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场馆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黄金地块”挥别最后一杆,深圳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变身体育公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9:17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晓慧 深圳报道 位于深圳福田区黄金区位的深高球场,即将告别它的传统使命。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深圳市特发文体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特发文体")公告,深高球场 将于9月20日起停止高尔夫打球业务。 深圳高尔夫俱乐部1982年申报立项,球场于1985年开业,坐落于深南大道6003号。球场的土地使用权人 为香港华联实业公司旗下的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简称"深高公司"),运营方特发文体则隶属于 深圳市特发集团。 据公开信息,该球场是深圳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也是中国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早在2015 年,球场的土地使用期限就已届满,此后续期未果。 按照规划,原球场西区41.2公顷土地已被纳入深圳2025年土地整备计划,高尔夫球场绿茵地上将建起一 座体育公园。 这意味着位于香蜜湖畔的深圳核心区再获稀缺可开发空间,深圳将在金融业聚集区,按照总部经济+轨 道交通+公园绿地的复合开发模式,打造一块城市中心休闲区。 随着深圳高尔夫球场官宣停打,土地使用期限到期10年后,深圳高尔夫球场的收地工作迎来新进展。 上述文章中,还有两个关键信息值得关注:一是收地补偿工作完成后,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球场 ...
巨星传奇战略入股鸟巢运营主体
北京商报· 2025-09-16 21:03
公司战略举措 - 巨星传奇通过子公司收购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1.17%股权 [1] - 该举措被分析认为并非简单财务投资 而是为获取顶级线下场景和国家级文化传播平台 [1] - 收购旨在为IP内容落地和大型演艺活动提供战略支点 推动国际顶级文体资源与国内IP深度融合 [1] 业务生态布局 - 公司长期深耕IP运营与内容孵化 已构建跨明星、跨平台、跨业态的IP生态体系 [1] - 未来可能与国际知名艺术家和体育明星合作 引进和打造高规格国际盛事 [1] - 通过鸟巢这一象征性场地实现资源整合和产融结合 走向国内外双向联动新阶段 [1]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正大力推进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战略 推动文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该收购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 体现企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眼光 [1] - 预示文化传媒企业不再局限于内容生产 逐步走向资源整合新阶段 [1]
“黑科技”渗透体育全场景 驱动产业数智化跃迁
证券时报· 2025-09-16 08:08
"黑科技"正以全链条赋能的姿态,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及残特奥会筹办过程中,深圳市体育中心秀了一把"肌肉",其打造的"i深体"平台,借助AR导航助观众快速定位座位;360度自由观赛系统则 彻底破解"错过精彩瞬间无法回看"的观赛痛点,让科技感提前融入赛事筹备。 北京白领李然跟着镜中教练做瑜伽时,健身镜屏幕弹出提示框——"左侧腰腹发力不足,建议调整骨盆位置",伴随AI语音的实时指导,她的动作很快与虚拟教练重 合,手机APP同步生成"腰腹激活度80%"的训练数据。 这些日常体育消费场景中的细节,正是"黑科技"深度融入的生动注脚。如今,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技术,已从遥不可及的"概念"落地为实实在在重塑体育消 费场景、革新体验模式的核心动能。从个人运动的精准指导到赛事观赛的沉浸互动,再到体育场馆的智能运营,"黑科技"正以全链条赋能的姿态,为体育消费市场 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推动整个产业向数智化时代加速迈进。 "在这个篮球场内,一套套硬件识别设备可以实现财务数据与运动大数据自动记录分析,打造无人值守智慧化运动场景。"金陵体育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孙军在接 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
苏州奥体中心实现“水—能—碳”全要素节能
苏州日报· 2025-08-27 07:05
