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理信息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测绘股份: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9 19:24
公司评级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维持A+,评级展望稳定,"测绘转债"信用等级维持A+ [2][24] - 2024年公司总资产25.17亿元,所有者权益14.10亿元,资产负债率43.98%,财务杠杆持续下降 [5][2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13.45%,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76.92% [5][21] - 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0.55亿元,EBITDA 0.54亿元,总债务/EBITDA为2.97倍 [5][2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0.73亿元,同比下降26.07%,营业毛利率24.81%,较2024年下降9.61个百分点 [5][18] 业务运营与市场地位 - 公司在地理信息行业细分领域保持一定市场地位,2024年位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21名 [11] - 2024年新签合同额6.68亿元,同比下降15.23%,在手合同额19.29亿元 [12][13] - 业务结构以工程测勘技术服务为主(占比56.44%),地理信息集成与服务占比提升至32.33% [13] - 江苏省内业务占比61.53%,省外市场拓展至26个省市自治区,省外新签占比提升至38.47% [14][15] - 业主结构以政府类为主(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占比46.71%,国有企业42.66%) [12] 行业环境与竞争格局 - 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保持增长,但行业准入门槛低,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 [8] - 大型建筑央企及地方国企进入该领域,对中小型企业形成冲击 [8] - 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推进,具有技术、品牌和资金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8] - 地方财政压力趋紧影响项目结算和回款及时性,2024年应收账款5.56亿元,账龄有所延长 [11][21] 战略发展与投资 - 公司确立"数智化"和"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两大战略目标 [10] - 收购顺国电子55%股权,交易对价8800万元,已支付4400万元 [10] - "测绘转债"募投项目进度慢于预期,计划2025年末完成建设,截至2024年末累计投入3395.77万元 [16] - 截至2025年3月末获得银行授信5.90亿元,未使用额度5.41亿元 [19]
正元地信: 正元地信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17 19:11
公司治理与运营 - 2024年董事会共召开38次会议审议通过50项议案涉及定期报告、利润分配、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12][13] - 公司完成87%的"双百企业"改革任务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实现职工收入与效益联动[30] - 2024年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承担61项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项目占比显著[31]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下降20.73%净利润亏损1.73亿元同比下降500%[50][5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58.23%较期初上升3.11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总额14.37亿元[50][51] - 2025年预算目标为实现利润总额0.10亿元较2024年增加1.9亿元计划通过业务转型改善盈利[52] 业务发展 - 形成"4+2"核心业务方向包括城市生命线安全等四大基础业务和低空经济等两大战新业务[31][34] - 2024年获得授权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84项主编参编标准规范26项科技类奖项8项[31] - 营销模式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服务抓住超长期特别国债政策机遇拓展政府和企业二元客户[31][34] 关联交易 - 2024年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体系关联交易实际发生3518.55万元未超预计总额[54][55] - 2025年预计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体系日常关联交易总额4436万元含采购商品等类别[56] - 关联交易额度可在同一类型内调剂使用实际执行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54]
正元地信: 正元地信涉及诉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4 20:04
