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

搜索文档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1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体经济表现 - 2024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331691亿元,比上年增长5.5% [1]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24.6% [2] - 该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 - 区域研发强度、技术合同成交额、科创板上市企业数保持全国领先 [8] - 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已为企业兑付科技服务超7000次,服务总金额超5.5亿元 [11] - 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企业有119家,占全国总量逾20%,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比重达8.5% [10] - 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3] - 截至2024年,安徽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万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万家 [4] - 2022年至2024年12月初实施联合攻关项目43项,财政投入1.8亿元,联动社会投入共计11.5亿元 [11] 重大功能平台建设与制度创新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累计推出15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5] -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至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 [5] -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2020年至2024年全域生产总值从2.3万亿元增至3.2万亿元,经济密度达长三角平均水平5倍 [5] - 上海浦东新区2021年至今年6月底累计新设经营主体21.9万户,实际利用外资436.4亿美元,民间投资年均增长14.2% [6] 协同开放与国际贸易 - 2024年长三角进出口总值16.01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全国比重36.5% [3][13] - 今年前8个月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2.3% [3] - 2024年长三角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7万亿元,占全国34.9% [15] - 2024年长三角开行中欧(中亚)班列4647列,发运标箱48万个,同比增长10.4% [15] - 第七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金额逾800亿美元,较上届增长2.0% [14]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 2024年长三角PM2.5平均浓度为33.0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31.4% [18] - 2024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为0.4%,较2017年下降1.1个百分点 [18] - 2024年长三角59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3%,太湖水水质创30年来最好水平 [18] - "新安江模式"保障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吨优质水源 [19]
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合作对接会在苏州成功举办
新华社· 2025-10-16 15:50
投资活动与成果 - 对接会吸引超过130家重点企业参会并现场成功签约7个项目 [1] - 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涵盖先进装备制造和医疗旅游信息化等领域 [1] - 对接会同期举行先进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主题座谈会推动多项合作意向达成 [1] 行业发展战略 - 海南将科技创新摆在自贸港建设核心位置并推动四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和优化升级 [1] - 行业聚焦"五向图强"以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并出台研发投入支持和税收优惠等组合政策 [1] - 行业目标为链接长三角优质创新资源并实现琼苏两地资源互补和产业联动 [1][2] 合作平台与展望 - 对接会搭建起琼苏两地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长效合作平台 [2] - 行业下一步将推动合作转化为实际产能以助力实现互利共赢 [2]
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
经济日报· 2025-10-16 06:12
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效率等特点 [1] - 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建设与发展全面提速,取得显著成效 [1] 产业结构优化与智能化进展 - 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5.1%提升到16.3% [1] - 高端化迈出新步伐,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电车等领域形成一批高端品牌 [1] - 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大幅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深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不断涌现 [1] 新质生产力与经济增长贡献 - 行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主阵地,在多个维度实现突破 [1] - 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蓬勃发展 [1] - 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突破10000亿元大关 [1] - 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1]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2] - 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依赖进口现象较为严重 [2] - 产业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效应有限 [2] - 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品牌影响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2] 技术攻坚与创新体系建设 - 需构建技术攻坚与自主创新体系,实现高阶跃升 [2] - 应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科学仪器设备等关键核心技术 [2] - 针对性攻克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持续性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2] -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力军的作用,通过政策激励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建设 [2] 企业协同与产业生态构建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3] - 形成大中小企业联动创新的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3] - 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 [3] -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品牌,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融合 - 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升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 [3] - 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建立共享生产平台 [3] -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行业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服务 [3] - 推动行业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 [3]
工信部开展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征集工作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融资服务
证券日报· 2025-10-12 23:41
政策核心举措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征集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并提出了四方面服务支持内容 [1] - 政策核心在于通过跨部门协同联动将企业融资需求精准推送至金融机构并跟踪对接情况 [1] - 政策旨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支持体系以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融资支持具体措施 - 加强工信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协同完善企业标签信息推送融资需求 [1] - 鼓励产融合作城市试点加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同积极探索机制创新 [1] -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服务加大中试险+研发贷等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对接中试平台 [1] - 完善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工作体系联合证券交易所开展上市培育 [1] - 对重点企业由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工作团队专人跟进促进对接运用多样化融资工具 [2] - 对融资需求集中地区推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组织一城一策投融资路演活动 [2] 政策实施效果与案例 - 跨部门合作模式通过共享企业数据可精准识别有发展潜力但面临融资难题的企业 [1] - 将需求推送金融机构并持续跟踪可极大提高融资效率 [1] - 科技型制造业企业通过与交易所合作接受上市培训完善治理结构后成功在A股上市筹集资金用于研发和产能扩张实现快速发展 [2]
还剩三个月,宁波提出的2万亿GDP目标能实现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2:16
宁波的GDP目标与竞争态势 - 2021年8月,宁波提出到2025年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并进入全国城市前十名的目标 [1] - 2024年宁波GDP为1.81万亿元,位列全国第11位,距离目标需增长约0.19万亿元 [1] - 当前主要竞争对手是排名第10的南京,南京在2024年末GDP为1.85万亿元,领先宁波353亿元,2025年上半年差距为318.18亿元 [3][5] - 天津作为“追兵”,2025年上半年与宁波的GDP差距从一季度的226.2亿元缩小至154.4亿元 [4] 各城市2025年上半年关键经济数据 - **GDP规模与增速**:南京GDP为9179.18亿元(增速5.3%),宁波为8861.0亿元(增速5.1%),天津为8706.60亿元(增速5.3%) [5] - **工业表现**: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2%,宁波为5.7%,天津为5.1% [5] - **外贸与消费**:宁波进出口总额达7218亿元,远高于南京的2730.3亿元;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84.22亿元,宁波为2697.7亿元 [5] 宁波的经济倚重与四季度挑战 - 工业是宁波经济的重要支柱,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列全国第5位,拥有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7] - 但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5.7%,较一季度的7.5%和2024年上半年的8.0%有所放缓 [7] - 外贸依存度极高,2025年上半年达78.3%,远高于全国(32.5%)和浙江省(58.4%)水平,四季度经济易受外部形势影响 [7] 宁波的协同优势与长期发展战略 - 浙江省推行杭州与宁波“双城记”战略,杭州侧重科技创新,宁波侧重制造业 [8] - 宁波依托扎实的工业基础、完善产业链和舟山港优势,致力于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并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8]
