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传媒
搜索文档
告别烧钱扩张?迪士尼(DIS.US)“提质增效”战略迎来关键检验
智通财经· 2025-11-13 15:51
即将发布的季度业绩概览 - 公司定于11月13日美股盘前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业绩,市场关注点在于以成本削减、价格上调及流媒体转型为核心的重组计划对盈利可持续性的推动 [1] - 市场普遍预期公司Q4总营收为228.3亿美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225.7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为1.07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1.14美元 [1] - 尽管面临影院业绩同比走弱、传统电视业务承压及新游轮延期交付等挑战,但主题乐园、游轮与流媒体业务的强劲表现预计将部分抵消负面影响 [1] 分业务部门业绩预期 - 娱乐业务营收预计从上年同期的108.3亿美元放缓至104.9亿美元 [1] - 乐园及体验业务营收预计为88.0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82.4亿美元 [1] - 体育业务营收预计达39.8亿美元,略高于上年同期的39.1亿美元 [1] - Disney+订阅用户数预计将从1.253亿增长至1.301亿 [1] 乐园、体验与产品业务表现 - 涵盖主题公园的体验部门是公司最强劲的利润引擎,美国本土游客量保持稳定,尽管面临来自环球影城新园区"史诗宇宙"的竞争 [2] - 游轮业务因新游轮启航及飓风影响消退而持续成为增长动力,原定下月首航的"迪士尼探险号"已推迟至2026年3月,这对短期利润有影响但无损长期增长前景 [2] 流媒体业务发展 - 包含Disney+与Hulu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部门预计将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运营盈利,体现了从追求用户增长向扩大利润率的战略转变 [2] - Disney+与Hulu于10月21日生效新一轮涨价,这是连续第四年涨价,管理层设定的目标是在刚结束的财年内实现超过13亿美元的流媒体运营利润 [2] - 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6财年全年,流媒体运营利润将攀升至约28亿美元,驱动因素包括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及Hulu与Disney+技术架构整合带来的效率提升 [2] - 两大平台Disney+与Hulu将于明年正式合并 [2] 体育业务战略与展望 - 公司于8月推出全新流媒体应用ESPN Unlimited,月费29.99美元,这是其体育战略迄今最大的一次革新 [3] - 公司计划将ESPN品牌引入亚洲市场,通过Disney+增播体育赛事并逐步推广ESPN服务 [3] - 摩根士丹利预估,到2026财年末ESPN Unlimited将吸引约300万用户,创造约5亿美元新增年收入,有助缓解与YouTube TV转播纠纷造成的6000万美元季度损失 [3] 传统电视业务挑战 - 同业公司如华纳兄弟探索频道近期季报显示,其电视网络业务尤其是广告收入因观众持续从传统电视套餐转向流媒体而进一步萎缩 [4] - 公司此前多季度财报也指出,其线性电视网络运营利润与广告收入呈下降趋势 [4] 其他关注要点 - 分析师关注9月《吉米 坎摩尔直播秀》停播事件的后续影响,美国银行认为得益于账单周期因素及节目迅速复播,该事件在第四财季可能仅导致少量用户流失 [3] - 投资者密切关注公司CEO接班人选动向,公司预计将于明年初公布继任者 [5]
“我把自己的创业故事,做成了一款游戏”
36氪· 2025-10-14 11:00
沙盘推演的概念与应用 - 沙盘推演起源于军事领域,用于模拟战场环境和预测战斗结果,后成为企业战略决策工具 [1] - 壳牌石油通过沙盘推演准确预测1973年石油危机,并提前进行战略调整以最小化损失 [1] - 哈佛商学院研究报告指出,迪士尼/ABC/ESPN若采用沙盘推演,可阻止福克斯体育的崛起 [1] - 风险投资人多为模拟经营类游戏忠实玩家,享受在虚拟环境中验证想法和快速试错的过程 [2] - 掼蛋等游戏在风投圈风靡,因其规则能具体映射投资圈的决策逻辑 [2] 创业者的创业历程 - 创业故事始于2021年夏天,创始人在美国湾区受前经理邀请回国共同创业,涉及长三角消费电子产业链和天使轮估值数亿 [5] - 创业初期公司处于蛮荒生长状态,创始人需亲自处理从文档整理到代码编写的各类事务 [5] - 为配合融资,创始人需频繁会见投资人并扮演技术专家的角色,但对风险投资规则缺乏清晰认知 [6] - 曾遭遇投资人带着竞品创始人参会的不愉快经历,该机构后续投资了其竞品公司 [6] - 公司发展过程中面临研发里程碑多次延误,为争取战略空间,CEO对外称病推迟会议,对内要求团队爆肝加班 [7] - 在五一假期期间,三分之一员工被要求加班赶制demo,最终于5月5日调试成功,使公司得以存活 [7][8] 公司发展阶段与挑战 - 公司成功融资后芯片顺利流片,开始拜访客户,但面临客户诉求差异巨大的市场环境 [9] - 部分客户主要目标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算支出,另一些则关注非商业非技术指标,多数客户保持货比三家的务实态度 [9] - 公司内部氛围从学术研讨会式战略会转变为由NRE/BOM/ROI/PMF等商业黑话主导,越来越像一支军队 [9] - 公司成长路径由芯片限制法案、资本寒冬临近等外部环境与自身努力共同塑造 [10] 创业主题桌游的设计机制 - 游戏使用骰子模拟外部风险事件,如贸易战、资本寒冬和IPO股价波动,高点数可能触发贸易战导致高端产品生产受阻 [10] - 玩家可选择芯片、AI、机器人、医药四个热门创投行业扮演CEO,通过不同策略吸引有限投资资源并推动风口轮动 [10] - 设计独立商品市场,借鉴《伯明翰》构建行业供需曲线,并设立国家战略储备在贸易战后对高级产品统购统销 [11] - 引入订单牌机制,描述可遇不可求的商业机会,需要预先积累大量销售点数才能获取关键订单 [11] - 生产机制区分高、中、低三类项目,芯片生产仅需资金和生产点数,机器人生产需预先采购芯片,手术机器人生产需预先采购机器人,形成产业链 [13] - AI行业在游戏中需囤积芯片用于训练和推理,资产重但边际ROI高 [13] - 人事机制要求玩家使用人事点数招募员工和提升能力,招募初创团队还需额外付出员工持股 [14] - 科研机制引入随机性,高级项目掷出6点需扣除12点科研点数,反映努力未必成功的现实 [15] - 设计事件卡牌描述真实项目,如VR辅助机器人训练,并加入使用AI替代科研点数、机器人替代生产点数的理想化机制 [15] - 融资条件与研发或盈利里程碑挂钩,如A轮融资需要初级项目样品或中级项目demo [17] - 游戏每回合代表现实半年,盈利$20M可达成上市条件,游戏结束时按CEO持股比例计算财富,未上市公司按末轮估值,上市公司按市盈率30计算 [17]
米银俊:全运全城共精彩|十五运365天365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7:28
