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等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七所顶尖大学拒绝特朗普
第一财经· 2025-10-21 22:18
特朗普政府高等教育政策遭遇挫折 -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10月1日向9所美国顶尖大学发出《高等教育学术卓越契约》,旨在以联邦资源优先分配换取高校在招生、学费、教师聘任等关键领域的政策一致性 [6] - 截至10月20日,最初受邀的9所院校中已有7所明确拒绝了白宫的提案,仅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表示可能较快签署,范德堡大学态度保留 [3][7][8] - 白宫误判了自身影响力,此前通过中断或冻结联邦研究拨款迫使部分大学达成和解,但本次要求签署协议却遭到集体拒绝 [10][11] 协议核心内容与高校反应 - 协议核心条件包括在招生中排除性别与种族因素、评估教职员工观念多样性、改革或关闭特定学术单位、实施五年学费冻结、将国际学生比例上限设为15%等 [6] - 麻省理工学院率先于10月10日公开拒绝,校长指出协议原则与学校立场相左,其根本前提违背科研资助应完全基于学术价值的核心信念 [7] - 布朗大学等院校态度转变,认为新提案带有强迫性,是“潜移默化、步步蚕食的阴险做法”,意识到政府意在获得对学校运作的更大控制权 [11] 政策背景与资金影响 - 美国大学研发支出高度依赖联邦资助,2023财年美国大学研发支出总额达1086亿美元,其中联邦资金占比55% [10] - 特朗普政府今年春天曾突然中断或冻结针对多所顶尖大学的联邦研究拨款,总额涉及数十亿美元,部分大学在资金压力下被迫达成和解 [10] - 加州州长纽森表示,如果加州任何大学签署该协议,将立即扣留数十亿美元的州资金,称此协议为“激进的协议” [11] 对美国科研能力的潜在影响 -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黄严忠指出,政府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资助的急剧削减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常规科研预算 [4] - 这种压力正转化为现实后果,不少高校已暂停或缩减新教授招聘规模,甚至取消或压缩已发出录取通知书的博士生名额 [4] - 当前情况对美国整体科研能力构成严峻挑战,直接关系到美国能否持续维系其在全球科研与高等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4]
重大损失!官网已变黑白
中国基金报· 2025-10-21 21:29
讣告基本信息 - 著名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周国治先生于北京时间2025年10月20日13时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88岁 [1] 个人生平与教育背景 - 周国治先生生于1937年3月,广东潮阳人,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并提前留校任教 [2] - 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79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1982年学成回国,198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2] -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3年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 学术兼职与贡献 - 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多所海外大学任客座教授,并为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2] - 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国际矿业冶金杂志编委 [2] - 主要学术贡献包括多元熔体和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质计算、氧离子迁移理论和应用、材料在微小颗粒下的物理化学行为研究 [3] - 科研成果被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周模型"和"周方法"广泛应用于合金、熔盐、炉渣、半导体材料等多种体系 [3] 科研成果与荣誉 -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授权70余项国内外专利 [3] -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冶金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3] - 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 [3]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奖1项,2017年获魏寿昆冶金奖(金奖),同年被日本铁钢协会授予名誉会员 [3] 教育影响与评价 - 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冶金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校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和冶金学科建设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 - 严谨治学,平易近人,甘为人梯,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深受学界敬仰 [3]
文化中国行 校馆弦歌丨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 矢志强军报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1 20:29
学校历史与传承 - 学校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于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简称“哈军工”,强军报国信念传承不息 [1] - 学校教学楼自1953年建成起即使用军号作为上下课铃声,已沿用70余年 [3] - 军号声被视为一种振奋人心的号角,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对前辈的追忆 [5][7] 历史背景与初创精神 -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中美武器装备对比悬殊,中方在空军、海军、坦克等多个关键装备领域数量为0 [7][8] - 学校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秉持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精神,创造了我国第一个风洞群、第一辆水陆两栖坦克等多个从0到1的奇迹 [9] 科研成就与专业建设 - 