建省级设立微短剧专项扶持资金安排3000万元分3年用于精品孵化力争3年内培育优秀机构100家支持闽派精品100部 [6] - 郑州重点扶持展现黄河文化题材最高奖励30万元对标志性场景取景按次数补贴5万-10万元 [8] - 临汾对取景剧组按拍摄天数每天补贴5000元单剧最高20万元对使用本地群演报销30%费用 [8] 场地服务与效率提升 - 广西推出微短剧加文旅专项行动目标2025年产出100部文旅短剧带动产业收入50亿元通过剧情推广景点 [9] - 常州武进区依托虚拟棚技术对运用AIGC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瞄准微短剧快和省的核心需求 [10] - 湖北推出3加5审核机制备案3天成片审看5天设立微短剧综合服务专区提供一站式服务 [12] 人才与产业生态建设 - 西安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集聚吸引大量剧组入驻其影视基地入选全国微短剧基地前十 [15] - 横店凭借高效制作周期通常一周内完成拍摄和庞大市场需求实现爆发式增长 [16] - 郑州目标培育1-2个全产业链基地10家龙头企业构建微短剧生态体系 [16] - 行业需打破人才壁垒加强编剧与AIGC技术人员协作培训以及内容团队与平台运营对接 [18] 政策风险与行业挑战 - 高额补贴可能推高行业成本泡沫引发政策套利如刻意拆分项目或生硬植入景点 [3][8][9] - 结果导向补贴对缺乏资源初创团队极不友好难以触及补贴门槛 [5] - 硬件技术赋能面临人才不足制约虚拟棚和AIGC需熟练技术人员支撑 [10][14] - 企业需避免政策依赖症应深耕内容构建可持续模式而非依赖补贴生存 [18]
反诈短剧来了!《云端捕手》如何用“小剧情”守护“大安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3:08
核心观点 - 反诈主题微短剧《云端捕手》上线 通过真实案例改编和短平快形式提升公众防诈骗意识 [1][4][7] - 短剧行业正从娱乐功能向社会价值承载转型 政策引导下成为连接各行各业的重要媒介形态 [8][10][17] 剧集内容与形式 - 剧集采用62集×2分钟竖屏格式 完全适配移动端观看习惯 [4] - 第一集2分钟内完成两攻两守一反转 节奏快且冲突密集 [4] - 揭露伪装富豪卖课案 电子菩萨案 软色情擦边诈骗等高发诈骗类型 [1] 制作与出品背景 - 由红果短剧 法治日报社法报文化 抖音反诈中心等五家机构联合出品 江西省反诈中心指导 [1] - 故事蓝本源自抖音集团旗下平台真实反诈案件 [1] - 法治日报社提供专业视角和真实细节 江西省反诈中心审核并基于真实案例建议 [8] 行业数据与受众分析 - 微短剧受众覆盖各年龄层:18-30岁用户占比42.5% 40-59岁用户占36.7% 60岁以上用户达15.8%且呈增长态势 [7] - 2025年上半年普法剧 文旅剧 品牌定制剧等品类实现明显增长 [17] - 短剧形式对中老年人和低估诈骗风险的年轻人具有触达优势 [7] 社会价值与行业转型 - 短剧行业从流量追逐转向社会价值赋能 成为助力其他行业发展的工具 [17] - 红果短剧通过"果燃计划"构建品质内容生态 已立项超90部精品短剧 涵盖文化传承和历史宣传 [10] -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 引导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7] 传播效果与创新模式 - 短剧以轻量化形式实现大传播 能在极短时间内抓住观众注意力 [4][7] - "主流媒体+平台机构+市场力量"模式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可复制样本 [10] - 反诈内容通过短剧可系统还原案件前因后果和心理博弈过程 [7]
文化观察:出海微短剧如何摆脱“低级感”?