诉讼基本情况 - 案件处于一审阶段,已开庭审理但未判决 [1] - 公司作为原告起诉阜阳市城乡建设局,涉案金额为合同款3082.97万元及利息 [1] - 诉讼涉及2017年签署的政府采购合同,总金额7925.58万元(建设费4095.58万元+运营费3830万元) [2] 合同履行情况 - 公司于2017年11月3日完成项目验收并进入运营期(2017-2022年) [3] - 被告已支付4828.25万元,但拖欠剩余3082.97万元款项 [3] - 拖欠款项包含建设费及运营费(不含考核金) [3] 财务影响 - 公司已对涉案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810.40万元 [1] - 最终财务影响取决于法院判决结果:若收回欠款将增加当期净利润,若无法收回则需全额计提剩余坏账 [4] 诉讼请求 - 要求被告支付拖欠合同款3082.97万元及LPR利率计算的利息 [3] 公司声明 - 诉讼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公司将依法跟进进展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
山东青岛建设实景三维 成果年应用次数近1亿次 立体“城市地图”助力智慧管理(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07
实景三维青岛建设 - 青岛市建成覆盖全市陆域1.1万平方公里、800余公里海岸线、49个海湾和7个有居民海岛的实景三维平台 [1] - 项目采用倾斜航摄方式获取原始影像,出动固定翼载人机搭载1.5亿像素五镜头倾斜航摄仪,地面分辨率达15厘米 [2] - 针对1290平方公里重点区域采用直升机和无人机进行高精度航摄 [2] - 项目历时半年多航拍采集,处理数百万张像片并完成数十万栋建筑实体化建模 [2] - 2022年3月通过验收,实现全域覆盖和陆海统筹 [3] 技术实现细节 - 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克服青岛丘陵地形高差起伏大的特征 [2] - 航摄点位间覆盖区域重叠率达70%以上 [2] - 对建筑屋檐等航摄盲区进行实地补拍和建模修复 [3] - 建立《实景三维青岛建设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涵盖6个分项标准 [7] 应用场景 - 森林防火演练中实现火情三维可视化,快速定位700米外消防水源 [4] - 为60多个部门提供共享服务,年应用次数近1亿次 [5] - 支持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等百余项重点工作 [5] - 矿山治理监管效率提升6倍,巡查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5天 [6] - 实现两期实景三维模型比对,快速计算植被覆盖、坡度等变化数据 [6] 数据更新机制 - 自2023年起每年开展时序化更新工作 [7] - 通过时序化更新精准记录城市发展变迁 [7] - 数据更新速度与城市更新保持同步 [6]
天润科技(43056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20:05
公司基本信息 - 2025 年 5 月 16 日,公司在全景路演平台及东方财富路演中心举行 2024 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 [3]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贾友、董事兼总经理陈利、财务负责人弓龙社等 [3] 2024 年业绩表现及原因 - 营业收入 17,850.61 万元,同比增长 14.9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583.29 万元,同比增长 1.43%;扣非净利润 152.64 万元,同比增长 121.18% [4] - 业绩变动原因:加大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推进降本增效使营收和毛利率提升;部分应收账款回款慢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政府补助减少使非经常性损益减少 [4] 分红预案 - 拟以股权登记日总股本为基数,每 10 股派现金红利 0.50 元(含税),每 10 股转增 2 股 [4] - 预案需经 2024 年年度股东会审议通过,通过后两个月内完成分派 [4] 荣誉与称号 - 2024 年以来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取得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型优秀单位等称号 [5][6] 现金流量净额改善原因 - 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期增长 104.38%,因加大项目款回收力度,项目回款增加 [6] 核心竞争力 - 人才优势:拥有年轻稳定、执行力强且具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团队 [6] - 技术优势:在多方向加强研发,有百余项知识产权,参与多项标准编制,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合作平台 [7] - 资质优势:取得测绘甲级等重要资质,通过多项体系认证,展业范围广 [7] - 市场优势:布局全国、全球,有二十余家分、子公司,在香港设分支机构 [7] - 品牌优势:获多项荣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 [8][9] 业务开展情况 实景三维与数字孪生业务 - 打造实景三维多源数据融合可视化分析平台,完善相关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实现实景三维建设 [9] - 参与制定规范标准,完成多个项目,参与香港高精度三维数码地图建设并推出线上服务 [9] 云服务 - 整合多源数据,开发三维信息模型平台等多项云平台,三维信息模型平台获批国家审图号并集成三百余座城市信息 [9] 数据要素领域 - 以专项工作委员会为平台组建产业联盟,设立创新数字孪生产业研究院 [10] - 取得多项认证和奖项,自研平台获自然资源部审核批准 [10][11] 鲲鹏应用创新大赛 - 三个项目团队参赛获金、银、铜奖,三个软件产品通过鲲鹏兼容性测试认证 [11] - 融入鲲鹏国产化生态,开展生态合作,开发昇腾认证平台 [12] 香港业务 - 实施多个“三维数码地图”项目,部分成果公开发布,获金奖,2024 年新中标服务项目 [12] - 设立香港子公司,强化香港支点作用,拓展国际化业务 [12] 理财产品投资 -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闲置资金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强、低风险理财产品,不影响日常经营 [13] 行业政策 -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推动数据要素流通使用 [14] - 《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鼓励时空信息与多领域融合 [15][16] - 多项政策为时空信息产业提供发展方向、支持和保障 [14][15][16] 内涵式发展 业务拓展 - 提升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升级云服务平台;深化遥感全产业链服务;推动智慧应用生态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个人用户创新应用场景 [17] 技术创新 - 突破多源异构遥感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深化人工智能在遥感中的应用;推动数字孪生技术研发;拓展时空大数据技术 [18] 市场开拓 - 优化客户结构,拓展企业级和个人端市场;完善市场布局,构建服务网络,推动全球化应用 [18] 未来规划 2025 年发展计划 - 市场运营:深化数字领域布局,拓展国内外市场;优化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效率 [21][22] - 外延式发展:寻找并购标的,推进股权激励,探索融资方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22] - 创新研发:加大研发投入,参与标准制定;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构建产业生态 [23] - 管理提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 [23][24] 其他规划 - 关注并购重组机会,如有计划将及时披露 [21] - 未收到大股东减持通知,如有将预先披露及报备 [24] - 定期报告披露前十大股东持股,接受调研情况关注相关公告,欢迎投资者实地调研 [25]
测绘股份:现金流稳健凸显经营韧性,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全景网· 2025-05-09 19:33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4.76万元 [1] - 2024年底资产总额25.1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3.69亿元,较2023年增长5.87% [1]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496.84万元,同比增长25%,过去5年累计经营现金净流入超3.15亿元 [1][6] 业务结构 - 工程测勘技术服务收入3.84亿元(占比57.94%),同比增长6.12% [4] - 地理信息集成与服务收入1.39亿元(占比20.93%),测绘服务收入0.92亿元(占比13.90%) [4] - 三大类业务收入合计占比达92.77% [4] 成本与毛利率 - 2024年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5.85%,毛利率提升至34.42%(较2023年+1.61个百分点) [5] - 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降本增效目标逐步达成 [5] 竞争优势 - 位列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第1名,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21名 [2] - 控股子公司易图地信位列2024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型企业第11名 [2] - 拥有9个专业甲级、1个专业乙级测绘资质,2024年新增"海洋测绘"甲级资质 [2] 研发与技术 - 2024年研发投入4,741.17万元,占营收比重7.16% [8] - 研发人员159名(占总人数13.70%),拥有博士/硕士约200人,高级工程师210余人 [8] - 累计主编/参编标准100余项,拥有发明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355项 [8][9] - 重点推进AI、大模型与地理信息融合,形成智能化新测绘技术体系 [9] 行业前景 - 2023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8,111亿元(同比+4.2%),10年复合增长率12.1% [10] - 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超1万亿元,公司作为领先企业有望受益 [10] 战略规划 - 未来3-5年聚焦"数智化"和"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两大战略目标 [10] - 2025年计划拓展产品线并强化精细化管理 [11] 股东回报 - 2024年累计回购股份338.36万股(总金额4,723.25万元) [7] - 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38亿元,占归母净利润51% [7]
正元地信财报解读:净利润暴跌419.22%,经营现金流净额转负
新浪财经· 2025-04-30 04:42
营业收入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61,073,17779元,较上年同期的892,977,95295元下降2597% [2] - 测绘地理信息板块收入205,075,05034元,同比下降3705% [2] - 管线运维服务板块收入356,977,02148元,同比下降188% [2] - 智慧城市板块收入90,179,51589元,同比下降5058% [2]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3,498,95581元,上年同期为-33,415,32519元,同比下降41922%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2,232,04237元,较上年同期的-41,781,34837元下降33616% [4]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253元/股,上年同期为-00434元/股,同比下降41912% [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367元/股,较上年同期的-00543元下降33591% [6] 费用情况 - 