杨士莪院士从天文物理专业转为水声学研究,牵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填补国内空白 [13] - 杨士莪院士的研究成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定位系统奠定基础 [13] - 学校在新时代研发的“悟空号”无人无缆深潜器刷新万米深海下潜纪录,并打造我国首个船海学科教育专有AI大模型 [15] 精神传承与人才培养 -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和“个高的就要去顶着”的担当精神是学校的核心信念 [13][15] - 学子秉持“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的信念,强调将个人价值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 [16][20] - 学校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强调一代人一代人的接力,与强国强军同频共振 [15][18][20]
当学术自由遭遇政治交易:美国七所顶尖大学为何对白宫说“不”
第一财经· 2025-10-21 18:25
白宫高等教育提案遭遇广泛拒绝 - 白宫于10月1日向9所美国顶尖大学发出《高等教育学术卓越契约》提案,要求在10月20日前回应,但截至期限,9所院校中已有7所明确拒绝,1所持保留态度,仅1所表示可能较快签署 [1][3][4] - 麻省理工学院率先于10月10日公开拒绝,校长指出协议原则与学校立场相左,其根本前提违背科研资助应完全基于学术价值的核心信念 [4] - 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弗吉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相继发表声明拒绝提案,亚利桑那大学校长强调必须捍卫学术自由、基于能力的科研资助与高校独立性等根本原则 [4] 协议内容与资源交换性质 - 协议核心内容为“以联邦资金换取政策一致性”,签署院校将有机会在联邦科研经费分配、间接费用支付、大额联邦拨款及白宫活动邀请中获得优先待遇 [2][3] - 作为交换条件,政府要求在招生过程中排除性别与种族因素、评估教职员工观念多样性、改革或关闭特定学术单位、实施五年学费冻结、将国际学生比例上限设为15%等,以在多个关键领域获得更大控制权 [2][3] 高校科研经费依赖与政府施压背景 - 美国大学研发支出高度依赖联邦资助,2023财年美国大学研发支出总额达1086亿美元,其中联邦资金占比55% [5] - 今年春天,特朗普政府曾突然中断或冻结针对多所顶尖大学的联邦研究拨款和资助,总额涉及数十亿美元,部分大学在资金压力下被迫与政府达成“和解协议”以恢复资金 [5] - 布朗大学曾在今年7月达成一项和解协议并调整部分校园政策后获得资助,但白宫在10月又提出新要求,被视为一种“潜移默化、步步蚕食的阴险做法” [5][6] 政府误判与后续反应 - 分析认为,春季部分大学在资金压力下的妥协让白宫误判了自身影响力,而本次提案的集体拒绝则显示出学术界的坚守 [5] - 白宫发言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拒绝后警告称,不愿承担责任进行改革的高等教育机构将失去来自政府和纳税人的支持 [6] - 加州州长表示,如果加州任何大学签署该协议,将立即扣留数十亿美元的州资金,以避免联邦政府通过资金施压干预学校政策 [6]
2025年国际本科学院十大排行榜:中外合作办学的全球新标杆
金投网· 2025-10-21 16:10
行业格局与评价标准 - 2025年全球国际本科学院竞争力格局基于国际认证资质、毕业生发展质量、师资国际化水平、学术创新能力四大核心维度进行评价[1] - 中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榜单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凸显本土根基与国际资源融合的优势[15] - 行业发展趋势显示,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等跨学科领域的深入布局将使国际本科学院成为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核心载体[15]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 学院以绝对优势登顶2025年榜单,是中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山鼻祖与行业标杆[2] - 核心竞争力包括三重权威背书:2025年成功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再认证并获六年认证期,该认证仅覆盖全球不到6%的商学院;合作方悉尼科技大学在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88位;学院是全国首家通过国家教育评估机构质量认证的中外合作学院[2] - 师资团队由115名中方专任教师和24名外籍教师组成,中方教师中近50%拥有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国家级与省部级人才占比超18%[3] - 与全球100余所海外高校签署学分互认协议,每年派出近300名学生赴QS前200高校交流,同时接收6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国际生[3] - 2024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接近100%,20%进入飞利浦、麦肯锡等世界五百强企业,35%赴斯坦福、哥伦比亚等QS前200高校深造,59%的深造生成功进入世界前五十名校[3]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学院以满分100分蝉联校友会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榜首,在2025年国际榜单中稳居第二[4] - 核心优势在于文理渗透与传媒拔尖的学科特色,传媒学、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入选亚洲顶尖课程体系[4] - 2025年新增3个跨学科本科专业,实行全英文授课与中文文化浸润的培养模式[4] - 毕业生中超40%进入香港中文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百强高校深造,15%入职路透社、央视国际等中外主流媒体[4] 西交利物浦大学 - 学院以99.44分位列榜单第三,2025年其QS中国排名升至第64位,建筑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进入全球前200行列[6] - 创新推行2+2、4+X灵活培养模式,2025年与12所欧洲理工名校新增联合培养项目[6] - 师资国际化率达90%,均拥有海外博士学位或任教经历[6] - 毕业生深造率连续五年超85%,进入帝国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高校的比例同比提升7%[6] 宁波诺丁汉大学 - 学院以99.34分位列榜单第四,2025年其浙江省最低投档线达609分,超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17分,最高录取分650分[7] - 