核心观点 - 苏州奥体中心通过构建覆盖水能碳全要素的绿色场馆体系 累计降低运营成本超185万元 [1][2] 水资源管理 - 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总面积5万平方米 占比超40% 实现雨水回收用于绿化喷灌和景观水池 年节约水费约12万元 [1] - 游泳馆中水回用系统年收集量约3万立方米 主要回用泳池淋浴排水 [1] 能源优化 - 利用谷时电价进行夜间制冰 通过冰蓄冷系统实现多模式供冷 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约30% 年节约电费达68万元 [1] - 将传统金卤灯替换为LED灯 照明能耗降低30% [2] - 车库采用光感自适应灯具结合自然采光自动调节亮度 中央车库改造后节电68% [2] - 安装13套导光管系统将室外光线导入地下车库 [2] 碳资产储备 - 累计储备40吨碳资产 用于支持未来各类碳中和赛事举办 [2]
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52平方米 深圳全民健身从场馆迈向山海
深圳商报· 2025-08-15 01:25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 深圳已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52平方米 [2] - 通过山海连城计划构建立体运动网络 包括200公里鲲鹏径和200公里滨海骑行道 [2] - 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每平方公里体育场地面积达1.87万平方米 场地使用率再提高10% [2] 全民健身参与规模 - 超过800万深圳市民常年参加体育锻炼 占常住人口45%以上 [3] - 2024年超10万市民接受公益体质测试服务 科学健身指导开展5.8万场 [3] - 2025年全民健身日推出57项全年龄段赛事活动 [1][3] 品牌活动体系 - 形成深圳杯业余联赛 户外运动季 深圳街超足球 深圳100越野挑战等成熟品牌活动 [3] - 将举办骑行深圳 深港徒步 帆船运动 千园定向 模型运动等系列户外活动 [3] - 组织羽毛球 网球 乒乓球 足球和篮球等一键预约杯系列赛事 [3] 数字化服务平台 - 一键预约平台接入2000+体育场馆 通过i深圳小程序提供免下载预约服务 [4] - 平台配套全年4000万元惠民消费券 实行即领即用直接抵扣 [4] - 社会场馆通过惠民券提供市场价格约6折优惠 学校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4] 户外运动发展规划 - 重点发展徒步越野 水上运动和低空运动三类优势户外项目 [2] - 统筹推进大鹏半岛 马峦山-梧桐山 鲲鹏径 滨海骑行道四个重点区域建设 [2] - 正在申报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2]
夏日夜练“火”起来,点燃夜间消费新热潮
央视网· 2025-08-09 10:22
夜间健身消费热潮 - 湖北黄石福客体育运动中心夜间客流量达300人/晚,是前几个月的两倍[1] - 运动中心推出差异化夜间体育服务产品,包括10个组别的全民篮球挑战赛吸引500+参与者[1] - 场馆新增360度进球捕捉系统实现比赛记录与精彩瞬间回放功能[1] 体育服务创新模式 - 运动中心提供乒乓球羽毛球等10+培训课程,结合积分兑换优惠券促进消费转化[1] - 湖南益阳沅江市开发摩托艇桨板等亲水项目,融合自然景观提升体验吸引力[1] 行业运营策略 - 通过延长营业时间阶梯式产品设计满足多元需求[1] - 硬件升级(如智能记录系统)与软性活动(积分体系)双驱动提升用户粘性[1]
全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超97%将运动空间“嵌”入城市肌理
新华日报· 2025-08-09 07:47
场馆开放与运营 - 全省体育场馆全面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 建成体育场地36.37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46平方米 [1] - 五台山体育中心推出20小时惠民开放接力 游泳馆暑期日均客流量达1600余人次 羽毛球馆夜间低收费时段16片场地基本满场 [2] - 常州市奥体中心新增10片羽毛球场地低免开放 扬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全年对外开放350天以上 法定节假日每日免费开放8小时以上 [3] 城市健身设施建设 - 利用桥下空间和社区空地建设足球场地 吴江江陵高架运动中心占地近2万平方米 含两片五人制足球场试营业3天日均接待超1000人次 [3] - 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超97% 今年计划新改扩建1000片功能性球场和200公里健身步道 [4] - 江心洲E^3PARK体育公园通过空间活化改造 自7月投入使用后成为周边居民热门健身场所 [3] 全民健身参与趋势 - 青少年体育培训从竞技导向转向兴趣培养 棒垒球训练基地暑期报名人数明显增加 网球跑酷班供不应求 [5] - 智能穿戴设备和运动App促进健身社交化 上班族通过线上组队和直播健身提升运动黏性 [5] - 老年群体运动需求升级 各地老年大学运动课程报名火爆 从广场舞转向柔力球等技木型项目 [5]
“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启动 139家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
深圳商报· 2025-08-09 05:44