七部门发布!算力、人工智能等,迎利好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22:16
政策核心观点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体系化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1] - 方案目标为到2028年进一步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4] - 服务型制造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5] 政策目标与量化指标 - 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4] - 具体量化目标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4] - 促进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 [4] 主要任务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加快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新模式 [6]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业 [6] - 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广应用,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典型模式普及 [6] - 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统一融合、先进适用的标准体系 [7] - 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培育龙头企业、领军品牌、转型方案提供商,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8] - 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鼓励高新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先行先试 [8] - 夯实发展底座,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AI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 [1][8] 专项行动 - 开展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 [9] - 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培育打造龙头企业和领军品牌,加强品牌评价和宣传推广 [10] - 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打造面向生产、消费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 [11] 保障措施 - 强化政策支持,健全完善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体制机制 [13] - 完善公共服务,深入开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等活动,强化区域协同和产学研合作 [14] - 壮大人才队伍,加强服务型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育 [15] - 推进国际合作,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15]
宁波在四年前提出的GDP目标 今年能实现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9:56
宁波GDP目标与竞争态势 - 2021年提出目标:2025年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并进入全国城市前10名 [1] - 2024年GDP为1.81万亿元,位列全国第11位,距离目标需增长约0.19万亿元 [1] - 主要竞争对手为排名第10的南京,其2024年GDP为1.85万亿元,两者差距353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宁波与南京的GDP差距为318.18亿元 [2] 2025年上半年关键经济数据对比 - 南京GDP为9179.18亿元,增速5.3%;宁波GDP为8861.0亿元,增速5.1%;天津GDP为8706.60亿元,增速5.3% [4]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南京6.2%,宁波5.7%,天津5.1% [4] - 进出口总额:南京2730.3亿元,宁波7218亿元 [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南京4384.22亿元,宁波2697.7亿元 [4] 宁波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挑战 - 工业是重要倚重,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列全国第5位,拥有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5] - 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7%,低于一季度的7.5%和2024年上半年的8.0% [5] - 外贸依存度高,2024年进出口总额1.42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外贸依存度达78.3% [5] - 经济发展易受外部形势影响 [5] 区域协同与长期发展战略 - 浙江省推行杭州与宁波“双城记”战略,杭州侧重科技创新,宁波侧重制造业 [6] - 宁波的城市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并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6] - 城市竞争的关键在于找到经济长效发展的“秘籍”,以坚实生产力为支撑 [6] 竞争对手动态与排名变化 - 宁波在2017至2024年间GDP位次持续上升,先后超越青岛、长沙、无锡和天津 [2] - 南京在2025年积极争先进位,1-8月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65个,实际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 [3] - 天津作为追兵,2025年上半年与宁波的GDP差距从一季度的226.2亿元缩小至154.4亿元 [3]
宁波在四年前提出的GDP目标,今年能实现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9:48
(原标题:宁波在四年前提出的GDP目标,今年能实现吗?) 21世纪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 李果 4年前,宁波曾提出一个目标,如今距离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了。 2021年8月,《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宁波市委《行 动计划》起草组在解读稿中称: "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元、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2024年,宁波GDP为1.81万亿元,列全国城市的第11位,这意味着2025年宁波的GDP至少要增加约0.19 万亿元。但作为"追兵",宁波即使2025年的GDP达到2万亿元,能不能进入前10名还是要看其他城市 的"脸色"。 这主要的竞争对手便是目前GDP排名第10的南京,有意思的是,就在宁波提出2025年GDP达2万亿元的 同一年,南京也提出了相似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 超大城市。 如今已不到3个月时间,宁波能"还愿"成功吗? 宁波GDP仍低于南京300亿元 宁波提出"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元、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的时间是2021年8月,彼时,宁波是有底 气的。要知道,从2017年开始 ...
利好!七部门,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7:16
政策核心与背景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1][2] - 政策出台背景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决策部署,以解决关键技术供给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等现存问题 [3] - 总体目标为到2028年进一步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具体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5]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模式推广应用等 [6][7] - 提出3项专项行动,分别是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6][8] - 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重点在于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和共享工厂,并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 [9] - 品牌提升行动目标到2028年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 [10]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鼓励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 [11] 技术发展与生态建设 - 政策强调夯实发展底座,包括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1][7] - 提出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 [1][7] - 将通过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鼓励高新区、工业园区等载体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12] - 为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将积极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十大领域 [16]
赵一德赵刚与李乐成一行座谈
陕西日报· 2025-10-11 06:40
10月10日,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在西安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一行座谈。 省领导王海鹏、李九红,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省政府秘书长吕来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有 关司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 李乐成感谢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有力支持,高度评价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 成效。他表示,陕西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教资源丰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坚实。工 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部省合作,全力支持陕西加 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推进新型工业 化、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赵一德代表省委和省政府对李乐成一行来陕表示欢迎,对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期以来给予陕西的大力 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陕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链长制"为抓手一体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希望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如既往关心陕西,指导陕西谋划好"十五五"时期 工业发展,在重大生产力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