销售费用为70,132,32397元,较上年同期的63,650,78757元增加1018% [7] - 管理费用为132,342,30245元,较上年同期的129,403,40010元增长227% [8] - 财务费用为1,941,68480元,上年同期为-541,43079元,同比增加45862% [9] - 研发费用为57,991,30282元,较上年同期的63,430,84177元减少858% [10] 研发人员 - 研发人员数量由2023年的299人减少至2024年的261人 [1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从51,602,04911元减少至43,491,80783元 [11]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从1726万元降至1666万元 [11]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4,580,51277元,上年同期为15,176,12983元 [1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243,83683元,上年同期为18,581,08744元 [1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192,80288元,上年同期为-66,036,16878元 [14] 高管薪酬 - 董事长辛永祺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5408万元 [16] - 副总经理侯凤辰(离任)为4272万元 [16] - 副总经理郑丰收为5546万元 [16] - 财务总监雷会东(离任)为5585万元 [16]
正元地信:2024年报净利润-1.73亿 同比下降424.24%
同花顺财报· 2025-04-29 01:06
财务表现 - 基本每股收益从2023年的-0.0434元恶化至2024年的-0.2253元,同比下降419.12% [1] - 每股净资产从1.92元下降至1.7元,降幅11.46%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从0.44元降至0.22元,下降50% [1] - 营业收入从8.93亿元降至6.61亿元,同比下降25.98% [1] - 净利润从-0.33亿元扩大至-1.73亿元,亏损幅度增加424.24% [1] - 净资产收益率从-2.22%降至-12.47%,降幅达461.71% [1]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股从8867.63万股减少至7023.6万股,降幅1844.03万股 [1]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从23.06%降至18.27% [1] - 烟建集团持股减少431.86万股至2033.89万股,占比5.29% [2] - 中地信私募基金持股减少1512万股至1003万股,占比2.61% [2] - 邹永德、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付振宇新进入前十大股东 [2] - 刘银明、尚胜利、梁亚更退出前十大股东 [2] 关键财务指标 - 每股公积金保持0.46元不变 [1]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372元,2023年转为亏损 [1] - 2022年净利润为0.29亿元,2023年转为亏损0.33亿元 [1]
用地图展现绿水青山,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负责人解读天地图改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27 16:33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2日自然资源部宣布天地图改版上线,实现从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变,增设板块、提升服务、创新格局、加速应用生态形成,还持续提升数据鲜活性 [1][3][5] 分组1:天地图改版转型 - 天地图从传统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向集地图服务、科普宣传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转变 [1] - 新版天地图增设“美丽自然”与“美好生活”两个板块,补充汇集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发布18个专题并集成叠加 [1] - 新版天地图以“地理信息 + 空间可视”形式提升地理信息专业服务,用户可查看专题信息及详情链接 [2] 分组2:天地图工作格局创新 - 新版天地图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组成部分,创新构建“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工作格局 [3] - 天地图改版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牵头,11家单位共同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 分组3:天地图应用生态 - 截至2025年4月,天地图在线注册开发用户超124万个,累计授权应用超100万个,日均地图服务接口访问量超10亿次,支撑多类用户应用 [3] - 天地图主要用户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用户,分别有不同使用方式,助力多部门或行业及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4][5] - 天地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支撑,带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重要新闻媒体和城市12345群众热线也有应用 [5] 分组4:天地图数据鲜活性提升 - 天地图通过节点纵向传导和“专业部门 + 社会力量”横向协同,形成动态更新模式和全国合力 [5] - 天地图建成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节点和“五统一”在线服务功能体系,实现变化快速发现、节点联动更新、全国一体化服务 [6] - 天地图每年推出新版本,各级节点每年至少更新一次本行政区域在线服务数据集,数据适时更新,实行分类分级审查 [6]