在软科本科生增值指标中连续五年获满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5年录取最低分达586分[7] -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入微软、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的比例超30%,赴英国诺丁汉大学本部深造的学生中80%获一等荣誉学位[7]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学院以97.80分位列榜单第五,2025年其QS世界大学排名升至第36位,依托深圳科创环境新增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本科方向[8] - 实行书院制与导师制,师资均来自哈佛、耶鲁等顶尖高校[8] - 毕业生平均起薪连续三年居全国高校前10位,进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的比例达22%[8] 上海纽约大学 - 学院以96.93分位列榜单第六,2025年其国际学生占比达35%,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9] - 采用纽约大学核心课程体系,跨学科专业占比达70%,2025年新增全球公共卫生与可持续发展管理两个前沿专业[9] - 毕业生中30%进入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总部任职,深造生遍布耶鲁、斯坦福等常春藤高校[9] 昆山杜克大学 - 学院以93.89分位列榜单第七,2025年其环境科学、公共政策专业通过国际认证,成为亚洲首个获此资质的本科项目[10] - 推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深耕模式,小班化教学师生比为1:8,每年选派50%的学生赴杜克大学本部交流[10] - 毕业生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就业率达18%[10]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 学院以93.21分位列榜单第八,2025年在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等交叉学科领域实现突破[11] - 依托香港科技大学(QS第47位)的学术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200家科技企业建立实习基地[11] - 毕业生中60%进入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5%选择创业,获融资比例居全国合作办学高校首位[11]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 学院以92.97分位列榜单第九,2025年其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专业进入ESI全球前1%[12] - 与以色列理工学院联合开展的双学位项目覆盖所有本科专业,全英文授课师资中60%为以色列籍专家[13] - 科研经费投入强度达全国高校前20位,毕业生赴以色列、美国深造的比例超50%,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就业率达45%[13] 温州肯恩大学 - 学院以90.90分收官榜单,2025年其工商管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通过美国中部各州高等教育委员会认证,实现学位中美双重认可[14] - 创新实践导向型培养模式,与50家温州民营企业共建产业学院[14] - 毕业生在跨境电商、创意设计领域的创业率达15%[14]
产业需求与学科建设精准对接 北京布局99个高精尖学科
中国经济网· 2025-10-21 15:57
学科排名总体表现 - 北京共有51所高校的597个学科上榜,包括565个一级学科和32个专业学位类别,上榜学科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1] - 北京高校在学科排名中以显著的数量优势和鲜明的学科特色领跑榜单,彰显量质齐升的硬核实力 [1] - 北京高校有120个中国顶尖学科上榜,其中冠军学科有47个,并拥有276个中国一流学科 [2] 领先高校学科数量 - 清华大学上榜学科数达58个,包括57个一级学科和1个专业学位类别 [2] - 北京大学上榜学科52个,包括51个一级学科和1个专业学位类别 [2] - 上榜学科数超过20个的高校还包括北京师范大学(36个)、北京理工大学(31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0个)、中国人民大学(30个)、北京工业大学(29个)、北京交通大学(24个)、中国农业大学(23个)、北京科技大学(22个) [2] 学科布局与产业对接 - 近三年北京聚焦战略需求,新增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急需紧缺专业220个,同步布局99个高精尖学科 [1] - 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中,新增的203个硕、博士点里,超半数直接服务于高精尖产业,实现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1] - 北京优先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急需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大力发展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2] 排名方法与新增类别 - 排名采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学科口径 [1] - 今年新增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法医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区域国别学4个一级学科的排名 [1] - 首次发布了艺术学门类下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5个专业学位类别的排名 [1]
“教育强国与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学术年会在沪召开
中国经济网· 2025-10-21 15:44
会议概况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1] - 全国六百多所高校专家学者代表参会探讨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 政策与战略方向 - 建设教育强国赋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的时代使命 [1] - 创新创业教育分会需强化思想武装把握政治方向 聚焦学术立会提升服务能力 深耕人才培养构建开放协同新生态 加强自身建设汇聚发展合力 [1] - 教育部强调要以创育才培养有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的优秀人才 以创促就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以创适配推动创新创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 区域与企业实践 - 上海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服务国家战略重要支点 构建了全程贯通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未来将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2] - 临港集团积极打造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的全链条生态 助力高校创新成果落地 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校携手共育创新人才共建协同平台 [2] 理事会规划与学术交流 - 新一届理事会将秉持政治建会学术立会开放兴会贡献强会的宗旨 推进会员服务学术品牌智库建设师资发展和国际合作五大行动计划 [2] - 会议同步进行9场学术交流活动 聚焦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虚拟教研室本科专业建设研究生培养产教融合等话题 由多所高校联合承办 [3]