全民健身日活动 - 2025年深圳市"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福田区深业上城举行,吸引近1500名市民参与[1] - 活动创新打造"运动+消费"场景,联动周围商家发放消费券,引入"赛事进商圈"模式[1] - 深圳在"全民健身日"期间组织57项群众赛事活动,涵盖球类、徒步、骑行、水上等项目,139家体育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1] 体育设施建设 - 深圳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52平方米[2] - 已建成200公里鲲鹏径和200公里滨海骑行道[2] - 深圳正在申报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重点发展徒步越野、水上运动和低空运动三类户外运动[2] 品牌活动与参与情况 - 深圳打造"深圳杯"、户外运动季、深圳街超、深圳100等品牌活动[2] - 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5.8万场,2024年为超10万市民提供公益体质测试服务[2] - 常年参加体育锻炼市民超800万[2] 未来活动规划 - 将举办骑行深圳、深港交流徒步、帆船运动、全民定向运动挑战赛、模型运动等户外活动[2] - 组织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足球和篮球等"一键预约杯"系列赛事[2]
全民健身日丨“一人参赛”带动“多人消费” ,看体育赛事如何激活城市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8-08 15:04
赛事场馆利用与消费转化 - 凤凰山体育公园打造多层级健身空间 提供篮球羽毛球滑板武术等大众及新潮运动项目[3] - 成都49个大运会场馆已分类开放 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为赛事经济筑牢群众基础[3] - 凤凰山体育公园转型为青少年研学基地 暑期吸引家长带孩子打卡体验大运文化[4]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融合 - 成都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战略 转变城市休闲标签为动感活力新面貌[6] - 国际赛事资源成为消费新增长点 形成"一日观赛多日停留 一人参赛多人消费"模式[1]
加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经济日报· 2025-08-08 07:23
体育消费政策与市场发展 - 国家自2014年起系统出台政策组合拳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包括顶层设计 专项政策 试点工作 行业标准和央地协同措施 [3]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2% [1] - "十四五"时期目标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2.8万亿元 [4] 体育消费结构特征 - 体育消费分为实物型 参与型和观赏型三大类别 其中实物型消费占比从2014年主导地位降至2020年53.7% [2][4] - 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分别较2014年提升13.7和2.5个百分点 显示消费结构向服务型转变 [4] - 2024年一线城市人均体育消费约五六百美元 较美国同期1000美元仍有差距 [4] 区域消费与新兴热点 - 经济发达地区高端体育服务需求突出 户外运动与冰雪运动成为中高收入群体新消费热点 [4] - 浙江海盐南北湖通过举办40余场户外赛事 带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270万人次 [5] - 江苏省"苏超"足球联赛采用"足球+文旅+商业"模式 端午期间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9]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售门票10.17万张 收入4500万元 带动住宿餐饮消费3.8亿元 其中80%观众为外地游客 [8] - 体育赛事通过文化赋能与场景创新带动关联消费 并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和区域经济提升 [8] - 赛事存在冷热分化与同质化问题 需通过因地制宜选择 多业态融合和经营主体参与优化发展 [10] 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 - 全国体育场馆数量达484.2万个 总面积42.3亿平方米 人均3.0平方米 涵盖球类 田径 冰雪等多元设施 [13] - 北京冬奥场馆在2024-2025雪季带动崇礼区观众人均停留时间增1.7天 周边消费提升65% [12] - 国家体育场2025年计划举办50余场演唱会 预计观众280万人次 门票销售带动周边消费增长4.5-5倍 [13] 智慧化与个性化消费趋势 - 智能穿戴设备 VR/AR观赛 线上健身平台普及 如Keep推出AI运动教练提升居家健身体验 [5][17] - 攀岩 潜水 马术等小众运动崛起 产后康复 职场减压等个性化服务形成新增长点 [17] - 天津推出智慧体育平台实现全域场馆预约 浙江省2024年人均体育消费同比增5.32个百分点 [12][15] 县域与社区消费拓展 - "村BA"等群众活动带动县域体育培训订单增长 "15分钟健身圈"建设激活社区消费 [18] - 上海市推行楼宇健身服务 北京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推广科学健身课程 [19] - 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通过校企合作打造棒球后备人才基地 形成体教融合新路径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