中国新闻网· 2025-08-31 07:2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微短剧市场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 [2] - 浙江微短剧承制机构数量、平台规模和生产能力均稳居全国前列 [3] - 横店2024年1月至7月接待超过2300个竖屏微短剧剧组 预计全年突破4000个 [3] 产业布局与区域优势 - 浙江形成完整微短剧产业链 覆盖横店、象山等老牌影视基地及余杭、衢江、南浔、临海等新兴区域 [3] - 横店成立竖屏剧运营中心并改造近千个专供微短剧拍摄的场景 [3] - 浙江制造微短剧作品风靡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海外市场 [3] 内容创作瓶颈 - 商业性与艺术性失衡导致豪门恩怨、逆袭复仇等套路化题材扎堆出现 [4] - 全球化与本土化失衡使作品失去文化根基 既缺乏中国特色又难融入目标市场 [4] - 技术赋能与内容创新失衡表现为AI生成剧本雷同、算法剪辑破坏叙事节奏、过度美颜导致演员表情失真 [4] 发展战略与政策导向 - 国家广电总局建议微短剧朝"向上提质、向下扎根、向外拓展"三大方向推进 [5] - 浙江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和人才培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7] - 产学研协同机制建设提上日程 高校与产业携手保持艺术探索同时推动作品规模化平台化 [8] 文化传播价值 - 微短剧作为文化"新三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的"新名片" [2] - 需深度挖掘中华文化精髓并结合海外受众喜好实现本土化表达 [7] - 应通过提升团队素养、强化政府监管与平台审核建立黑名单机制杜绝低俗内容 [7]
以人工智能推动文化创新表达
河南日报· 2025-08-30 07:19
文化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融合 -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暨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于8月28日至31日在郑州举办 专设"中原文化走出去"展区及"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1] - 全国报业首部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在数字出版国际合作展区开设体验专区 通过头显设备实现商代历史故事沉浸式体验[1] - 腾讯与安阳合作推进甲骨文数字化保护 借助AI技术实现"微痕增强"看清甲骨刻痕 并建成全球最大甲骨文数据库包含143万个单字拓片支持"一键查询"[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政策支持 - 河南省印发《河南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2] - 数字技术已渗透经济社会各方面 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领域[2] - AI技术降低文艺创作门槛 阅文集团推出AI作家助手提升内容质量 QQ音乐推出AI写歌功能让用户轻松创作旋律[3] 数字文化产业成果 - 河南省微短剧制播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 占全国约40%产能 2024年备案微短剧超5000部[3] - 557部河南微短剧作品共1465次跻身全国短剧热力榜 郑州崛起为"竖屏之城"[3] -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表达 使大众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文化参与者和推广者 推动文化产业换挡加速[3]
映宇宙2025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92%,创新业务持续突破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8:0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26.8亿元人民币 [1] - 经调整净利润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2% [1] 直播社交业务 - 旗下映客直播通过"星耀夜年度盛典"等品牌IP活动提升用户活跃度 [2] - 引入AI实时互动与虚拟直播场景增强沉浸感 [2] - 婚恋社交产品对缘APP计划通过AI技术升级交互功能 [2] 微短剧业务 - 国内市场累计出品微短剧超1200部 其中爆款剧100余部 [3] - 触达用户超4亿人次 播放量突破数百亿次 [3] - 2025年上半年映宇宙系作品登第三方机构热力榜达328次 [3] - 推出RedShort、Reelbox两款短剧APP拓展北美及东南亚市场 [3] 海外业务 - 深耕东南亚、中东核心市场并拓展新兴市场 [4] - 通过本地化建设和产品迭代提升商业化效率 [4] AI战略布局 - 以1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昆仑万维旗下Skywork AI [5] - 通过自研垂类Agent和战略投资探索AI赋能路径 [5] - 国务院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6] - 公司致力于成为"AI+文娱社交"领域标杆型实践者 [6]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直播社交生态建设并加大AI技术投入 [6] - 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构建海外互动娱乐生态体系 [6]