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十五届全运会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激活体育产业新动能的黄金机遇 [2] - 赛事筹备直接带动城市交通、场馆、环境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升级改造 [2] - 助力广州全方位展示开放、活力、高效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美誉度 [2] 赛事对体育产业的推动 - 全运会是重要的孵化器,从赛事运营、智能科技应用到体育传媒、衍生品开发,将催生大量需求 [2] - 推动并激励本地体育企业快速成长,实现补链强链 [2] - 高水平赛事将引领健康消费新风尚,拓展体育培训、健身休闲、康复理疗等消费空间,为广州体育产业带来飞跃式增长 [2] 城市能级提升的战略路径 - 以“以赛营城、以赛兴业、以赛惠民”为核心理念,实现城市能级的系统性提升 [3] - 推动“硬联通”与“软联通”继续提升,强化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3] - 促进“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3] 区域协同发展机遇 - 借助赛事建设体育特色城市群,强化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引领带动作用 [3] - 加快形成分工有序、功能互补、高效协同的体育协同发展格局 [3] -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与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合作,推动全省全域参与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设 [3]
产业与市场丨政策发力 激活万亿级体育消费市场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55
政策目标与产业规模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1]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 [5] - 2021年至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显示高速增长态势 [5] 产业融合与消费带动效应 - "体育+"模式与文旅、科技等行业融合发展,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直接带动门票、住宿、餐饮等消费 [4][5] - 2025年"苏超"前六轮赛事带动江苏省旅游、餐饮、住宿、交通、体育五大场景消费379.6亿元 [5] - 民间赛事如"村超""苏超""浙BA"以草根性和在地性吸引大量客流,形成消费新热潮 [12] 体育数字化与新业态 -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于运动员训练分析、智慧场馆管理和虚拟赛事体验 [16][22] - 数字化推动体育产品从单一装备向"装备+数据+服务"转变,消费场景从线下扩展到家庭、社交平台与元宇宙 [16] - 虚拟自行车比赛、可折叠智能跑步机、AI健身助手等数字体育新业态不断涌现,拓展消费时空边界 [22] 区域实践与创新案例 - 成都赛艇公开赛吸引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高校队参与 [4] - 武汉举办2025中国汽车飘移锦标赛等国家级汽车赛事,形成假日经济新引擎 [4] - 北京瑞盖科技自主研发的鹰眼人工智能系统未来将覆盖所有体育项目,提供AI裁判服务 [22] 供需两侧发展现状 - 供给侧高质量赛事与体育产品稀缺,基层服务供给与多层次需求不匹配 [6] - 需求侧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有待提升,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普及度和渗透率有较大空间 [6] - 政策从供需两侧发力,《意见》侧重供给侧提升产品质量,《措施》着眼于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模式 [6][7]
“请你流汗”成为体育消费新风尚
证券日报· 2025-09-21 23:28
赛事活动热潮 - 2025深圳市街道足球超级联赛于9月20日开幕,汇聚48支球队近1500名球员,赛程持续至12月初 [1] - “苏超”、“川超”、“湘超”、“赣超”等地方足球联赛同步进行,其中“苏超”单轮打入21粒进球刷新纪录,“赣超”八强赛吸引5万余人现场观赛创省内上座纪录 [2] - 赛事活动营造“全民足球”氛围,创造“聚”和“玩”的核心体验,并带动“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消费趋势 [1][2] 体育设施建设 - 深圳市大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截至2024年底建成各类体育场地超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2平方米,形成“10分钟运动圈” [3] - 深圳市1320个公园中有62%成为市民青睐的健身场所,实现绿色生态与体育健身融合 [3] - 长沙奥体中心项目加速建设,总占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计划于2028年竣工,将成为湖南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 [3]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4] - “请你流汗”成为消费新风尚,运动健身等需求深度融入生活,对扩大内需和带动制造、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作用显著 [1] 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中体产业作为体育产业“国家队”,深度参与大众体育赛事的专业化运营与升级,助力地方打造精品赛事IP [4] - 力盛云动积极拓展网络直播及新媒体合作,利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进行赛事传播,以提升品牌曝光度和赛事价值 [5] - 岭南集团控股子公司推出“体育+旅游”系列产品上千条线路,覆盖三大产品市场,满足全年龄层游客沉浸式观赛体验需求 [5] 产业发展策略 - 企业可聚焦产品创新,结合新技术开发“多场景、高黏性”产品 [6] - 推动“体育+文旅”、“体育+健康”等产业融合,放大乘数效应,并强化品牌建设与高质量供给以增强消费者黏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