著名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国治逝世,享年88岁
新京报· 2025-10-21 15:39
周国治先生,生于1937年3月,广东潮阳人,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现 北京科技大学),并提前留校在理化系任教,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79年赴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进修,1982年学成回国,198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并获首批"国 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2003 年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多所海外大学 任客座教授,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重庆大 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同时兼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国际矿业冶金杂志 编委。 新京报讯10月21日,北京科技大学发布讣告:著名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 学教授周国治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25年10月20日13时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88岁。 斗 告 著名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周国治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 2025 年 10 月 20 日 13 时在美国波士顿逝世,享年 88 岁。 周国治先生毕生献身于冶金材料物理化学 ...
特朗普政府“签协议换拨款”提议遇冷 首批9所大学有7所明确拒绝
新华社· 2025-10-21 15:33
亚利桑那大学校长苏雷什·加里梅拉在学校官网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校方认为该校的一些基础原 则必须保留,因此没有同意协议草案中概述的条款。 特朗普政府10月1日晚致函美国9所大学,要求校方研究签署一项包含特定条款的协议以获得优先使用联 邦资金的机会。这些条款包含:要求大学在招聘员工和录取学生时不得考虑种族、性别等因素;将国际 本科生入学率限制在不超过15%;要求申请学生参加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或类似学术能力考试 等。 据美媒报道,20日是特朗普政府要求这9所大学对协议作出反馈的截止日期。此前,麻省理工学院、布 朗大学、南加州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已明确表示拒绝签署该协议。 特朗普此前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暗示,不排除进一步扩大该协议所适用的高校范围,"那些想要迅速回 归追求真理和成就的大学,我们邀请它们与联邦政府达成一项前瞻性协议"。 新华社华盛顿10月20日电(记者杨伶 熊茂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20日表示,不同意特朗普政府此前要 求部分大学签署的包含特定条款的协议。该大学成为首批9所大学中第7所明确拒绝签署该协议的大学。 范德堡大学校长丹尼尔·迪迈尔20日在发给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公 ...
人工智能重塑MBA教育 产教融合助力数智时代发展——第二十三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
环球网· 2025-10-21 13:54
来源:环球网 2025年10月19日,古都西安秋意正浓,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陕 西宾馆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领军企业的管理精英、MBA师生及校友代表齐聚 一堂,围绕"洞见未来:AI重塑MBA创新发展与产教融合"主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MBA教育的内 涵变革与产教融合,为中国MBA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命题、探索新路径、注入新动能。 论坛开幕:红色基因传承与时代使命共振 上午9时,论坛开幕式在陕西宾馆会议中心举行。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 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汪寿阳教授通过视频向论坛开幕表示祝贺。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副校长朱文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陕西广播电视台原台长、西安交大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讲座教授 刘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兼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谢军占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 员会原办公室主任赵锦茹出席开幕式。中国MBA发展论坛委员会主任朱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 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耀平主持。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黄华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