湖南长沙县打造微短剧产业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5:04
行业发展趋势 - 微短剧行业凭借短频快特性成为数字文化新蓝海 长沙县通过整合广电湘军底蕴 盘活存量资源 引入龙头项目和构建政策体系加速产业生态闭环成型 [1] - 工业厂房改造为拍摄基地提供18大主题场景 2023年接待剧组超300个 2024年暑期单日最高同时5-6个剧组拍摄 需求火爆推动与乡村旅游新业态联手拓展户外实景 [2] - 依托湖南广电区位优势形成人才蓄水池 企业以文旅+传统文化创新为特色开辟新赛道 多部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荐剧目 [3] 产业生态建设 - 建设4万平方米影视产业综合体作为核心引擎 致力于打造产业链闭环+产商融合生态 通过自研AI工具链提升效率 影视数据库盘活数字资产 联合高校破解用工荒 [4] - 构建完整可持续生态链为核心竞争力 涵盖基地建设 内容创作 科技赋能和人才培养 形成培养-就业-创业闭环生态 [4] - 政策支持体系对国家级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最高奖励30万元 平台分账首破500万元作品按1%奖励(单部上限20万元) 年销售额首破500万元原创作品按1%奖励(上限10万元) [5] 企业运营发展 - 企业已策划制作精品剧集近百部 构建以分账短剧为核心的多元化商业版图 并向玄幻 种田文等热门竖屏题材进军 [3] - 营商环境提供一事一议绿色通道支持 在审批和资源协调方面高效保障 街道主动协调物业改造和政策支持问题 提供政策解读与资源对接服务 [6] - 形成以文旅+为特色 科技创新为支撑 完整生态为保障的微短剧产业新高地 [6]
微短剧出海,“长优”才能“长红”(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3 06:14
行业增长与市场规模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中国短剧APP下载量达2.7亿人次 同比增长4倍 [1] - 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数量突破300款 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出海市场总规模预估达百亿美元量级 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1] 内容特性与受众契合度 - 单集时长几十秒至15分钟 具备快节奏叙事和高浓度情绪特点 [2] - 强冲突开场(3秒内)、专业镜头语言及无注水剧情构成通用流量密码 [2] - 基于人类共同情感的题材实现跨文化传播 本地化策略提升受众契合度 [2] 技术赋能与产业成熟度 - AI技术实现多语言翻译与快速剪辑 支持爆款内容快速海外上架 [3] - 多模态生成技术应用于全流程制作 如《中国神话》AI编剧占比达80% [3] - 制作机构、平台及从业者快速涌入 提升内容生产与制作能力 [3] 内容创新与文化输出 - 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创作(如苏扇技艺、古城保护) 获得海外市场好评 [4] - 题材同质化问题显著 情感逆袭类占比过高且存在剧情雷同现象 [4] - 部分作品滥用AI合成技术 克隆公众人物或生成虚假内容 [4] 发展策略与行业方向 - 需平衡"快"(抢占先机)与"慢"(沉淀价值)的发展节奏 [5] - 坚持文化自觉与故事深耕 应对跨文化跨市场挑战 [5] - 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以实现长期海外市场竞争力 [5]
武汉“造梦工厂”半年吸引400个剧组
长江日报· 2025-08-22 08:30
微短剧产业基地发展 - 长江微短剧基地是湖北首个微短剧产业基地 占地8800平方米 拥有63个实景影棚及专业拍摄设备[2] - 基地通过多场景集成模式使剧组制作成本下降30% 制作周期缩短35% 5-7天即可完成一部短剧拍摄[2][3][4] - 开业半年接待超400个全国剧组 单日最高七八个剧组同时拍摄 配备4.3万件道具和MOCO自动机械臂等高科技设备[2][3] 数字音乐产业生态 - 海葵数字音乐产业园已入驻400多名从业者 预计年营收达5亿元 曾推出《白月光与朱砂痣》等热门作品[6] - 园区正打造音乐街区 整合创作表演消费功能 通过线上平台挖掘音乐人并投资成立个人工作室[6] - 合作音乐人包括王靖雯 海来阿木等 形成从创作到职业化的完整孵化体系[6] 数字内容产业扩张 - 抖音集团在武汉新落户18家数字内容企业 其中8家企业营收总额突破140亿元[7] - 国家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落地 31款游戏获版号 包括腾讯《暗区突围》等4款产品[7] - 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吸引近20家企业入驻 已形成研发发行运营完整产业链[7] 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 微短剧基地联动文旅资源 将黄鹤楼等景点纳入协拍联盟 推动线上传播线下体验模式[4] - 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器材租赁 美术制景 审查备案 并配套餐饮住宿交通支持[4] - 产业聚集为留汉大学生创造创业就业机会 形成全产业链平台覆盖内容生产与文化出海[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